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研之有物
體驗機智的生命科學大發現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如何因應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
•改造細菌基因,可以把二氧化碳變燃料?
•觀察真菌獵殺線蟲,竟能為寄生蟲防治提供解方?
•人類的斷肢有可能像斑馬魚一樣再生嗎?
•解析大腦神經為什麼會退化,看見治癒失智症的曙光?
•RNA剪接、CRISPR基因編輯,預約醫療大未來?
與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院士陳建仁等21位生命科學家,
一同打開好奇心、激發想像力,
體驗機智的生命科學大發現!
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匯集台灣頂尖科學家,研究範圍涵蓋植物、生醫、農業、生化、基因等領域,是世界級的生命科學研究重鎮。
透過《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中研院研之有物團隊以21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為藍本,帶領我們參訪台灣最高學術殿堂,將艱深的學術論文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科普知識,一窺中研院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創見。
本書採訪、收錄以下中央研究院學者團隊之研究成果(依文章序排列):
薛雁冰(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振輝(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曾庸哲(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王忠信(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鍾國芳(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李秀敏(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蔡宜芳(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王中茹(植物暨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徐麗芬(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林榮信(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潘文涵(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儀莊(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俊安(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世良(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胡哲銘(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建仁(院士、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林曉青(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郭沛恩(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鄭淑珍(院士、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凌嘉鴻(生物化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目錄
推薦序 走進研究最前線╱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Part 1 生物實驗室
Lesson 1真菌如何獵殺線蟲?——寄生蟲治療藥物的新曙光!
Lesson 2人類的斷肢有可能再生嗎?——探索斑馬魚的超強再生力
Lesson 3海洋生物的保命機制——代謝能力的演化研究
Lesson 4人蟻大戰出奇招——破解紅火蟻超級基因,研發更有效的防治餌藥
Lesson 5藏在構樹DNA裡的族群遷徙史——從生物地理學佐證南島語族「出台灣說」
Lesson 6破解遠古以來的植物謎團——發現葉綠體蛋白質橋梁的李秀敏
Lesson 7植物吸收養分的關鍵閘道——蔡宜芳的植物硝酸鹽轉運蛋白研究
Lesson 8調控減數分裂遺傳重組的新契機——破解玉米「基因洗牌」的關鍵角色
Part 2 未來醫療站
Lesson 9草藥怎麼吃才有效?——草藥科學的重大突破
Lesson 10藥物如何在體內發生反應?——運用電腦模擬,降低藥害風險
Lesson 11飲食如何讓人生病?——在「乾」的實驗室裡找答案
Lesson 12大腦神經退化的原因是什麼?——神經科學的研究與突破
Lesson 13當體內的油電混和車「電池壞了」!——從運動神經元退化機制,尋找治療漸凍症的契機
Lesson 14另闢一條對抗病毒的蹊徑——讓免疫力發揮正常效益的創新研究
Lesson 15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創新觀點——以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製作更具保護力與安全性的肺炎疫苗
Lesson 16台灣如何面對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陳建仁談台灣的防疫經驗
Part 3 生科設計家
Lesson 17真菌也會玩樂高?——「天然物」合成的關鍵發現
Lesson 18改造細菌,把二氧化碳變燃料!——廖俊智與合成生物學
Lesson 19破解遺傳疾病、評估大眾用藥風險——全基因組分析的應用
Lesson 20尋訪住在我們身體裡的剪接師——鄭淑珍的RNA剪接研究
Lesson 21人體基因編輯是什麼?——認識基因神剪CRISPR
序/導讀
推薦序
走進研究最前線
廖俊智(中央研究院院長)
2017年,中央研究院創立「研之有物」科普網站,4年多來橫跨數理科學、生命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領域,累積快300篇的科普文章,帶領讀者深入各個研究現場,揭開學術研究的神祕面紗,了解成果如何應用在生活之中,也縮短了專業嚴肅的學問與讀者間的距離。近年來陸續有同仁、朋友跟我分享,「研之有物」文章真的讓更多人知道中研院在做什麼!
中研院生命科學的研究在許多領域都有突破性的進展,例如在轉譯醫學領域,在病人用藥前進行基因篩檢,可降低藥害風險、找出疾病致病基因,亦是未來發展精準醫學之關鍵;此外,為維繫糧食安全與生物多樣性,我們深入研究植物與農作物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並進行跨領域的南島研究,提出對生態保育的政策建言。
本書收錄的21篇文章,涵蓋生物、醫療藥物及生物工程三大面向,帶領讀者從認識生物體開始,逐漸拓展至藥物治療應用面,甚至了解如何進一步利用生物工程預測未來、幫助人類避開危機,由小至大,見微知著。從破解動、植物基因密碼,可發現細胞遺傳關鍵機制、尋找斷肢再生的醫學潛力,亦能證實南島語族遷徙歷史;藉由科學研究及分析,人們更加了解吃進身體裡的食物、藥物,如何在體內發生反應、對人體有何影響;利用電腦運算,可模擬藥物作用,降低藥害風險;藉由重新設計細胞的功能,設法解決淨零碳排的難題;甚至探索與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設法預防疾病。每項研究的起源都萌生於探索未知,每篇文章都能感受到科學家日以繼夜追尋真理的熱情,值得用心體會。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