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讓一句真心的感謝,重新連結後疫情時代的我們
★隨書附贈★一年份感謝計畫表,一起加入感恩年挑戰!
是那些值得留意的小事,讓我們成為更快樂的人。
✽《紐約時報》專文介紹
✽《富比士》專欄作家撰文推薦
✽熱門節目《今日秀》邀請作者分享感恩訣竅
我們都知道,世界充滿值得感激的小事,但是要意識到這些事需要練習。當疫情讓以往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快樂──像是搭飛機旅行、光顧喜歡的店、與朋友見面,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時,我們如何讓自己不致於越活越寂寞?
要不要放下手機,每天寫一封感謝信?
重拾紙筆,真實寫下對生命的感謝,感受隨之而來的溫暖,藉此聯繫對我們有重大意義的人們,找回想念已久的人生。透過本書,你將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看見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喟嘆失去什麼。
🖊謝謝鄰居及社區小店:建立弱連結的強大支持。
🖊謝謝遠方的朋友:為何變得忙碌時,首先犧牲的總是友誼?
🖊謝謝讓我為人父母:因孩子而理解日子漫長,歲月卻短暫。
🖊謝謝喜愛的事物:思考為了美好生活,你如何花費金錢與時間。
🖊謝謝人生導師:直到今天,他們的言行還引領著你的人生。
🖊謝謝影響深遠的書:重新閱讀喜愛的書,感受全新觀點。
🖊謝謝伴侶:寫一封情書,表達被愛與珍視的幸福。
***************************************************************************
◎什麼是「感恩年挑戰」?
作者吉娜.哈瑪迪在一次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的經驗中受到啟發,深感不能再因社群媒體虛度光陰,決定重拾紙筆,將內心的情感真誠地表達出來,每天寫一張感謝卡,用誠摯的文字與周遭分享她的滿腔謝意。
◎有誰收到這些感謝卡?
吉娜為一年十二個月設定了不同主題,重新回顧讓她的生活更美好的每一位對象,包括友善的鄰人、感情深厚的好友、善於治癒的醫護工作者、才華橫溢的書本作者、慷慨的人生導師與深情的摯愛。不論是誰,吉娜說,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收到自己發自內心的感激。
◎為什麼要這麼做?
後疫情時代中,人們習於在網路世界建立虛擬連結,常常不小心忘記了實際的交流有多美好。即使無法相聚,也可以透過手寫感謝卡,記錄內心的情感,用充滿意義的小物再度牽起彼此的聯繫。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一月:慈善
寫三十一張卡片,展開感恩年
第二章
二月:鄰居
寫感謝卡給鄰居,深耕社區
第三章
三月:朋友
「還記得那時候的我們……」,重新建立聯繫,治癒傷痕
第四章
四月:育兒
寫感謝卡給幫助育兒的村莊,可以造就更快樂的爸媽
第五章
五月:健康
寫卡片給醫護工作者可以讓你懂得感激生命
第六章
六月:家
一個月不寫感謝卡教會我什麼事
第七章
七月:食物
寫感謝卡給豐富你生活的人,也可以讓他們的生活更好
第八章
八月:旅行
寫感謝卡給拓展你世界的人,還能帶來新視野
第九章
九月:職涯
寫信給人生導師,可以讓你更有自信
第十章
十月:書籍
寫粉絲信可以重新連結往日自我
第十一章
十一月:家人
對家庭成員表達感謝,可以增進彼此的關係
第十二章
十二月:愛情
寫下日常小事的情書,可以讓伴侶更親密
第十三章
回顧這一年
寫感謝卡可以帶來自動自發的感激習慣
謝辭
一年份感謝計畫表
序/導讀
引言
二○二○年早春,如我們所知,新冠肺炎讓生活停擺,而我也留意到另一種感染性的爆發。周遭人們面對極端的孤立,近乎幽閉恐懼症,或過度的親密無間,導致持續不斷的焦慮。疫情所造成嚴重的損害與不確定性,讓我們活在恐懼之中,擔心失去工作、家庭或摯愛──即便如此,仍有些人懷抱著滿溢的感激之情。
我有個朋友因丈夫是急診室醫師而沒能住在一起,然而,總有人「每天為我老公送來晚餐,在我們家的草坪上放置標語;或在他獨自一人時,晚上過來陪伴他」,這些人讓她充滿喜悅及感激。另一位在深受疫情衝擊的紐澤西醫院工作的大學友人,則說:「感謝所有願意留在家裡、保持社交距離、戴上口罩的人。儘管這些事讓人無聊、寂寞、挫折、難耐,甚至流汗、發癢、有點噁心,而且不方便。」
一位老師分享了她對過去生活的感激之情,她說:「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對於過去人生中所累積的經驗和回憶,心懷感念。」
也有人感謝能夠每晚坐下來與家人共進晚餐,和朋友重拾聯繫,「放下手機,拿起羽毛球拍」品味總是被忽略的事物。一位開始每天陪小孩散步的前同事說:「我開始追逐吸引兒子目光的東西。他今天發現了一棵很酷的樹,我明明騎著單車經過許多次,卻從未留意到它暴露在地面上的獨特樹根。」
我確實聽到許多對於大自然的感謝。像我妹妹,就對她在布魯克林公寓外頭的樹木,產生了一種親近感;一名鄰居說他開始喜愛「春天花開,鳥兒啾鳴,以及日落時刻」;有位老師甚至在看到討人厭的松鼠啃食她的蔬菜幼苗時,內心充滿歡欣。
而我的媽媽雖然隻身在庇護所,然而她說:「儘管和孩子、孫子及家人離得這麼遠,但知道你們全都安然無恙,我就覺得平靜及感恩。」
缺乏治療方法及疫苗的情況,讓我想起了在書寫三百六十五張感謝卡的那年,我所學到最寶貴的一課就是體悟到感謝是強效藥物。它讓我們看見自己擁有什麼,而不是喟嘆失去什麼;它激發我們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更是一種解毒秘方,專治自我中心的牢騷抱怨(不過,有些牢騷抱怨最好能拿著一杯梅茲卡爾酒,和老朋友通電話。事實證明有其必要且帶有療癒效果。)
在朋友和家人陸續分享他們的感激之情時,這本書正好接近完成,這也使得某些章節展現了新意義。我再也不用勸說大家在碰不到面時,保持聯繫很重要。以往視為理所當然的快樂──像是旅行、光顧餐廳、舉辦晚餐派對,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我進行了一個月的感謝醫護工作者活動,現在則成為全民運動。
在我們布魯克林的家,晚間七點是一天當中最令人振奮的時刻。此時鄰居會從窗戶探出頭來或走到陽臺,敲打鍋碗瓢盆,鼓掌喝采,為醫護人員表達感謝。我的兩個兒子會大喊:「醫師加油!你們行的──我知道你們行的!」這提醒了我從感恩年學到的事──我們必須適時表達感激。不花一毛錢,卻很有價值。說謝謝不只能展現友好,更是不可或缺的行動。
甚至當屢見不鮮的不公不義引發激烈抗議時,這依舊必不可少。在紐約市,即使實施八點宵禁,七點的鼓掌行動仍然繼續存在。感激和怒氣並非互不相容,我們可以為社群中的勇敢人士鼓掌,也同時抗議世界的惡行。
雖然現在很難想像,但我知道我們必將再次相聚於餐廳、再次走上擁擠的街道、再次去看場百老匯表演,再次毫無遮掩的、與鄰居面對面閒話家常。或許當你讀到這裡時,我們已經辦到了。或許,部分的你會想念在黑暗時期成為唯一亮點的感激之光。
這本書提供了持續將感謝納入生活的方式。好消息是,你不需要像我一樣寫下三百六十五張感謝卡。你的感恩年要寫多少張卡片由你決定,可以是每週一張,或每月一張。也可以省下郵資,直接打電話給朋友,或寫電子郵件給你很久以前的導師。只要做到上述任何行動,你就可以感受到表達感謝的種種好處。就像對我一樣,我希望感恩這件事也能夠為你的生活帶來同樣的快樂和連結。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