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會玩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這是一場翻轉兒童遊戲場的革命!
為了改造沒有沙坑、沒有鞦韆、無聊幼稚的公園,
為了搶救孩子盡情奔跑、膝蓋破皮的權利。
「特公盟」帶你深入全台22個經典特色公園,分享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血淚。
曾幾何時,我們公園裡只剩下塑膠罐頭滑梯、幼齡搖搖馬和醜醜的橡膠地墊。
為了下一代的童年,一群媽媽們決定挺身而出,為孩子討回消失中的鞦韆、沙坑、攀爬架與遊戲的權利。
短短五年間,各種各樣活潑繽紛的特色公園在全台灣遍地開花,不但成為各縣巿區域的熱門觀光景點、新巿鎮房價的票房保證、更讓地方官員頻頻刷版面展現政績。但你一定沒想到,在五年前,公園裡只有塑膠罐頭遊具,一個鞦韆都找不到,沙坑更是天方夜譚。
然而推動這一波兒童遊戲權大浪潮的,竟然只是幾位每天在家裡跟幼兒拚搏的媽媽們。為了下一個世代的童年,她們決定挺身而出,團結起來組成「還我特色公園聯盟」,除了大力推動公園改造之外,更積極促進社區參與、兒童發聲,舉辦各種公聽會、說明會,及各式各樣的街道遊戲活動……
短短的五年間,這群相信「我們可以改變」的媽媽們,在少子化、兒童不友善的擁擠都會區中,讓街頭巷尾不再只有車聲而是充滿孩童的歡笑、讓都巿小孩的假日不再只有百貨公司和3C,讓父母面對好動的孩子不再焦慮崩潰加無限自責,甚至讓各個年齡層的大人們都得以再次重溫童年。
《公園遊戲力》一書中收錄了22個最精彩的案例,揭露每個公園獨一無二的改造故事,每一個遊具設計背後的心血及巧思,以及每一位參與者的夢想與失望。
因為相信唯有被好好善待的孩子,長大才會善待他人;
因為相信只有好好玩夠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因為相信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到人性最單純的良善。
今天就帶著孩子去公園玩吧!從遊具的設計中得到兒童發展的知識,從遊玩的過程學習教養的本質,從每一次的參與中培養公民素養。最重要的是——從每一個孩子的笑容中得到歡樂。
本書特色
.22個經典公園遊戲場,介紹其特色與必玩設施。
.邀請當初出面爭取或參與設計過程的媽媽現身說法,道出汗和淚的經過。
.介紹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如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和公民參與等。
.邀請兒童臨床心理師或兒童職能治療師,教您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
.列出全台各地特色遊戲場,邀你從北到南都一起玩透透。
目錄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推薦序 不只是公園 呂立
推薦序 從「玩」出發 蘇巧慧
自序
青年公園:喜新戀舊,守護遊戲童年
樹德公園:創新遊具,一場美好實驗
不可不知:什麼是兒童遊戲權?
華山大草原:兒童主體,共同參與親作
士林前港公園:越夜越美,兼具視覺和遊戲
不可不知:兒童主體參與設計,玩出一座遊戲場
南港公園:都巿珍稀,全挑戰型遊戲場
天和/東和公園:木屑鋪面,自然風又具挑戰
不可不知:自由遊戲
南港中研公園:創下許多第一,小而美遊戲場
文山興隆公園:低調奢華,社區遊戲角落
三峽龍學公園:社區陳情,換得一座遊戲城巿
不可不知:遊戲的時間、空間和權利,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花博公園:舞蝶同玩,共融遊戲場先驅
林口小熊公園:分齡適能,最佳共融設計
樹林東昇公園:迷你雙層,戶外彩色織網
不可不知:台灣共融遊戲場的問題與迷思
天母運動公園:公民參與,造就夢想樂園
鶯歌永吉公園:水陸空3D玩,多重空間魅力
新店交通公園:公民催生,迷你人本駕訓場
不可不知:自己的公園自己救,第一次陳情就上手
新莊運動公園:資源有限,運動特色創意無限
板橋四維公園:奇幻巨獸,穿梭想像森林
林口樂活公園:挑戰尺度,捷運越酷造型
三峽中山公園:療癒森林,自然冒險觀光之旅
不可不知:以「使用者經驗和需求」為主體的公共遊戲空間
汐止白雲公園:滑梯全餐,超狂環型鞦韆
中和員山公園:六千萬打造,五星級遊戲山丘
中和錦和公園:挑戰不斷,遊戲CP值最高
不可不知:多元特色的遊戲空間,給親子的「風險評估」練習
結語:站在兒童的高度展望未來,讓遊戲空間更多元豐富
全台灣特色公園一覽表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序/導讀
推薦序
從「玩」出發
玩,重要得超乎我們想像。許多令人動容的事物可以說都是「玩出來的」,各種競賽,各類設計,文學、繪畫、舞蹈、音樂等藝術,甚至先進科技裝備,不都是如此?對孩童來說,「玩」更幾乎是一切,孩童的生活是玩的生活,孩童的世界是遊戲的世界,藉著遊戲,他們連結想像的時空與現實的世界,穿梭其中,嬉鬧哭笑。在遊戲中孩子感受到愉悅,感受到挑戰,感受到刺激,感受到競爭與合作……感受所有玩樂內外觸及到的心靈效果,在遊戲中孩子們也建立與自己、他人、環境的精神意義。玩沒有目的,卻又完成了本身的目的。
那麼孩童要在哪裡玩?玩些什麼?那些在巷口公園、幼兒園裡常見所謂的「罐頭遊具」,塑膠材質、紅黃藍配色、高度不及兩米的溜滑梯、盪鞦韆組合,種種在保護孩童、符合法規安全邏輯下的遊樂設施,使我們不禁要問,會不會侷限了孩子們玩的滿足感?滿足或撫平的只是「孩子有個遊戲場就好」的焦慮?我們的孩子是不是連遊戲都僵化了?
讓我感動的是,不甘於此的媽媽們看到、思索也努力解決問題,集結為特公盟(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公民行動,終於一座座特色公園在五年間被催生出來,木頭、繩索、磨石子等自然材質,創意設計的空間造型,重視兒童身心發展與地方主題的遊戲場紛紛起而飛舞。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我,進入立法院擔任公職後,也有幸以質詢、政策討論、公聽會等各種形式參與。從罐頭到特色,書上看起來彷彿只是從昨天到今天,實際上這一場「遊戲力革命」,卻是翻山越嶺、碰撞激盪出來的一道精彩,本書作者玉華、佳琪為這道精彩做下了完美詮釋。
回想童年時,什麼都可以拿來當玩具,一片樹葉,一顆小石子,一隻甲蟲;到處可以是遊戲場,一棵老樹,一灘水窪,一幢粉筆畫的房子,偶爾也受點傷流點血,然後,我們嚐到了一次又一次「不帶目的卻又完成目的」的玩耍。這種孩子探索與挑戰的權力守護,正是這場「遊戲力革命」要表達的重心之一,我們不必急著去保護孩子不跌倒,而是應該維護他們有新鮮嘗試的機會。
特色公園是一場成功的公民行動,我認為最成功之處在於我們社會被強迫反省,保護主義「我是為你著想」的指導心態、商業化的妥協,以及父母與學校傳統教育文化,受到一次嚴厲的挑戰,而這樣的反省不僅有必要,這樣的挑戰,我們當然還要不斷不斷延續下去。
公共議題思維邏輯的轉進,顯示公民意識演化得越來越快,我覺得這很值得肯定。更長遠來看,近來政府「向山致敬」、「向海致敬」開放政策,毫無疑問可視為「玩的本質」的重新內省,也放大遊戲與挑戰的定義,台灣的山海這麼近,人與自然沒有必要如此遙遠,自然是最好的遊戲場,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老師。
同時,人對自然的尊敬與愛護,我們也要重新教育與學習,當今這個時間點,我們看到變革向前推進,孩子們與大人的遊戲場重新校正、調色,另一次公民行動的平台會不會成形,會不會是另一本書的開端,我很期待。
蘇巧慧 立法委員
作者序
有點難定義《公園遊戲力》是什麼樣的書,旅遊書?教養書?傳記書?科普書?公民素養書?其實,從特公盟投入翻轉遊戲場革命以來,就是一直走著沒人定義過的路。畢竟,過去幾十年的社會氛圍是「遊戲場就是要安全」,卻鮮少有人來探討兒童遊戲的本質是什麼。因此,我們想藉這一本書,一方面帶領媽媽爸爸實際走訪這些改造後的公園遊戲場,一方面深入挖掘每個遊戲場背後翻轉的故事,並且探討過去少為人知的遊戲理念與知識。
這本書從特公盟過去5年來曾參與改造的太多故事中精選了22個公園遊戲場,介紹每個遊戲場的特色和好玩之處,加上當初出面爭取或參與設計過程的媽媽現身說法,且讓我們娓娓道出汗和淚的經過。每2-3個遊戲場還帶出一個主題,像是「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和「公民參與」等,希望幫助大家深入了解這些過去有些陌生卻很重要的議題。同時,邀請兒童臨床心理師黃雅萱或兒童發展職能治療師曾威舜,以專業角度提點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這些公園故事,以台北市、新北市兩個城市為主,最後也列出特公盟各種深淺參與程度(開過會或提供過意見)或未直接參與、但也有特色的全台各地公園遊戲場,讓全台灣從北到南都能一起來玩透透。
日本建築大師仙田滿,從設計角度觀察提出了兒童遊戲環境的4個要素:遊戲空間、遊戲時間、遊戲方法、遊戲夥伴,而西班牙政府的「經濟、工業與競爭力部」更是把它定義作為遊戲權的 4 個屬性:
●遊戲時間(休憩時間和自由時間)
●遊戲空間(學校、遊戲場、家裡、公園等)
●遊戲素材(玩具和可玩物件)
●遊戲夥伴(朋友、鄰居、夥伴和家庭成員等)
然而,現代都市化導致孩子可跑跳的自由活動空間越來越被壓縮,加上課業壓力、遊戲時間越來越少,各種電子遊戲的風行,遊戲方法漸漸失傳,最後隨著少子化趨勢,兒童遊戲夥伴越來越少,甚至要刻意安排才尋得到。
總而言之,這四個方面的情況,都在不斷地惡化,更糟糕的是,在台灣還要加上社會氛圍過度擔心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帶來身體的傷痕。
常常有人問我們,難道不怕孩子玩一玩受傷嗎?怕,當然怕,哪有孩子受傷不心疼的媽媽,但我們更害怕沒有挑戰的成長環境,會讓孩子成為溫室的花朵,培養不出面對挑戰的能力,或是失敗重試的勇氣,而未來世界的未知和險惡,我們可能已經無法在孩子身旁叮囑相陪。懷著這份憂慮,雖然這個剛滿5歲的團體已經參與了上百個遊戲場的硬體設施改造,但我們仍然覺得不足。為什麼?因為人心沒有改變。
台灣的文化中,兒童仍然不受重視。公部門或專業者是否能敞開心胸,真正擁抱需求和民意、落實公民參與及參與式設計?有權力的大人,是不是真的能「看見孩子」,願意投注更多資源在下一代?立法者是不是能拋棄只從「安全」的消極角度來看待兒童空間?家長是不是願意適度給孩子挑戰甚至受傷的機會,而不是用「零受傷」的標準來要求遊戲場,動不動以申訴、國賠應對,讓有心建設的人卻步,再這樣下去,會不會有一天兒童遊戲空間因此而消失?這樣最後承受苦果的,仍然是我們的下一代。
所幸,有越來越多人體認到,維護兒童遊戲環境是多麼重要且有意義的任務,陸續有非常多熱心媽媽爸爸、專業設計師、景觀界友人、社會科學學界、幼教老師、職能治療師、社區營造和藝術工作者,願意加入我們,在各領域讓我們諮詢,你們無償無私的付出,是支撐這個翻轉運動最大的力量。也有認同我們理念的公部門人員、立委/議員、區長/里長,不論在明裡暗裡,總是在關鍵時刻支持我們的建議;或是遊戲設備廠商,開始放眼世界,為台灣孩子尋找或研發分齡適能的遊具;抑或是努力革新觀念與技術的設計業界,在地嘗試自造出一座座親子友善的遊戲空間。甚至連特公盟去銀行開法人戶頭時,都遇到櫃檯服務人員很興奮地說:「我知道你們!」並且替我們加油。這是一場為下一代奮鬥的運動,參與的戰友也不限於本書介紹的22位,限於篇幅,謹在此一併謝謝每一位支持我們的朋友。
我們相信,如果孩子能夠好好地被對待,有個玩得夠力又快樂的童年,那麼,他們才有機會能夠長成一個好好的大人。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大家更了解孩子的遊戲行為,了解遊戲場能如何幫助孩子好好長大,看完本書後能成為一顆孩子生命中的遊戲種子,一起來分享遊戲理念,共同為孩子找回遊戲童年。
願天下兒童盡歡顏。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