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近代日本《論語》詮解法,從「會箋」經「弁妄」、「講義」、「物語」等詮解法之流變到教科書化,既有追求「知識的《論語》解讀」,亦有追求「體認的《論語》解讀」,更有追求「文化的《論語》解讀」。而藉由分析探討近代日人詮解《論語》之形態與變貌,我們既可窺知日本漢學的近代發展,更可發現在東亞世界,不同國家之文化傳統可以在經書詮解過程中彼此交融,形成一種新的力道和新的整合,甚至產生創新又獨特,乃至變異的整合。
目錄
自序 生命風起時有愛為光 1
第一章 導論 1
一 引言 1
二 為何是經學? 2
三 為何是《論語》? 4
四 《論語》於日本的傳播 9
(一)接受理解期:《論語》東傳至平安時代 10
(二)涵容內化期:《論語》研究日本化時期 10
(三)飛躍創新期:日本式《論語》研究時期 12
(四)轉型摸索期:新舊《論語》研究過渡開展期 18
五 為何是日本漢學? 21
(一)「日本漢學」的特殊性 21
(二)國際漢學的視野 22
(三)跨語言、跨文化與重寫經學史、思想史的可能 23
附表 26
第二章 復原與發明—竹添光鴻《論語會箋》注經法及其於日本漢學發展史上之定位 65
一 前言 65
二 《論語會箋》之成書背景 68
三 《論語會箋》之著述體例 72
(一)章節之編次 72
(二)《論語會箋》之注疏體例 77
四 《論語會箋》之注經方法 79
(一)復原 82
(二)發明 93
五 《論語會箋》解經中的復原與發明 99
六 結語—竹添光鴻之歷史定位:「支那學」的胎動 115
附表 121
第三章 創新或守舊—由松本豐多《四書辨妄》對服部宇之吉之拮抗論注經之本質問題 127
一 前言 127
二 松本豐多對服部宇之吉的拮抗 130
(一)〈漢文大系四書辨妄序〉之主張 130
(二)〈漢文大系四書辨妄凡例〉之所辨 134
(三)《漢文大系論語集說辨妄》之例證 139
三 注經者的條件與態度 152
(一)「素養」缺如之問題 152
(二)「時間」積累之必要 154
(三)「至高至平」之態度 157
四 注經的規範、假設與注意事項 160
(一)離經言道即為歧出 160
(二)對聖人之意不無小補 162
(三)「家言」與「微言」 164
五 新變代雄之道 167
(一)訓詁明則義理明—由「言」到「文」 167
(二)博贍而能通貫—「問」與「思」 170
(三)通經以致用—「虛」與「實」 173
六 與時俱進/永恆的經學研究 175
七 結語—誰的日本漢學史? 182
第四章 注經到講義—由安井小太郎《論語講義》論近代日本《論語》研究之轉折 187
一 前言:《論語講義》之成書經過 187
二 作為授課的「講義」:由「注」到「講」的《論語》研究新動向 190
三 《論語講義》之著述體例—「雙重證據法」的運用 195
四 《論語講義》之著述動機—舊學的承繼與新學的開創 202
(一)承繼家學、相續先學 202
(二)新舊漢學間之中道 207
(三)方法創新、提出創見 214
五 結論—《論語講義》之提問:近代日本漢學研究之新課題 223
附表 226
第五章 敘事以建構—由澀澤榮一《論語講義》論經解如何參與國族文化建構 241
一 前言 241
二 澀澤榮一的讀《論語》法 243
(一)經典與講經者的旁白 243
(二)宛若孔子再現的旁白者 245
(三)孔子以外的解經依據—荻生徂徠、龜井父子與三島中洲 253
(四)朱子學的傳統抑或古學的傳統? 265
(五)真實抑或虛構的旁白 268
三 《論語講義》所傳達的聲音—人外無道的日本《論語》實學 272
(一)澀澤《論語》算盤說的時代背景 272
(二)人外無道的日本《論語》實學 275
四 《論語講義》所建構的意象—近代國家的身分認同與民族文化主體價值的確立 282
(一)高尚尊貴的武士精神與獨特的大和民族 282
(二)明治日本的優越 289
(三)義利合一的邦國 291
五 澀澤講說《論語》之特色 298
六 結語—活用《論語》與歷史傳統以躋身列強 301
第六章 《論語》帝王學—諸橋轍次《論語》經筵進講及《論語》理解析論 305
一 近代日本的漢籍經筵進講及其特色 305
二 君師諸橋轍次及其《論語》理解 313
(一)君師的不二人選:諸橋轍次 313
(二)諸橋轍次的《論語》觀 317
三 古典明鏡《論語》的教諭—「修己」的帝王學 319
(一)諸橋轍次《論語》經筵進講 319
(二)帝王必修之德—「學以養德」、「孝以化民」、「敬以執事」 321
四 結語—天子/天孫.人/神相合的帝王教育之意義 334
第七章 《論語》「物語」化—近代日本文化人之讀《論語》法及其省思 343
一 前言—古典常新 343
二 走向通俗—《論語》「物語」化 347
(一)論語読みみ論語知らら—「讀」《論語》而不知《論語》 347
(二)一個讀《論語》之法:「人」重於「言」 350
(三)另一讀《論語》之法:「美感感動的道德訓示」 357
(四)又一讀《論語》之法:「栩栩如生之人間印象的處世教訓」 360
(五)我輩凡人之《論語》—下村湖人《論語物語》 367
三 「論」語抑或「物」語?句讀訓讀不可廢? 372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