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戰神皇太極看不破「情」字?
隆宗門匾額上為何留有箭頭?
和珅家產超過大清十餘年稅收?
走入紫禁城,回望大清王朝,發現數百年歷史之轉折點
以女真族擴張為起點,紫禁城為中軸線,將大清帝國的政治「大動脈」,以「診脈」的方式,給予讀者全新視角,重新看待滿清那些「宮闈祕事」。
從瀋陽故宮寫到晚清時期紫禁城所經歷的曲折與衰敗,最終成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由大清王朝十一位皇帝引領下,一窺諸王將相、后妃女侍、百官眾卿、御史諫臣和太監宮女、能工巧匠的真實樣貌,還原在紫禁城上演的真實事件、疑案風雲、後宮祕事與喋血官場。同時明確紫禁城的歷史體系,藉由辛酉政變、第二次鴉片戰爭、戊戌變法等事件,納入頤和園、西苑、避暑山莊等建築發展始末,全面展現紫禁城六百年的興衰變遷。踏入巍峨宮城,大清王朝的美麗與哀愁盡在眼前!
名人推薦
王一樵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朱振宏 中正大學歷史系主任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
序/導讀
推薦序
紫禁城留下來的不只是歷史,還有演變與見證
江仲淵 「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
紫禁城做為曾是全中國最高權力核心的居住地,其歷史文化內涵之深厚,使我們在談論滿清皇朝時,絕對無法迴避其特有的價值與意義。紫禁城起始於大明永樂,終結於遜清溥儀,在六百年的歲月裡先後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居住執政。這裡是決策和發號施令的中樞系統,紅色的牆,黃色的瓦,即象徵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權力。
這本書最有趣且驚豔的特色,在於以紫禁城的角度講述滿清王朝的興衰。許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紫禁城的文化即為宮廷文化,是做為紫禁城皇宮內特有的傳統。紫禁城文化固然豐富多樣,宮殿建築、宮廷收藏和宮中的文化活動,都是歷朝歷代集大成者,代表著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最高水準。明、清匠人參考《周禮.考工記》建設「五門三朝」、「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等體現儒家的理想體制,使紫禁城蘊含著深度的政治、文化意義。
但是,紫禁城的文化與歷史遠不僅於此,它雖不是歷史的開始,卻是海納百川的承載體,不僅裝著中國史,本身也在中國史中沉浮,就拿太和殿旁隆宗門的匾額來說,它的左側插著一支箭,到現在都還留著,該箭起源於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在京城發動叛變,民眾在宮廷內太監的幫助下順利攻入皇宮內院。雙方激戰中,一支箭就射在了匾額上。
嘉慶返回皇宮後,看到匾額上的這支箭,下令不允許拔出,要讓這支箭留在這裡,時刻警惕著自己和後世皇帝。這次起義讓嘉慶下了罪己詔,並稱其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宮殿不是一成不變,歷史在變,文化在變,紫禁城雖然佇立六百年,時間卻慢條斯理地改變著它的獨特風貌,所留下來的不只是歷史,還有演變與見證。
再舉一例,奉先殿內設有鐘錶館,專門陳列自康熙以來收藏的西洋鐘,它們就是交流的物證,西方的傳教士用這些新奇的玩意打開紫禁城厚厚的城門。康熙皇帝廣納這些傳教士,讓他們培養專業的測繪人員,並對世界開展座標測量,從而製作中國歷史上首部繪有經緯網的《皇輿全覽圖》。
當然,紫禁城的儀禮、制度不僅關乎於皇城之內,更會改變皇城之外,乃至於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拿最有名的一七九二年「叩頭之爭」做為例子,康熙以來,由於中國傳統禮儀無法與天主教義相容,雙方屢次在學術和政治上發生衝突,表面上來說,這是外國人無法適應紫禁城禮儀的簡單爭端,實際上,阿美士德使團與嘉慶皇帝的誤會,卻間接斷送滿清提前走向近代化的機會。
沒有明朝皇帝如此「個性突出」,大多勤儉治國,這與嚴謹的皇子教育密不可分。畢竟是在異族之地進行統治,統治者必須兢兢業業,康熙幼年學習漢學甚至「必以一百二十遍為率」,可謂勤懇至極。他們在紫禁城的生活是如何?為什麼擁有勤政作風的朝代會在近代化襲擊下無法站穩,最終走向衰落,本書將為你提供解答。
本書的作者是明、清古文物鑑定修復的一員,回首故宮過往的歷史時,在保持對中國史敘述的完整性下,對於宮內建築與其用處做了非常完整的詮釋,書內總能學到異於常規史書的精彩見解,使我們能更鉅細靡遺地了解隱藏在紫禁城中的帝王治術奧祕,進而掌握近六百年紫禁城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和未來。
讓我們翻開正文,一同揭開紫禁城的祕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