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完美情人不存在

如果相遇是因為愛,為何在愛情裡的我們,卻會那麼寂寞?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2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如果相遇是因為愛,
為何在愛情裡的我們,卻會那麼寂寞?

 

親愛的,為什麼我們不再親密?為什麼我總是愛上爛人?
愛情裡,你真正想拯救的人是誰?
如何戒掉有毒的依戀關係?你的愛情,其實是在回應你的自卑感?


沒有完美的愛情,
當然也不會有完美的情人。
坦然面對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才能脫離渴求與失落的惡性循環。


我們因為害怕孤單,所以渴望愛情。然而,越是渴求愛情降臨來拯救空虛乏味的自我,結果卻往往越是寂寞。
 

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累?為什麼愛常讓我們傷痕累累
 

這是因為我們的生命都深深受到童年時期家庭關係的影響,這些心理創傷的烙痕就像是埋藏在心裡的未爆彈,等到愛情來敲門之後,才不停地被觸發、引爆開來,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
 

愛情,其實源自於一場幻覺,這個幻覺是一個從小渴望完全被愛的孩子,所投射出來的對於理想愛情的想像,期盼有那麼一個完美情人,能夠義無反顧地永遠無條件接納我,給予我最安全的依靠和愛的保證。
 

然而每個人都不完美,當然也不會有所謂的「完美情人」。但我們卻還是無法放棄對完美情人的期待,甚至開啟一段段如輪迴般的愛情遭遇。
 

在愛戀的苦痛中,先願意保全自己,不把自己推向毀滅邊緣,我們才能真的自救,往自我療癒的方向求生。我們最終都要能夠洞察,愛是從自己內在而生的真理。外求的愛,甚至控制強迫而來的愛,都容易讓我們處於依賴狀態,並不會讓我們真實感受到愛。
 

只有在愛情的依戀中,真正地與自己相遇,學會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試著成為自己最義無反顧的支持者及關愛者,也才有機會遇見最美好的愛情。

作者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目前擔任璞成心理學堂總監、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至今已出版19本心理範疇作品,主題涵蓋臨終關懷、悲傷療癒議題、自我人格發展、情緒修復以及關係議題。除了以寫作推動心理觀點,也長期投入心理教育講授、團體課程和工作坊帶領、心理諮商等工作。出版及心理學推廣足跡遍及華人社會,是許多機關、單位及民眾所信任的心理專業工作者。

 

已出版作品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文學類圖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臺灣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2009,寶瓶文化)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2013,寶瓶文化)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2014,寶瓶文化)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2014,寶瓶文化)
《為什麼不愛我》(2015,寶瓶文化)
《七天自我心理學,找回原本美好的你》(2015,究竟出版)
《你過的,是誰的人生?》(2016,究竟出版)
《親愛的,其實那不是愛》(2016,寶瓶文化)
《敬那些痛著的心》(2017,究竟出版)
《入夜,擁抱你》(2017,麥田出版)

目錄

自序   如果是愛情,為何我們還是寂寞?
完美情人在哪?
為何你無法放棄期待完美情人?
你愛上的,是哈哈鏡情人嗎?
內在的分裂,讓人成為偏執的情人
爛人為何會存在?
你的愛情,是回應你的自卑感而來?
你真正想挽救的人,是誰?
在愛情關係裡,看見原生家庭的依戀之傷
早年情感依戀缺乏,對人的影響
戒掉有毒的依戀關係模式
那些愛情關係中的移情和投射
真實的愛,不會讓人越來越憔悴和焦慮
老日子來臨,我們的愛去了哪裡?
親愛的,為何我們不再親密?
愛情的意義
不懂愛自己的人,會在關係裡耗竭彼此
成人的愛,是離開自我中心
莫把伴侶當永不疲倦的「假媽媽」
停止讓人生設定,成為親密關係的絆腳石
沒有人「應該」愛你,除了你自己
事過境遷之後,才終於看清楚當年的「我們」
愛情中的傷,是懂得真正完整療癒自己
失去愛情後,找回再相信愛的自己
我們都不完美,所以才需要彼此

序/導讀

自序
如果是愛情,為何我們還是寂寞?

 

人,因為害怕孤單,所以渴望愛情。然而,越是因為害怕孤單,渴求愛情的降臨,來拯救空虛及乏味的自我,那求來的結果,往往卻是越寂寞。
 

「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累?為什麼愛常讓我們傷痕累累?」現代人們心中,對愛情的感覺,是如此地又愛又怕,既期待又恐懼受傷害。
 

說到愛情,你最早最早對愛情的想像和渴望是什麼呢?是從童話故事所建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幸福快樂版本,還是從浪漫唯美到完全失去現實感的偶像劇裡,得來的絕美想像?
 

無論那最早的完美愛情概念是從何而來,我們終究都逃離不了現實世界的殘酷打擊。所有的人性,都必然具有醜陋的一面、黑暗的一面,即使在愛人們充滿愛意的心窩裡,仍是藏有人性的嫉妒、怨恨、敵意、欺騙、冷漠及暴戾存在。
 

其實不是愛情太複雜,而是人性太複雜。人性的複雜,來自天生的基因和後天的塑造,還有那再也說不清楚的生活經驗,對一個人的衝擊和影響。而在一個人身上,不只有來自父親家族的基因,還有來自母親家族的基因,同時,這兩者(父、母親)的結合,為這一個人帶來了足以影響一生的兩性關係經驗,以及情感依戀的模式。
 

很多情況的發生及演變,在我們尚未清楚意識到它發生之前,它已經發生。像是對愛相不相信?對自己的存在有沒有安全感?另一個人的存在是不是可以信任的?我會不會被拒絕和討厭,甚至被拋棄?
 

這些問題,在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都已經發生,但我們不知道,照顧我們的大人也不知道,所以並未留意,但這些問題卻在我們開始感覺到愛情敲門之後,陸陸續續地引發,像是深埋在心裡某處的未爆彈,不停地被觸發,不停地被引爆開來,稍不留神,就被炸得粉身碎骨。
 

在我親身走過愛情戰役,也聽見許多人在愛情關係中的心碎故事,我開始意識到「愛情」其實是起源於一場幻覺,這個幻覺是一個自小渴望完全被愛的孩子心靈,所投射出來的完美理想愛情想像,期盼有那麼一個完美情人,義無反顧,無比忠貞地「永遠」不背離我、不嫌棄我、不拋棄我,給我最無條件的接納和完全無失誤的照護。在方方面面,這個完美情人都有著比我更大的胸懷、更高雅的氣度、更安穩的情感,給予我最有安全感的依靠和愛的保證。基本上,就是被一個神般的人,愛著、恩寵著。
 

這樣說來,只要有現實感,也明白這個真實世界是怎麼一回事的人,就知道這些天真幻想的滑稽感和不切實際之處在哪。可是,我們幾乎都是從這樣單方面的想像和天真中,去虛構愛情的模樣,然後,在真實帶些殘酷的愛情戰役中,學會因應、調整、明白,學會在每一次的經歷中,試著理解究竟愛情是怎麼一回事兒。
 

這一本書,是我回應許多男男女女在愛情起落中的震驚與疑惑,為何相愛容易,相處卻這麼難?為什麼明明愛情的開始是這麼甜美,為何後來卻如此猙獰?而如果相遇是因為愛情,為何在愛情裡頭的我們,卻會那麼寂寞?
 

這些情感問題的大哉問,在我們的社會人人都在談論,也不乏有許多知名人士提出許多見解,我也試著以我的心理觀點,及協助一些在愛情中受傷的人,從驚恐中慢慢心理回魂的經驗,提出我對現代愛情問題的解析及看法。
 

而能夠成書出版,首先要謝謝《皇冠雜誌》於二○一七年二月,開闢了一個專欄,邀約我執筆。我以當時我所關注的兩性情感現象及有興趣的主題,開始了我為期一年的專欄寫作,這本書的雛形就是發表在這專欄裡的文章。我以《完美情人不存在》的名稱,來傳達我所要表述的一個觀點:每個人都不完美,當然也不會有完美情人。而我們無論怎麼面對這個現實社會,卻還是無法放棄對完美情人的期待,甚至開啟一段段如輪迴般的愛情遭遇,這當中的原理,有非常多層面是始於壓抑於潛意識裡的心理創傷及早年陰影。所以,在這個專欄裡的文章,我探討在愛戀關係中,許多可能性的心理投射和心理議題。
 

因為這些文章的發表,謝謝皇冠文化進一步地邀約我,擴展此專欄的主題,以出版一本完整的書的形式,讓我的書寫脈絡及所欲傳達的心理觀點能更充分、更盡興。
 

在愛情海中浮浮沉沉,墜足吃苦,驚嚇不安,靠不上岸的人何其多?然而,那未必是旁人救得了的,許多時候救贖要先從願意自救開始。也就是,在愛戀的苦痛中,先願意保全自己,不把自己推向毀滅邊緣,我們才能真的自救,往自我療癒的方向求生。在這過程,除了學習了解自己的真實處境、調解自己的狀態,也要帶動自己一步步地靠近救援的資源,幫助自己脫離險境,找回平穩安康。
 

如今,見到這一本書的成形,能被廣為接觸和閱讀,很是喜悅。特別是能讓在愛戀中受苦驚慌的人,有些通道探知人性的詭譎、了解關係中的彼此交互作用,也更多地覺知內心的真實自我,這是我希望此書能有所貢獻的地方。
 

在愛戀的路上,我們最終都要能夠洞察──愛是從自己內在而生的真理。外求的愛,甚至控制強迫而來的愛,都容易讓我們處於依賴狀態,這並不會讓我們真實感受到愛,也無法因此就深信自己生命的美好及價值。很多時候,外求和強迫得來的愛戀關係,反而來自我們內在情感缺失的瘡疤和傷痛,如果,我們能有所覺知,從中瞥見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我」,或許這就是愛情(關係)的意義之一,讓我們無論經歷了關係中的什麼歡喜悲傷,我們都要在愛情的依戀中,真正地與自己相遇,學會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試著成為自己最義無反顧的支持者及關愛者。
 

願你在愛戀的遭逢中,情感的修練能越來越成熟自在,也越來越通達這些愛的功課:無論是自愛,還是愛人。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60774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