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念念時光真味
美好的食物,是直往內心的通道。途中有淚光、有笑容,還有最真實的自己。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美好的食物,是直往內心的通道。
途中有淚光、有笑容,還有最真實的自己。
沒了嗅覺之後,祂補償我的是「記憶」,祂讓我從過往某些情境裡去拼湊或還原,食物原有、應有的氣味和感覺。——吳念真
遺傳母親的體質,吳念真早在多年前就已失去嗅覺,進食彷彿只為了維持生存所需,不再是種療癒或享受。但上天補償給他的,是深刻難忘的記憶。每一道菜色、每一樣食物,在他的腦海中,都伴隨一個動人的故事。
從白菜滷憶起父親的背影、姨婆的綠竹筍乾裡是對母親的不捨、美國來的罐頭窺見上一代人的艱辛、在美觀園紀錄下青春、嘗仙人掌冰念已故舊友,還有被遺忘的古早味「加冬仔給」……
他以食物為引,寫下生命中難以忘懷的24個故事,透過栩栩如生的敘述、劇場式的生動鋪排,讓影像躍然紙上,食物之香撲鼻誘人,情意之真卻又令人動容。
這裡有生活艱難的困苦哀愁,也有痛失親人的辛辣眼淚,同時也滿溢著青春年少初出社會的新鮮酸澀,與幸逢人生至交的甜美。這是食物真味,亦是人生百味,如回憶之醍醐,迴盪不散。
本書特色
▍睽違九年,繼《這些人,那些事》,全臺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這次要說說自己的故事。這是他的人生,也是時代的眼淚,更是臺灣人記憶中的真滋味。
▍親簽印刷.珍藏扉頁:吳念真親自摘錄書中文句,一字一句謄寫,傳遞最動人的情感。三款精美扉頁,隨機發送,限量珍藏。
目錄
自序:最平凡的永遠最真實
第一部 辣:和著眼淚的思念
那一碗苦甜什錦麵
白菜滷與父親的軀勢
魚丸與虱目魚,最初與最後
米粉涼了
世代之味
第二部 苦:黯淡燈光下的一桌愁容
關於番薯的愛恨情仇
城市角落裡,阿公的晚餐
姨婆的綠竹筍乾和土雞
野菜,憋了幾十年的笑與淚
有客來,殺椅子、煮木屐
臺北來的美國罐頭
牛肉湯,禁忌的滋味
第三部 酸:初見這新奇的世界
加料也加關懷的米粉湯
那些膚色比臺北人深一些的孩子們
在熱煙與酒精中蒸騰的相濡以沫
阿丁特別為我留的,人間極品
那個人和那些菜:老曾
第四部 甜:尋味人生真情誼
加冬仔給,記憶裡的古早味
我家的「私房菜」:炒蘿蔔皮與豬油渣
飽了肚子暖了心,難忘的在地溫暖
那一年,我去了馬紹爾
業餘廚師在吉里巴斯
比親戚還親的朋友
我才是不認識字的那一個
序/導讀
自序
最平凡的永遠最真實
記得有個古老的傳言是這樣說的,說早年有人綁架了小孩,如果無法確定肉票行情的話,通常在勒贖之前會先蒸一條魚給孩子配飯當試探。
孩子先動筷子的部位要是魚肉比較厚實的魚背,那綁匪大概就要虧了,因為這孩子要不出身貧寒,最多也不過是平常人家的子弟。
如果那小孩最先挾的是魚肚,甚或只挑魚頭頰部那一丁點嫩肉的話,綁匪可就樂了,因為這孩子肯定來自有錢人家!
有個朋友甚至還曾經說過一個更誇張的故事,說他祖輩的族人家道中落之前,只要桃子的產季一到,傭人就得先做好一些蔴糬備用,然而這些蔴糬可不是拿來吃的,而是孩子們要吃桃子之前用來沾掉桃子上的細毛,以免傷腸胃的「工具」而已!
這些傳說和故事的結論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富過三代,方知衣食。或許身邊「富過三代」的朋友不多,因此談到難忘的「美食」無非就是故鄉小吃或家常飯菜,因此每回說到最後,對鄉情、鄉愁、親人、舊友的緬懷和思念,好像比食物本身的氣味和滋味都來得濃烈、來得多。記得多年前也是這樣的冬天,陰雨連綿,和朋友們說起九份山區老家的印象,說那裡的冬季經常白霧瀰漫,有時甚至五尺之外的景物就無法分辨。說霧裡經常有遠處送葬的嗩吶聲隱約的哀傷。
說屋裡的溼氣,石頭牆壁泛著水光,泥巴地面黏到連木屐都穿不住,說寒假的雨天孩子們無處可去,十坪不到的屋子塞滿七、八個從兩歲到十二歲幾乎無法控管的幼獸,每當媽媽和姑媽都瀕臨崩潰邊緣的時候,經常會冒出一句話:「我們晚上煎『蕃薯粿』!」
然後這群小孩就會一哄而散,開心地各司其職,選蕃薯的選蕃薯,削蕃薯的削蕃薯,大一點的孩子則穿起雨衣跑出去砍筆筒樹,於是屋裡至少就會有兩小時以上的安寧⋯⋯
「幹嘛砍筆筒樹?」
「做磨板把蕃薯磨成泥啊!」
「磨板跟筆筒樹有什麼關係?」
「筆筒樹的葉梗有堅硬、密集的刺啊!」
⋯⋯ 最後發現,我甚至必須動用圖解的方式,讓他們搞懂「筆筒樹磨板」製作過程的時間往往比蕃薯粿如何煎煮還要來得長,而且朋友們對當時礦村生活的情景以及孩子們後來一個個的去處和發展的好奇和興致,好像也比蕃薯粿本身熱切得多。然後許多人似乎也感觸良多地紛紛說起自己難忘的食物、過往的生活,以及遺忘已久的親人、舊友。
「為什麼不寫下來呢?」他們說:「至少可以提醒我們也有自己的時光和生活啊!儘管和你的不同。」
這句話似乎就是寫下這些文字的最大動力。
因為始終相信這世間每個人的人生必然都是一本書,都是累積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因為最平凡的永遠最真實。
三餐飯菜尋常過,但特別記得的必然伴隨著難忘的人物、難得的時光、難捨的情誼或情義,如果沒有這些,即便是米其林星級的「美食」,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也都只是一場應酬、交際,或者裝神弄鬼、虛無矯飾的印象而已。
而這本集子寫的就是這些:平凡的飯菜、特別的際遇。
謝謝《今周刊》給我的專欄,若非有時間限制和壓力,這些記憶大概永遠無法變成文字。
謝謝圓神出版社的賴真真小姐和編輯們,是你們不斷的鼓勵讓我在專欄結束的三年之後,才敢讓這些文字和大家見面。
而最要感謝的是文字裡被我提及的所有人,每一個你對我來說,都是可以重複閱讀、重複回味的一本書,是你們豐富了我貧乏的人生。感激。鞠躬。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