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閃耀台灣一: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

以台灣歷史影像為主題,記錄最精美的台灣歷史影像
  • 336

內容簡介

《閃耀台灣》:台灣土地情感與知識的傳家之寶


從來沒有一套台灣書籍像《閃耀台灣》這般,讓人如此沉浸在台灣土地的百年時空,猶如步行其間,徜徉於四周炫目感人的風情,偶爾也因目睹具體的事件而感受到內心強大的衝擊。這套書已經超過傳統紙本書的視覺極限,而是台灣土地情感而知識的傳家之寶。不只是放在書架,而是注入未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的心靈,不斷地被學習和重溫,具有永恆的典藏價值。


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閃耀台灣》使用了最精美的照片原材料,以及最高端的現代數位上色工藝技術。這是徐宗懋圖文館動用了累積20年的原照片收藏,以及過去5年建立的國際一流數位上色藝術師團隊,兩項優勢所取得的驚人成果。


以《台灣山鄉原民》這一本畫冊為例,本畫冊使用日本學術權威森丑之助先生在百年前所拍攝的經典原住民圖錄照片,一般出版社都使用舊出版品反覆翻拍的圖片,大多都已模糊不清;然而,徐宗懋圖文館卻使用用市價高達50萬台幣的森丑之助的精緻柯羅版原版圖片。如此投資只為了取得最好的印製效果,這也使得《閃耀台灣》中的原住民圖像無論內容和視覺效果,都達到了台灣出版界史上的最高峰。


至於物產和生態方面的圖片,則是使用了《大量台灣寫真大觀》、《亞細亞寫真大觀》和《台灣物產大觀》精美的原版照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有關過去台灣人生活和習俗的影像則是民國49年(1960年)薛培德牧師所拍攝的經典照片,每一張都是由原底片沖洗出來,並且進行精美的數位上色,展現了動人的往日情懷。


總之,在技術工藝層面,台灣沒有任何一本出版物像《閃耀台灣》做出如此大的財力,動用如此多的人力,以及付出如此深的心力,只為了留下一套值得代代相傳的台灣之寶。


《閃耀台灣》製作完成於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兩年,很多人不能正常上學上班,收入和生活都受到影響。然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做出最大的投資,投入最大的心力,完成這一套經典作品,代表台灣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的精神,有如一顆閃亮的鑽石,永遠福星高照。


文/作者徐宗懋

 

《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
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本畫冊從清朝時期到日本殖民,一直到光復以後,台灣城市景觀的變化,包括建築的材料、風格、實用性,以及對生活實際的影響。時間橫跨一百年,包括日本時代現代城市的興建,書中有數張珍貴的全景圖,考證了過去城區、官署、街道和民房的位置和稱謂,成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和美學紀錄。

作者

徐宗懋圖文館
 
徐宗懋,《中國時報》二十年新聞工作經歷,主要採訪國際和大陸新聞。2000年成立台灣文史工作室「徐宗懋圖文館」,專門收藏和編輯歷史圖片,出版歷史影像書籍,以及舉辦相關展覽,致力於中華歷史文化傳播教育工作。由於認識到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並倡議新的歷史影像的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蒐集,呈現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

 

目錄

閃耀台灣 福照寶島
城市建築的人文變化

原台北巡撫衙門前之西轅門
台北城西門外的輕軌
台北東門之內部
台灣總督府內部陳設(原清代欽差行台)
閩風徽式原創經典建築之淡水戲館

台灣總督府
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
第二代台大醫院
台灣軍司令部
台北建功神社與中式牌坊造型之鳥居
台灣勸業共進會貴賓館(今國立歷史博物館原址)
台北龍山寺
鐵道飯店頂部眺望台北火車站廣場
由總督府塔樓眺望東門方向
由總督府塔樓朝北眺望原布政使司衙門方向
台北火車站及周邊空照圖
台北小南門街

「始政40周年台灣博覽會」之公會堂周邊環境整治工程
台北三線路朝東門方向以及環城牆綠帶公園的想像
台北市京町
台北市日本人官舍區佐久町
台北敕使街道朝台灣神社方向
敕使街道上的御成町郵局
台北御成町與早期敕使街道
敕使街道三線路與大正町高級住宅區
擴建成三線路的敕使街道(今台北中山北路)
剛修好的敕使街道
道路空曠車輛稀少的敕使街道
台北宮前町往明治橋方向
台北往圓山士林方向的道路景觀
台北市日本人高級住宅區
台北大正町高級住宅區的主道路(今林森北路)
台北敕使街道之原貌
台北南門外的日本官舍區兒玉町
台北西門町
台北市純台灣人商街太平町

「港都夜雨」的原型
基隆義重町
新竹火車站前大道

台中州廳
台中綠川
台中市新盛橋通
由台南州廳頂樓朝北望之全景圖
台南劇場宮古座
台南鳳凰木大道
嘉義市商圈榮町
高雄州廳
高雄市鬧區商圈山下町

花蓮港市街

台北羅斯福路新路新大樓
台北中山北路美式悠閒氣息
南京東路新大樓
台北華山車站
台北仁愛路往總統府
台北南門市場

高雄鹽埕區附近的街道
高雄巷道生活的寫照

 

序/導讀

 

城市建築的人文變化

 

建築型態不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社會、家庭與個人具體生活所依。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這本畫冊收錄了1860到1960年間,台灣城市的建築樣貌。依照時間排序,我們能夠清晰看到不同時代背景下,城市建築的風貌轉變。

 

清代,台灣主要城市是中國式的城堡,城內建築則是閩南風格為主的官署、廟宇、大宅,以及民居。日本殖民台灣以後,在城市內部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清代的中式古蹟建築,包括城牆、官廟、大宅、街道等,基本上全部拆除,改建仿西式風格的官署、車站、商業與文教機構等,城市格局也成為典型的日本殖民城市。日本居民住在木造的和式房屋街區,台灣人住在城市老區的傳統磚房或三合院。光復之後,傳統木造房屋與三合院磚房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鋼筋水泥大樓如雨後春筍般地興建。

 

在呈現以上台灣建築時代的變化上,台灣影像紀錄並不平均。像是清代的影像十分稀有,只能依靠日本殖民時期的影像資料,如《台灣寫真大觀》、《台灣寫真帖》、《日本地理大系》等。因此,技術上我們除了充分運用日本官方和半官方的影像資料外,也盡量補充民間和外國的紀錄,讓這本畫冊更能夠完整地反映百年台灣城市建築變化的風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35421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12
    • 商品規格
    • 25.5*26.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