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誰能向我們預示駕馭時代大浪的新觀點與新能力?
要掌握最重要的管理與人生課題,就要讀杜拉克經典之最!
比爾蓋茲極力推崇:在所有的商管書籍中,杜拉克的著作影響我最深。
杜拉克的管理思想,我們至今仍難以超越。
這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全才思想家是如何建構思考、洞察趨勢?
本書完整重現管理學巨擘翻轉商業世界的精采一生,
以及他超越時代的思想精華,
不管是企業或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啟發。
★「這本書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本。」——彼得.杜拉克
★管理大師杜拉克構思最久、影響最深遠的著作!全球暢銷超過二十年!
★不朽經典全新修訂‧附錄新增大師名言
如何培養直指核心的洞察力?
《旁觀者》一書觸及的人、事、物,幾乎涵蓋了20世紀的歷史,杜拉克自謙為「旁觀者」,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出這一生遇到的極具特殊意義與特質的人物,精闢詮釋關於人生與管理的重要課題。
這些意想不到的人物成就了想像不到的時代故事,也開啟了杜拉克思想的精靈與敏銳的洞察力。從名伶到伯爵、從經濟學家到共產黨員、從佛洛伊德到史隆、從魯斯到麥克魯漢……,從這些人與伴隨的歷史大事件,杜拉克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時代樣貌與趨勢,並淬鍊成為「當代管理界不朽的思想家」。
年輕時想當小說家,卻因緣際會成為管理大師,杜拉克自認是個社會生態學家,他擅長觀察人、思考組織制度的設計,他走在時代之前,找出對工作者和組織都有利的解決方案。他的管理思想歷久彌新,宛如早已為我們劃下「明日的地標」。
杜拉克早已超越「旁觀者」,成為時代的「解讀者」。
一代管理大師如何思考?
管理的基礎是人性,當人被當成可輕易取代的生產要素,他強調,透過組織制度設計,可以盡可能發揮人的創造力;他認為,通曉人性的管理正是對各種挑戰的最佳應對工具;他看重,歷史變化的各種長期因素,如人口統計學、科技發展……
在杜拉克心目中,人始終是最重要的,他最關心的是:個人如何適應新的社會形態;在面對一個動盪不安的環境時,又如何保持個人尊嚴、發揮創造力,而非消失在金錢與權力中!
透過《旁觀者》,可看到一代管理大師是如何思考,從書中人物的理想與挫敗中,去領悟人是如何在對自己不斷微小的改進中,證明了生命的意義。
為什麼這本經典之作值得你一讀再讀?
不只因為杜拉克被譽為「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也不只因為比爾.蓋茲、安迪.葛洛夫、傑克.威爾許、柳井正……都對杜拉克極為推崇,也不只因為不分行業、不分世代的經理人都深受杜拉克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本著作風靡全球,英文版暢銷近四十年,在詭譎多變的時代,一再引領企業與個人走向新思想的起點。
現在,你也可以從杜拉克的人生際遇與領悟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啟發,了解人性、看清這個世界扭曲的邏輯,「走出迷霧,找到方向」。
目錄
推薦序
放眼時代森林 南方朔
引領我們走向新思想的起點 杜書伍
人文價值無可取代 詹啟賢
管理的基礎是人性 司徒達賢
親炙大師的靈魂 許士軍
序文 我生命中重要的人 彼得.杜拉克
楔子 旁觀者的誕生
第一部 來自亞特蘭提斯的報
1 老奶奶與二十世紀
向下流動的不只是中產階級,還有價值觀
2 赫姆和吉妮亞
在人性漸漸被吞噬的年代,卻一點汙泥都沾染不上他們
3 懷恩師
我從愛莎小姐和蘇菲小姐那兒學到的,要比我沒學會的那些更重要
4 真假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必須假裝,尤其是對他自己
5 伯爵與女伶
「躺在那兒的,今天若是安在,必然是歐洲領導人」
第二部 舊世界裡的年輕人
6 博藍尼這一家
這家人每個人都極有成就,卻終其一生都沒有達成理想
7 季辛吉的再造恩人
有能力又肯提攜後進的領導者,才是真正的領導人
8 怪獸與綿羊
不要跟罪惡打交道,罪惡從來就不平凡,平庸的是人
9 英國最後一個異議份子
他代表一種傳統,這種傳統是良知的,不是權力的
10 弗利柏格的世界
商人的工作就是使顧客滿意,讓他們願意再度上門
11 銀行家的女人
「瑪麗恩不同,她是專業的。」
第三部 純真的晴暖晚秋
12 美國報閥魯斯
《時代》創辦人魯斯改變了美國人對世界的認知
13 荒野上的先知
要有成就,必得把精力投注在一件事上
14 史隆的專業風采
要是用錯人,決策無異一場空
15 純真的晴暖晚秋
在那個大蕭條時代,卻滿溢著新想法、新實驗和新方向
新版校訂後記 二十年磨一劍 廖月娟
附錄 杜拉克智慧精選
序/導讀
推薦序
管理的基礎是人性
司徒達賢(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偉大的心靈必然經過不凡的際遇。從杜拉克的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略窺這位管理大師多采多姿的一生,以及他對「管理」以外的許多見解。
本書的主題是人。從對這些人物的回憶裡,讀者間接的認識 到青年杜拉克、他的家世、人生觀與成長的過程,以及當時充滿 變奏的大時代。與杜拉克其他著作相比,本書是相對的輕鬆且饒 富趣味,如上乘的文藝作品。
然而,本書似乎也回答一個令大家好奇已久的問題:杜拉克在管理思想上的貢獻幾乎無人能出其右;他對管理現象的深入觀 察與創見,早為世人肯定;在管理方面的見解與主張,也多半禁 得起時間的考驗,但是大家不免要問:是什麼造就了大師?他是生而知之,還是學而知之?
杜拉克的起點顯然與眾不同。他出身歐洲的世家,祖上與家族皆人才輩出,幼年開始即享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並且由於家庭的緣故,以及個人才華的洋溢,很早就親身接觸過許多世界級的傑出人物(如佛洛伊德、魯斯、史隆等),相信這對他人生的境 界以及觀察的視野,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此外,從本書中至少可以體會到杜拉克有幾項特質,這些對 其創意觀點的形成,應是極有幫助的。在書中首先令我們感到驚 訝的是,他對「人」觀察的精微細緻。管理的基礎是人性,管理學者應該對「人」感到深厚的興趣,並且對人的行為(包括外顯的與深藏的)感覺敏銳且深具洞察力。這原本是成功的文學家所應具備的特質,但我們從本書中發現,偉大的管理思想家似乎也應如此。
其次,是令人驚異的記憶力。從這些人物的描述或交往過程 的回憶中,可以想見杜拉克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留心,以及從記憶中累積的經驗與智慧。易言之,雖說生活即智慧,但如果生活 在心靈中沒有留下痕跡,徒有歲月,智慧未必增長。
第三個特質是杜拉克擁有的大時代觀點,以及由此一觀點所 形成的宏觀思想架構。杜拉克從青年時代開始,即習慣於從社會 經濟與政治的角度來思考企業經營的課題。此一思考模式一方面與其成長的經歷有關,一方面也是許多前瞻性觀點的根源。
這雖不是一本被歸類於「管理」的書,但我認為,從以上這幾點看來,本書對管理以及管理教育,較一般的管理書籍更具深 刻的啟發意義。
親炙大師的靈魂
許士軍(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台灣董事學會理事長)
杜拉克曾說:「人比概念來得有趣多了。」同樣的,雖然我們讀過杜拉克幾十年來浩瀚的論述,驚佩他那既有深度又有啟發 性的洞察力,卻不了解他的成長背景和為人,恐怕我們還不算真 正認識和領略他的真知灼見。至多,我們只是用冷靜的頭腦去理解他的主張和思想,而不是用一顆熾熱的心去親炙他背後的真實 世界和滄桑。
讀完這本他親撰的回憶錄,我們才恍然大悟:他在一九三九年出版第一本重要著作《經濟人的末日》之因,一九四三年開始 研究管理問題而寫了《 工業人的未來》,還有在一九四六年出版 的《企業的概念》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的。閱畢全書,我們不禁 掩卷感嘆,杜拉克所經歷的人生是多麼的豐富和譎變,就是這種 多采多姿的人生和遭遇孕育了這位二十世紀的大師 。
對於這本回憶錄,杜拉克說:「這本書雖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卻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本。」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書中刻劃的時代、描述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悲歡離合,對杜拉克來說,有溫馨、有感念、有憤慨、有震懾,可說是百味俱陳。杜 拉克希望藉由書中的十五篇故事,呈現幾乎長達百年的社會圖像: 自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到納粹崛起的德國,再隨著他到了倫 敦,然後橫渡大西洋到他迄今定居的美國。在這場景一幕幕的轉移中,有洋溢著音樂和詩劇的日子,有伯爵和女伶的故事,有獨裁者統治下的瘋狂和恐懼,有風雨欲來的考驗和鎮靜,有國際主義和孤立主義的搖擺和抉擇,還有天真無邪的年代。當他對這些 場景中的人物角色娓娓道來時,我們可以感受作者平靜外表下的熱情澎湃,還有他對於人性的深刻詮釋。
書中提及的人物許多是我們熟悉的,然而杜拉克卻為我們揭開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結果出人意表。以佛洛伊德為例,他在書中道出了這位心理分析學派創始大師心理上的迷思;又如一位堅持普魯士君主政體,並自認為是真正保守主義的德國青年,居然是日後叱吒風雲的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的再造恩人。這類故事在這本回憶錄中俯拾皆是,經由這些我們熟知的公眾人物,使得書中所說的許多事情和我們自己的知識銜接起來,也因此融入我們的個人世界 。
杜拉克感嘆二十世紀大量生產的工業社會,使人們失去了氣質和特色。官員、教師和校長,似乎是一個模子做出來的;連賀卡也是大批生產、由別人替你寫好的商品。也許由於這個緣故,他在書中特別以特立獨行的人物為主題。譬如說,科技怪才富勒為了實現自己的理念,寧願放棄日進斗金的機會,靠著妻子當祕書 維持家計,以二十年光陰一心一意的追求一些似乎愚不可及的想法;同樣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創辦《時代》、《生活》、《財星》三大刊物的魯斯,對於這位仁兄,既不曉得他想做什麼,甚至對他講的話一句也聽不懂,卻刻意延攬他擔任《 財星》的科技顧問。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杜拉克身上 — 在他一九三七年離英赴美前夕,有人願意以每年二萬五千美元高薪聘他擔任駐紐約代表,條件 卻是「 或許什麼事也不必做 」— 而當時,杜拉克並未成名。
在這本回憶錄中,杜拉克成功的讓我們看到人性高貴的情操,同時也顯示出懦弱和盲目的另一面。舉例來說,他經歷的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還有戰爭期間倫敦慘遭納粹的濫炸。在這些災難和悲痛中,他看到了人們如何相互關懷、互相扶持。但在「怪獸與綿羊」一篇中,他也親眼目睹人性的怯懦、自私和殘暴,令人不寒而慄。此外,他對於當時美國汽車工人工會那種「為反對而反對」的心理剖析,更是一針見血:「原來,不是費盡千辛萬苦爭取來的利益,就毫無價值。」
這本精采絕倫的中譯本,使我們對於這位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之生平、思想和他的時代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和瞻仰。
引領我們走向新思想的起點
杜書伍(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一九七四年,我第一次研讀到大師的書,這是我全面管理知識的啟蒙!
長期以來,閱讀修習各種管理觀念,我最重視的,就是盡可能的同時去了解作者的成長背景、社會環境,以及他對事件的看法。因為這些形成了他的認知,而這些認知,也是形塑他的管理觀念的基礎或是管理理論的假設背景。
「管理」,都是牽涉到人,也都是用在人的身上,而人的文化 社會背景不同,管理觀念的適用度當然也會有差別。所以,理解管理觀念形塑的人文社會背景,更能掌握觀念的真諦,以利於精準適切的「移植調整」到不同背景的環境來運用。這才能真正學通而善用。
透過《旁觀者》,杜拉克讓我們看到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和戰爭期間的社會環境,大師超強的觀察力,生動細緻的觀察到各個層面人物的思維、行為互動、社群生態以及不管環境有多大的改變,都是非常自然的人性多元展現,這讓我們能夠更加體認到「多元社會生態」的存在與智慧。
這本書也讓我們更能理解大師是如何思考的,杜拉克之所以能較其他管理學者有更宏觀的視野、能以整個社會的思考高度發展出企業經營管理觀念,同時廣泛提出社會各種組織的角色扮演與定位,是因為他是以一個「全面解決方案」的思維,來建構一個多元、人性、和諧、公民智慧的社會。這樣的思維架構,不愧是一位「大」師的器宇 。
另外,非常值得大家注重學習的,是大師從小就擁有強大的「觀察力」與「獨立思辨習慣」。觀察就是旁觀,就能「客觀」。在客觀的姿勢下思考、辨識、判斷,就能體悟出一些道理,就能滋長出智慧。這也是長期累積下來造就大師的關鍵。因此,這本書或許可稱之為大師「旁觀體驗的頓悟」。
最後,建議讀者可以用閱讀小說的閒逸心情,隨著大師的眼睛,回溯到那個我們很少接觸到的世代。
無可取代的人文價值
詹啟賢(作者為總統府資政、國光生技董事長)
我們的前一個世紀,動盪卻又優雅,像石子掉落水池,激起瞬間水花,隨後跟著一環又一環美麗的漣漪。在那一個世紀裡, 有著許多知識與文化底蘊厚實的大師,他們的論述至今仍深深的影響現代社會。彼得.杜拉克就是其中一位經典人物。
我在二十年前曾與這位大師接觸過,當時我是照顧他的外科 團隊醫生。整個醫學中心都知道,杜拉克是一位極具盛名的管理大師,但對我而言,他卻是一位謙和、從容、優雅的老先生。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