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美國百萬暢銷書,《念力的祕密》作者首部國際暢銷作品
從科學角度研究心靈領域的經典之作,
精彩好讀如科學偵探小說,絕對顛覆你對宇宙萬物的看法!
思想是由什麼組成的?
人類的意識也施力形塑了現實世界?
為何人類單憑「期望」,就足以影響事件?
自古相傳的聖域真具有特殊的氣場?
心靈治療能改善重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超覺靜坐能夠降低犯罪率,促進世界和平?
一群來自世界各地、勇於挑戰的前衛科學家要告訴你,
人類的求知和溝通能力遠比我們所了解的更為深奧、浩瀚。
我們其實遠比自己所想的更有本事,
不僅可以自我療癒,更可以療癒世界。
關於本書
科學不只是冷硬的數據,實驗證明,整個宇宙都瀰漫著一種所謂「生命力」,也有人稱之為集體意識。幾十年來,各種領域的科學家與專家就多種專精領域,在世界各地精心設計、執行各式實驗。他們發現,從基本原理來看,所有生物全都是一股能量場裡的能量組合,這種脈動能量場像是動力機,啟動我們本質和意識的核心。在最根本存在層次裡,所有人彼此都有連帶關係,而且和世界也有牽連,也就是,我們正和我們的世界共振。
他們以科學的觀點,通盤解釋人類在過去幾百年來堅信不移、卻苦無確鑿證據或無法圓滿解釋的各種信念,好比另類醫學、靈力治療、超感官知覺和集體潛意識等。而所謂的異能──預感、追朔「前世」、千里眼影像、心靈治療天賦──其實非屬異常,也非罕見,而是所有人都有的本領。如果我們能夠依循科學途徑來認識這種潛能,那麼說不定就能學會如何條理運用這類本領。
我們的力量遠超過自身所知,有能力療癒自己、親友,甚至我們的社群。每個人都有這種本領,並能凝聚成更強大的集體力量,來改善我們此生的命運。就所有層面來講,我們的生活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書是以科學角度研究心靈領域的代表作品之一,試圖整理分歧研究,統合構成完整體系;也針對於宗教、祕術、另類醫學或新時代思維等領域,採科學方法來驗證虛實。
目錄
〈專文推薦〉 我們就坐在宇宙的中心 邱雅惠
〈專文推薦〉 充滿靈性的科學佐證 莫雪子
〈專文推薦〉 說奇論異略窺天機 陳國鎮
〈專文推薦〉 面對真相再學習 章成
序言 即將來臨的變革
第一篇 共振的宇宙
第一章 黑暗中的光明
第二章 光明之海
第三章 光靈
第四章 細胞的語言
第五章 與世界共振
第二篇 浩瀚的心靈
第六章 人之所未見
第七章 分享夢境
第八章 擴大眼界
第九章 無窮盡的此時此刻
第三篇 接通宇宙能量場
第十章 療癒場
第十一章 蓋亞發出的電報
第十二章 零點時代
致謝
參考文獻
序/導讀
專文推薦一
我們就坐在宇宙的中心 邱雅惠
在東方的身心保健哲學觀裡,認為一個人的身體出了問題,包括臟器的疾病甚至是細胞突變的癌症,是因為一個人的「氣」不順、阻塞、出問題。所以有許多的人平時會以練氣功來保養身體,如果罹患了疾病,也會加強氣功的療效,轉換好的氣,來尋求自我療癒。
記得前一陣子有位研究磁場的國外學者,專程到台灣來測量台灣幾處的磁場(如:大安森林公園),且提出了「磁場」越強對身體健康愈有益處;還有在台灣也蔚為流行的,並且風靡日本的「風水」,也以各種元素(比如金、木、水、火、土等)的補強、補弱來尋求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與協調,以增進人的健康並祈求財富與平安。
似乎從古至今,各個領域對研究能量的主題,有著高度的興趣,並賦予不同的名稱與效益,想當然爾,科學家更本著想打破一味只是口耳相傳的迷思。提出假設、驗證、科學證據,為能量現象提出合理解釋,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最著名的E=mc2方程式,許多的科學家,如本書所提到的普索夫和海甚,更因為此方程式的啟發,提出更多能量可以轉換質量的科學實驗。事實上,物理實體只有一種:能量。質量並不相當於能量,質量就是能量。
既然,無論是世界萬物,我們手中掌握的一切東西,不管是多麼致密,多麼沉重,多麼巨大,在最基礎層級,全都歸結為一群電荷,那我們又該如何更進一步了解這一群電荷,是怎麼主宰著我們的生活? 新時代身心靈導師賽斯是非存在於二次元的意識,對物理學、種種物質實相有其專精的見解,並提出其看法:「每一思想與情感自發地以單一或複雜的電磁單位存在……每個人都無意識地扮演『變壓器』的角色,自動地把非常精密的電磁單位轉化成物質……意識單位帶著電磁電荷組成電磁單位,電磁單位再組成原子,原子再組成分子,分子再組成物質……」也就是我們的思想、情感都是帶著電荷的,這樣的電荷更以其獨特的性質形成強大的引力場,驅動宇宙的無限能量,創造人生的種種事件。
在數年的新時代觀點的洗禮與身心靈實務輔導的經驗裡,我們認為「思想是有力量的」,並藉此來協助癌症個案的療癒,癌細胞可以說是一個人在潛意識裡啟發動了求死的欲望,於是癌細胞就像一股強大的、狂野的能量,除了自身細胞無法正常新陳代謝外,還會侵略其他正常的細胞以帶來毀滅性的效果,所以要回過頭來問這個人的生命出了什麼事?以至於求死的欲望更勝求生的欲望?治療的重點並非只是一味把癌細胞拿掉、操縱物質,而是要更深入這個人的生命內涵,要去轉化的是,是什麼樣的思考模式、情感態度讓一個人想求死?一旦這個人的困頓思想與困境得到了澄清、解決、轉化,而由之升起的是求生的欲望。
此刻自身磁場的改變,氣也順了,身體自然會好轉與療癒。即「以心轉境」、「你,就是世界」等概念,與本書中所列的幾位優秀研究者雅恩等人想證明,在某些層級上心靈是能夠支配物質是不謀而合的。
筆者對本書的結尾深有感觸,科學不只是生冷的數據,而是即將進入一場科學的革命——科學要證明確實有高等意識的存在,人類不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我們與所有的生靈全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彼此交流著、共振著存在於宇宙(無論是物質宇宙亦或心靈宇宙)的「電荷」不是嗎?科學不再只是冷感、理性的質疑,更試著帶領我們恢復樂觀的意識,告訴我們始終不是孤單的,始終都是大我整體的一部分,自古以來,我們始終都身處於萬物核心。
邀您一同翱遊這本由理性、感性、超感官能力交織的劃時代作品。
(本文作者為中華新時代協會賽斯學派心靈輔導師)
專文推薦二
充滿靈性的科學佐證 莫雪子
此刻你已經是處在一個療癒場的核心中了,就看你是否察覺到。 新時代的訊息一再告訴我們:思想導引能量,能量跟隨思想,你意識集中的地方,就是能量的焦點,以此思想意識的力量,我們創造了實相。
你可曾想過「思想」是由什麼組成的嗎?人們真能影響他們眼前的現實世界嗎?何謂集體意識、遠距療癒?宇宙的能量共振場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意識的相干性可以實際接通宇宙能量場,藉此來保健身心的健康,進而用來療癒別人嗎?心靈治療對肉體的病症又能產生多大的療效? 這些深奧、又帶著些許神祕色彩的大哉問,將在本書中為你一一揭曉。 從多位物理、科學家的文獻中,我們認知人體基本上是碳結構組織,共有二十種不同的胺基酸形成它的生理結構,而大腦是由很多微小的神經細胞所組成,這些神經細胞稱為「神經元」,當神經元伸出微小的觸手和其他神經元相連,組成一個神經網路,而每一處神經元相連的地方,都會蘊育出一個思想或是一個記憶。這時大腦會透過「聯想記憶」的法則,來建構它各式各樣的概念。
根據普里布蘭姆提出的明證,就一般知覺機能而言,我們的腦部樹突網路從零點場接收資訊的能力有嚴格限制,我們只能調到有限頻率區段。但是每當在靜坐、冥想、放鬆或是在作夢時,我們的「頻寬」也就會相對的擴增,並得以在零點場中接收更多種波長。 威廉.布勞德也認為:我們每個人都能讓願望成真,但要當心你的起心動念。他曾經做過測試,運用意向來促成特定的後果。他發現,只有當他溫和、簡單的許願,而不是運用毅力強求時,測試才能成功。
這就好比你期望自己能夠入睡,你愈努力嘗試,對入眠過程的干擾就愈大。布勞德認為,人類似乎是在一一世間的艱苦、激勵強求,以及在宇宙能量世界放鬆、包容、沉靜的兩個層次中反覆運作。 證據也顯示:心靈能夠支配物質,至少就次原子層級而言。人類意識有力量促使隨機電子裝置有序運作。這也說明為什麼有人對機器有正負面的影響,如果你的電腦、電話包括你所接觸的任何電子用品,在一天當中同時失靈,不要自認是個倒楣鬼,只要重新審視你的心識,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就行了。
書中多位科學家也提供證據,我們的天生自然狀態就是一種「探戈關係」,那是一種相互影響不絕的狀態。如同我們的次原子粒子成分都不能和周圍的空間粒子區隔,生物也不能彼此分離孤立存在。而生命界的自然態顯然就是秩序。
有趣的是,這種「探戈關係」除了擴充到我們的肉身過程,也延伸到我們的思維,無論是在我們的清醒時刻或是夢境中。於是我們和宇宙能量場不停的在進行對話,從那裡取得東西,也讓它更豐富。 所以你能理解,我們的智力、創造力及想像力,都不是束縛在我們的腦中,而是與宇宙能量場的互動現象嗎? 在書中第十一章〈蓋亞發出的電報〉一文中也提及,近二十年來,超覺靜坐組織都在進行系統測試、研究,檢視團體冥想是否能夠舒緩世界的暴力和爭端。印度瑜伽大師瑪赫西也認為,個人壓力會導致世界壓力,而團體安寧則會造就世界安寧。
根據「瑪赫西」的效應觀念,規律修習超覺靜坐、團體冥想,會讓你與一種連結萬物的基本源場取得聯繫,而這種概念和零點場相仿,只要投入的人數夠多,協調性就必然會向外傳播、延伸,遍及整個族群。
本書作者琳恩.麥塔嘉,以一個追求真理的人而言,真的值得榮耀。她耗費多時,彙整了幾位窮畢生之力,執著探討及不停辯證的科學家們,他們偉大的科學實驗,為我們啟示浩瀚無邊的「靈性科學」,及壯闊維度的「零點場」如何成為與無垠宇宙聯繫的媒介。 琳恩的這本書,將在新時代的思維中,為我們帶來堅毅的佐證。
(本文作者為臺灣靈氣文化研究協會創辦人、國際卡魯那靈氣臺灣分部負責人、
喜馬拉雅生活空間執行長,多年來持續探索新時代的訊息及宇宙能量的研修與運用)
專文推薦三
說奇論異略窺天機 陳國鎮
說到宇宙之大,就覺得自己非常渺小,無數星星和我們總是遙相對望,永遠都觸碰不到。宇宙的年紀有一百三十七億年,而人生一世不及百歲,相形之下可謂剎那即逝。仰望浩瀚長空,不知潛藏了多少神奇與奧妙,窮畢生之力也看不完猜不透,因此常教人不勝唏噓。詩人陳子昂心有所感寫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芸芸眾生和遙遠的星辰,真的如此漠然疏離嗎?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說,任何物體在真空的速率都無法超過光速,人類費了很大的勁才踏上月球,想要再和太陽系其他行星打交道並不容易,想逃出太陽系的束縛,深入無垠的太空和更多星群碰面,那肯定短期內可望而不可及。
人類從遠古以來,就對宇宙萬象充滿好奇、玄想和觀察,有許多民族都知道月運星移,對大地生物的生長收藏有深刻的影響,因此過去的農耕無不順應天時地利,以求取一季或一年的豐收。星空萬象既然能影響大地的作物,又何嘗不會影響人類?人類會受影響,我們不也和遙遠的日月星辰有所接觸?這樣相連的現象是怎麼發生的,自然科學至今還未能解釋。純粹靠萬有引力嗎?似乎不像!
二十世紀的量子力學,帶給我們許多革新的現象解讀及視野的開拓,讓人了解自然界所蘊藏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