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讓觀音落淚的地方,究竟存有何種奇險與感動呢?
雪陽:這裡的陽光竟會「透心暖」!
虹人:所謂「亂世出英雄」,那…這裡就是「險地出奇人」!
轉經道:傳說這裡不單純…還有六世達賴喇嘛與情人幽會的愛之小屋!
布達拉宮:為什麼這裡傳說是用數不盡的金銀珠寶堆起來的宮殿?
旃檀觀音像:此木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再次求。
刀與佛經:他們一手拿佛經,一手握刀,為什麼在這裡是常態?
湖上的神聖寶城、世尊十二歲等身像、可能是世界最高的書店、最天然的經書、千年宮殿、西藏特有的茶道、醫藥、舞蹈…等。
一片魔女仰臥的奇地,一群虹人在此誕生與圓寂,一位漢藏國家文字記者,為何來到觀音落淚之地?
他,又看見什麼了?
在這裡,他不是要員,不是男人,只是「存在」。
沒有道理,沒有人能理解他,為何要捨下舒適的城市公職,志願到一個偏遠又寒冷的高地去任職。連他自己也不甚明瞭,但他只知道──
有些事,現在不去做,有可能,永遠不會做。他拾起文人的勇氣與筆,決定找出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古代傳說中,西藏這裡是極險極惡之地,被諸神視為生活條件最差的地方,物質匱乏,妖魔肆虐,並非當今大家流傳的這麼美好。對於愛好方便與重視物質享受的人而言,這裡確實不適合人居住。不過,對嚮往自然、熱愛生命的人來說,任何時候──都意味著一種撼動心靈的誘惑。
本書收錄作者駐藏多年,近達百篇的手札日誌,與超過百幅珍貴的精彩照片!擁有人文、宗教、精神、藝術……各層面細膩且深刻的觀察紀錄。
本書特色
全方位西藏深度探索
如果觀察紀錄不僅僅只是一種紀錄,那會是什麼?
文人李學愚對西藏歷史與文化下過深厚的認識,在駐藏時,每個地方的探索與冒險紀錄,他都將這豐富的學識與情感,以優美的文筆融入。
這裡面有太多的東西,是一般台灣介紹西藏書籍中所無法窺知的。透過本書,我們不必閱讀生硬的藏史、地理、文學、宗教、藝術、風俗等,即可全方位認識西藏。
我們不必經歷翻山越嶺的辛苦,只要放鬆自己,很舒服優雅地享受這份盛宴。
目錄
編輯的話 讓觀音落淚的地方
作者自序 寫情寄意,我在西藏的日子
本書緣起 呼喚,那久違的鄉音
第一部 踏訪尋覓夢想之境
第01篇 驚艷,雅魯藏布江
第02篇 「光明世界」布達拉
第03篇 拉薩的雪陽
第 04篇 至誠頂禮,世尊十二歲等身像─覺沃仁波切
第05篇 可能是世界最高的書店
第06篇 觀音創造的玉湖
第07篇 雪頓節,酸奶宴,展大佛
第08篇 從神舞到藏戲
第09篇 聖潔如月的「達娃」星期一
第10篇 這就是藏人的待客之道
第11篇 虹人
第12篇 湖上的神聖寶城
第13篇 轉經道
第14篇 風馬旗的意義
第15篇 推動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
第16篇 造訪藏文創造者的故鄉
第17篇 沙漠中的滄桑古寺
第18篇 夜宿風沙漫天仲巴城
第19篇 唯一的公用電話
第20篇 遠眺天邊迤邐峻峭的雪山
第21篇 密勒日巴的修行洞穴
第 22篇 文殊菩薩示現之地
第23篇 最天然的經書
第24篇 薩迦班智達的帽子,和會念經的鸚鵡
第二部 雪山精神
第25篇 拉薩動人的秋色
第26篇 「叔叔,紐古」:一枝鉛筆的渴求
第27篇 藏族典籍的守護者─索朗頓珠活佛
第28篇 西藏茶道
第29篇 寧瑪派大藏經
第30篇 具德喇嘛=尊貴如意寶
第 31篇 拉薩寒冬
第32篇 龍蛇混雜的八廓街
第33篇 神猴和魔女生下的孩子
第34篇 佛經與刀
第35 篇 一舞天下無難事
第36篇 英勇傳奇的格薩爾王
第37篇 用珠寶堆起來的布達拉宮
第38篇 拜訪藏族神醫─措如次朗
第39篇 世間稀有難得的旃檀觀音像─帕巴羅格夏熱
第40篇 「嗡 嘛呢唄美吽(Om Ma Ni BadMe Haum)」
第41篇 洗滌身心,招來好運的「沐浴節」
第42篇 磕長頭
第43篇 西藏的第二大城─日喀則
第44篇 夏魯派和偉大的成就者─布頓仁波切
第45篇 噶當派納塘寺和寺院珍寶─納塘大藏經
第 46篇 格魯派紮什倫布寺和班禪新宮
第47篇 天葬
第48篇 六世達賴喇嘛和他的情歌
第三部 尋訪成就者足跡
第49篇 旋轉不息的嘛呢廓羅
第50篇 最夯的紀念品-藏刀和藏藥
第51篇 奮勇向前行─再走二郎山
第52篇 跑馬溜溜的山上,康定溜溜的城喲
第53篇 爐霍到甘孜的驚險路程
第54篇 尋訪仁波切的信念
第55篇 殊勝光明具法洲─寧瑪派阿宗寺
第56篇 當代偉大的大圓滿教法導師─珠巴仁波切
第57篇 看呀!那景緻絕美的寺院─竹青寺
第58篇 告別雀兒山,有朋相伴返西寧
第59篇 聽見了草原的哭泣
第60篇 拜訪塔爾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
第61篇 乘夜越過唐古拉山口
第62篇 五月的拉薩
第63篇 雅魯藏布江上的掌船小夥子
第64篇 桑耶寺,不共的格局
第65篇 在劫難逃
第66篇 綜瞰桑耶寺全景的─哈布日神山
第 67篇 西藏的畫兒
第68篇 灌頂
第69篇 大成就者的產地神山
第70篇 千年宮殿─吳祥多宮
第71篇 休色寺,和女活佛休色吉尊瑪
第72篇 山的帽子
第四部 永恆的雪域
第73篇 前往「綠色寶庫」林芝
第74篇 夢中的阿裡
第75篇 看清生死幻象的「西藏生死書」
第76篇 拜見教證圓滿的尊貴江嘎仁波切
第77篇 色拉寺的節日─金剛橛禮拜儀式
第78篇 在拉薩過藏曆新年
第79篇 彩箭在手,希望無窮
第80篇 乃瓊寺和乃瓊護法神
第81篇 西藏光明燈
第82篇 藏王墓
第83篇 贊塘寺和長壽佛塔
第84篇 龍欽心髓掘藏師-吉美林巴
第85篇 澤當半山腰的兩座寺院
第86篇 尋訪龍欽.繞絳巴的出生地
第87篇 到丁波切寺去過夜
第88篇 智慧的化身─蓮花生大士
第89篇 永遠的香巴拉
序/導讀
編輯的話
讓觀音流淚的地方
西藏,在印象中,那藍得不能再藍的天空,是整個雪域藏區的湛藍穹幕;那白雪覆蓋的連綿山峰,是整個西藏國土的主幹;那碧綠如綢緞的湖泊,是整個雪山高原的裙帶玉珮。除了這些景緻優美的風光之外;原來……,透過本書作者李學愚,以其細膩流暢的文筆,與其精闢的觀點:原來…,西藏,還有那麼多深層動人的一面,你所不知道的──精神層面、文化層面、宗教層面、藝術層面。
在一篇又一篇日記形式文體的呈現下,一再又一再地,層層掀開西藏高原的豐富內涵;一再又一再地,層層揭露雪域聖地的神秘面紗,展閱本書,不禁驚呼:西藏,真得好美!!
本書,作者以其真實的感受,殷實精確的捕捉了西藏的神韻與風采!在〈「光明世界」布達拉〉中,他寫道,原來:「是觀世音菩薩的悲願,於千佛前所發的大願誓言:發願要教化調御三世諸佛所未曾踐履之土地的眾生,例如邊地雪域!」他娓娓道來的描述,觀世音菩薩的悲願與雪域子民的殊勝因緣,以及觀世音菩薩殷殷救度雪域眾生的不辭辛勞。後來:「直到有一日,當觀世音菩薩覺得自己度化眾生的使命應該已經完成了。然而,當菩薩來到拉薩的瑪布日山頂向下望去的時候,只見下面的臥塘湖顯現為阿鼻地獄,無量的有情身陷其中,飽受劇苦。觀世音菩薩,不禁潸然淚下……。」讀文自此,也不禁被他的文字所撼動,深深被觀世音菩薩神聖偉大,憫懷苦難眾生的情操,與無盡的大悲大願所感動。
此外,在〈虹人〉中,他提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就是彩虹,並描繪了他對於彩虹的渴慕與情感:「我明白了彩虹的心意。因為她只屬於自然,要留肯定是留不住的,即便是勉強地留住了,要在這樣紛繁雜亂的世界裡生活,她一定會不開心。」之後,筆鋒一轉,他想到一個與虹相伴長久相辦的好方法,那就是透過藏傳佛教中一種特殊的密法《虹化》的修持,幫助人即身成就與彩虹無二無別的虹化身。──這真是很浪漫又獨特的想法。隨之,他再佐以實證,在藏地,成就虹化身確實是有其可能的,並且是真有其人其事。
透過作者獨特的觀察,洗鍊的文筆,時而理性,時而感性,時而輕鬆,時而嚴肅的筆調,更多的西藏體驗與心情故事,等待著您來用心發掘與細細品味……
本書實屬相當難得且精彩的旅藏紀實鉅著,藉由作者派駐西藏任職記者3年的工作機緣,得以結合豐富資源,以及深入旅居西藏的真實體驗,和其文人特有的敏銳與細膩觀點,呈現出相當耐人尋味,以及觸動人心的絕美西藏!透過本書,近達九十篇的手札日誌,再加上豐富珍貴的攝影作品。西藏,她的豐富、她的多面、她的精神、她的情懷,將在你的面前一一展現出來。
且讓我們一起徜徉於本書的字裡行間,隨著作者的腳步,一同遨遊於深度、再深度的西藏探索之旅吧!
序
寫情寄意,我在西藏的日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只要一聽到「西藏」這兩個字,我心裡就會升起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來,這種感覺就像遠方遊子聽到了久違的鄉音,不由自主,悸動不已。每當這個時候,我的眼前便會現出一片湛藍湛藍的天空,身心體驗著一種說不出來的輕鬆與愉悅,仿佛我自己就是那片藍天,原原本本,遲早總是要回到那片藍天中去。
我開始借助各種資料,盡可能地,多去瞭解西藏的種種:看西藏的書,學西藏的文字,談西藏的話題,……不知厭倦。隱隱約約的,我覺得西藏分明就是我的故鄉,那裡有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有我曾經朝夕相處過的許許多多的親人,我理所當然應該回到那裡去。我把自己這一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寄託在一張小小的照片當中,這是兩年多以前(大約是1995年的春天)自己拍攝自二郎山頂的一張照片。
照片中,白雲環繞著黑黝黝的山峰,靜靜地躺在藍天的懷抱中,那藍天是那麼樣的寬,那麼樣的廣,隨著你的視線彌漫開來,彌漫得無邊無際。我把照片放在每天都能很容易就看得到的位置,我想:西藏的藍天,一定要比在二郎山看到的更高遠,更高遠得多吧!
我嚮往西藏的熱情有增無減,我給工作單位的人事處長打了招呼,讓他幫我找一個去西藏工作的機會。我把那張二郎山的照片與通過想象附加在照片上的西藏裝在心裡,在心靈的藍天裡冥想著,冥想著……。
我整天魂不守舍,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忘記了榮辱,忘記了苦惱,忘記了名利,也忘記了所有與我有關無關的世俗應酬……,仿佛自己已經真的到了西藏,回到了那片藍天之中。
漸漸地,周圍的朋友、同學、同事,都感覺到了我的淡漠,而我卻從這份淡漠中,體驗出了一種一般人體悟不到的快樂,我覺得這種快樂高於一切世間的愉悅,它浸透了我整個的身心,乃至全身的每一寸骨節、每一個毛孔。
我知道我周圍的許多人都覺得我不可理喻,然而,對我來說,三年援藏確確實實不失為一件難得的大好事,因為,我已經把自己的生命和「西藏」緊緊連繫到了一起。我丟掉了一切世俗的利害得失,我把一切都置之度外,甚至我自己的生命,我覺得我本來就和西藏的那一片藍天沒有區別。
試閱
第2篇
[1997年8月9日]
光明世界「布達拉」-讓觀音落淚之地
從貢嘎機場到拉薩市區98公里。我覺得整個身子都飄了起來。快到拉薩的時候,我看到了布達拉宮。從車窗望去,隔著雨簾,它的紅牆和金頂就聳矗在遠處的藍天和白雲之上。
巍峨!壯麗!莊嚴!凝聚著歷史的厚重與深沈。
「布達拉」,又稱「普陀洛伽」,是梵文的音譯,意為「光明山」、「持舟山」、「海島山」。佛經裏記載,布達拉位於印度南方森嘎拉國(今斯里蘭卡)東南的大海中,是觀世音菩薩說法之處。
海上有山多聖賢,
眾寶所成極清淨,
花果樹林皆遍滿,
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觀自在,
為利眾生住此山。
──《華嚴經‧入法界品》
觀世音菩薩往昔修菩薩行時,曾於千佛之前發大誓願:若有三世諸佛未曾踐履之地,如邊地雪域。其中眾生,難調化者,我願化之,使登解脫之道!願此邊地,成為我所化土!……願三世諸佛,一切如來所演妙法,能於此邊地弘揚廣大,長住不滅!若諸有情,聞三寶名而行皈依,願彼即能獲得善趣之身,受用妙法!願我所化一切有情,皆得成熟解脫!
──《白蓮花經》
多少年來,觀世音菩薩,不知疲厭地實現著他救度娑婆眾生的崇高理想,用他無數的化身,和廣大的慈悲心來感化那些沈迷在名利聲色中的眾生,引領他們出離生死苦海,進入獨一無二的光明世界。這個光明世界就是「布達拉」。這是一個用常人的眼光和思維,無法觸摸和想像的世界。
傳說,觀世音菩薩,為了拯救雪域高原受苦的眾生脫離苦難,曾在無量光佛前立下重誓:在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之前,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敢享受片刻的安逸。如違此誓,頭將裂為十瓣,身體碎為千片。
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觀世音菩薩來到了西藏,他變化成各種各樣的形象,日夜不停地為那些飽受痛苦折磨的眾生講授六字咒法,從西邊的阿裏一直講到東部的康區。若干年以後,觀世音菩薩把六字咒法傳遍了整個西藏。這時,他覺得自己度化眾生的使命應該已經完成了。然而,當他來到拉薩,站在瑪布日山頂,向下望去的時候,只見下面的臥塘湖顯現為阿鼻地獄,無量的有情身陷其中,飽受寒熱、饑渴、劇苦之煎熬,難以忍受,哀痛呼號之聲響徹雲霄;而雪域眾生,得到佛法利益者,百人之中不足其一,不禁潸然淚下。據說,他右眼的淚滴化成了怒紋佛母,就是後來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左眼落下的淚滴化成了聖救度母,後來轉生成了漢地的文成公主;觀世音菩薩本人則化生成為藏王松贊干布,繼續完成他度化眾生的使命。
公元七世紀前後,藏王松贊干布帶領著他的屬民,離開了世代生息居住的雅隆河谷。沿著雅魯藏布江溯流而上,來到了拉薩河畔,在這裏定居了下來,開始了他利益眾生的事業。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都能領受到像觀世音菩薩大悲心一樣稀有的菩提甘露,松贊干布在拉薩河北岸的瑪布日山,依山鑿室而居。因為松贊干布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後人們就稱這座山為「布達拉」,山上的石室,便是最早的布達拉宮。當時,松贊干布讓他的臣民們繞山而居以淨心志,儼然是一派升平興盛的景象。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座用木石砌就的布達拉宮,卻無法像觀世音菩薩的大悲世界那樣的永恒、堅固、不壞。文成公主入藏前後,布達拉宮經過多年的修建,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有九層宮殿,房屋九百九十九間,外面有三重圍牆環繞。到松贊干布的第四世孫藏王赤松德贊執政時期,布達拉宮遭到了雷擊,大部分的宮室被火燒毀。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總理政教事務,命大臣索朗曲培著手修復布達拉宮,首先擴建了白宮。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第司 ‧ 桑傑嘉措,執掌政務,於1690年開始擴建紅宮,將宮殿擴至十三層,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規模。1989年,中央政府撥出專款,又再一次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全面修繕。
厚重的紅牆
記錄著
歷史與滄桑;
燦爛的金頂
撐起的是
永恒的希望。
人世間的所有功過善惡啊!
在智慧的太陽光下
灰飛煙滅
................
第33篇
[1998年5月8日]
神猴和魔女生下的孩子
十四世紀時,薩迦派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字叫索朗堅燦,他寫了一本記述藏族歷史的書,書名叫《rGyal Rabs gSal W`a Me Long》(《王統世系明鑒》)。1940年,著名藏學家劉立千先生把它譯成了漢文並在《康導》月刊上發表,題目採用任乃強先生的建議,叫《西藏政教史鑒》,1985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時改為《西藏王統記》。這本書的第七章詳細地記述了藏民族的由來。
另外,十五世紀藏族學者達倉宗巴 ‧ 班覺桑布寫的《rgya
[1997年8月9日]
光明世界「布達拉」-讓觀音落淚之地
從貢嘎機場到拉薩市區98公里。我覺得整個身子都飄了起來。快到拉薩的時候,我看到了布達拉宮。從車窗望去,隔著雨簾,它的紅牆和金頂就聳矗在遠處的藍天和白雲之上。
巍峨!壯麗!莊嚴!凝聚著歷史的厚重與深沈。
「布達拉」,又稱「普陀洛伽」,是梵文的音譯,意為「光明山」、「持舟山」、「海島山」。佛經裏記載,布達拉位於印度南方森嘎拉國(今斯里蘭卡)東南的大海中,是觀世音菩薩說法之處。
海上有山多聖賢,
眾寶所成極清淨,
花果樹林皆遍滿,
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觀自在,
為利眾生住此山。
──《華嚴經‧入法界品》
觀世音菩薩往昔修菩薩行時,曾於千佛之前發大誓願:若有三世諸佛未曾踐履之地,如邊地雪域。其中眾生,難調化者,我願化之,使登解脫之道!願此邊地,成為我所化土!……願三世諸佛,一切如來所演妙法,能於此邊地弘揚廣大,長住不滅!若諸有情,聞三寶名而行皈依,願彼即能獲得善趣之身,受用妙法!願我所化一切有情,皆得成熟解脫!
──《白蓮花經》
多少年來,觀世音菩薩,不知疲厭地實現著他救度娑婆眾生的崇高理想,用他無數的化身,和廣大的慈悲心來感化那些沈迷在名利聲色中的眾生,引領他們出離生死苦海,進入獨一無二的光明世界。這個光明世界就是「布達拉」。這是一個用常人的眼光和思維,無法觸摸和想像的世界。
傳說,觀世音菩薩,為了拯救雪域高原受苦的眾生脫離苦難,曾在無量光佛前立下重誓:在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之前,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敢享受片刻的安逸。如違此誓,頭將裂為十瓣,身體碎為千片。
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觀世音菩薩來到了西藏,他變化成各種各樣的形象,日夜不停地為那些飽受痛苦折磨的眾生講授六字咒法,從西邊的阿裏一直講到東部的康區。若干年以後,觀世音菩薩把六字咒法傳遍了整個西藏。這時,他覺得自己度化眾生的使命應該已經完成了。然而,當他來到拉薩,站在瑪布日山頂,向下望去的時候,只見下面的臥塘湖顯現為阿鼻地獄,無量的有情身陷其中,飽受寒熱、饑渴、劇苦之煎熬,難以忍受,哀痛呼號之聲響徹雲霄;而雪域眾生,得到佛法利益者,百人之中不足其一,不禁潸然淚下。據說,他右眼的淚滴化成了怒紋佛母,就是後來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左眼落下的淚滴化成了聖救度母,後來轉生成了漢地的文成公主;觀世音菩薩本人則化生成為藏王松贊干布,繼續完成他度化眾生的使命。
公元七世紀前後,藏王松贊干布帶領著他的屬民,離開了世代生息居住的雅隆河谷。沿著雅魯藏布江溯流而上,來到了拉薩河畔,在這裏定居了下來,開始了他利益眾生的事業。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都能領受到像觀世音菩薩大悲心一樣稀有的菩提甘露,松贊干布在拉薩河北岸的瑪布日山,依山鑿室而居。因為松贊干布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後人們就稱這座山為「布達拉」,山上的石室,便是最早的布達拉宮。當時,松贊干布讓他的臣民們繞山而居以淨心志,儼然是一派升平興盛的景象。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座用木石砌就的布達拉宮,卻無法像觀世音菩薩的大悲世界那樣的永恒、堅固、不壞。文成公主入藏前後,布達拉宮經過多年的修建,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有九層宮殿,房屋九百九十九間,外面有三重圍牆環繞。到松贊干布的第四世孫藏王赤松德贊執政時期,布達拉宮遭到了雷擊,大部分的宮室被火燒毀。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總理政教事務,命大臣索朗曲培著手修復布達拉宮,首先擴建了白宮。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第司 ‧ 桑傑嘉措,執掌政務,於1690年開始擴建紅宮,將宮殿擴至十三層,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規模。1989年,中央政府撥出專款,又再一次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全面修繕。
厚重的紅牆
記錄著
歷史與滄桑;
燦爛的金頂
撐起的是
永恒的希望。
人世間的所有功過善惡啊!
在智慧的太陽光下
灰飛煙滅
................
第33篇
[1998年5月8日]
神猴和魔女生下的孩子
十四世紀時,薩迦派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字叫索朗堅燦,他寫了一本記述藏族歷史的書,書名叫《rGyal Rabs gSal W`a Me Long》(《王統世系明鑒》)。1940年,著名藏學家劉立千先生把它譯成了漢文並在《康導》月刊上發表,題目採用任乃強先生的建議,叫《西藏政教史鑒》,1985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時改為《西藏王統記》。這本書的第七章詳細地記述了藏民族的由來。
另外,十五世紀藏族學者達倉宗巴 ‧ 班覺桑布寫的《rgya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