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群來自島國的醫者
飛越洲陸,跨越國界
來到11243公里之外的史瓦濟蘭
在遙遠的非洲大地上
碰觸生命的原點
2009年,一群來自臺北醫學大學醫療團隊的醫師們,放下臺灣的一切,飛向萬里之外的非洲大陸,來到史瓦濟蘭這個或許原本一輩子都不曾想像過的國家。在這裡,高科技醫療硬體近乎等於零,許多日常醫療教育多半窒礙難行;但這群白袍醫者,有著難以擊退的熱情與決心,他們相信,只要有愛,膚色、種族與語言,都不再是距離……
飛越洲陸,跨越國界
來到11243公里之外的史瓦濟蘭
在遙遠的非洲大地上
碰觸生命的原點
2009年,一群來自臺北醫學大學醫療團隊的醫師們,放下臺灣的一切,飛向萬里之外的非洲大陸,來到史瓦濟蘭這個或許原本一輩子都不曾想像過的國家。在這裡,高科技醫療硬體近乎等於零,許多日常醫療教育多半窒礙難行;但這群白袍醫者,有著難以擊退的熱情與決心,他們相信,只要有愛,膚色、種族與語言,都不再是距離……
目錄
{推薦序}跨出學習的腳步 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
{推薦序}感動世界的人道精神 外交部部長 楊進添
{推薦序}臺灣心,世界情:愛在非洲的樂章 衛生署署長 邱文達
{推薦序}看見愛的付出、給生命再出發的希望 臺灣路竹會會長 劉啟群
{推薦序}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林元清
{推薦序}最珍貴的醫療經驗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李飛鵬
{前言}關於史瓦濟蘭
{出發}臺灣駐史瓦濟蘭醫療團催生者
第一部 醫者在他方
臺灣與史瓦濟蘭,相距一一二四三公里。
一群身擁專業的醫師,放下國內的大好前程,
披上他們的白袍,告別家人,遠渡重洋,
只為這個長年友好的邦交國,貢獻一己之熱血。
1-1.醫療團的流浪先驅:杜繼誠
1-2.是醫師,也是浪人:沐曉鐘
1-3.遠方的挑戰:祁力行
1-4.以成果扭轉質疑:石英傑
1-5.找尋自我的想望:鄭健禹
1-6.只為醫療和救人:黃祐賢
1-7.有妻相伴更堅定:劉思源
1-8.照護無國界:紀麗花
1-9.人生的註腳之一:鄭巧鈺
1-10.新學習的開始:曾淑娟
1-11.初生之犢的勇氣:吳彥葶
1-12.人生歷程的起點:蔡惠青
第二部 白袍行天涯
即便身在遙遠的他方,
救人的天職,並不因地域有所改變。
就算周遭的一切與熟悉的家鄉相去甚遠,
甚至,正因為人在異鄉,
白袍上的責任,更加艱辛,也更為閃亮。
2-1.{義診之一}把握機會實地教育
2-2.{醫外觀察}陶文隆:站穩腳步,放遠眼光
2-3.{醫外觀察}范家□:解決蟲蟲危機
2-4.{醫外觀察}黃祐賢:全能雜科醫師
2-5.{義診之二}來自臺灣的關懷
2-6.{醫外觀察}杜繼誠:醫療能力隨堂考
2-7.{醫外觀察}林宗明:非洲生活番薯心
2-8.{醫外觀察}蔡明耀:把握無價的醫療訓練
2-9.{義診之三}醫療不惜千里遠
2-10.{醫外觀察}葉常青:最佳海外靠山
2-11.{醫外觀察}醫療團的感情世界
第三部 醫技無國界
醫者來到他鄉,與有著最迫切需求的人們接觸
並無私地奉獻自己所能的付出
而在這過程中的種種所得
都將一一擴散到我們無法預期的地方,超越國界
3-1.邱文達:醫療應突破藩籬
3-2.李友專:寶貴的實務訓練
3-3.蘭淑貞:惜福的感觸
{團外}林元清董事赴史筆記
致謝
{推薦序}感動世界的人道精神 外交部部長 楊進添
{推薦序}臺灣心,世界情:愛在非洲的樂章 衛生署署長 邱文達
{推薦序}看見愛的付出、給生命再出發的希望 臺灣路竹會會長 劉啟群
{推薦序}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林元清
{推薦序}最珍貴的醫療經驗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李飛鵬
{前言}關於史瓦濟蘭
{出發}臺灣駐史瓦濟蘭醫療團催生者
第一部 醫者在他方
臺灣與史瓦濟蘭,相距一一二四三公里。
一群身擁專業的醫師,放下國內的大好前程,
披上他們的白袍,告別家人,遠渡重洋,
只為這個長年友好的邦交國,貢獻一己之熱血。
1-1.醫療團的流浪先驅:杜繼誠
1-2.是醫師,也是浪人:沐曉鐘
1-3.遠方的挑戰:祁力行
1-4.以成果扭轉質疑:石英傑
1-5.找尋自我的想望:鄭健禹
1-6.只為醫療和救人:黃祐賢
1-7.有妻相伴更堅定:劉思源
1-8.照護無國界:紀麗花
1-9.人生的註腳之一:鄭巧鈺
1-10.新學習的開始:曾淑娟
1-11.初生之犢的勇氣:吳彥葶
1-12.人生歷程的起點:蔡惠青
第二部 白袍行天涯
即便身在遙遠的他方,
救人的天職,並不因地域有所改變。
就算周遭的一切與熟悉的家鄉相去甚遠,
甚至,正因為人在異鄉,
白袍上的責任,更加艱辛,也更為閃亮。
2-1.{義診之一}把握機會實地教育
2-2.{醫外觀察}陶文隆:站穩腳步,放遠眼光
2-3.{醫外觀察}范家□:解決蟲蟲危機
2-4.{醫外觀察}黃祐賢:全能雜科醫師
2-5.{義診之二}來自臺灣的關懷
2-6.{醫外觀察}杜繼誠:醫療能力隨堂考
2-7.{醫外觀察}林宗明:非洲生活番薯心
2-8.{醫外觀察}蔡明耀:把握無價的醫療訓練
2-9.{義診之三}醫療不惜千里遠
2-10.{醫外觀察}葉常青:最佳海外靠山
2-11.{醫外觀察}醫療團的感情世界
第三部 醫技無國界
醫者來到他鄉,與有著最迫切需求的人們接觸
並無私地奉獻自己所能的付出
而在這過程中的種種所得
都將一一擴散到我們無法預期的地方,超越國界
3-1.邱文達:醫療應突破藩籬
3-2.李友專:寶貴的實務訓練
3-3.蘭淑貞:惜福的感觸
{團外}林元清董事赴史筆記
致謝
序/導讀
推薦序1
跨出學習的腳步
良醫不僅代表擁有精良的醫術,更具備對生命與人性的高度關懷。教育部二○○三年提出醫學教育白皮書,也揭櫫「先學做人、再學當醫師」的醫學教育改革方向,強調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臺北醫學大學即自二○○九年開始派遣醫療人員常駐史瓦濟蘭經營醫療團,直接參與國際醫療援助工作;並由學校教授帶領學生志工團,前往進行研究、教學和義診協助。這些非課堂的學習、師長的言教身教,都是醫學生寶貴的學習經驗。相信本書的付梓,將能鼓舞更多年輕學子和醫生跨出腳步,成長自己、回饋世界。
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
推薦序2
感動世界的人道精神
首先我要藉此機會感謝臺北醫學大學接受政府委託,組派醫療團隊遠赴我非洲邦交國史瓦濟蘭王國,執行醫療服務計畫。兩年多以來,北醫大在史瓦濟蘭用心經營,並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嘉惠了當地許多人民,減輕了病患的痛苦,獲得良好成效,受到史瓦濟蘭官方及民間的讚賞與肯定,同時也打響臺灣醫療團名號,為兩國外交關係加分不少。
個人覺得這本書意義不凡,藉由曾經參與醫療團隊人員現身說法,將他們在史瓦濟蘭行醫過程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讓一般民眾也能夠清楚瞭解臺灣在國際醫療方面的貢獻。書中諸多感人及心酸事蹟,足以見證臺灣對友邦的愛心與關懷,也讓人們體會到,我國在史瓦濟蘭或非洲其他友邦從事醫療援助人員,不僅僅涉及提供本身專業,而且要相對適應當地環境,以及學習尊重當地文化、風俗習慣及做事方法。這樣在外行醫過程,對所有醫療人員而言,不僅是難得的經歷,更是其個人毅力的考驗,實在值得鼓勵及尊重,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接受這種挑戰。
過去臺灣曾經歷過貧窮落後年代,也接受過外國援助,我們更能體會發展中友邦國家的處境及實際需要。目前除了史瓦濟蘭等非洲友邦之外,其他地區友邦大多也急需醫療援助。所以現在是回饋國際社會最好的機會,我深切期盼國內有更多醫療院所投入國際醫療援助的行列,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的軟實力,並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人道精神,以贏得全世界對我們的肯定。
最後,我要再度向所有對我國醫療外交做出貢獻人員,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並希望大家繼續秉持奉獻精神,讓臺灣在國際間發光發熱。
外交部部長 楊進添
推薦序3
臺灣心,世界情:愛在非洲的樂章
臺灣很近,非洲很遠;但是愛拉進了彼此心靈的距離,飄洋過海,醫療行愛,臺灣與非洲已緊密連結在一起,竟是如此接近。自此,非洲的弟兄近了,臺北的家人卻遠了。
我們都知道,最近十年來,臺灣醫療援外已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臺灣有一群具有愛心耐心的醫療人員,放棄舒適安定的生活,不辭勞苦地深入世界各角落,包括國人罕至的非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島國、北印度喜馬拉雅山區、泰北、緬甸等遙遠的國度,幫助當地亟需醫療的民眾,共同對抗疾病,追求身心健康。
事實上,在過去半個世紀,臺灣曾經走過艱苦的歲月,在臨床醫療及公共衛生領域,包括瘧疾根除、基層衛生醫護體系、急救醫學系統運作以及全民健康保險等,都曾受到歐美先進國家的協助與攜手合作,才有今天達到世界一流的優質醫療技術與服務水準。飲水思源,為了回饋國際社會,實質參與國際衛生事務,臺灣官方與民間已持續投入相當多的人力物力,深入世界各個角落,提供人道醫療援助。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刻,伸出溫暖的友誼雙臂,像天使般呵護珍貴的生命,這些行動醫療團,深受被援助國加當地民眾歡迎與敬重。
由於我一直在醫療界服務,深知國際醫療的重要,我在擔任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期間,便積極推動國際醫療服務,與國合會建立密切合作關係,進行多次國際人道援助與國外醫療人員培訓計畫。在我擔任臺北醫學大學校長的任內,臺北醫學大學醫療系就派出近十個行動醫療團,遠赴巴拿馬、瓜地馬拉、馬紹爾、帛琉等國展開醫療外交,頗受各國好評,也拓展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二○○八年十二月,臺北醫學大學與國合會簽署駐史瓦濟蘭王國醫療服務計畫,更是醫療援外的重要里程碑。因為,北醫大取得國合會駐史瓦濟蘭王國醫療服務計畫合約後,陸續派遣六名醫師及一名護理師遠赴這個位於非洲南部的邦交國,他們初來乍到這個蕞爾小國,才發現那裡醫療資源實在匱乏,別說核磁共振掃描(MRI)或電腦斷層掃描(CT)付之闕如,就連外科用來綁血管的縫線都缺,所以,一切都要克難,才能解決問題。這都是在臺灣從來沒有碰到的棘手且難以想像的場景,他們卻要逐項克服。而百分之四十二點六的愛滋病帶原率,使史瓦濟蘭成為全世界愛滋病盛行率最高的國家,更讓整天在診間、病房及開刀房工作的我國駐史瓦濟蘭醫療團所有成員,曝露在隨時可能感染的「愛滋風暴」中,成為處境最危險的一群人。醫療團團長杜繼誠醫師曾笑著說,在這種情境下,大家比的無非是對醫療志業的熱情,以及一身真功夫,猶如漫畫書中的「怪醫黑傑克」。
如今,《白袍下的熱血》這本書,完整記錄了臺北醫學大學在史瓦濟蘭奉獻愛心的點點滴滴,它不只是一群臺灣充滿愛心的醫護人員的非洲叢林行醫冒險的傳奇故事,也是一本最好的文化觀察日誌,讓國人如此貼近史瓦濟蘭的土地、人民、生活、社會以及醫療窘困落後,也看到這群默默犧牲的無名英雄,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抱著濟世救人的情操與人道關懷,如同現代史懷哲,照顧非洲被人遺忘的子民。
國際醫療援助是可以展現臺灣愛心軟實力的途徑,國內民間團體及醫療界已踏出堅實的腳步與成功範例,臺北醫學大學送愛心到史瓦濟蘭,為醫療無國界加註一筆,希望藉由本書付梓,傳遞臺灣善盡世界公民一員的社會責任,引起共鳴,喚起號召更多具有愛心的醫護人員,投入國際醫療的行列,讓愛綿衍不斷,送到最需要的世界各角落。
衛生署署長 邱文達
推薦序4
看見愛的付出、給生命再出發的希望
自一九九五年開始,和一群充滿熱誠的醫療人員,深入每一個需要醫療資源的角落,進行義診。腳步不分海內外,史瓦濟蘭我們也沒錯過。這一路走來,已十六個年頭。
常常有人問我與其他報名參加義診的團員:「為什麼要跋山涉水前去那些遙遠的地方,而且只去兩個星期,對病人會有幫助嗎?」其實答案再簡單不過:懸壺濟世乃醫護人員的天職,但對醫療缺乏地區的人們而言,義診無疑是荒漠中的及時雨。看著當地需要醫療幫助的人民,因為我們的來到,原本因病痛而驚惶不安的表情漸趨平靜安然;從原本氣若游絲的絕望到眼神散發出希望的光彩。這種情境,總教人忘卻了長途跋涉的艱辛。而這也是義診之行最大的收穫。
相信台北醫學大學與路竹會皆擁有共同的理想與信念,一同在國際醫療的路上,默默持續付出並豐收著。我更相信,那份身歷其境的心靈悸動與心路歷程的分享,必能深深感動著遠在黑暗大陸之外的讀者們:看見愛的付出、給生命再出發的希望。
臺灣路竹會會長 劉啟群
推薦序5
千金難買的人生經歷
資深媒體人林進修先生,最近又完成了一部大作《白袍下的熱血》,這是一本所有對於偏遠醫療有興趣或嚮往的人,必須細讀的一部書,可以從中體會到真正人生的意義。
我有這個榮幸先睹為快。但在讀它的時候,觸景生情,內心波濤洶湧,禁不住熱淚盈眶,不能自已。好像我又回到了史瓦濟蘭,與北醫大國際醫療團隊的好友在一起,看見他們在貧窮落後的國度,每天努力的工作,到偏遠窮困的地方義診。一直在做無私無我無所求的奉獻付出。非常敬佩在那裡的每一位北醫大醫療團員的精神,但自己也有一分的不捨與慚愧。
《白袍下的熱血》,為北醫大在史瓦濟蘭的國際醫療團隊作了歷史性的見證。它由前駐史國大使或史國人稱快速先生的草根大使趙麟談起,他的心路歷程,到初期台灣醫療團在陌生環境中摸著石頭過河的描述,生動有趣。
在二○○九年元月起,北醫大醫療團隊在杜繼誠團長領軍下,團員陸續到位,有初期的外科沐曉鐘醫師、家醫曾淑娟醫師、骨科石英傑醫師、護理人員蔡惠青等,及後來的外科劉思源醫師,口腔外科祁力行醫師,感染科鄭健禹醫師,神經內科黃祐賢醫師,護理長紀麗花,行政祕書鄭巧鈺,寄生蟲科范家□醫師等,在進修兄生動的筆下,我彷彿可以身歷其境,看到他們在非洲大陸的生活點滴。那份無怨無悔,用心的付出,實在令人感動。在蔡明耀大使及北醫大的全力援助下,北醫大團隊在史國發光發熱,無國界的愛心醫療,將醫療外交推向最完美的境界。
北醫大的史國醫療團員,他們都是可以做天上的雲彩,高高在上,悠遊自在。但他們卻選擇做一滴水滴,滋潤那乾枯的大地,走向人類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這才是我們的核心價值,社會責任,也是最有意義的人生。我要為您們鼓掌喝釆。
感謝進修兄為史瓦濟蘭的北醫大醫療團隊做了歷史的見證,也像書中所說,這樣的人生經歷,千金難買,不容錯過,希望讀這本書的人,也能像我一樣,感受良多,也體會到其用心,來追求有意義的人生。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林元清
推薦序6
最珍貴的醫療經驗
「我是臺灣人,也是史瓦濟蘭人。」、「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真希望三十六歲那年就參加醫療團,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的世界愈多,想法愈不同。」這是北醫大史瓦濟蘭醫療團員們的肺腑心聲。醫療無國界,兩年多來他們體驗不同文化交匯,從
跨出學習的腳步
良醫不僅代表擁有精良的醫術,更具備對生命與人性的高度關懷。教育部二○○三年提出醫學教育白皮書,也揭櫫「先學做人、再學當醫師」的醫學教育改革方向,強調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臺北醫學大學即自二○○九年開始派遣醫療人員常駐史瓦濟蘭經營醫療團,直接參與國際醫療援助工作;並由學校教授帶領學生志工團,前往進行研究、教學和義診協助。這些非課堂的學習、師長的言教身教,都是醫學生寶貴的學習經驗。相信本書的付梓,將能鼓舞更多年輕學子和醫生跨出腳步,成長自己、回饋世界。
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
推薦序2
感動世界的人道精神
首先我要藉此機會感謝臺北醫學大學接受政府委託,組派醫療團隊遠赴我非洲邦交國史瓦濟蘭王國,執行醫療服務計畫。兩年多以來,北醫大在史瓦濟蘭用心經營,並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嘉惠了當地許多人民,減輕了病患的痛苦,獲得良好成效,受到史瓦濟蘭官方及民間的讚賞與肯定,同時也打響臺灣醫療團名號,為兩國外交關係加分不少。
個人覺得這本書意義不凡,藉由曾經參與醫療團隊人員現身說法,將他們在史瓦濟蘭行醫過程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讓一般民眾也能夠清楚瞭解臺灣在國際醫療方面的貢獻。書中諸多感人及心酸事蹟,足以見證臺灣對友邦的愛心與關懷,也讓人們體會到,我國在史瓦濟蘭或非洲其他友邦從事醫療援助人員,不僅僅涉及提供本身專業,而且要相對適應當地環境,以及學習尊重當地文化、風俗習慣及做事方法。這樣在外行醫過程,對所有醫療人員而言,不僅是難得的經歷,更是其個人毅力的考驗,實在值得鼓勵及尊重,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接受這種挑戰。
過去臺灣曾經歷過貧窮落後年代,也接受過外國援助,我們更能體會發展中友邦國家的處境及實際需要。目前除了史瓦濟蘭等非洲友邦之外,其他地區友邦大多也急需醫療援助。所以現在是回饋國際社會最好的機會,我深切期盼國內有更多醫療院所投入國際醫療援助的行列,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的軟實力,並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人道精神,以贏得全世界對我們的肯定。
最後,我要再度向所有對我國醫療外交做出貢獻人員,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並希望大家繼續秉持奉獻精神,讓臺灣在國際間發光發熱。
外交部部長 楊進添
推薦序3
臺灣心,世界情:愛在非洲的樂章
臺灣很近,非洲很遠;但是愛拉進了彼此心靈的距離,飄洋過海,醫療行愛,臺灣與非洲已緊密連結在一起,竟是如此接近。自此,非洲的弟兄近了,臺北的家人卻遠了。
我們都知道,最近十年來,臺灣醫療援外已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臺灣有一群具有愛心耐心的醫療人員,放棄舒適安定的生活,不辭勞苦地深入世界各角落,包括國人罕至的非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島國、北印度喜馬拉雅山區、泰北、緬甸等遙遠的國度,幫助當地亟需醫療的民眾,共同對抗疾病,追求身心健康。
事實上,在過去半個世紀,臺灣曾經走過艱苦的歲月,在臨床醫療及公共衛生領域,包括瘧疾根除、基層衛生醫護體系、急救醫學系統運作以及全民健康保險等,都曾受到歐美先進國家的協助與攜手合作,才有今天達到世界一流的優質醫療技術與服務水準。飲水思源,為了回饋國際社會,實質參與國際衛生事務,臺灣官方與民間已持續投入相當多的人力物力,深入世界各個角落,提供人道醫療援助。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刻,伸出溫暖的友誼雙臂,像天使般呵護珍貴的生命,這些行動醫療團,深受被援助國加當地民眾歡迎與敬重。
由於我一直在醫療界服務,深知國際醫療的重要,我在擔任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期間,便積極推動國際醫療服務,與國合會建立密切合作關係,進行多次國際人道援助與國外醫療人員培訓計畫。在我擔任臺北醫學大學校長的任內,臺北醫學大學醫療系就派出近十個行動醫療團,遠赴巴拿馬、瓜地馬拉、馬紹爾、帛琉等國展開醫療外交,頗受各國好評,也拓展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二○○八年十二月,臺北醫學大學與國合會簽署駐史瓦濟蘭王國醫療服務計畫,更是醫療援外的重要里程碑。因為,北醫大取得國合會駐史瓦濟蘭王國醫療服務計畫合約後,陸續派遣六名醫師及一名護理師遠赴這個位於非洲南部的邦交國,他們初來乍到這個蕞爾小國,才發現那裡醫療資源實在匱乏,別說核磁共振掃描(MRI)或電腦斷層掃描(CT)付之闕如,就連外科用來綁血管的縫線都缺,所以,一切都要克難,才能解決問題。這都是在臺灣從來沒有碰到的棘手且難以想像的場景,他們卻要逐項克服。而百分之四十二點六的愛滋病帶原率,使史瓦濟蘭成為全世界愛滋病盛行率最高的國家,更讓整天在診間、病房及開刀房工作的我國駐史瓦濟蘭醫療團所有成員,曝露在隨時可能感染的「愛滋風暴」中,成為處境最危險的一群人。醫療團團長杜繼誠醫師曾笑著說,在這種情境下,大家比的無非是對醫療志業的熱情,以及一身真功夫,猶如漫畫書中的「怪醫黑傑克」。
如今,《白袍下的熱血》這本書,完整記錄了臺北醫學大學在史瓦濟蘭奉獻愛心的點點滴滴,它不只是一群臺灣充滿愛心的醫護人員的非洲叢林行醫冒險的傳奇故事,也是一本最好的文化觀察日誌,讓國人如此貼近史瓦濟蘭的土地、人民、生活、社會以及醫療窘困落後,也看到這群默默犧牲的無名英雄,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抱著濟世救人的情操與人道關懷,如同現代史懷哲,照顧非洲被人遺忘的子民。
國際醫療援助是可以展現臺灣愛心軟實力的途徑,國內民間團體及醫療界已踏出堅實的腳步與成功範例,臺北醫學大學送愛心到史瓦濟蘭,為醫療無國界加註一筆,希望藉由本書付梓,傳遞臺灣善盡世界公民一員的社會責任,引起共鳴,喚起號召更多具有愛心的醫護人員,投入國際醫療的行列,讓愛綿衍不斷,送到最需要的世界各角落。
衛生署署長 邱文達
推薦序4
看見愛的付出、給生命再出發的希望
自一九九五年開始,和一群充滿熱誠的醫療人員,深入每一個需要醫療資源的角落,進行義診。腳步不分海內外,史瓦濟蘭我們也沒錯過。這一路走來,已十六個年頭。
常常有人問我與其他報名參加義診的團員:「為什麼要跋山涉水前去那些遙遠的地方,而且只去兩個星期,對病人會有幫助嗎?」其實答案再簡單不過:懸壺濟世乃醫護人員的天職,但對醫療缺乏地區的人們而言,義診無疑是荒漠中的及時雨。看著當地需要醫療幫助的人民,因為我們的來到,原本因病痛而驚惶不安的表情漸趨平靜安然;從原本氣若游絲的絕望到眼神散發出希望的光彩。這種情境,總教人忘卻了長途跋涉的艱辛。而這也是義診之行最大的收穫。
相信台北醫學大學與路竹會皆擁有共同的理想與信念,一同在國際醫療的路上,默默持續付出並豐收著。我更相信,那份身歷其境的心靈悸動與心路歷程的分享,必能深深感動著遠在黑暗大陸之外的讀者們:看見愛的付出、給生命再出發的希望。
臺灣路竹會會長 劉啟群
推薦序5
千金難買的人生經歷
資深媒體人林進修先生,最近又完成了一部大作《白袍下的熱血》,這是一本所有對於偏遠醫療有興趣或嚮往的人,必須細讀的一部書,可以從中體會到真正人生的意義。
我有這個榮幸先睹為快。但在讀它的時候,觸景生情,內心波濤洶湧,禁不住熱淚盈眶,不能自已。好像我又回到了史瓦濟蘭,與北醫大國際醫療團隊的好友在一起,看見他們在貧窮落後的國度,每天努力的工作,到偏遠窮困的地方義診。一直在做無私無我無所求的奉獻付出。非常敬佩在那裡的每一位北醫大醫療團員的精神,但自己也有一分的不捨與慚愧。
《白袍下的熱血》,為北醫大在史瓦濟蘭的國際醫療團隊作了歷史性的見證。它由前駐史國大使或史國人稱快速先生的草根大使趙麟談起,他的心路歷程,到初期台灣醫療團在陌生環境中摸著石頭過河的描述,生動有趣。
在二○○九年元月起,北醫大醫療團隊在杜繼誠團長領軍下,團員陸續到位,有初期的外科沐曉鐘醫師、家醫曾淑娟醫師、骨科石英傑醫師、護理人員蔡惠青等,及後來的外科劉思源醫師,口腔外科祁力行醫師,感染科鄭健禹醫師,神經內科黃祐賢醫師,護理長紀麗花,行政祕書鄭巧鈺,寄生蟲科范家□醫師等,在進修兄生動的筆下,我彷彿可以身歷其境,看到他們在非洲大陸的生活點滴。那份無怨無悔,用心的付出,實在令人感動。在蔡明耀大使及北醫大的全力援助下,北醫大團隊在史國發光發熱,無國界的愛心醫療,將醫療外交推向最完美的境界。
北醫大的史國醫療團員,他們都是可以做天上的雲彩,高高在上,悠遊自在。但他們卻選擇做一滴水滴,滋潤那乾枯的大地,走向人類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這才是我們的核心價值,社會責任,也是最有意義的人生。我要為您們鼓掌喝釆。
感謝進修兄為史瓦濟蘭的北醫大醫療團隊做了歷史的見證,也像書中所說,這樣的人生經歷,千金難買,不容錯過,希望讀這本書的人,也能像我一樣,感受良多,也體會到其用心,來追求有意義的人生。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林元清
推薦序6
最珍貴的醫療經驗
「我是臺灣人,也是史瓦濟蘭人。」、「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真希望三十六歲那年就參加醫療團,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的世界愈多,想法愈不同。」這是北醫大史瓦濟蘭醫療團員們的肺腑心聲。醫療無國界,兩年多來他們體驗不同文化交匯,從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