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古典音樂之愛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4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莫切里以畢生奉獻的烈焰燃起音樂之愛,

引導讀者以全新的方式聆聽古典音樂。

 

為何聆聽古典音樂?如何從聆賞體驗中得到最多收穫?在本書中,指揮家約翰.莫切里以畢生的經驗、淵博的知識、深刻的理解,以及令人感同身受的鑑賞力,回答了這些問題。

 

莫切里是李奧納德.伯恩斯坦的門生,兩人曾經共事十八年;他也是在世界各地巡演、錄製唱片的知名指揮家。莫切里發行的唱片超過八十張,曾獲葛萊美獎、東尼獎、奧利佛獎、戲劇桌獎、告示牌音樂獎、座艾美獎、金叉獎及德國錄音評論獎等獎項。在書中,他協助我們從古典音樂中獲得快樂和喜悅。他首先帶領我們略覽誕生於古希臘的音樂傳統,如何被羅馬帝國接納,隨後吸收來自全球各地的養分,形成從日本到玻利維亞都接受的古典音樂。接著,莫切里細談音樂,幫助我們理解欣賞古典音樂時所聽見的內容為何:作品如何透過聲音隱喻表達人類最深層的感受與情緒、如何承載歷史痕跡,以及每一場獨特的音樂會經驗如何一再刷新我們對作品的看法。

 

本書樸實無華、文筆優雅,極具啟發性,適合愛樂人、入門者,以及所有期待在心中燃起音樂之愛的讀者。

 

作者

約翰.莫切里(John Mauceri)

 

全球知名指揮家、作家、教育家與製作人,曾在許多知名劇院登台,包括: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英國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at Covent Garden)、柏林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也曾與許多優秀交響樂團合作,包括:紐約愛樂、洛杉磯愛樂、法國國家交響樂團(Orchestre Nationale de France)、東京愛樂、以色列愛樂、萊比錫布商大廈交響樂團(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以及所有駐地倫敦的主要樂團。

 

他也曾於百老匯與好萊塢演出。他曾任都靈皇家劇院(Teatro Regio Torino)常任指揮,以及蘇格蘭歌劇院、甘迺迪藝術中心華盛頓歌劇院、匹茲堡歌劇院以及卡內基音樂廳美國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莫切里為好萊塢露天劇場交響樂團的創團指揮,該團是1991年洛杉磯愛樂為他成立的。自2006至2013年,他出任北卡羅來納州藝術學院名譽校長,也曾於耶魯大學任教十五年。

 

莫切里發行的唱片超過八十張,曾獲葛萊美獎、東尼獎、奧利佛獎、戲劇桌獎、告示牌音樂獎各一座,三座艾美獎、兩座金叉獎及四座德國錄音評論獎等獎項。2000年獲柏林美國學院(American Academy)頒發柏林獎;2015年獲頒哥倫比亞大學迪森指揮獎(Ditson Conductor’s Award),肯定他以五十年以上的時間致力於演出與編輯美國音樂。

 

莫切里著有《古典音樂之愛:指揮家的私房聆聽指南》、《大指揮家與古典音樂:當代指揮大師的工作技藝、曲目觀點與後臺故事》(Maestros and Their Music: The Art and Alchemy of Conducting)等,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泰晤士報》、《哈芬登郵報》等媒體刊物。現居紐約市。
 

譯者簡介

 

游騰緯

 

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畢,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筆譯組。自由譯者、文字工作者,合作單位包括國家兩廳院、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收藏+設計》雜誌等。譯稿賜教:tengwei930@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音樂大哉問
第二章 古典音樂的核心
第三章 駕馭天/人性
第四章 時間:真實與想像
第五章 隱形的結構
第六章 仔細聆聽!
第七章 初次聆賞:編織連續之網
第八章 音樂會體驗
第九章 人生就是你的播放清單
致謝

序/導讀

前言

 

我沒入卡內基音樂廳的頂層包廂,周圍坐著兩千八百位陌生人,在星期天下午齊聚黑暗之中,聆聽莫札特與布魯克納的音樂。汽車和卡車的喇叭、我們腳下的地鐵隆隆、偶爾響起的警笛——這些城市的聲響都被大廳裡的談話聲抹去了,座無虛席帶來緩緩上升的音量。大衣塞在座位底下,向暫時的鄰居敷衍問候,我們仔細閱讀節目冊,等待燈光暗下。柏林國立管弦樂團登台,這個樂團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一五七○年,樂手環坐在頂蓋掀起的鋼琴周圍。

 

我們的肉身隨著舞台點亮而消融,注意力集中在我們下方的音樂家身上,指揮兼鋼琴家丹尼爾.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在熱烈的掌聲中登場。他背對我們坐下來,右手的手勢一揮,音樂就響起,是莫札特的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

 

甜美律動的A大調和弦騰空而起,柔和而優雅。我們身在何處、今夕是何年都無所謂了——音樂跨時永恆,絕對美麗。第二樂章開始,巴倫波因的獨奏是一段悲傷而哀愁的個人沈思,就如船歌般靜靜哼鳴,這種不同的節奏伴隨鋼琴與管弦樂團交替出無言的詠嘆調:真像是擁抱遺憾、慰藉與輕輕笑語的沉思。接著,整個樂團毫不猶豫跳入最後樂章:數千個快速音群、輕快的木管與歡樂的旋律把我們帶入一場對生命的禮讚——在文明和音樂的理想環境中,明亮的陽光與幽暗的烏雲相融為一體。

 

這時音樂會才進行一半。中場休息後我回到座位上,不禁對眼前舞台上的狀況感到好奇。一百位樂手佔據整個舞台,取代了大鋼琴與小型管弦樂團。莫札特的作品只有兩支法國號,現在變成了八支!木管與弦樂倍增,我的眼睛開始為雙耳即將迎接的聲響做好準備——一個全然不同的聲音世界。

 

布魯克納與莫札特都是奧地利的天主教徒;與莫札特不同的是,他是虔誠的教徒,人生目標為以他所譜寫的每個音符來展現上帝的偉大。布魯克納這個出身小鎮的男孩,從未忘記在鄰近家園的修道院擔任唱詩班的經歷,那裡有宏偉的巴洛克建築,還有他偶爾獲准演奏的巨大管風琴。他的青春期在聖弗洛里安奧古斯丁派修道院的樂音中渡過,成年後布魯克納創作恢宏的交響樂時,便以修道院的經驗作為音響與結構上的指引模板。

 

第九號交響曲是布魯克納的最後一部交響曲,創作時他已經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一八九六年撒手人寰時作品尚未完成。當我們經歷第九號交響曲的三個樂章後,就抵達生死交界的大門。

 

第一樂章從幾乎難以察覺的弦樂顫音開始,此時是D小調並非偶然。這正是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的調性,而且也是他的第九號交響曲。而正如聆聽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那般,我們在虔誠的寧靜中進入布魯克納的王國。這種寧靜感能將在場的所有聽眾拉入樂曲之中。我們聽見神秘的開場樂句,八支法國號角吹奏出具有英雄氣概的低沉旋律,過不到兩分鐘,管弦樂團就發出驚天動地的宣示,讓我們重新感受這座充滿無限可能的新宇宙。

 

強烈的渴望、美麗與消沈,這些主題相互交織,透過巴倫波因與柏林國立管弦樂團,布魯克納帶領我們探索崇高的神權與人性的脆弱,在每一次強大的上升之前,都有片刻的完全沉默。作家們曾將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形容成聲音構築的哥德式大教堂,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很像,但這些曲子都是十九世紀晚期想像出來的大教堂。而科隆大教堂就是一個縮影,始建於一二四八年,但直到一八八○年才完工。在黑暗時代,石匠們敲敲打打,在十九世紀則變成工程師監督工人將混凝土澆入模具。布魯克納的第九號交響曲並未完成,這使它成為效仿對象的完美隱喻——人類服侍頌揚上帝的半成品。

 

當然,這場音樂會有許多慶祝的理由。表面上是為了紀念巴倫波因一九五七年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次登台六十週年,活動亮點是為期一週的音樂會,展現他作為鋼琴家與指揮家的精湛技藝,並且演奏兩位重要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品,而他運用的技巧很難有音樂家能夠複製。

 

那天下午坐在卡內基廳,我還感受到一種交流——不僅僅是與在場的觀眾,還有自一八九一年柴科夫斯基從莫斯科到此指揮開幕音樂會以來,成千上萬曾經坐在同一地方的每一個人。所有坐過那個位子的聽眾都促進了這種延續性。

 

我們接下來將了解到古典音樂揭示了社群、天性、人類的抱負、勝利與弱點,以及我們希冀給予混亂固定形式的渴望。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音樂最初對人類有何意義。

 

音樂說到底就是個謎。我們為何作曲、演奏,人們為何聆聽音樂?所有物種都在創造讓自己活下去的條件,就只有人類再加上了音樂——這基本上來說,就是組織空氣的振動,進而帶來歡樂和共感。我們隨著音樂擺動身體,我們唱出音樂,我們利用音樂來讚揚靈性,我們運用音樂來慶祝與紀念事件,我們跟著音樂邁開前往戰場的步伐。只要我們想營造重要事件的環境,例如婚禮、葬禮、高中畢業典禮,我們就會播放音樂。當然有時我們會在週日下午買張票,坐在卡內基音樂廳黑暗的頂層包廂聆賞莫札特和布魯克納的音樂。

 

音樂會結束後,我們走到第五十七街和第七大道的交會口。天已經黑了,氣溫迅速下降。這個暫時共同經歷音樂的社群分道揚鑣,現在只剩一段記憶和一份節目冊。在二○一七年的紐約,藉由柏林國立管弦樂團以及其來自阿根廷、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西班牙四國國籍的音樂總監,我們這些觀眾接收到來自一七八六年與一八九六年的訊息。大家都心滿意足,各自散入這座八百萬人口的城市裡,我們心中都承載著「美好」二字,沒有比這更詩意的詞彙了。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希望在探索音樂欣賞藝術的同時,也告訴你為何古典音樂是西方藝術和人文表達的縮影,並向你介紹十八世紀初期在歐洲發展的地方潮流如何席捲全球,消弭東西方之別——畢竟從天俯瞰,地球上沒有虛線可將國家與文化區分開來。

 

巴倫波因當然也理解這個道理。他還與已故的巴勒斯坦裔美籍文化評論家薩伊德(Edward Said)共同創立了東西和平會議管弦樂團(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主要由來自以色列、巴勒斯坦、阿拉伯和伊朗的猶太人與穆斯林所組成的青年管弦樂隊,演出曲目的作曲家都是已逝的歐洲白人,而且大都是基督徒。樂團的一名年輕成員稱其為「人類實驗室」。 就像無國界醫生組織(Doctors Without Borders)一樣,他們演奏的音樂蘊含某種普世性,具有治癒的力量。

 

古典音樂豐富多元,有那麼多值得我們玩味的內涵;它可以在特定的時刻享受,也可以終生欣賞;正如我們會改變自己,它也可以改變形狀與形式。我的目標是幫助你更進一步享受古典音樂。古典音樂總是會帶給你源源不絕的發現。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955899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