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金融創造文明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377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吳一揆(中信金控總經理):今天全球是一個複雜經濟體的組合,這個全球文明必須面對金融創新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基本問題:如何平衡當下與未來的需求?如何避另一次金融災難的發生?以及如何讓金融創新的利益讓社會每一個人受益?這些問題或許透過威廉‧戈茲曼這本書,可以在金融創新的歷史發展軌跡上找到許多有用的指引。

 

金融是一部時光機,金錢可以穿越時間;它不只是關於錢的歷史,也是時間的科學!金融的創新發展,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方向,牽動人類文明的進程!

 

商業史大會(Business History Conference)2017年勞夫‧戈默里大獎(Ralph Gomory Prize)佳作

 

羅伯‧席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戈茲曼運用廣泛的歷史範例,解釋為何金融與文明的演進密不可分!

 

橫跨5000年歷史長河,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古代中國金融遺產,從貨幣和債券的發明到人類的演變和未來,再現人類社會價值起源,力證金融才是文明的最大推手

 

歷經金融危機之後,我們很容易將金融想成一顆專門搞破壞的大錘球:毀了財富與工作,損了政府與銀行,但,在《金融創造文明》一書中,一流的金融史學家威廉.戈茲曼提出相反的主張:正因為有了金融的發展,文明才可能成長茁壯。

 

戈茲曼解釋,金融是一部時光機,一種讓我們能在不同時點來回轉移價值的技術,這種創新改變了我們對未來的想法與計畫。他讓我們看見金融在歷史上的關鍵時刻的身影:在古美索不達米亞時代,金融帶動書寫的發明;金融刺激了希臘羅馬古典文明,促成了偉大的帝國;金融決定中國各王朝的興起與殞落;金融也負擔了貿易探險的費用,將歐洲人帶往美洲新世界(New World)。他也證明,通常和現代經濟聯想在一起的機構制度(股市、信貸、複雜的金融產品、國際貿易),其實在人類史上早已出現,不斷發展、被人遺忘,然後再度現身。
 

戈茲曼探索千年來金融在全世界扮演的角色,詳細說明令人驚嘆的金融技術與制度(貨幣、債券、銀行、公司等等)如何促成城市中心不斷向外拓展,帶動文化興盛。而且,正如戈茲曼在思考我們未來面臨的挑戰(比方說如何以金融的力量照顧不斷老化與不斷成長的人口)時指出的,金融仍繼續重新塑造人類的生活。

 

《金融創造文明》是讓人驚豔的一瞥,讓我們看到金融如何改變歷史的方向。

作者

威廉‧戈茲曼(William N. Goetzmann)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與管理艾德溫.朋涅克講座教授(Edwin J. Beinecke Professor)兼國際金融中心院長。著有《價值的起源:創造現代金融市場的金融創新》(The Origins of Value: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s that Created the Modern Financial Markets)、《以愚蠢為鏡:1720年的金融、文化和墜落》(The Great Mirror of Folly: Finance, Culture, and the Crash of 1720)。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公家機關,於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專職從事筆譯十餘年,以財經、商管、社會、心理為主,用養孩子的心情對待每一本譯作。

 

近期譯作有《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徹底坦率:一種有溫度而真誠的領導》、《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向上管理.向下管理》與《經濟學A-Z速查指南》等等。

 

目錄

國際媒體、專家學者一致讚譽推薦
致謝

前言
時間與金錢/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重新配置/投資/文化與金融/金融與文明/金融與知識/硬體與軟體/一體的兩面/觀點

第一部 從楔形文字到古典文明
第一章 金融與書寫
廟宇與代符/古代的契約/金融帳目/時間的模型
第二章 金融與城市生活
複利的出現/金融規畫/借與貸/商人的監督人/利息一詞的起源
第三章 金融架構古代金融區/烏爾的商人/抽象財富/負債與風險/貿易融資/合資企業/類資本主義/政府規範/商人之城/開挖古城
第四章 美索不達米亞晚期
價格、週期、市場與模型
第五章 雅典的金融
雅典與穀物/金融與海/海上風險/銀行家與投資人/金融素養/金融與土地/民營化/一樁採礦交易
第六章 貨幣革命
貨幣與希臘人的心智/貓頭鷹錢幣/貨幣從何而來?
第七章 羅馬的金融
羅馬社會/一場金融危機/古羅馬廣場上的金融/羅馬時代以及之後的銀行家/十字路口的發現/亞歷山大港的人來了/奴隸制與有限責任制/羅馬的股東/羅馬法律與公司/金錢與戰爭/早期的羅馬鑄幣/羅馬與古代環境/羅馬金融摘要

第二部 中國的金融傳承
第八章 中國的首個金融世界
一位戰士王后的財富/中國古代的貨幣/一件青銅器/如果各式各樣的貨品都能暢通無阻自由流動……/今日臨淄/經濟之戰/《管子》/貸款與稅賦
第九章 統一與官僚體制
代理問題與人性/將官僚制度作為金融技術/一部神祕的典籍/紙幣,公共財/重新發現絲路/飛錢/紙本社會/沉重的錢/一場貨幣危機/飄洋過海的錢/王安石與政府徵用/西方眼光中的中國創新
第十章 分歧的金融發展
對中國的反思

第三部 歐洲大熔爐
第十一章 聖殿與金融
倫敦的第一家銀行/銀行服務/騎士團的寶藏/行政管轄權成為一種金融上的權利/十三世紀的國際金融/垮台/其他制度
第十二章 威尼斯
約翰‧羅斯金/里奧多市場/第一次公共融資/高利貸與思維的革命/定義條件/備受爭議的貸款/新資本,新觀點
第十三章 斐波那契與金融
現值/商業教育/數量化/斐波那契創造的未來
第十四章 不朽的債券
勒克萊克波維丹水利局/不朽/終身年金/死不逢時
第十五章 發現機率
從骰子到人/巴塞爾/年金與革命/法國年金/加總機率/機率在中國/海峽兩岸的衝突
第十六章 效率市場
隨機漫步/選擇權圖解/布朗運動/模型與現代市場/熱力學
第十七章 歐洲的股份公司
土魯斯的磨坊/探訪巴薩可/資本主義的檔案資料/與歐洲相比的標的
第十八章 股份公司與探險
是發現還是金融?/外求、發現與找尋/股份的問題/洛克與法貝瑟:金融家與私掠船船長/暴風雨與柯德魯納恩島/遙遠北地的淘金熱/股份公司的近親
第十九章 專案計畫的時代
論專案計畫/是技術,不是技巧/投入資金/工業革命的泡沫/讓座/交易巷/剖析泡沫/抑制泡沫的規範/誰贏誰輸?
第二十章 金融泡沫
公共接待室/死去的財富/銀行家約翰‧勞/母與女/印錢/裝飾用的金融架構
第二十一章 照著霍伊的規矩行事
海牙的發現/大西洋兩岸貿易論/為何是保險業?/約束公司的規範/荷蘭的解讀/以投資者愚行為主題的藝術/以市場作為布道主題/結果
第二十二章 證券化與債務
荷蘭的共同基金/土地銀行/美國的諸位開國之父/恐怖統治/荷蘭與投機/資本泡沫/對歐洲創新的反省

第四部 全球市場之聚合
全球的衝突/股市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馬克思與市場
就只是一本書/資本總論/世界新聞/投資價值的勞動理論/無處不市場/環球股票交易所有限公司/活生生的投資組合/霍布森的帝國主義/欠《阿伊達》的錢
第二十四章 中國的金融家
癮頭是賣點/大聚合/企業家和中國之道/自立自強/鐵路與革命/上海股市
第二十五章 俄羅斯大熊
聖彼得堡股票交易所/金融與芬蘭車站/壟斷沒人愛/錢不能吃/客觀主義的種子
第二十六章 救援王凱因斯
主權債的問題/世界銀行/情緒的重要性/一頭鑽進股市/凱因斯vs.馬克思/凱因斯與美國
第二十七章 金融新世界
美國的方式/股票vs.債券/基金A與基金B/讓土地發揮價值的機器/為現代化提供資金/一九二九年的遺骸/檢驗預測/心理勝過市場/一九二○年代留下的傳承與崩盤
第二十八章 重新建構未來
社會安全/金融社會設計/重建信任
第二十九章 戰後理論
投資與精確科學/完美的投資組合/指數化/全球的金融未來/挪威/新架構/交付出去的決策/誰擁有企業?/勿忘馬爾薩斯

結語
參考書目

序/導讀

推薦序

 

吳一揆(中信金控總經理)

 

集考古、藝術和金融於一身的學者威廉‧戈茲曼帶著大家從上古到現在,讓讀者看到了人類文明的演進,金融在其中扮演了密不可分的重要角色。

 

金融之所以有力量在世界發展史中引發重大改變,主要是因為金融能把經濟價值在不同的時間點推前移後,此種科技宛如一部時光機,它可以讓金錢在時間長軸上前後挪移,從而改變了人目前與未來的經濟狀況和地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現在價值和未來價值(Present Value vs. Future Value)的概念。這樣的金融概念改變了人類思維的方式,也增進了人類盤算與規劃未來的能力。

 

在歷史的長河上,西方與東方的金融同時因為金融產生許多不同的變革。中國紙幣的發明比歐洲的印刷術出現早了幾百年,甚至早在公元前第四世紀到第三世紀「管子」這本文集已有許多關於金融概念的論述。管子的「輕重篇」清楚說明供需經濟法則,輕與重指的是貨物的相對價格,相對價格會引發交易的誘因,並引導出價格均衡。只要透過加價和降價就可以達到皇帝想要的結果,而無需下令強要人民服從。另一篇「國蓄論」則闡述非常複雜的貨幣理論。這篇文章不僅談到貨幣是達成經濟均衡的媒介,也詳細說明政府要如何把貨幣當成工具。

 

在西方,希臘文明已將經濟體貨幣化,創造了一個人民普遍具備金融素養的社會。羅馬文明與中國漢朝屬同一個時期。羅馬文明最重要的金融貢獻之一是創造了股東持股公司,就是今天的股份公司。雖然東方與西方的貨幣與錢幣發展的路徑大不相同,但,最終仍殊途同歸,成為國家政體的重要工具。

 

作者提到金融有四大要素:

一、金融將經濟價值重新配置在不同的時間點上;

二、金融重新配置風險;

三、金融重新配置資本;

四、金融拓展重新配置的管道,也增添了複雜度。

 

前述第一要素,就像房貸和分期付款,都是在今天做出對未來的承諾。其二,可以利用不同金融工具來減輕或規劃一些我們不願承担的風險,例如:利率、匯率避險、再保險....等。其三,以股市為例,投資資金流進到生產企業中,就像今日許多金融歷科技獨角獸靠著股市來展現價值和籌措資金。第四,當金融隨著時間不斷發展,也創造出更多的發明,像是金融衍生商品就是近代金融史上的重要發明。

 

貸款、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無非是支應個人、企業的消費和生產需求,或是讓政府籌措資金投入建設。不管創業者是否富有,金融讓一般人都能雨露均霑,讓大家都有機會得到資本,就像今天的新創公司,少了金融,就只剩下已經有錢的人才能創業。

 

回顧歷史,金融創新解決了許多問題,但同時也引生了許多問題。大多數的我們會因金融工具的複雜難度與抽象性而感到不安。而對於金融創新的了解通常都是因為災難。由於科技的快速改變和進步,我們現在又再一次經歷大量金融科技的創新。新的金融科技再一次挑戰傳統的金融業,這一次甚至可能顛覆整個金融業。從網路誕生到智慧型手機的運用,新興科技改變了固有的金融行為。只要能夠想到讓現在的金融服務可以變得更簡單、更方便、更便宜的模式,都如雨後春筍般在全世界開展。我們又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見的金融改變世代,但恐懼和不安也伴隨而來。從最大社群媒體臉書想要發行加密貨幣Libra和最大搜尋引擎谷歌要提供支票存款帳戶等。因為金融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社群媒體和新興科技業者,一定會踏入金融領域來擴大其生態系統。然而帶給監理機構的卻是更多的不安。各國央行和監理機構在面對Libra發行可能產生的問題或是任何潛在未知的風險與不可控制的恐懼下,也只能先拒絕。但從歷史的角度,金融創新在時間長軸上挑戰傳統從未間斷,但造成的恐懼又會造成傳統文化的反撲,以道德之名去箝制金融創新的發展。但是想想,如果沒有貸款、銀行、債券、股票、選擇權、資本市場、保險、股份公司這些的金融創新,這個世界是否會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今天全球是一個複雜經濟體的組合,這個全球文明必須面對金融創新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基本問題:如何平衡當下與未來的需求?如何避另一次金融災難的發生?以及如何讓金融創新的利益讓社會每一個人受益?這些問題或許透過威廉‧戈茲曼這本書,可以在金融創新的歷史發展軌跡上找到許多有用的指引。
 

前言(節錄)

 

在一般人心目中,金融是抽象的數學主題,偶爾因為戲劇性的危機引人注目,或是成為行為無度的象徵。但事實上,金融是過去五千年來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深深影響了第一批城市的形成、各古帝國的興起,以及人類對整個世界的探索。

 

金融史是一部高潮迭起的故事。比方說,古代近東為了記載金融契約,專門發明書寫系統。在第一批納入時間與風險的複雜模型裡,金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雅典帝國能擁有黃金時代,金融訴訟和蘇格拉底(Socrates)同樣厥功甚偉。若少了複雜的金融組織,羅馬帝國充滿傳奇的財富也無法維持幾個世紀。中國古代的文明發展出自己的金融傳統,讓統治者得以維繫一個龐大的帝國。

 

在現代歐洲,金融在數學上激發出一套新的傳統,將風險量化並進行分析,促成了過去無法成事的探索與發掘。後來又出現新的金融架構:股份公司,成為整合資本的工具,促成亞洲以及美洲之間的貿易。金融更是帶動工業革命的一項重要輔助因素。二十世紀時,資本市場開放投資,刺激出新穎的方案來解決諸多重大社會問題:為了降低家庭的經濟風險,推出社會安全、主權基金以及個人存款帳戶等等機制。這些制度在金融史當中都可以找到悠長的淵源。

 

金融對人類大有貢獻,但同時也創造了各種問題:負債、市場泡沫、毀滅性的危機與崩盤、行事剝削的公司、帝國主義、所得不均等等,難以盡述。金融史也正是科技史:講的是做事的方法。一如其他科技,金融的發展來自於增進效率的創新,本身並無好壞可言。

 

時間與金錢

 

金融之所以有力量在世界發展史中引發重大轉變,是因為金融能把經濟價值在不同的時間點推前移後。就以房貸為例,買屋者承諾未來三十年每個月都要付一筆錢,透過房貸轉換成當下的一整筆錢。房貸已經太普遍,尋常到一般人根本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但,想想看,買屋者因此突然之間能拿出一大筆本來沒有的財富。金融的強大力量來自何處?為何有效?又有哪些地方會出錯?這些都是本書要探討的幾個重要議題。

 

房貸替屋主把錢挪到眼前,但是,對於放款者來說,則是把錢挪到未來。同理,擔心退休後生活的人也可以在目前先買好以後的生活費——折現率通常很高。有能力解決照顧自己退休後人生這個基本問題,能讓人擁有強大的力量,而其仰賴的是精密的技術架構,藉以表述與執行跨越數十年的承諾,在某些時候甚至可長達數百年。本質上,金融技術宛如一部我們替自己打造的時光機,雖然無法帶著人們穿梭在不同的時間點,但可以把金錢乾坤大挪移,從而改變了人目前與未來的經濟地位。金融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增進了人類想像與盤算規畫未來的能力。由於過去是預測未來的根本基礎,金融也促使我們更深入了解過去並加以量化。金融助人類一臂之力,使我們成為能穿梭時光的動物。有了時間維度(temporal dimension),才有了金融架構,反之,金融架構也塑造出了時間維度的種種可能。

 

本書探索世界發展史中金融演化的幾個重要階段,基本前提是文明需要精密的工具,以管理時間和風險的經濟性質。古代近東第一批文明興起時,金融也隨之而起,此後在許多我們認為相當複雜的社會文化當中扮演要角。過去五千年來,各個文明都面對幾個共同的問題,而,解決問題時,他們不約而同借用或新發明了類似的金融工具組。

 

中國在本書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為中國以獨特的方式面對經濟性時空帶來的複雜文明挑戰。某些金融工具與方法透過貿易和契約早已傳遍歐亞大陸各地,然而,中國的金融發展仍走出自己的路;中國推演出獨有的貨幣經濟體、獨有的會計與金融控制體系,也擁有第一批紙本證券:這指的是馬可‧波羅(Marco Polo)親眼所見、親手使用的中國紙本貨幣,比歐洲出現印刷術的時間早了幾百年。中國與歐洲金融發展的同聲與異調,反映了不同的歷史軌跡。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不同的金融技術有哪些共同之處,如何運用出類似的創新,以及社會、政治與文化的大架構如何採行、改造與納入新的想法。拿中國與歐洲的金融發展兩相對照,反映的是我個人過去二十年來的研究興趣;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必須捨棄許多其他文明出現的證據。

 

人文與城市社會過去五千年來飛快擴張,正好證明金融大大增進人類社會的能力,降低了人類的生存風險,並跨越時間資源配置以孕育成長。然而,文明的茁壯也為自身招來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要如何維持跨時的平衡,亦即,如何在目前與未來世代中做取捨。

 

這本書某種程度上是我個人要講的故事,在將金融當成推動文明的技術為前提,訴說我認為形塑了金融史的人、地與事物。本書並未假裝成一本全面討論世界金融史的書;要寫出後面這類作品是一大工程,目前已經集合學界之力進行到某個程度。本書探討的是聯繫起金融與文明的特定主題,以及我個人的獨特經驗。在這兩方面,我的身分都是金融經濟學家兼曾涉獵考古學與製片業的參與者;關於金融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這兩個面向分別提出了不同的參考架構。這些過往經驗帶我走進金融史中某些讓人讚嘆之處,我祈求讀者能諒解我,因為我在其中一些地方加入了個人色彩。「……之地」這樣的參考架構,有時候會牽引出更豐富的脈絡,供人發掘。而,在進入正題之前,讓我先來談一談金融技術概略、文明的某些定義以及兩者之間相關的邏輯。

 

金融有四大要素:

一、金融將經濟價值重新配置在不同的時間點上;

二、金融重新配置風險;

三、金融重新配置資本;

四、而且金融拓展了重新配置的管道,也增添了複雜度。

且讓我逐一說明。

 

前述的房貸範例闡述的是第一個要素:將經濟價值重新配置到不同的時間點上。房貸是一種金融契約,而金融契約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是在今天做出對未來的承諾。這種契約讓締約各方都有利,藉此將現在和未來連起來。

 

其二,金融重新配置風險。所謂配置到不同的時間點上,是指金融契約必須穿越把現在和未來區分開來的障礙,而這些障礙帶有不確定性。有些風險我們必須與之共存,比方說隕石撞擊地球的風險,但有些風險我們可以想辦法減輕或重組。金融契約接受時間維度裡天生就存在的風險,並配置到不同的對象身上。舉例來說,壽險契約就把單一家庭的死亡風險轉移到大型機構,而這個機構回過頭來又把許多其他類似的契約整合在一起,進而分散風險。

 

其三,金融可以重新分配資本。以股市為例,股市可以讓投資金流進到生產企業當中。以銀行為例,銀行放款給有潛力獲利的企業。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金融便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技術。

 

第四,金融拓展了重新配置的管道,也增添了複雜度。當金融隨著時間不斷發展,也創造出更豐富的跨時契約可能性。這種豐富度與複雜性,反映出創造金融的社會本身的複雜性。偶爾,複雜會為規範其特性的語言帶來挑戰,測試語言的能耐。比方說,現代的不動產抵押證券化契約(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 contract)可長達九百頁,詳述各式各樣的條件、權利與責任。複雜的好處,在於可拓展締約當事人之間的「空間」,這是指,這當中有很多可供協商之處。允許複雜,就能達成在較簡單的體系之下無法成立的合約。金融造就的跨時合約豐富與複雜,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技術貢獻。若少了這種多面向的自由度,就不可能催生出某些基本的文明活動。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85478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6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