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建築構造與施工
內容簡介
	教科書上講的理論,到了實務上無法連結運用,該怎麼辦!
	本書彙集業界實務上會面對的問題,以Q&A的方式呈現,
	收錄14個主題、97個內容紮實的結構設計問答說明,
	由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解說,圖文解說容易消化理解。
	
	非結構專業的建築相關從事者,在實務執行上,可能因為缺少結構領域的基本知識,而有遇到困難的情形。本書是從這些情形中嚴選出重要項目,邀請結構專家們擔任主要執筆者,以Q&A的問答形式進行解說,當建築師、技師遇到相關問題時,查找本書就能得到解答。
目錄
	中文版序...............................................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洪廸光
	《建築構造與施工》出版發刊詞.....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會長 森高英夫
	前言.......................................................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 根津定滿、中野正英
	
	1 一般
	1-1 設計
	01 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如何進行的呢?
	1-2 設計圖
	02 結構設計圖要如何解讀?
	
	2 地盤
	2-1 地盤調查
	03 地盤調查有哪些方法?
	04 鑽探柱狀圖該如何解讀?
	2-2 承載地盤
	05 超高層建築是如何被地盤承載的呢?
	06 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發生地盤沉陷呢?
	2-3 活斷層
	07 什麼是活動斷層?
	08 建物需距離活動斷層多遠才算安全呢?
	
	3 土壤液化
	3-1 液化地盤
	09 土壤液化是如何發生的呢?
	10 用來判定液化的FL值、PL值、Dcy值各代表什麼意義?
	11 液化的防止對策有哪些呢?
	12 已經因為液化而發生傾斜的房屋有可能回正嗎?
	3-2 基準
	13 液化防止對策是否具有法律上的責任義務?
	
	4 基礎
	4-1 基礎・工法
	14 基礎的形式有哪些呢?
	15 直接基礎和樁基礎該如何區分使用?
	16 樁基礎的工法有哪些呢?
	17 新建工程可以使用現存既有樁基礎嗎?
	4-2 地盤改良
	18 地盤改良工法有哪些?
	
	5 材料
	5-1 混凝土
	19 設計者應提示的混凝土規格是什麼?
	20 混凝土的強度可以有多強?
	21 混凝土可能不出現裂縫嗎?
	22 出現裂縫的混凝土沒問題嗎?
	5-2 鋼筋
	23 鋼筋有哪些種類?
	5-3 鋼骨
	24 鋼材有哪些種類?
	25 要如何正確使用不同形狀的鋼骨呢?
	5-4 木材
	26 建築物都使用哪些樹種的木材呢?
	
	6 載重
	6-1 設計載重
	27 設計時使用的載重有哪些種類?
	6-2 靜載重
	28 靜載重有多重?
	6-3 活載重
	29 活載重是如何決定的呢?
	30 如何設定鏟式起重車(推高機)的活載重?
	31 鋼琴的活載重該如何設定?
	6-4 積雪載重
	32 積雪載重該如何算定?
	33 多雪區域的屋頂可以承受多少的積雪呢?
	6-5 風載重
	34 建築物是以多少的風速進行設計的呢?
	35 為什麼颱風天常發生屋頂被吹飛的災害?
	6-6 地震載重
	36 地震規模和地震震度什麼不同?
	37 設計使用的地震力大小是用什麼方法決定出來的?
	38 相較於東日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中有較多的建物損壞的原因是什麼?
	39 長周期地震活動是什麼?
	6-7 海嘯載重
	40 海嘯載重該如何計算?
	6-8 其他
	41 既有建物的屋頂可以綠化嗎?
	42 在屋頂上裝設太陽能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43 搬運・設置重型機器的檢查要點有哪些?
	44 想要有書房,該如何設置比較好?
	
	7 結構種類區分
	7-1 共通
	45 結構有哪些種類,使用上如何區分?
	7-2 耐久性
	46 建築物的壽命與耐用年限之間是什麼關係?
	7-3 RC造
	47 RC構造的特徵是什麼?
	48 RC構造是什麼樣的構架形式呢?
	49 要如何挑選鋼筋來搭配高強度混凝土?
	50 RC構造與SRC構造有什麼差異?
	7-4 鋼骨造
	51 鋼骨構造的特徵有哪些?
	52 框架構造與斜撐構造要如何區分?
	53 要如何區分焊接接合與高拉力螺栓接合?
	7-5 CFT
	54 CFT是怎樣的構造呢?
	55 CFT構造的耐火考量是什麼?
	7-6 木構造
	56 木構造的構法有哪些種類?
	57 木構造建築的接合方式有哪些?
	58 木構造不耐地震嗎?
	59 木構造有可能是耐火建築物嗎?
	7-7 PC造
	60 PC(預力混凝土)構造有什麼特徵?
	7-8 混合、併用結構
	61 混合型Hybrid結構有哪些?
	62 併用結構是可能的嗎?
	
	8 耐震、制振(震)、隔震
	8-1 共通、差異
	63 耐震、隔震、制振(震)構造的形式有什麼差別(特徵)?
	8-2 安全性
	64 瘦高型建物也適用於隔震結構嗎?
	65 不管發生哪種地震都可以保持建物的安全嗎?
	66 超高層建築物真的安全嗎?
	8-3 裝置
	67 耐震構造中可以提高耐震性的構材是什麼?
	68 制振構材(裝置)是什麼?
	69 隔震構材有哪些?
	70 屋頂式的制振裝置在發生地震時有效嗎?
	71 有對於縱向搖動有效的制振(震)、隔震構材嗎?
	
	9 耐震診斷、補強
	9-1 需要耐震診斷的建物
	72 為什麼需要耐震診斷與補強設計?
	9-2 手法
	73 耐震診斷的順序及判定方法是如何進行的?
	9-3 安全性
	74 耐震診斷基準與建築基準法的耐震性能是同等的嗎?
	75 Is值是什麼?
	9-4 補強
	76 耐震補強有哪些方法?
	
	10 設備
	10-1 共通
	77 構造和設備需要互相協調溝通的項目有哪些?
	10-2 地震時的設備機器
	78 要如何在地震發生時確保設備機器的安全性?
	
	11 次要構材
	11-1 定義
	79 次要構材是指哪種構件?
	11-2 小梁
	80 小梁配置要如何決定?
	11-3 樓地板開口
	81 樓地板開口的大小間隔有規定嗎?
	
	12 非結構構件
	12-1 定義
	82 非結構構件的定義是什麼?
	83 非結構構件的考量有哪些?
	12-2天花板
	84 防止地震時天花板掉落導致災害的法律基準是什麼?
	85 要如何才不讓天花板掉下來呢?
	12-3外牆
	86 伸縮縫的間隔要如何決定?
	
	13 法令規範
	13-1 新耐震設計法
	87 新耐震設計法和以前的設計法有什麼不同?
	88 新耐震設計法和2007年改訂後的設計法有什麼不同?
	13-2 建造申請適合性判定
	89 耐震設計法不同,建築執照的申請手續也不同嗎?
	90 建築執照申請和適合性審查的重要決定點是什麼
	13-3 評定、評價
	91 評定、評價的差別是什麼?
	13-4 耐震等級
	92 品質確保法的耐震等級是什麼?
	
	14 用途別建物
	14-1 集合住宅
	93 集合住宅的樓地板厚度是依據構造性能來決定的嗎?
	14-2 辦公室大樓
	94 辦公室的振動有規定基準嗎?
	14-3 倉庫
	95 倉庫的樓地板會使用什麼工法?
	14-4 工廠
	96 工業廠房的長邊方向的跨距要如何決定?
	14-5 醫院
	97 醫院的特殊用途房間,在構造上要留意什麼?
	
	索引
	中文版附錄 對應參考法規說明
	 
序/導讀
	中文版序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 
	理事長 洪廸光
	
	建築是人類結合工程技術與藝術文化的生存、生活及生命之三生庇護所,它讓我們在自然界的各種活動中得到最適的狀態,建築同時也是現代社會最大的資產。另外從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建築更是某一時空最具體、留存最久遠的文化表徵,建築行為的整體本質兼具理性、感性與智性的對話:為了滿足生存的理性需求與充實生命精神的感性昇華,都會是當下智慧的抉擇。而在諸多建築性能的要素中,古羅馬建築執事(Architect)維特魯威(MarcusVitruvius Pollio, B.C.25-80)就立下建築都必須考慮:堅固耐久(Durability)、便利實用(Conveniences)及美感悅目(Beauty)三要素,就是近年來提倡的永續(Sustainability)、健康(Healthy)要素,也在在都必須透過建築構造的材料、構法、工法及力學原理以建築物實體來實現。
	
	建築構造課題經緯萬端,就以上述第一要素的堅固耐久而言,無論建築物再龐大或再深的基礎,相對於地球地層的規模,也只是植於其淺薄的殼膜,地層難以預測的運動及歲月,常常帶給我們大大小小的財產生命損失及恐慌,尤其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地震共處是我們的宿命。我國建築師必須經過國家高等考試才能執業,當然具備一定程度的建築構造學識職能認可,如果其他建築相關的專業從業者,甚至廣大的房屋消費者也能夠多知道些建築物構造完整系統的知識,那麼我們整體的住居環境必可更加的安全與安心。
	
	然而近年來專技高考建築師資格考試的「建築構造與施工」科目試題,從申論題全改為四選一的選擇題,題型的限制,內容難以涵蓋完整建築構造的系統思維,雖然便於評分作業與形式上的公平,但也毫不例外的墮入考試引導教學與學習的慣性,造成考生傾全力於片段知識學習與零落的記憶練習。個人身為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並為台科大建築研究所教授,有感於新進建築師與建築系所在校學生對整體系統性的建築構造思維,顯得較為輕忽與生澀,而有推動出版合適建築構造書籍的倡議。因此特別邀請數位大學建築系所教授及公會建築師同仁共同尋覓討論,兼顧理論與實務,經過數個月及數拾本優良英、日文構造相關書籍的比較,就內容、編排、易讀及時間性等考慮,認為其中較適合且值得翻譯並推薦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編的《建築構造の基本攻略マニユル》給建築師同業、建築相關業界及莘莘學子們。這也合乎公會在維護會員的權益、提升會員的執業能力及促進社會大眾對建築專業的正確認識與環境關懷的旨意。
	
	誠如本書日本建築構造者協會會長森高英夫在發刊詞所言:本書並非為結構專業背景而是為業主、建築師、設備技師等建築相關者所企劃編著的,內容是執筆者們花盡心思、費盡心力將廣泛繁雜的建築構造相關知識與議題,分門別類劃分成14大項並經過嚴格的分析質問與解答篩選,再細分提出97個問題,且為便於閱讀並將一個主題濃縮為1~4頁解說,以問與答(Q&A)的方式來表達。相信這樣一本經過編撰者們嚴謹分析、千錘百鍊及圖文並茂的問答式建築構造好書,非常適合我們建築師同業執業及建築相關的技師、建設、營造、室內設計、景觀工程等建築相關專業者的參考,甚至廣大房屋消費者也可從中理解建築物構造的實務!森高英夫會長也提到:現今即使是專業者也要經過檢視的時代,因此必須要能夠將專業的內容,以容易被了解的方式,正確地向社會傳遞訊息。
	
	本書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原書編撰者們的用心與日本建築構造者協會的授權,感謝旅居日本的石國瑜小姐翻譯及中原大學建築系曾光宗教授審訂,感謝城邦出版集團的專業編輯執事們。當然也要感謝本會建築師同仁、學術委員會李主委正庸、會務常務張理事啟明、鑑定委員會江主委文宗及江星仁建築師的協助。盼望每位讀者都能從本書深具意義的內容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