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書籍 
 
誰說永續、獲利只能二選一?
本書為投資人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實際作法
全面實踐ESG,打造兼具永續與獲利的新商模
 
曾經帶動經濟成長、創造榮景的資本主義,如今也讓我們付出慘重代價:氣溫持續上升、信任不斷下降、價值體制崩壞。企業背負著惡名,也飽嚐苦果,需要新的經營模式來化解危機!
本書作者、名列哈佛大學25位「校級教授」之一的韓德森,是當今研究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領域的權威,她指出,「為了賺快錢,我們正在摧毀世界、破壞社會的根基。在整個系統分崩離析之前,我們必須跨越股東價值極大化的簡單思維。」
韓德森以其在經濟學、心理學和組織行為方面的嚴謹研究,加上過去15年來與Nike、IBM、聯合利華、沃爾瑪、豐田汽車等多家企業合作的結果,找出可以在獲利的同時也兼顧永續,並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負起責任,甚至可以賺更多的具體方法。
     
書中援引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大量實例,為經營者提供價值理念、金融財務、公司治理、領導力,乃至社會體制等面向上的變革新方向。包括:
●將「利社會」納入企業願景;
●視員工為事業夥伴,打造共同使命;
●奉行ESG永續指標,削減投資人權力;
●與同業、供應鏈、第三部門結為同盟;
●重建體制、整頓政府。
而身為個人,當然也能發揮影響、成為改變的力量。就從累積生活中微小的行動開始,包括:想想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身體力行地做對環境有益的事;把價值觀融入工作中;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加入你認同的政治團體,為理念發聲;好好照顧自己,也要記得樂在其中。
				誰說永續、獲利只能二選一?
本書為投資人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實際作法
全面實踐ESG,打造兼具永續與獲利的新商模
曾經帶動經濟成長、創造榮景的資本主義,如今也讓我們付出慘重代價:氣溫持續上升、信任不斷下降、價值體制崩壞。企業背負著惡名,也飽嚐苦果,需要新的經營模式來化解危機!
本書作者、名列哈佛大學25位「校級教授」之一的韓德森,是當今研究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領域的權威,她指出,「為了賺快錢,我們正在摧毀世界、破壞社會的根基。在整個系統分崩離析之前,我們必須跨越股東價值極大化的簡單思維。」
韓德森以其在經濟學、心理學和組織行為方面的嚴謹研究,加上過去15年來與Nike、IBM、聯合利華、沃爾瑪、豐田汽車等多家企業合作的結果,找出可以在獲利的同時也兼顧永續,並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負起責任,甚至可以賺更多的具體方法。
書中援引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大量實例,為經營者提供價值理念、金融財務、公司治理、領導力,乃至社會體制等面向上的變革新方向。包括:
●將「利社會」納入企業願景;
●視員工為事業夥伴,打造共同使命;
●奉行ESG永續指標,削減投資人權力;
●與同業、供應鏈、第三部門結為同盟;
●重建體制、整頓政府。
而身為個人,當然也能發揮影響、成為改變的力量。就從累積生活中微小的行動開始,包括:想想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身體力行地做對環境有益的事;把價值觀融入工作中;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加入你認同的政治團體,為理念發聲;好好照顧自己,也要記得樂在其中。
目錄
						推薦序  為資本主義的困局解套       詹順貴 
作者序 一起找出有利可圖的解決方案
前 言 永續、獲利不必二選一
第一章 告別獨尊股東價值的年代
第二章 歡迎加入世界上最重要的對話
第三章 如何降低風險、增加需求、削減成本?
第四章 創造共同價值,建立使命導向的組織
第五章 放眼長期,重整財務
第六章 學會攜手合作
第七章 市場、政治,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未來
第八章 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致 謝
注 釋
				作者序 一起找出有利可圖的解決方案
前 言 永續、獲利不必二選一
第一章 告別獨尊股東價值的年代
第二章 歡迎加入世界上最重要的對話
第三章 如何降低風險、增加需求、削減成本?
第四章 創造共同價值,建立使命導向的組織
第五章 放眼長期,重整財務
第六章 學會攜手合作
第七章 市場、政治,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未來
第八章 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致 謝
注 釋
序/導讀
						  【推薦序】
為資本主義的困局解套
律師 詹順貴
資本主義,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對之會有千差萬別的看法,在不同時代的社會脈絡下,許多政治經濟學家、乃至一些北歐國家一再嘗試賦予不同風貌,以緩和其造成的社會不公現象。它不僅是褒貶不一的詞,也是目前影響全球最多人口的經濟模式。以號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為例,普遍認為自鄧小平掌權實施經濟改革政策後,便已導入私有化的資本主義精神,之後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加開放其國內市場,縱使近來陸續將不少重要大型民營企業「收歸國營」,仍不脫「國家資本主義」範疇。
最早對資本主義有系統性嚴厲批判的,應該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資本論」,雖然後來有不少學者認為馬克思的觀點與論理明顯有誤,但資本主義確實有它本質上的問題,其中最被詬病的是財富分配不均。社會學經典大師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其《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書中一方面宣揚節制消費,一方面強調勞動的重要,嘗試主張資產階級的資本積累符合新教教義的經濟倫理,因此,資產階級在合理範圍自由使用自己資本積累的金錢是被上帝祝福的,無需擔心世俗中財富分配不平均的問題。這樣的觀點在其生前與死後也都引起論戰。
一般咸認新自由主義是1970年代接替凱恩斯福利國主義而興起,初期主要支持者有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之後搭上全球化列車暢行世界。它強調市場機制應更自由放任、政府應完全去管制化,去國營化,結果讓奉行此一主義的經濟體,貧富差距快速拉大,並引發2008年的全球次貸金融風暴,才又掀起一波檢討聲浪。如今縱使在民主國家,於大多數人心中,資本主義已經常與貪婪、不公、恩庇侍從等負面觀感的詞彙連結在一起。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在奉行新自由主義去管制化、將國營事業民營化時,幾乎全部營私移轉給領導高層親信,本書作者便極不客氣地用「極端的裙帶資本主義」加以形容。
法國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認為世界趨勢逐漸回歸到「世襲資本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由繼承財產主導,形成寡頭,社會回到十九世紀那種貧富極度不均的情況,除非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尤其是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重新想像資本主義》可說是哈佛商學院名師韓德森呼應《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主張資本主義應進行改革,同時參考《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的分析,進一步思考應如何重新想像、建構資本主義的鉅著。作者說她前後花了十多年撰寫此書,也許是因為做了很多深入的調查訪談,因此書中所舉佐證案例都很扎實,閱讀起來生動有趣。作者於書中歸納,要讓資本主義洗脫汙名,必須打掉重練,由以營利為主要目標的企業帶頭,建構「共同價值」、「使命導向」、「重整財務金融」、「自我規範」(例如同業聯盟或供應商行為準則,或如RE100跨業倡議聯盟)、公私協力「建立包容型社會」。
作者詳實引導讀者了解資本主義過去的缺失,並嘗試用她的思索脈絡,一步一步帶領大家重新想像、重新建構資本主義內涵,包括與企業利害關係人共享利益、降低環境汙染、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行動等。不管大家原本對資本主義的印象如何,不管你自認是左派或右派,這本書都值得我們好好閱讀。
				為資本主義的困局解套
律師 詹順貴
資本主義,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對之會有千差萬別的看法,在不同時代的社會脈絡下,許多政治經濟學家、乃至一些北歐國家一再嘗試賦予不同風貌,以緩和其造成的社會不公現象。它不僅是褒貶不一的詞,也是目前影響全球最多人口的經濟模式。以號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為例,普遍認為自鄧小平掌權實施經濟改革政策後,便已導入私有化的資本主義精神,之後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加開放其國內市場,縱使近來陸續將不少重要大型民營企業「收歸國營」,仍不脫「國家資本主義」範疇。
最早對資本主義有系統性嚴厲批判的,應該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資本論」,雖然後來有不少學者認為馬克思的觀點與論理明顯有誤,但資本主義確實有它本質上的問題,其中最被詬病的是財富分配不均。社會學經典大師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其《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書中一方面宣揚節制消費,一方面強調勞動的重要,嘗試主張資產階級的資本積累符合新教教義的經濟倫理,因此,資產階級在合理範圍自由使用自己資本積累的金錢是被上帝祝福的,無需擔心世俗中財富分配不平均的問題。這樣的觀點在其生前與死後也都引起論戰。
一般咸認新自由主義是1970年代接替凱恩斯福利國主義而興起,初期主要支持者有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之後搭上全球化列車暢行世界。它強調市場機制應更自由放任、政府應完全去管制化,去國營化,結果讓奉行此一主義的經濟體,貧富差距快速拉大,並引發2008年的全球次貸金融風暴,才又掀起一波檢討聲浪。如今縱使在民主國家,於大多數人心中,資本主義已經常與貪婪、不公、恩庇侍從等負面觀感的詞彙連結在一起。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在奉行新自由主義去管制化、將國營事業民營化時,幾乎全部營私移轉給領導高層親信,本書作者便極不客氣地用「極端的裙帶資本主義」加以形容。
法國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認為世界趨勢逐漸回歸到「世襲資本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由繼承財產主導,形成寡頭,社會回到十九世紀那種貧富極度不均的情況,除非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尤其是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重新想像資本主義》可說是哈佛商學院名師韓德森呼應《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主張資本主義應進行改革,同時參考《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的分析,進一步思考應如何重新想像、建構資本主義的鉅著。作者說她前後花了十多年撰寫此書,也許是因為做了很多深入的調查訪談,因此書中所舉佐證案例都很扎實,閱讀起來生動有趣。作者於書中歸納,要讓資本主義洗脫汙名,必須打掉重練,由以營利為主要目標的企業帶頭,建構「共同價值」、「使命導向」、「重整財務金融」、「自我規範」(例如同業聯盟或供應商行為準則,或如RE100跨業倡議聯盟)、公私協力「建立包容型社會」。
作者詳實引導讀者了解資本主義過去的缺失,並嘗試用她的思索脈絡,一步一步帶領大家重新想像、重新建構資本主義內涵,包括與企業利害關係人共享利益、降低環境汙染、因應全球暖化氣候行動等。不管大家原本對資本主義的印象如何,不管你自認是左派或右派,這本書都值得我們好好閱讀。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