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2010年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得主、以《馬橋詞典》享譽國際的作家
中國當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韓少功
最新中篇小說集《紅蘋果例外》
市井小民怎麼成了最佳演員?
意外捲入一場驚心動魄的現實插曲,究竟一切是戲,還是人生?
虛實真假都從一通電話開始,當眼前一切都成為贗品,
能相信的,難道就只有紅艷艷的蘋果?
平凡的真實竟成為如此珍稀……
《紅蘋果例外》收錄韓少功近年來最新五部精采中篇小說作品
包括〈紅蘋果例外〉、〈兄弟〉、〈山歌天上來〉、〈報告政府〉以及〈趕馬的老三〉
他不僅在作品中探索複雜的人性,悲憫情懷亦流露其中,予人深刻的思索。
「寫小說是重新生活的一種方式」,韓少功如此認為,
而他筆下的文字也始終呈現著一個探索者和懷疑論者的堅定面容,
具有極強的可讀性,體現著其特有的智性和幽默。
韓少功的小說近作,跟之前的《馬橋詞典》相比,
整體「顯得更平和、更富故事性」。
作者在專訪中提到,
《報告政府》描寫的「囚犯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一群人。
從前我讀《聖經》,不理解耶穌為何最關心罪犯。罪犯不就是壞人嗎?
完成這篇小說後,我意識到事情沒那麼簡單。
雖然我並不意味罪犯是好人,但他們走到這一步,有社會原因,也有人性本身的原因。
罪犯和我們這些『良民』之間的差別,往往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大。……文學應該比法律看得更為深遠。」
中國當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韓少功
最新中篇小說集《紅蘋果例外》
市井小民怎麼成了最佳演員?
意外捲入一場驚心動魄的現實插曲,究竟一切是戲,還是人生?
虛實真假都從一通電話開始,當眼前一切都成為贗品,
能相信的,難道就只有紅艷艷的蘋果?
平凡的真實竟成為如此珍稀……
《紅蘋果例外》收錄韓少功近年來最新五部精采中篇小說作品
包括〈紅蘋果例外〉、〈兄弟〉、〈山歌天上來〉、〈報告政府〉以及〈趕馬的老三〉
他不僅在作品中探索複雜的人性,悲憫情懷亦流露其中,予人深刻的思索。
「寫小說是重新生活的一種方式」,韓少功如此認為,
而他筆下的文字也始終呈現著一個探索者和懷疑論者的堅定面容,
具有極強的可讀性,體現著其特有的智性和幽默。
韓少功的小說近作,跟之前的《馬橋詞典》相比,
整體「顯得更平和、更富故事性」。
作者在專訪中提到,
《報告政府》描寫的「囚犯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一群人。
從前我讀《聖經》,不理解耶穌為何最關心罪犯。罪犯不就是壞人嗎?
完成這篇小說後,我意識到事情沒那麼簡單。
雖然我並不意味罪犯是好人,但他們走到這一步,有社會原因,也有人性本身的原因。
罪犯和我們這些『良民』之間的差別,往往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大。……文學應該比法律看得更為深遠。」
目錄
推薦序 以謔制虐的抵抗 何致和
紅蘋果例外
很久以來,我在果品中只願意吃蘋果,上果品店也只買蘋果。自從那次見識過劇務部門租來的一些道具,我對很多水果總是疑慮重重……
兄弟
正是他後來在公眾面前一次次雷同的激情失聲,使我覺得他的一切所為都有點設計感。連他的一個驚訝,一個微笑,一個聳聳肩的動作,似乎都出自台後的排練……
山歌天上來
他寫下了一部名為《天大地大》的八幕山歌劇,為了移動和削平這一座大山,他變賣了自己的豬,自己的房子,自己責任山上的好些林木,幾乎砸鍋賣鐵傾囊而出……
報告政府
世界上有很多動物園。但這裡是人的動物園,是人們恢復利爪、尖牙、尾巴以及將要渾身長毛的地方,是人們把拳頭和牙齒當作真理的地方……
趕馬的老三
老三說:「兩公婆吵架,不摔東西有什麼味?等一下好戲開場,你們只守住這幾樣,其他東西隨他們摔,千萬不要攔!」
後記 重新生活
紅蘋果例外
很久以來,我在果品中只願意吃蘋果,上果品店也只買蘋果。自從那次見識過劇務部門租來的一些道具,我對很多水果總是疑慮重重……
兄弟
正是他後來在公眾面前一次次雷同的激情失聲,使我覺得他的一切所為都有點設計感。連他的一個驚訝,一個微笑,一個聳聳肩的動作,似乎都出自台後的排練……
山歌天上來
他寫下了一部名為《天大地大》的八幕山歌劇,為了移動和削平這一座大山,他變賣了自己的豬,自己的房子,自己責任山上的好些林木,幾乎砸鍋賣鐵傾囊而出……
報告政府
世界上有很多動物園。但這裡是人的動物園,是人們恢復利爪、尖牙、尾巴以及將要渾身長毛的地方,是人們把拳頭和牙齒當作真理的地方……
趕馬的老三
老三說:「兩公婆吵架,不摔東西有什麼味?等一下好戲開場,你們只守住這幾樣,其他東西隨他們摔,千萬不要攔!」
後記 重新生活
序/導讀
推薦序
以謔制虐的抵抗/何致和(小說家)
第一次看到韓少功的名字,是在一九八八年台北出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封面上。我說「看到」而非「注意」,是因為當時這本書在台灣紅透半天邊,米蘭.昆德拉在一夕之間成為倍受崇拜與膜拜的東歐耀眼作家。在這樣的熱度底下,在書封上名列譯者欄位的韓少功,雖很認真誠懇的為此書中文譯本寫了一篇前言,但當時尚在讀大學的我還沒有能力,無法在昆德拉的光環之下,注意到韓少功這個名字。
當然我也可以大言不慚,甩開心虛,說我早在一九八八那年就知道韓少功是個能寫能譯的好手,知道他必然成為中國文壇上的重要人物。但這樣一來,就會掩理掉那段對我來說頗值得懷念的「注意」韓少功經過。
那是一九九七年,台灣首度出版韓少功的小說《馬橋詞典》,並且在年底同時被中時《開卷》與聯合報《讀書人》遴選為十大好書。不過,早在此書獲獎前的某個秋夜,我的好友——已故小說家袁哲生,便捧著這本書來到我泡茶的和室。那時他眼中閃著興奮的光采,對我大談《馬橋詞典》的好處,而我記得過去他只有在講到沈從文與汪曾祺時,才會像這樣激動忘形,口沬橫飛,誇到連髒話都說出來了。他特別翻開〈老表〉那篇,要我看看韓少功怎麼寫那個從江西回馬橋探親的人,尤其是他與已改嫁的前妻分別的那一幕:
走那天下著小雨,他走在前面,他原來的婆娘跟在後面,相隔約十來步,大概是送他一程。他們只有一把傘,拿在女人手裡,卻沒有撐開。過一條溝的時候,他拉了女人一把,很快又分隔十來步遠,一前一後冒著霏霏雨霧中往前走。
沒有撐開的傘,拉了一把又馬上分開的動作,短短幾句話,看似不聲不響,卻把男女之間的舊情寫得淋漓盡致,張力十足。拜袁哲生之賜,我注意到了韓少功這位作家,自此變成書迷,甚至暗地期許自己也能做到像他一樣的能寫善譯。
韓少功的小說,平心而論,無論是結構筆法、敘事的功力火候、情節的精彩性與思想的深度,都不亞於在台灣火紅的莫言、余華與蘇童等作家。我甚至敢說,在那些年少時代曾歷經文化大革命下鄉勞動,而後把此段經驗化為寫作養份的眾多大陸作家中,韓少功的作品可能是最細膩與精緻的。可惜的是,台灣讀者對韓少功的接受度,始終無法與上述那幾位小說家相比。韓少功在台灣只出版過《馬橋詞典》(1997)、《暗示》(2003)與《爸爸爸》(2005)三部作品,可是卻換過三間出版社,嘗盡每個作家所最不樂意見到的作品飄流滋味。
有評者點出韓少功的小說「不是為讀的人而寫,而是為懂的人而寫」,大有怪其排斥普通讀者的意味。這句話固然有三分道理,但若我們翻開韓少功當年寫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文版的前言,便可發現他早在創作生涯初期,就已意識到了與文學作品緊緊纏繞的「媚俗」問題。「媚俗是敵手也是我們自己」,「反對媚俗又無法根除媚俗」……媚俗與否的矛盾,看似永遠在韓少功的小說裡打轉,但眼尖的讀者大概早已發現,正是這種與媚俗問題正面相迎的態度,才使得韓少功的小說比起他人更具有雅俗共賞的特質。說他排斥普通讀者,嚴格說來只是一種主觀評價,在聲稱其作品不夠親近讀者的背後,可能帶有對所謂「普通讀者」閱讀鑑賞力的嚴重低估。
關於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遠近,再怎麼說也總是見人見智,脫離不了主觀思維。不過這本新出版的韓少功中篇小說選集《紅蘋果例外》,倒是可讓過去對韓少功存有疏離感的讀者,有一個很好的重新接近的機會。中篇小說受到長篇與短篇小說左右夾擊,似乎是個不容易被注意到的文類,但我們可別忘了,有不少傑作都是在這樣的篇幅中完成的: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史坦貝克的〈人與鼠〉、阿城的〈棋王〉、張愛玲的〈金鎖記〉……在台灣,中篇小說的發展並不算蓬勃,可是對岸的大陸卻頗為興盛。我們所熟悉的那些作家,包括莫言、王安憶、賈平凹、蘇童、余華……幾乎都出過好幾本中篇小說集。這種介於長短篇之間,字數不多不少的小說空間,具有不少說故事上的優勢與好處。它不像短篇小說那樣在簡短鋪陳後便導入衝突,衝突過後便戛然而止急著收尾。它也沒有長篇小說那種繁複結構,不會有太多記不住的人物、好幾條敘事線路和層層糾纏的情節。中篇小說就是這樣,作者可以好整以暇,不急不徐,娓娓道出一個簡單的複雜故事。在我看來,中篇小說無需負載大河小說的那種嚴肅使命,因此特別適合用來書寫那些屬於生活的、微細的、而情節上又有好幾個轉折的凡人小事。
韓少功的中篇小說正是如此。本書共收錄韓少功的五個中篇小說,除了首篇〈紅蘋果例外〉,其餘皆是他十年之內的作品。在這五個故事中,不見什麼高貴的人物,主角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小城市裡日子混得不怎麼如意的低層白領階級,另一類則是鄉下地方不具知識教育水平卻懷有奇才奇遇的農民村夫。對於前者,韓少功以第一人稱敘事觀點潛入他們的身體,透過他們的雙眼和思想,貼近觀看社會與群體中的各種奇形怪狀。對於後者,韓少功則採第三人稱的寫法,不侵入主人翁的內心世界,只以旁觀者的身分,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記錄描述那些鄉民的生活和言行。
這樣的敘事觀點選擇頗符合韓少功對城市與鄉村的態度。他是城市人,每年卻有一半的時間待在鄉下。對他來說,城市和鄉村人民的思維方式與邏輯觀念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是在語言的使用上,農民之間的日常對談,在他聽來就像一場脫口秀。譬如說一個人懶,他們不會用「懶」這個字,而會說:「他從不知道家裡的鋤頭、糞桶在哪,成天搬起屁股到處坐。」韓少功特別喜歡農民這神來一筆的「搬起屁股」,覺得這種語法充滿味道與迷人的氛圍。或許是出於這樣的體悟與長期的觀察,韓少功小說裡的對白特別有味,尤其是以第三人稱描寫的鄉野人物,個個充滿了土味與地氣,頗值得閱者細細玩味賞讀。
韓少功寫過不少中篇小說,而編者或作者選擇把這五篇作品輯成一冊,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以虛構的馬橋為原鄉固然仍是韓少功寫作上綿綿不斷的養份來源,城鄉村里中那些販夫走卒之流也還是他小說舞台上的主要聚焦對象,但這五個中篇小說更讓人驚豔的,是它們一致呈現出幽默的特質。用幽默形容可能還太含蓄,應該說這幾篇作品徹頭徹尾充滿戲謔的元素,一個接著一個,從小說開場串連到最後,見不到任何冷場之處。
常見人用「謔而不虐」誇讚那些寫得好玩,又不致於過份逾矩的作品。但對韓少功的這幾篇小說,特別是〈山歌天上來〉與〈趕馬的老三〉,我倒想說他根本是「以謔制虐」。這裡的虐字不做逾矩解,而是凌虐、苛虐。韓少功的故事裡都有個受到欺虐的角色,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弱勢人物,而欺凌他們的是具有知識、力量與實權的那一方,兩者之間的權力地位關係永遠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些弱勢人物自有其抵抗之道,無論遭受何種變故壓力,他們那副事不關己、我行我素、永遠處於狀況之外的模樣,雖惹出不少笑料,卻也讓那些壓迫他們的人莫可奈何,有時還被反將一軍,甚至得對這些樸實到近乎天真的小人物求饒道歉。
這部份的情節韓少功寫來特別精采好看,表面上逞盡戲謔諷刺之能事,但聰明的讀者一定知道,真正被戲謔的可不是那些到處鬧笑話的鄉巴佬,而是那些握有權力,自以為精明又有文化素養的可笑人物。貫穿本書的幽默與戲謔,竟成為這些弱勢者與可憐蟲抵抗命運與人為凌虐的最佳方式,此為這部中篇小說集之一大可觀。
以謔制虐的抵抗/何致和(小說家)
第一次看到韓少功的名字,是在一九八八年台北出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封面上。我說「看到」而非「注意」,是因為當時這本書在台灣紅透半天邊,米蘭.昆德拉在一夕之間成為倍受崇拜與膜拜的東歐耀眼作家。在這樣的熱度底下,在書封上名列譯者欄位的韓少功,雖很認真誠懇的為此書中文譯本寫了一篇前言,但當時尚在讀大學的我還沒有能力,無法在昆德拉的光環之下,注意到韓少功這個名字。
當然我也可以大言不慚,甩開心虛,說我早在一九八八那年就知道韓少功是個能寫能譯的好手,知道他必然成為中國文壇上的重要人物。但這樣一來,就會掩理掉那段對我來說頗值得懷念的「注意」韓少功經過。
那是一九九七年,台灣首度出版韓少功的小說《馬橋詞典》,並且在年底同時被中時《開卷》與聯合報《讀書人》遴選為十大好書。不過,早在此書獲獎前的某個秋夜,我的好友——已故小說家袁哲生,便捧著這本書來到我泡茶的和室。那時他眼中閃著興奮的光采,對我大談《馬橋詞典》的好處,而我記得過去他只有在講到沈從文與汪曾祺時,才會像這樣激動忘形,口沬橫飛,誇到連髒話都說出來了。他特別翻開〈老表〉那篇,要我看看韓少功怎麼寫那個從江西回馬橋探親的人,尤其是他與已改嫁的前妻分別的那一幕:
走那天下著小雨,他走在前面,他原來的婆娘跟在後面,相隔約十來步,大概是送他一程。他們只有一把傘,拿在女人手裡,卻沒有撐開。過一條溝的時候,他拉了女人一把,很快又分隔十來步遠,一前一後冒著霏霏雨霧中往前走。
沒有撐開的傘,拉了一把又馬上分開的動作,短短幾句話,看似不聲不響,卻把男女之間的舊情寫得淋漓盡致,張力十足。拜袁哲生之賜,我注意到了韓少功這位作家,自此變成書迷,甚至暗地期許自己也能做到像他一樣的能寫善譯。
韓少功的小說,平心而論,無論是結構筆法、敘事的功力火候、情節的精彩性與思想的深度,都不亞於在台灣火紅的莫言、余華與蘇童等作家。我甚至敢說,在那些年少時代曾歷經文化大革命下鄉勞動,而後把此段經驗化為寫作養份的眾多大陸作家中,韓少功的作品可能是最細膩與精緻的。可惜的是,台灣讀者對韓少功的接受度,始終無法與上述那幾位小說家相比。韓少功在台灣只出版過《馬橋詞典》(1997)、《暗示》(2003)與《爸爸爸》(2005)三部作品,可是卻換過三間出版社,嘗盡每個作家所最不樂意見到的作品飄流滋味。
有評者點出韓少功的小說「不是為讀的人而寫,而是為懂的人而寫」,大有怪其排斥普通讀者的意味。這句話固然有三分道理,但若我們翻開韓少功當年寫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文版的前言,便可發現他早在創作生涯初期,就已意識到了與文學作品緊緊纏繞的「媚俗」問題。「媚俗是敵手也是我們自己」,「反對媚俗又無法根除媚俗」……媚俗與否的矛盾,看似永遠在韓少功的小說裡打轉,但眼尖的讀者大概早已發現,正是這種與媚俗問題正面相迎的態度,才使得韓少功的小說比起他人更具有雅俗共賞的特質。說他排斥普通讀者,嚴格說來只是一種主觀評價,在聲稱其作品不夠親近讀者的背後,可能帶有對所謂「普通讀者」閱讀鑑賞力的嚴重低估。
關於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遠近,再怎麼說也總是見人見智,脫離不了主觀思維。不過這本新出版的韓少功中篇小說選集《紅蘋果例外》,倒是可讓過去對韓少功存有疏離感的讀者,有一個很好的重新接近的機會。中篇小說受到長篇與短篇小說左右夾擊,似乎是個不容易被注意到的文類,但我們可別忘了,有不少傑作都是在這樣的篇幅中完成的: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史坦貝克的〈人與鼠〉、阿城的〈棋王〉、張愛玲的〈金鎖記〉……在台灣,中篇小說的發展並不算蓬勃,可是對岸的大陸卻頗為興盛。我們所熟悉的那些作家,包括莫言、王安憶、賈平凹、蘇童、余華……幾乎都出過好幾本中篇小說集。這種介於長短篇之間,字數不多不少的小說空間,具有不少說故事上的優勢與好處。它不像短篇小說那樣在簡短鋪陳後便導入衝突,衝突過後便戛然而止急著收尾。它也沒有長篇小說那種繁複結構,不會有太多記不住的人物、好幾條敘事線路和層層糾纏的情節。中篇小說就是這樣,作者可以好整以暇,不急不徐,娓娓道出一個簡單的複雜故事。在我看來,中篇小說無需負載大河小說的那種嚴肅使命,因此特別適合用來書寫那些屬於生活的、微細的、而情節上又有好幾個轉折的凡人小事。
韓少功的中篇小說正是如此。本書共收錄韓少功的五個中篇小說,除了首篇〈紅蘋果例外〉,其餘皆是他十年之內的作品。在這五個故事中,不見什麼高貴的人物,主角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小城市裡日子混得不怎麼如意的低層白領階級,另一類則是鄉下地方不具知識教育水平卻懷有奇才奇遇的農民村夫。對於前者,韓少功以第一人稱敘事觀點潛入他們的身體,透過他們的雙眼和思想,貼近觀看社會與群體中的各種奇形怪狀。對於後者,韓少功則採第三人稱的寫法,不侵入主人翁的內心世界,只以旁觀者的身分,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記錄描述那些鄉民的生活和言行。
這樣的敘事觀點選擇頗符合韓少功對城市與鄉村的態度。他是城市人,每年卻有一半的時間待在鄉下。對他來說,城市和鄉村人民的思維方式與邏輯觀念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是在語言的使用上,農民之間的日常對談,在他聽來就像一場脫口秀。譬如說一個人懶,他們不會用「懶」這個字,而會說:「他從不知道家裡的鋤頭、糞桶在哪,成天搬起屁股到處坐。」韓少功特別喜歡農民這神來一筆的「搬起屁股」,覺得這種語法充滿味道與迷人的氛圍。或許是出於這樣的體悟與長期的觀察,韓少功小說裡的對白特別有味,尤其是以第三人稱描寫的鄉野人物,個個充滿了土味與地氣,頗值得閱者細細玩味賞讀。
韓少功寫過不少中篇小說,而編者或作者選擇把這五篇作品輯成一冊,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以虛構的馬橋為原鄉固然仍是韓少功寫作上綿綿不斷的養份來源,城鄉村里中那些販夫走卒之流也還是他小說舞台上的主要聚焦對象,但這五個中篇小說更讓人驚豔的,是它們一致呈現出幽默的特質。用幽默形容可能還太含蓄,應該說這幾篇作品徹頭徹尾充滿戲謔的元素,一個接著一個,從小說開場串連到最後,見不到任何冷場之處。
常見人用「謔而不虐」誇讚那些寫得好玩,又不致於過份逾矩的作品。但對韓少功的這幾篇小說,特別是〈山歌天上來〉與〈趕馬的老三〉,我倒想說他根本是「以謔制虐」。這裡的虐字不做逾矩解,而是凌虐、苛虐。韓少功的故事裡都有個受到欺虐的角色,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弱勢人物,而欺凌他們的是具有知識、力量與實權的那一方,兩者之間的權力地位關係永遠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些弱勢人物自有其抵抗之道,無論遭受何種變故壓力,他們那副事不關己、我行我素、永遠處於狀況之外的模樣,雖惹出不少笑料,卻也讓那些壓迫他們的人莫可奈何,有時還被反將一軍,甚至得對這些樸實到近乎天真的小人物求饒道歉。
這部份的情節韓少功寫來特別精采好看,表面上逞盡戲謔諷刺之能事,但聰明的讀者一定知道,真正被戲謔的可不是那些到處鬧笑話的鄉巴佬,而是那些握有權力,自以為精明又有文化素養的可笑人物。貫穿本書的幽默與戲謔,竟成為這些弱勢者與可憐蟲抵抗命運與人為凌虐的最佳方式,此為這部中篇小說集之一大可觀。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