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Yes24網路書店讀者9.5顆星大好評──
──TOP 100進榜6週!──
內心的不安與混亂,需要一點日常心理學!
「為什麼又忍不住亂發脾氣」、「明明就想立刻著手進行,卻還是拖拖拉拉」……
韓國Apple Podcast評選人氣播客&諮商專家,
精選最有共鳴主題、提供超有感解方,讓你懂一點心理學,
理解自我狀態&提升心理自癒力,生活、工作、人際更輕鬆!
-覺得事情必須做好、一定要完美,深陷焦慮之中……
-太在意他人的眼光,遲遲無法邁出步伐……
-雖然認同「自己很珍貴」,卻莫名地感到空虛與孤獨
-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總是變得畏縮怯懦
-倦怠提不起勁,擔憂人生停滯不前
那些讓你深陷創傷、覺得自己有問題的痛苦深淵,只要透過簡單的心理學釐清問題、覺察自身情感,就能以健康的方式改善,成為改變的起點!
◎15個精選共感主題 × 8個Check List,讓你探索內心的不適,更理解自己!
拋棄無用的心靈雞湯,聚焦於認同自我、肯定他人的心靈成長練習
心理諮商專家金惠英和李洙蘭教授獲Apple Podcast評選為「2019年最受喜愛的全新播客」,兩人共同主持韓國人氣Podcast節目《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暢聊困擾你我的各種心理學話題;過程中,體會到只要「懂一點心理學」,很多時候就能減少不安與擔憂,輕鬆一點過生活。本書以兩人的節目為基礎,從一百多集的內容中,精選深獲聽眾共鳴的15個主題,包含惱人的情緒問題、僵化的思考模式、自我職涯與生命探索、無法拒絕他人、過度擔憂……等,深度講述各種生活中困擾的情況與脈絡,並融合腦科學、心理學等知識,明確提示讀者可採取何種態度和行動,條列出多樣解決方案。
此外,書中提供8個簡易量表,可自我檢核是否有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感作祟、陷入憂鬱或定型心態⋯⋯等,讓你在面對困境時,能夠探索內心,思考並尋找活出自我的方法。
◎心理症狀是潛意識拋出的求救信號!
想活得自由又貼近自我,從探索內心的微小行動開始吧!
你害怕自己一事無成,總是陷入負面情緒嗎?要切斷損害自我&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不再自我否定和指責,你需要懂一點日常心理學!
➤關於難以改善的拖延症
✔為了準備工作而坐在電腦前,但光是瀏覽網路新聞就浪費半小時
✔明明決定回家就要整理家務,但不知不覺又躺在沙發上滑手機
◎你總是責怪自己太懶惰或意志力薄弱?從制定簡單的目標和計畫開始吧,透過小小的成就,能使大腦更加傾向「實踐」而非「拖延」。認清6個拖延症模式,找到適合你的解方,培養自我效能感。
➤關於折磨自己與他人的完美主義
✔對自身的失誤和他人的指責,總是糾結在心、無法放下
✔總想著:要嘛就做到最好,要嘛乾脆不要開始
◎「必須做好、一定要完美」,你也因為焦慮而感覺倦怠嗎?從完美主義的三個向度與引發行為,理解自己的完美傾向與模式,停止無謂的擔心!
➤關於生命階段的危機
✔因為害怕失敗、落伍,不敢跨出舒適圈挑戰自我
✔覺得自己比別人都努力,但表現差強人意,對自己感到憤怒
◎檢測一下自己是屬於定型心態或成長心態,並在危機時刻,向自己拋出6個有用的提問,嘗試一些與過往不同的行為!
➤關於無法控制的情緒
✔面對無關緊要的事情,卻忍不住大發雷霆,讓局面難以收拾
✔不懂得表達情感,什麼事都悶在心裡,難與人交心
◎表面的情緒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需要面對更深層的情感。除了學會不指責或逃避自身情感,也可運用「情緒ABC理論」,把引發激烈情緒和行為的不合理信念,轉換為從容且合理的思考模式,好好撫平自己的心情。
本書提供許多能讓心境變得輕鬆的心理學,幫助讀者釐清內心混亂不安的根源,正確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完整展現原本的樣貌,提升心理自癒力。另外,更進一步分享「愛的五種語言」、「非暴力溝通」,讓讀者運用簡單的心理學安慰親近之人、好好溝通,傳遞出溫暖有效的陪伴。
本書特色
1.作者文筆簡練、文長適中,內文敘事清楚有條理,擅長以列點方式循序漸進說明,讀來不感艱澀,也很容易找到與自己相符的情境。
2.文章結構分明,在查找資訊時相當實用。每篇文章的開頭會先敘述情境,並穿插Check List讓讀者自我檢核。接著在「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單元,以諮商專家的角度進行分析,詳細說明發生原因與可行的解決之道。最後的「實踐看看吧」單元,則針對具體方法進行統整。
3.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釋專有名詞或大腦的運作模式。
目錄
序/導讀
Prologue
懂心理學之後,為什麼會變得比較輕鬆?
筆者在研讀心理學、累積知識與專業技能的過程中,曾經有過只因為懂了某個心理學理論,心情就變得更加輕鬆的經驗。「啊,原來人心本就如此,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光是領悟到這點,就足以讓心情安定下來。此外,心理學在人們面對困境時,有助於探索內心,思考並尋找活出自我的方法。
在心理諮商室或學校遇到的來談者和學生,情況也與我們大同小異,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別而已。對於那些人類普遍且與生俱來的特性,很多人都會苦惱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因此,只要善加解釋那些都是我們會自然產生的心理現象,就能讓他們倍感安心、獲得慰藉。
當然,不是只要「理解」就可以促成改變,還需要進一步覺察自身情感,鼓起勇氣踏出嘗試的腳步。不過,有一點相當明確,那就是「知識」足以成為變化的起點。
為了向大眾傳達實用的心理學,我們開始編製Podcast節目《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如節目名稱所示,在廣播內容裡,筆者分享了許多能讓心境變得輕鬆的心理學。透過被認可的實驗與理論,讓人們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也能把這些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進而變得自由和舒心──這就是我們企劃節目的初衷。後來,不少人反應節目充分呈現出製作人的心意,藉此獲益良多,也有許多人表示透過節目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而這些,都讓筆者再次體認到:現今是一個渴求「療癒」的時代。
《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為什麼能讓聽眾獲得慰藉?我試著思索其中的緣由。有時候,「你是個很好的人」或「你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貴」等簡單的一句話,就足以成為極大的力量,而這也是人們在心理諮商時能獲得安慰的原因。接受心理諮商時,我們會完整展現自己原本的面貌和狀態,在沒有任何批判與評價的環境中被接納。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失當的行為或扭曲的想法都會受到認可或支持,而是在自我的世界被理解、存在的本身受尊重的經驗當中,感受到深度慰藉,並在過程裡燃起不自暴自棄、穩健挺立的勇氣。
《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雖然不是心理諮商,但至少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讓聽眾們得以透過節目,正確理解自我的心理狀態,並擁有完整接納自己的力量。「我究竟是怎麼了?」在釐清內心混亂不安的根源,發現原來不是自己很奇怪才經歷這樣的過程,且完全能用健康的方式進行改善時,有許多聽眾都會感到放鬆,並從這些案例中獲得安慰。
懂心理學,確實會讓人變得舒心,不僅能分析某些情緒或行為的理由,還會發現遭遇類似困境的人不是只有自己,且心理學也有助於拓寬對自我與他人的理解。不過,若問到學習心理學後,生活是否產生了改變?許多人都會顯得猶豫不決。心理學的確讓人有撥雲見日之感,但我們卻還是擁有類似的煩惱,後悔之事也總是和先前大同小異。這些情形,都是因為缺少實際的「行動」。「理解」與「行動」是不同的,唯有在付諸實踐後,才能體驗到真正的變化。
透過行動親身體驗生活的變化──這本書就是抱著這樣的期待所寫。活得自由、充實且符合自我,不一定要全盤翻轉人生,需要的只是一些微小且簡單的行動,這就是筆者想和各位讀者分享的內容。平時未曾接觸過的事物,在起步時總是既陌生又困難,而且在意氣風發的挑戰之後,也很可能得不到自己期待的成果。不過,我們想說的是:這所有的過程,都會在生活的某個角落留下深刻的印記。
就這層意義而言,筆者在撰寫內容時,衷心期許它能有別於其他心理勵志書。「只要照著書裡的步驟進行,就會變得幸福、邁向成功!」類似的承諾我們給不起,只希望你問問看自己:原本的我是什麼模樣呢?現在的我活得像不像自己?假如無法活出自我的話,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此外,如果你現在正渴求著什麼,筆者希望能馬上為你注滿挑戰的力量。
二○二○年襲捲全球的傳染病新冠肺炎,讓人們度過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煎熬時期。對新型傳染病的不安與恐懼,以及不曉得何時會見到曙光的困境,將人拋向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即便迎來了新的一年,我們的生活依然未能擺脫新冠肺炎的影響。不過,筆者還是想為各位鼓鼓掌,畢竟我們都努力堅持了下來。新冠肺炎的蔓延,雖然突顯出人類面對大自然與未知時束手無策的侷限性,但同時也彰顯出人類勇於適應、堅持與團結的力量。
新冠肺炎總有一天會終結,但是,這樣的經驗卻會讓我們留下一段時間的創傷,甚至進一步導致生活方式全盤改變。愈是處於這樣的時代,就愈要認清自己動搖的部分,掌握好重心。
為此,我們必須接受生活原本就帶有不確定性,並分辨出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接著,把精力集中在可控的事情上,解決面臨的問題;無法掌控的部分便放寬心接納,培養足以忍耐的心理韌性。這一連串過程至關重要,需要的是對自身的信任和尊重、對他人的理解和關懷,以及自我或彼此所給予的慰藉與生活中的小確幸。而本書的整體架構,就是來自於對這些過程有所助益的內容。
在《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節目進行時,所有聽眾的反應都讓我們充滿愉悅和感謝,其中更有些後記令人倍感欣慰與振奮──聽了節目後鼓起勇氣改變,並獲得良好經驗的聽眾們的回饋。希望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們,也能體會到「懂了就釋懷了」的生活,且進一步打破侷限,自由自在地活出自我。
撰寫這篇文章時,又讓我們想起了第一次錄製《心理學,懂了就釋懷了》的時候。身為心理學家,帶著想幫助他人的微小心願,一路將節目維持了四年。能有這樣的成果,除了我們的製作初衷之外,更重要的是聽眾們的力量。藉此機會,想對給予我們無限支持與鼓勵的聽眾們表達謝意。最後,衷心感謝在本書出版過程裡,不斷為我們搖旗吶喊、安慰我們「寫得很好」的節目忠實聽眾南恩京編輯。因為有他,才讓我們順利跨越每個瀕臨放棄的瞬間。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