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現在就出發,一起去展開捉鬼追妖逐奇的刺激旅程!
《妖怪臺灣地圖:環島搜妖探奇錄》,5幅全彩跨頁臺灣妖怪出沒地圖+人氣繪師小G瑋設計15隻可愛妖怪;60篇奇景奇事,何敬堯親自踏查,足跡遍布臺灣北、中、南、東、離島!
《妖怪臺灣》作者何敬堯,親自走訪全臺及離島,採訪妖怪的蛛絲馬跡,在《妖怪臺灣地圖》中精選60篇最神祕而引人遐思的奇景奇事,引領讀者一起走進虛幻又真實的妖異之境。
妖怪雖然虛幻,仍有線索可以追蹤,更有實際的地景地物與妖怪有關。
妖怪並非虛無縹緲,他們的真身原形是鄉土記憶、族群歷史、民俗精神,乃至於都市經驗的累積。
而《妖怪臺灣地圖》是妖怪文化的實地考察書,藉由「妖怪」這扇窗口,讓讀者更加認識臺灣島的華麗與幽暗,引起讀者對於臺灣本土歷史、民俗的興趣。
《妖怪臺灣地圖》以縣市作為區隔,每個縣市至少挑選一個以上的景點來介紹,希望能理解各地傳說形成的文化脈絡。同時將「奇異」的傳說也納入考察的範圍,希望能更廣泛介紹臺灣各地發生的奇譚怪事、傳說軼聞。因此本書的搜奇範圍,事實上包含「妖怪」與「神怪」這兩類故事。另一方面,何敬堯也試圖追索臺灣妖怪文藝作品的脈絡,從文學、繪畫、電影、歌謠……等等面向去爬梳古往今來的妖怪創作。
山海世界,森羅萬象,臺灣島嶼流傳的妖怪傳說,等著繼續述說下去。
本書精采內容:
北部
劍潭幻影中的魚精與龍怪/月裡:大稻埕的古井魔女/鶯歌的妖鳥傳說/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
中部
馬與兔守護葫蘆墩寶藏/南屯盛事:穿木屐、躦鯪鯉/打廉村傳奇:鯰精滾大水/邵族往事:茄苳樹與獠牙精的戰爭/日月潭人魚:達克拉哈
南部
府城怪談:林投姐復仇記/情色奇案:呂祖廟假燒金/渡海遇難記:墾丁的荷蘭公主
東部
美崙山的巨人阿里嘎蓋/七星潭的青石妖怪/羅山村的四項寶物/七腳川大樹下的鬼火
離島
蘭嶼惡靈想像:狐狸、惡鳥、魔鬼樹/椰油部落的食人章魚/魔鬼棲宿的五孔洞/蘭嶼傳奇:仙女與巨人的故事/七美人的女魂花
本書特色
5幅全彩跨頁臺灣妖怪出沒地圖+人氣繪師小G瑋設計15隻可愛妖怪。
60篇奇景奇事,作者親自踏查,足跡遍布臺灣北、中、南、東、離島。
詳細地址資訊,讓你可以Google定位,一一探訪。
精采實景照片,讓讀者就算無法親自成行,也能身歷其境。
豐富史料,古書古畫的妖異圖繪大公開。
傳說故事與紀實寫作並行,文字平易近人,故事精采有趣。
目錄
自序 追蹤妖怪,海島搜奇──臺灣妖鬼神怪的魔幻世界
北部
奇景一 劍潭幻影中的魚精與龍怪
奇景二 月裡:大稻埕的古井魔女
奇景三 臺北的蟾蜍精與降妖者
奇景四 老公仙祖:獻祭十四份埤的守護神
奇景五 鶯歌的妖鳥傳說
奇景六 菁桐古道的魔神仔洞
奇景七 基隆七號房慘案
奇景八 石爺浮水救孝子
奇景九 風水大戰:雞母鬥蜈蚣
奇景十 毒殺鯉魚精的計謀
奇景十一 鄭崇和墓的傳說
奇景十二 古書中的妖怪繪畫
奇景十三 植物變化成妖鬼
奇景十四 對抗鬼怪的絕招
奇景十五 貪吃妖怪的真身
中部
奇景十六 馬與兔守護葫蘆墩寶藏
奇景十七 南屯盛事:穿木屐、躦鯪鯉
奇景十八 金星石珠:美人魚的餽贈
奇景十九 幽靈船來抓人
奇景二十 打廉村傳奇:鯰精滾大水
奇景二十一 邵族往事:茄苳樹與獠牙精的戰爭
奇景二十二 日月潭人魚:達克拉哈
奇景二十三 水災與臭聾王爺
奇景二十四 豬娘娘廟的黑皮夫人
奇景二十五 水牛厝的牛將軍廟
奇景二十六 奇遇:白骨精、水鬼、魔神仔
奇景二十七 沙鹿收驚採訪記
奇景二十八 聽暗掛:中秋聽香的占卜實驗
奇景二十九 臺日妖怪模型比賽
奇景三十 七月鬼門開
南部
奇景三十一 府城怪談:林投姐復仇記
奇景三十二 陳守娘化鬼申冤
奇景三十三 情色奇案:呂祖廟假燒金
奇景三十四 石母宮的鄭母奇石
奇景三十五 白馬名家的寶藏傳奇
奇景三十六 大路關傳奇:石獅三兄弟
奇景三十七 渡海遇難記:墾丁的荷蘭公主
奇景三十八 椅仔姑:女孩心事唯我知
奇景三十九 恐怖童謠:請神請鬼的鄉土遊戲
奇景四十 民間的妖鬼想像:外方紙
奇景四十一 民間的妖鬼想像:十殿圖
奇景四十二 烏鬼的歷史之謎
東部
奇景四十三 妖精大戰:鯉魚精戰山貓精
奇景四十四 美崙山的巨人阿里嘎蓋
奇景四十五 七星潭的青石妖怪
奇景四十六 羅山村的四項寶物
奇景四十七 乘鯨逃離女人島
奇景四十八 花蓮鬼屋:松園別館
奇景四十九 七腳川大樹下的鬼火
奇景五十 慶修院的治病石碑
奇景五十一 貓將軍爺:貓魂變天神
奇景五十二 追尋龍銀飛錢的蹤影
奇景五十三 簡述臺灣鬼怪電影史
離島
奇景五十四 蘭嶼惡靈想像:狐狸、惡鳥、魔鬼樹
奇景五十五 椰油部落的食人章魚
奇景五十六 魔鬼棲宿的五孔洞
奇景五十七 蘭嶼傳奇:仙女與巨人的故事
奇景五十八 七美人的女魂花
奇景五十九 祈福鎮風:鷹塔、魑魅魍魎碑
奇景六十 龍女與妖鱷的悲戀
參考文獻
圖片出處
序/導讀
自序(節錄)
妖怪追蹤,海島搜奇──臺灣妖鬼神怪的魔幻世界
若要進行臺灣妖怪的探索,除了文獻調查之外,實地訪查更是重要環節。自從開始編纂《妖怪臺灣》,我也同時進行田野調查,陸續走訪與妖怪相關的地點,希望能更加理解臺灣妖怪的魔幻境域。
《妖怪臺灣》系列作是妖怪文獻的資料庫,而本書《妖怪臺灣地圖》則是妖怪文化的實地考察書。
雖然近年來臺灣興起了本土妖怪文化的風潮,但還是有很多人質疑「臺灣妖怪」的正當性。這些懷疑非常合理,因為「妖怪」一詞本來就不是臺灣人習以為常的民俗用語。
在民俗上,臺灣人對於超自然的存在,更通用的詞彙是「鬼怪」、「精怪」、「神怪」,原住民各族也有各自稱呼,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既然如此,我為何要用「妖怪」這個名詞來統稱這些超自然、魔異之事物?
我一開始做妖怪研究的時候,被這個想法困惑很久。在臺灣的歷史學、民俗學的觀點上,使用「妖怪」這個名詞是不太正確的稱呼,牴觸了本土傳統。後來,我參考了一些資料,想法慢慢轉變,或許這個名詞並非全然錯謬。從某些立場來看,臺灣這座島嶼也具有形成「妖怪」這個詞彙的潛在力量。
‧華麗島的「妖怪」?
很多人以為,臺灣妖怪研究是近幾年才開始,這是不太正確的說法。事實上,早在八十幾年以前,臺灣就有學者試圖用妖怪觀點來解析本土宗教。
曾景來撰寫的《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1938)是早期使用「妖怪學」面對臺灣妖異文化的書籍。以下摘錄曾景來的說法:
「妖怪是一種變化,是平常罕見的珍奇現象,甚至是令人畏懼的。但因人類喜歡新奇,所以,就算妖怪恐怖,仍然很喜歡。這種矛盾是一種變態,但也是共通的人性。……(略)……臺灣的驅邪壓煞等巫術,避祟、牽亡等儀式,都是以妖怪的存在為前提,可以說是病態的迷信。這是道士、乩童、紅姨、術士等的專業事項,他們為圖職業上的私利,因而製造人為的怪談,以建立最有利的地位。」
曾景來書中寫到臺灣妖怪故事可以分為「物理的怪談」、「心理的怪談」……等等概念,很明顯參考自井上圓了《妖怪學講義》(1896)書中的妖怪分類。
井上圓了是明治時代的哲學家,他為了提升日本文化,於是建議人們應該捨棄非科學理性的迷信思想。迷信的領域包含妖怪,而他認為很多妖怪來自於人們的誤解。他為了證明妖怪不存在,協助人們辨別妖異故事的「真假」,於是他撰寫《妖怪學講義》,並四處演講,宣傳理念。奇妙的是,雖然井上圓了的本意是提倡科學文明,但是藉由他的研究,虛幻的日本妖怪反而開始具有學術化的實體,並且讓人更加著迷。井上圓了的妖怪研究,啟發了人們對於妖怪的認識,井上圓了也被後人稱為「妖怪博士」。
曾景來的觀點,很明顯承襲井上圓了「破除迷信」的概念,書名寫「迷信陋習」也反映了他的企圖心。不過,如同井上圓了最後成為妖怪博士,曾景來也成為早期嘗試以妖怪觀點分析臺灣民俗信仰的學者。雖然書中提及臺灣妖怪的篇幅不多,但是這一本書也成為「臺灣妖怪學」非常早期的端倪。
因此,若說臺灣從未發展過「妖怪學」,這是不太正確的說法。
但是,我也不能否認,曾景來的妖怪學說並未受到重視,之後罕有學者會以「妖怪」這個名詞來分析臺灣民俗文化。
既然如此,為何我要以「妖怪」作為臺灣妖異研究的關鍵字呢?我很猶豫,臺灣民間故事中的精怪、鬼魂……是否能統稱為「妖怪」?
若從臺灣民俗中的「鬼怪」、「精怪」、「神鬼」……等等名詞之中,想找一個詞彙來統稱這些妖異文化,其實會遇到很多困難。例如,只以「鬼怪」統稱,就無法包括「精怪」、「怪獸」之類的存在,反之亦然。若講「神鬼」也不好,因為臺灣人普遍認為「神」是神聖的存在,不應屬於妖異,而我真正想探討的其實是那些比較「不神聖」的陰靈文化,「神鬼」這個名詞似乎不適合。而且,臺灣民間信仰中的超自然存在,有時候難以區別祂們究竟是神、鬼,或者是其他的存在。例如,椅仔姑根據原始傳說,應是女鬼,但在民間儀式中,又會將祂視為可以膜拜的「神」,那祂究竟是神是鬼?此外,在民間文學的領域上,又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等分類,這些故事中的妖怪、神怪又該如何界定?
這些難題,都讓我非常困惑。
直到我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事實,總算才稍微解決我的困惑。
我們一向認為日本人講「妖怪(ようかい)」這個詞彙有著悠久歷史,但這是不太正確的概念。日本人普遍開始講「妖怪」,是從明治時代以後才約定俗成的風潮。也就是說,日本人廣泛講「妖怪」大約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已。
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在明治時代以前,日本人對於超自然的妖異存在,會以不同的名詞來概括。例如,在平安時代,日本人習慣將附身的魔物稱為「物怪(もののけ)」,在江戶時代會將妖異之物稱為「化け物(ばけもの)」。
除此之外,日本人在十九世紀以前也會講「お化け(おばけ)」、「怪物(かいぶつ)」……等等名詞。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妖怪」這個名詞是在明治時代到昭和初期才逐漸被廣泛接受,是一種較新的統稱說法。
我恍然大悟,原來「妖怪」的統稱會因為時代不同而更改,會隨人們信仰習慣而變化。既然如此,是否臺灣的妖異文化也能具有這種「變化」?
其實,變化早已開始。
戰後,兒童讀物裡的臺灣民間故事,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已經開始使用「妖怪」一詞。
在我的童年時代,我與小學同儕就會以「妖怪」這個名詞來稱呼那些超自然的怪異存在,我們甚至將林投姐也視為一種恐怖妖怪,互相講女鬼怪談來驚嚇彼此。這種情形,當然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臺灣在一九八○、九○年代開始大量輸入日本漫畫、動漫,很多妖怪作品也進入臺灣。藉由這些妖怪創作,許多臺灣人逐漸會以「妖怪」這個名詞來統稱各種不可思議的妖異鬼怪。事實上,我也是因為《靈異教師神眉》、《犬夜叉》等等妖怪漫畫,才開始對妖怪產生濃厚興趣。
當然,日本文化是否能夠作為臺灣文化的參考,值得商榷。因為兩地屬於不同國族,風土民情當然不同,直接沿用「妖怪」這個舶來詞彙,很有疑慮。
只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若能將「妖怪」這個名詞進行在地化,是否也是一種路徑?如同「天狗」這個名詞一開始誕生於中國,後來傳至日本,經過長久的在地化,「日本天狗」的新面貌就誕生了。
是否,「臺灣妖怪」也能具有在地化特質?
因此,我進一步思考,臺灣的「妖怪」該如何定義?我認為,只想從理論來思考,這是不太好的方法。因為,第一步驟應該是去瞭解臺灣古往今來所有與妖異鬼怪有關的資料,然後從這些基本資料庫當中,慢慢統合、分類出臺灣的「妖怪」究竟是什麼。所以,我開始進行《妖怪臺灣》的整理工作,同時也訪查臺灣各地的妖異景點,希望能從文獻、田野的資料中,初步歸納出「臺灣妖怪」的基本定義。
在二○一七年,我的初步成果是將臺灣的妖異文化劃分四種類別。我將「妖怪」這兩個字視為四個字的縮寫,這四字分別是「妖、鬼、神、怪」,代表四種類型。
1. 妖:妖精、精怪,通常是物有其靈,魔物化變,擁有具體形象。
2. 鬼:鬼魅、鬼怪,形象曖昧不清,或人死成鬼,或以鬼命名。
3. 神:神怪、陰神、精靈,受到人們崇拜、信仰。
4. 怪:怪事、奇譚,也就是怪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
換句話說,我口中所謂的「妖怪」,其實與日語的「妖怪」截然不同。我在爬梳臺灣妖異文化的過程中,歸納出「妖鬼神怪」這四種類型,並取前後兩字,簡稱「妖怪」。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藉由「妖怪」兩字,讓本土妖異文化的推廣更為順利,通俗易懂。對於臺灣人而言,若以「鬼怪」、「陰靈」之類的名詞來稱呼,其實會讓人忌諱懼怕,避之唯恐不及。相較之下,「妖怪」兩字顯得不那麼可怕,容易親近,也具有更多的可塑性。
種種考量之後,我才決定以「妖怪」作為臺灣妖異研究的統稱詞彙。當然,我並非認為這是最佳、最適當的稱呼。畢竟這個想法立基於我初步的調查,還有很多問題還未深入研究。所以,我更希望的是,能藉由這個想法拋磚引玉,讓「臺灣妖怪」更加雅俗共賞,甚至會有專家提出更完善的論述,讓「臺灣妖怪」被更好的名詞所取代,甚至加深它的概念,進一步建立屬於臺灣的海島奇幻文化。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