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中西醫聯手,癌症治療未來趨勢!
多元治療,提升身體抗病力與修復力
全面解說中醫治療癌症的科學理論,
收錄罹癌不同階段中醫輔助治療的實際案例;
癌症特診主治醫師,
帶你重新認識「新科學中醫」!
● 用中醫古老智慧解讀癌症最新療法
癌症治療已不侷限於化療、標靶藥物狙殺腫瘤細胞,更強調提升身體免疫系統抗癌能力的「免疫調控平衡」,以及調整細胞內外病理環境的「腫瘤微環境」。此概念,正與中醫扶正祛邪,提升抗病力,以及重視體質,由內而外兩者兼治失衡身體的觀念相符。
● 科學轉譯中醫,找出中西醫共通語言
透過科學研究,將中醫古典用語翻譯成現代醫學語言。以治則為例:清熱解毒轉譯為科學原理,就是增加抗氧化能力和抗發炎;活血化瘀法,在癌症治療上則有抗凝血、抑制腫瘤血管異常新生的功效。藉由轉譯,讓中西醫在彼此能溝通的狀況下,攜手照顧癌友。
● 中醫介入癌症治療的五大時機點
治療前,讓中醫調養體質以面對接下來的抗戰。治療中,幫助緩和化療的副作用,包括改善癌因性疲憊、維持腸胃功能、白血球數量回升避免感染等。當西醫治療不如預期,癌細胞產生抗藥性,也可經由中醫介入產生更好的療效。觀察期階段,中醫能調養身體,降低復發的機率。未期患者則可以藉由中醫緩減癌末的不適,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關於本書│
作者為中醫師,行醫多年後,選擇了中醫治療癌症專科。在臺灣,一般罹癌的患者只想到西醫治療,忽略全面性醫療的重要,然而根據作者的臨床經驗,中西醫合併治療,其實可以帶給患者更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效果。這促使作者想把中醫調理治則、結合西醫科技進步的篩檢工具,將中西醫整合治療的觀念大力推廣,造福更多的癌友及其親屬。讓患者可以減少在治療過程的副作用或不適感,甚至將中醫學結合最新的轉譯醫學,讓治癌效果大大提升!
目錄
推薦序
各方推薦
前言 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的源起
第一章 因緣際會步入癌症治療領域!
結合傳統中藥與營養製劑,是抗癌新出路
癌症患者求診,引領我邁向癌症治療領域
德國整合醫療照護的觀點
遇到志同道合,走得更深入
第二章 中醫其實很科學!
中醫忌寒,很有道理!
體溫是免疫反應的開關
鼻病毒在「三十三~三十五度」時更活躍
中醫理論:寒邪導致疾病
癌政的治療:體溫影響免疫反應的機轉
中醫治癌的免疫調節理論
免疫系統對人體的作用
中醫的免疫力:衛氣
中醫治病強調全人思考
中醫不具科學性的迷思
第一個疑慮:藥物無法定性定量,不能進行動物實驗
第二個疑慮:中藥藥物動力學不明確
中醫理論系統不能用西醫的邏輯框架
第三章:抗癌大小事,讓你先知道
治療前,先認識癌症
癌症是如何生成的?
中醫典籍對癌症的記載
情緒與癌症的關係
癌症,令人聞之色變
醫學對癌症治療的征戰
中醫轉譯醫學是一道曙光
癌細胞的特性及招數(上):免疫逃脫
招數一:腫瘤細胞會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免疫系統看待癌症都是單一疾病
從免疫觀點看中西醫治療癌症的方法
腫瘤微環境是中醫抗癌成效的關鍵
癌細胞的特性及招數(下):壞牆阻隔、捲土重來、腫瘤轉移
招數二:壞牆阻隔免疫細胞靠近癌細胞?!
我的中醫治則:軟堅散結,崩解腫瘤
招數三:捲土重來,復發後還產生抗藥性!
間斷性療法控制癌細胞,優於對癌細胞趕盡殺絕
招數四:腫瘤轉移,一步步在體內擴散
我的中醫治則:活血化瘀合併扶正祛邪,破壞癌細胞轉移
第四章:中醫智慧應用在癌症治療
中醫治療癌症,你應該要知道……
中醫幫癌友重建身體三個健康力
面對癌症,抗病力(扶正祛邪)如此重要!
中藥補氣補血提升抗病力
服用中藥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善用中醫五大治則讓免疫系統對抗癌症
癌症病程及中醫處理治則
中醫治則智慧之一:扶正祛邪
中醫治則智慧之二:軟堅散結
中醫治則智慧之三:清熱解毒
中醫治則智慧之四:活血化瘀
中醫治則智慧之五:養心安神
中醫介入輔助西醫治療,療效更佳
在不同癌症療程中,中醫介入的好處
尋找正規腫瘤科中醫師協助的時機
第五章:零傷害,中醫治癌五類型
癌症治療第一類:罹癌即將接受西醫療程者
切除腫瘤前後,中醫調養讓修復力更快
【案例一】高小姐(乳癌)
【案例二】劉先生(胰臟癌)
癌症治療第二類:西醫療程中(放療、化療、標靶、免疫療法)
化學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
「癌因性疲憊」的成因
中醫改善癌因性疲憊的方法
【案例一】林小弟(縱膈腔生殖細胞癌)
【案例二】洪先生(周邊性T細胞淋巴癌)
【案例三】張先生(肺癌)
癌症治療第三類:西醫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放療、化療、標靶藥、免疫療法)
化療初期效果好,為什麼又復發或轉移了?
小心,脫靶效應促使腫瘤復發或轉移!
【案例一】陳伯伯(肝癌晚期)
【案例二】張先生(直腸癌第三期)
【案例三】張女士(卵巢癌末期)
癌症治療第四類:療程皆已完成,必須定期回診
【案例一】汪女士(淋巴癌末期)
【案例二】劉小姐(乳癌)
癌症治療第五類:癌症末期
醫師宣告末期,你真的是末期了嗎?
罹癌期正確營養補充、不補癌
【案例一】劉女士(胰臟癌末期)
【案例二】周女士(肝癌末期)
【後記】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新選擇!
序/導讀
書評
中醫與癌症免疫治療──重拾中醫智慧與信心的契機!
從過去到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醫學投入巨大資源,誓言要消滅癌症。過去四、五十年來,手術、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和標靶藥物一直是癌症最主要四種治療策略。雖這些療法的確讓病人的存活率在短期內獲得增加,然而,以殺死癌細胞為目標的療法,一旦發展出抗藥性後,癌細胞將變得更加強壯、更難抑制,最後導致轉移和死亡。雖美國尼克森總統早在一九七一年頒布的《國家癌症法》對癌症宣戰,然而至今癌症並沒被消滅,威脅仍然存在;令人不禁想問,真的用對策略嗎?
還好現在已露出一道曙光,在過去近十年來,由於「腫瘤微環境」的理論建立與「免疫療法」的重現,癌症醫學界正在進行一場顛覆觀念的治療革命,歐巴馬總統在二○一六年提出的「癌症登月計畫二○二○」就是重點支持大數據精準醫療與癌症免疫療法!臺灣衛福部在二○一八年九月在開放特定癌症病人免疫細胞療法後,宣示進入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時代。
因此近年筆者也在此趨勢下,開始投入研究有利於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腫瘤微環境課題。基於過去消滅癌症失利經驗,科學界開始意識到傳統癌症單一思維的侷限性,開始建立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系統整體觀。也就是說,不能只著眼於癌細胞本身,也要放眼整個腫瘤微環境,包含基質、血管、還有免疫細胞,以及與各種信號分子一起組成了腫
瘤微環境。所以,免疫療法的成效也受微環境狀態左右,尤其是在實體腫瘤。
作者陳博聖醫師因常看筆者的臉書而結識,幾次聊天討論後,發現他是仁心仁術且認真的中醫師。陳博聖醫師專攻腫瘤,他對於中醫治療癌症與其科學化詮釋,有著莫大的熱情與使命感;幾番討論後得知,原來中醫在治療癌症早已提出「全人醫療」、「種子與土壤」、「與癌共存」、與「增強免疫力」等觀念。癌症與微環境的關係猶如種子與土壤,唯有土壤條件適宜,種子才能發芽生根;有了好的微環境狀態(正常免疫狀態),自然癌症就不易在此土壤中生長,這與西方醫學根據個人免疫微環境及生物標記(體質) 實施免疫療法的觀點是相通的,只是無完整系統性論述與科學研究。於是,在陳醫師與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的規劃與邀請下,筆者一起在「中醫結合現代免疫學治療癌症講座」分享最新腫瘤微環境研究心得與中醫理論的關係。於是筆者發揮研究的精神,認真地爬梳中醫基本理論的陰陽五行學說、臟象、氣血津液學說,和中醫藥之四藥性、五味、歸經、升降浮沉等藥理,有了整體但粗淺地的概念,並理解其哲學。這才發現中醫本來就是持人體整體觀,與腫瘤微環境的系統整體觀不謀而合。
那為何中醫治療癌症一直無法成為主流?追根究底還是跟不夠科學化有關。
於是筆者跟陳醫師與劉紹祥博士嘗試整理出中醫與「腫瘤微環境」和「免疫療法」的關係,還有治療癌症的策略,希望用整體觀來理解中醫藥在癌症治療的藥理與現代語言,也是出現在書中的主要治療策略。不僅如此,本書部分內容,也整理撰寫成英文論文,發表在 《前沿藥理學》(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國際期刊,因此這些策略與方法都是經國際學者同儕審查過的。其中很多策略都是改善微環境,增強免疫作用,所以說「免疫療法是中西醫癌症治療的最佳共通語言」!
筆者既不是西醫,也不是中醫,希望以第三者客觀身分,在科學藥理基礎下,嘗試將基本思維不同的兩邊,慢慢互取優點整合,也協助去除中醫藥神祕、不科學的面紗與懷疑。只不過因基本思維不同,若利用西方「化約論」或藥物單一化學成分思維來研究理解中醫藥,恐怕永遠無法達到中醫藥的成效,因中藥本身的邏輯就是複方、就是藥物組合治療。在免疫療法革命的趨勢下,西方醫學界也正如火如荼地研究腫瘤微環境機制,利用免疫系統來治療、控制癌症,與中醫理論是大「道」同歸,都是符合人體自然生存原則!
不過要真正結合中西醫,還是得有一個完整體系的論述。欣見陳醫師將這些理論呈現在本書中並親身實踐投入臨床實證,提出零傷害,以中醫治療癌症來解決放、化療對病人的副作用,並以中醫智慧來讓免疫系統對抗癌症。他也秉持使命感期許中醫師有「大醫精誠」之志,令人敬佩;筆者也深覺現代二十一世紀中醫師躬逢其盛,應該以積極開放態度參與基礎/臨床研究,提出論述與臨床實證,若能輔以數千年中醫藥的臨床人體試驗與現代大數據的優勢,以跨領域醫療團隊模式真正達成中西醫整合癌症治療,中醫將不只是協助降低放、化療副作用而已,而是能與西醫共同為促進病人生活品質盡最大的努力,趨近「與癌症共存」之慢性病的願景;且在這醫療舞臺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吧!
李岳倫博士/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粒線體暨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專攻以血管正常化來增強癌症免疫治療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