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打造敏捷企業
實例說明如何正確導入敏捷手法、如何擴大實施敏捷,最終轉型為敏捷企業!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1830期書摘推薦!
榮獲《富比士》雜誌2020年十大商業類好書、十大科技類好書
敏捷(Agile)方法已廣泛運用於軟體、IT領域,它幫助團隊更快速、靈活且高效;如今,一般行業也開始運用敏捷方法,希望達成更快、更好的創新。
在這個多變、不確定、複雜、模糊(VUCA)的時代,你更需要敏捷!
但有些公司成功運用敏捷,更多是失敗了。為什麼?如何真正用對敏捷?
本書介紹知名公司如Amazon、Spotify、Bosch、Dell、Saab、USAA的實例,說明如何正確導入敏捷手法、如何擴大實施敏捷,最終轉型為敏捷企業!
-------
「敏捷」手法能夠促成工作的轉型,但你必須用「對的方法」去建置它。
一直以來,企業領導人都面臨一個困境:他們想要打造一個做事簡潔明快、有彈性的組織,但每天實際面對的,卻是如「穀倉」般高聳封閉的環境、緩慢的流程,與停滯不前的創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一道巨大的鴻溝。但現在,敏捷手法大行其道,被譽為能夠跨越鴻溝,讓公司改頭換面,大幅進步。
但先別急。在這本書中,全球知名的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三位顧問專家,針對敏捷手法進行了一次徹底的事實查核。他們指出,自從敏捷手法崛起後,就存在一些迷思。例如,誤以為「敏捷能夠一口氣立刻重塑整個組織」,或「敏捷可以適用於所有部門,以及所有類型的工作」等等。作者認為,敏捷團隊確實很有威力,能讓e/4u.3t/人們的工作更高效,更接近顧客,也提升了創新的速度與品質。不過,想達到這樣的成果,推動者必須對敏捷有全面的了解,而且以正確的方法導入它。
關鍵在於要「均衡」。每一個組織,都有一些營運部門必須牢牢掌控好,但同時又需要推動創新。敏捷如果建置得好,可以讓企業盡情創新,又不必犧牲傳統營運部門的效能和可信度。他們把敏捷手法的機制拆解開來,提醒大家哪些事不要去做,也解釋了在擴大實施敏捷時,適當的執行至關重要,這樣才能百分之百享受導入敏捷的好處。
本書提供一份路線圖,讓企業可以按圖索驥,轉型成為真正的敏捷企業。也有一些實際的運作實例,包括計畫的擬定與預算編列、人才管理、高階團隊決策、領導者的行為、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等,把敏捷深植到公司的基因當中。
敏捷本身並非目的,而是成為高績效企業的一種方法。對於所有想要促成轉型,或維持高度敏捷的企業來說,本書都是必備的指南。
序/導讀
〔推薦序〕
先行者的旅程心得,有心人的壯遊指南
林裕丞
如果只能選一本推薦給領導者與管理者的敏捷書籍,那就是這一本了!
筆者在2018年與熱血的敏捷同好們一同創立台灣敏捷協會,希望能把「敏捷」(Agile)這個在矽谷驗證了數十年的有效工作方法推廣到台灣,灑出敏捷精神的種子,協助打造開心高效的敏捷工作環境,也因此有機會到各個企業、機關和學校,分享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從2014年開始導入敏捷的經驗,與導入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在分享的過程中,筆者搜集各種組織中的痛點,最後發現可以把痛點歸納成「三種話」以及「三不足」。
在工作中常聽到的「三種話」:老闆聽不懂人話、部屬説不出好話、同事等著看笑話。
(簡單地講,就是上、下、平級溝通不順暢)
以及工作中經常面對的困境「三不足」:預算不足、人才不足、時間不足。
(白話地說,就是缺乏錢、人、時間等資源)
不論到哪一個產業、哪一間公司,提出的問題大都是在「三種話」和「三不足」的迴圈中打轉。而敏捷提供了超越的思路,藉由迭代、自組織、透明化等工作方法,幫助我們能夠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待和處理事情,跳脫輪迴,往理想中的工作環境邁進。
既然把敏捷說得那麼美好,但如果問問身邊公司有導入敏捷的朋友們:「你覺得敏捷跑起來如何?」個人相信回答會是非常兩極的。要嘛就是非常反感,要嘛就是非常受用。明明就是簡單「敏捷」兩個字,怎麼會搞得像是天堂與地獄差別那麼大呢?
筆者認為敏捷就像是露營,就算是說再多露營如何好玩,對於沒有露過營的朋友來說,都只能用腦補來想像。當被說服了,鼓起勇氣,空下時間去露營,就會發現實際體驗和腦補的想像不一樣。
比如說,運氣好遇到了晴天又涼爽的天氣,準備了舒適的睡墊和美味的伙食,跟到了有趣又有服務心的夥伴,一起去度過輕鬆愉快的初次體驗,那也許就會覺得露營不錯,願意嘗試接下來的第二露、第三露,甚至成為露營的推廣者,帶著朋友一起體驗露營的樂趣。
相反的,如果不巧遇到整天下雨打雷,睡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瓦斯爐壞了只能乾啃泡麵,夥伴不幫忙就算了還一直抱怨指責,帳篷有破洞還一直滴水像瀑布,兩人擠在濕濕黏黏的帳篷大眼瞪小眼,早上腰酸背痛地起床,在傾盆大雨中狼狽地收起帳篷回家,如果第一次露營就遇到這樣的狀況,還會想去露營嗎?
露營前的準備工作、一起露營的夥伴、遇到狀況時的排除技巧與健康的心態,短短兩天一夜的露營,都有這麼多的考量和變因了,那麼在組織中有數十位到上萬位的夥伴,要如何能夠把敏捷跑好呢?
在《打造敏捷企業》這本書的八個章節中,每一章的結尾都有列出該章的五大重點,比如說第四章〈領導敏捷轉型〉中所提到的:「唯有領導者能夠改變自己,才可能改變企業文化與組織。未能承諾於學習與執行敏捷手法的領導者,就不該推動敏捷轉型。」
如此中肯的建議,在本書中不斷出現,也讓我拿著書欲罷不能地讀下去,同時也和自身的經驗做驗證和反思,誠如書中反覆強調的:「如果你和你的團隊覺得推動敏捷沒有樂趣可言,那就是你沒把它做對。」筆者也的確因敏捷接觸到了Scrum、看板、引導、教練、薩提爾、正念等等讓自身越來越開心的事情。
本書精彩的內容和精闢的闡述,正是由「露過營」也就是有跑過敏捷的老手,搜集了許多案例和自身經驗的成果。跳脫了坊間敏捷書籍大多著重在工具和方法,這本書直指核心地提供領導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備的觀念,具備了這些觀念,也就能更善用敏捷的工具和方法,就像是把《九陽真經》的內功用心練好,《九陰真經》的外功就手到擒來了。
感謝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作者群和城邦出版集團的經濟新潮社共同打造這本書,嘉惠中文世界的企業和組織。
敏捷是經驗導向的過程(Empirical Process),沒有一本書可以代替讀者走過敏捷的旅程,本書也不例外。幸運的是這本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可以幫助您避免許多的坑,走在相對有效與安全的路上,更能安心享受著旅途上的美好景色與體驗。
恭喜您踏上高效協作與幸福人生的旅程,願我們一同創造美好共好的世界。
敏捷黑手阿一(林裕丞 Yves Lin)
《黑手阿一的實戰報告》部落格yveslin.com
分享敏捷、正念、撓場帶來的高效團隊與幸福自在
《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作者,《原來你才是絆脚石》譯者
台灣敏捷協會創會理事長
氣機科技共同創辦人
新加坡商鈦坦科技戰略顧問
[推薦序]
從正確理解「敏捷」開始,逐步審慎地推動敏捷轉型
孫一仕
筆者在2015年參與了在當時台灣銀行業極少數採用敏捷方法(Agile)開發app的專案,並打造出台灣第一個數位品牌:台新銀行Richart。敏捷開發對我而言,並不純然是軟體開發的方法,而是「所有成員能夠捐棄本位主義,圍繞著客戶需求的團隊合作」,我認為最重要的並不是開每日站會,也不是每兩週的衝刺的SCRUM手法,而是所有成員為了儘早推出Richart所展現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Richart內部經驗分享會議後,一位主管問我,如果他們也要運用敏捷方法來開發系統,要如何開始?引發了我開始思考幾個問題:「敏捷開發適合所有的系統開發嗎?」、「瀑布式開發真的一無是處嗎?」、「敏捷工作法只適用於軟體開發嗎?」、「敏捷工作法要如何擴展到整個組織?」、「敏捷工作法需要擴展到整個組織嗎?」等等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多年。
在偶然的機緣看到這本書《Doing Agile Right》,裡面的觀點提供了上述問題的大部分答案,裡面所舉的狀況也讓我心有戚戚焉。很高興經濟新潮社出版了中文版《打造敏捷企業》,也很高興能夠有機會介紹此書。
本書是由知名的貝恩(Bain)策略顧問公司的三位顧問,依據該公司以及世界其他企業的商業案例、相關的論文、分析報告,總結了執行敏捷工作法所需要具備的先決條件,並提出了具體執行的建議。
本書一開始就強調對敏捷工作法的誤解∕誤用,將會產生「劣質敏捷」,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將會讓企業付出極大的代價。第一個誤用就是「為敏捷而敏捷」,任何管理理念、創新流程、科技工具都有其侷限性,了解敏捷的適用性,才能發揮敏捷的最大效益。
敏捷是一種工作方式,不是只能用於軟體開發,雖然最早是源自於「敏捷軟體開發宣言」。本書第一章就以虛構的食品公司為案例,描述食品開發也可以運用敏捷工作法,並簡單介紹了敏捷軟體開發的起源及基本精神。
如何擴展敏捷工作方法以及組織架構是本書另一個重點,作者非常強調運用敏捷工作法與每家企業的特性、文化直接相關,完全照抄某家敏捷企業如Spotify的組織架構,期望藉由這樣的大爆炸式(Big Bang)變革,來達到脫胎換骨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者指出,「挑戰並不在於在所有的地方都用敏捷取代官僚體制,而在於如何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書中介紹了敏捷企業(Agile Enterprise)的企業體系,讓官僚體制和創新活動彼此攜手共創更優異的成果,還有如何在現有的組織中以敏捷團隊的方式,逐步擴展敏捷工作法的影響範圍。書中也介紹了博世公司(Bosch)如何在六年的期間逐步建立敏捷團隊,並在不同領域獲得明顯的成效。
敏捷工作法與傳統的階層式指示∕控制的領導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本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提及領導力,建議企業的領導者要如何調整自己的觀念,引導甚至是自己參與執行敏捷工作法。
本書也提出了一項非常務實的議題,如何編列「敏捷」的預算。敏捷工作法的基本概念之一,就是會依據試驗結果進行調整,也因此在費用預估上與傳統的預算制度會產生衝突,本書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建議如何保持敏捷工作法的費用彈性。
《打造敏捷企業》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執行敏捷工作法的書,也不會教你如何執行SCRUM。對於敏捷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都應閱讀此書,並靜下心來想清楚為何你的組織需要敏捷,如何開始敏捷,並且要如何擴展敏捷。書中提到許多成功的案例,如戴爾(Dell)、博世(Bosch)、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亞馬遜(Amazon)等。但是個人認為更有價值的反而是一些未具名的失敗案例,因為敏捷轉型的結果很容易不如預期,從失敗的案例可以從中釐清許多似是而非的認知。相信大家讀完本書之後,將會和我一樣產生「知易行難」的感慨,但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也就在指出了執行的方法,省去了摸索,避免了錯誤,讓敏捷工作法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謹在此推薦大家閱讀本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敏捷轉型。
本文作者為台新金控資訊長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