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
224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1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電子書>教育/親子教養>0-3歲嬰幼兒>育兒理論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鄭忠政、劉百峰、鄭偉吉、邱淑芳 、 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 追蹤
- 出版社: 金塊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0/04/01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寶寶一生健康,改變人類未來!
「都哈」理論強調從受孕到新生兒2歲之間的1000天,是身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做好這段黃金期的營養照護,就能讓孩子長得好、智商高,且能減少成年後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說,女性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都哈」理論近年得到愈來愈多的醫學佐證,證明生命的前1000天是多麼重要,它幾乎可以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這在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具有關鍵且正面的意義;更宏觀地說,「都哈」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聰明的媽咪,只要觀念轉換,你就能決定寶寶一生的健康,趕快跟上世界潮流,加入「都哈」的行列吧!今天,你「都哈」了嗎?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一生的健康!
你給我1000天,我給你一輩子!全球生育新觀念「都哈理論」,講的是從受孕到新生兒出生懷孕期的270天+嬰兒出生後第1年的365天+出生後第2年的365天,合計1000天,也就是人類「生命初始的1000天」,這段時間是人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影響著新生兒對宮內環境的記憶和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科學家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建立生命全程慢性疾病風險控管模型,從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懷孕早期營養保健、孕期疾病篩查和積極治療、以飲食干預預防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等的防治,改善生命最初的狀態,並通過把握2歲之內嬰幼兒成長黃金期的餵養及照護,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
A.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
•懷孕早期營養保健
•孕期疾病篩查和治療
B.飲食干預/產前預防
•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生產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命最初狀態)
•產後加強:0〜2歲嬰幼兒成長的餵養及照顧(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改變人類的未來
在這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都哈理論」具有關鍵性的正面意義;更宏觀地說,這個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都哈理論的主要論述包括:
1.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2.環境和營養會改變基因表現,影響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第一責任守護人(孕媽咪)的責任
所以,受孕期及(0〜2歲)兒童期,也就是生命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非常重要!在這關鍵的1000天,孕婦成為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守護寶寶一生的健康要從孕婦做起,你必須有完整的孕前準備,並在這段黃金照養期提供自己及寶寶適當且足夠的營養,才能夠為寶寶奠定健康成長及良好學習的體質基礎,而這也正是先進國家以優生優養來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策略。
孕婦在孕期若有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的情形,對於胎兒未來的成長與發育具有長遠且不利的影響。因為,當子宮內的胎兒無法獲得足夠且適當的營養,不只會直接影響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況,且非常有可能造成寶寶未來智力及身體上的缺陷;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若發生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結果會特別嚴重,除了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生長及認知發展遲緩,影響智力潛能發揮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年後肥胖的風險,而肥胖已被證實與許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息息相關。因此,藉由適當且充分的營養提供,在這關鍵的1000天給寶寶最適宜的成長發育條件,就是幫助寶寶擁有更健康茁壯的未來。
孕期營養與免疫力
被稱為「西醫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食品就是醫藥(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他相信經由食物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缺乏足夠的營養素或營養不均衡,都會影響人體維生系統的發展及分化,長期的營養不良及感染也會進一步弱化人體的免疫反應。
營養及基因表現的關聯
母親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都哈理論」指出,胎兒的營養狀況會對未來的生長、發育及代謝產生影響,許多動物研究結果也支持該假說的論點,也就是母親妊娠期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可能對寶寶未來的健康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研究團隊在一項對於生活在非洲的農村婦女的研究發現,孕婦的飲食習慣會因當地季節氣候(雨季或旱季)而改變,研究結果證實,飲食習慣不同及孕婦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寶寶DNA的變化有關,且孕期中母親的飲食確實會影響胎兒的基因表現,對寶寶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
孕婦飲食內容如果不均衡,或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較少,免疫力就會降低,使得流產的風險提高,胎兒發育不正常的機率也會提高;所以,孕媽咪在孕期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吃對了,就能提升孕媽咪的免疫力,只有免疫達到平衡,才能維持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強化寶寶一生的免疫力!
營養門診――孕婦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懷孕0〜3個月
1.葉酸:懷孕期間多吃綠葉蔬菜,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孕婦在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可能引起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以1993〜2002年國內通報神經管缺陷之出生人口統計發現,十年間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0.4‰〜1‰,平均發生率約為0.7 ‰ ,也就是說,大約每1萬個新生兒有7個出現神經管缺陷的情況。
依據美國實證研究顯示,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減少50%〜70%胎兒的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情況發生;孕婦飲食中葉酸攝取不足,孕婦也容易發生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
從懷孕初期開始,孕婦每天應增加攝取200微克(約0.2毫克)的葉酸,可多吃全穀類食品、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瘦肉、黃豆製品等。
2.DHA:它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孕婦每天攝取的DHA如果低於150毫克,即每天吃不到15公克的魚類,就會有較高的風險生下早產兒。而孕婦攝取足夠的 DHA除可降低早產的風險,對孩子長期的發展也很有好處,研究發現,如果懷孕婦女每週吃足夠的海鮮,那麼生下來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手眼協調分數都會比較高。
但不是任何海鮮都適合孕婦,因為海洋污染的關係,魚類不免受到各式化學物質的影響,其中對胎兒腦部傷害最大的物質之一就是「甲基汞」,它會傷害發展中的腦部,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甲基汞濃度高的海產,如鯊魚、旗魚及鯖魚等,如果懷孕婦女不吃海鮮,那麼可考慮吃含DHA的營養補充品,WHO建議每天至少補充200毫克。
懷孕4〜6個月
隨著寶寶成長及母體變化,孕婦的體重在懷孕中期會明顯上升。為避免孕婦過度補充營養,使得體重過重導致孕期風險增加,從懷孕4個月起,建議體重每周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約增加10〜14公斤,以所需熱量來說,每天需要比懷孕前多吃300大卡。
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建議孕婦可以這樣吃:
1.多吃全榖雜糧類、蔬菜及水果,這樣可均衡得到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2.一天喝1.5杯牛奶,或喝原味、無糖優酪乳;多吃高鈣豆製品,如傳統豆腐、五香豆乾等可獲取身體所需的鈣質。
這時期是寶寶的骨骼發育期,如果孕婦飲食中缺乏鈣質,便會由母體的骨骼、牙齒中游離出鈣質,供給寶寶成長所需,所以坊間流傳「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懷孕期間因血液量增加,易使孕婦血壓上升,而鈣質與血壓的恆定有關,因此孕期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等,以維持媽媽的健康及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懷孕7
目錄
序/導讀
前言
生命的前1000天再也不能重來,錯過了這1000天,將遺憾一輩子!
孔老夫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若將這句話套用在近代的實證醫學,可以說明很多醫學理論在未經科學驗證之前並不為人類所知的事實。
科學到哪裡,人類的知識就到哪裡
例如在證實胃潰瘍其實是根源於胃幽門桿菌之前,人們認為胃潰瘍是生活緊張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所引起,西澳大學微生物學教授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在1982年提出胃幽門桿菌的說法時,許多人嗤之以鼻,認為怎麼可能有生物在如鹽酸的胃液(pH值約在1〜2)裡能存活,而此假說經科學研究後證實確實如此,這項研究也讓馬歇爾教授在2005年獲頒諾貝爾生物醫學獎!
另一個大家熟知的例子是子宮頸癌的發病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也就是說子宮頸癌的起因與遺傳基因有關,但在被醫學證實之前,子宮頸癌的患者常被說是生活不檢點、性生活混亂,如今看來,真是無妄之災。
現在,這些過時的錯誤觀念早就被導正,這是科學進步的成果,如同在未有顯微鏡之前,人類並不能知道微生物的存在,「科學到哪裡,人類的知識就到哪裡」,這就是「知之為知之」的道理。
東方人身長較矮、西方人身長較高,以前人們覺得那是基因的關係,在「都哈理論」提出後,人們驚覺從胚胎受孕到幼兒2歲之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才是確定一生健康的關鍵;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營養狀態改善的近幾十年,台灣年輕世代的平均身長拉高了不少,儘管爸爸媽媽身長都不高,但只要在生命「關鍵的1000天」讓寶寶多補充鈣質、多喝牛奶,孩子就能長得比父母高,這道理源於「營養會改變基因的表現」。
「都哈理論」證實的另一個例子是「糖尿病會遺傳」這件事。舊醫學知識無法理解I型糖尿病可能來源於基因的問題,部分患者因為父親或母親為糖尿病患,由於先天的基因所致,使得寶寶在出生時控制胰島素的開關被關掉,造成先天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罹患糖尿病。
搶救全球最低生育率,優生優養更重要!
而儘管全球對生養寶寶的醫學知識不斷進步,生產的風險現代醫學幾乎已能全面掌控,但要提出警訊的是,台灣的生育率卻每下愈況,且幾乎已經是全世界最低。目前每對夫妻平均生養的子女數僅為1.1個,我悲觀地認為,在即將到來的生肖虎年(2022年),也就是慣例生育率最低的那個生肖年,台灣地區的新生兒人數有可能掉到16萬人。為什麼會這樣?大家都很擔憂,主政者也很煩惱,但我必須要說,目前政府的解決方案完全弄錯方向了!
就我的觀察,要挽救台灣的低生育率,我提出兩點建議:
1.要鼓勵國人生育,絕不是廣設公托或是限制幼兒園收費就能解決,收費如何這其實是自由市場的事,對於不同等級的收費,消費者會各取所需,而政府應該要做的是直接以現金補助家長,這筆費用以每年18萬個新生兒計,若每個新生兒一年內每個月現金補助1萬元,年度總支出也僅是216億元左右,比起龐大的軍事開銷,那只是區區之數,卻能有長遠的正面效益,建議發到滿2歲,就可銜接2歲以後幼兒的托育政策;而且我必須要說,目前全台22個縣市,對於生育福利做得最好的是桃園市的「333政策」(每胎3萬元生育津貼、3歲以下每個月給3000元的育兒津貼),難怪桃園市的生育率近年來總是名列各縣市的前茅。
2.將國民義務教育向下擴延到2歲,這不只解決了家長需面對公托名額不足、私托高昂收費的無奈,也同時解決了國內數量龐大教師及減班、減班級人數和空餘校舍的問題,國家不但不需要增加支出,反而還有外語、才藝班的收入,豈不兩全其美。
當醫學的進步提供了現代人更好的生育條件,政府的托育政策也必須跟得上腳步,「少子化」不只是婦產相關行業的危機,而是國安危機,請上位者慎思,搶救台灣低生育率已是迫在眉睫。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