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蘭陵王傳奇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196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長篇歷史小說《蘭陵王傳奇》,講述了一個傳奇的悲劇故事,塑造了一個傳奇的悲劇人物形象。

蘭陵王屬於皇族王子中的「另類」,身上具有很多有別於其他皇族王子的優良品質。

這個藝術形象,像是漆黑夜空的一顆流星,用耀眼的光芒在天宇劃出一條美麗的亮線,瞬間隕滅。流星很亮很美,但不能也不可能改變漆黑夜空的漆黑性質,給予人的只是?那間的驚詫、驚異、驚奇,並留下美好的回憶、回想、回味。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蘭陵王的悲劇在於生不逢時,濁世醉世,使他只活了三十二歲,就被封建專制制度、北齊一夥丑類「毀滅」了。

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從總體上說是真善美不斷戰勝假惡醜的過程。但在一個特定時期裡,一個局部範圍內,假惡醜也是會戰勝真善美並壓制住真善美的。閱讀這部小說,可以得到這樣的警示。

作者

張雲風

江蘇射陽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學者,作家。在大陸和臺灣出版有:長篇歷史小說《秦宮花后-趙姣娥》、《漢宮梟后-呂娥姁》、《漢宮豔后-衛子夫》、《晉宮妖后-賈南風》、《漢武大帝》、《唐明皇》、《赤壁之戰》、《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文史專著《中國著名山水詩評注辭典》、《中國帝王事略》、《中國宰相事略》、《中國將帥事略》、《中國后妃事略》、《中國外戚事略》、《中國宦官事略》、《漫說中華孝文化》;歷史故事集《二十四孝》、《新編四十八孝故事》、《新編四十八忠故事》、《中華精忠報國故事》等。共四十五部(本)著作,約一千萬字。

目錄

序言:漆黑夜空一流星(吳玟)/005
漁家蘭女/009
禍從天降/030
駙馬搶美/050
母微子賤/071
驚世刺案/091
改朝換代/111
學文習武/126
陽剛美男/150
俠義姻緣/169
暴君暴死/197
封王蘭陵/207
恆州擊胡/223
馳援洛陽/243
假面樂舞/259
懲惡除霸/277
太尉苦衷/304
悲情冤魂/328

序/導讀

序言
漆黑夜空一流星


大地出版社隆重推出張雲風先生新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蘭陵王傳奇》。

蘭陵王本名高孝瓘,又名高長恭、高肅,爵號蘭陵王,西元六世紀北朝東魏、北齊時期人。《北齊書.文襄六王》和《北史.齊宗室諸王》載有蘭陵王列傳,內容僅六百多字。張先生以此列傳為基礎為線索,參閱有關文獻,展開合理想像和虛構,將其演繹、發展成二十多萬字的小說,講述了一個悲劇故事,塑造了一個悲劇人物形象。結構緊湊,語言平實,情節曲折跌宕,傳奇色彩濃厚,讀來饒有興味,引人入勝。

蘭陵王出身皇族。祖父高歡、父親高澄同為東魏權臣,死後分別諡神武皇帝、文襄皇帝;三個叔父高洋、高演、高湛和兩個堂弟高殷、高緯,皆為北齊皇帝。而他的母親卻是個身分微賤,沒有留下姓氏(「不得母氏姓」)的女人。蘭陵王八歲時,高澄謀劃禪魏自立而遭家奴刺殺,因此他是在母親的關愛、呵護、撫育下長大的,各個方面深受母親的影響,較少皇族王子通有的那些惡習。顯赫皇族出身和微賤母親影響,使他從小到大都處在複雜的尖銳的矛盾狀態中,思想矛盾,性格矛盾,心理和言行舉止矛盾,欲放則收,欲開則合。他「忠心事上」,忠誠於皇帝皇權,又因沾了「皇」字的邊而惴惴不安,小心謹慎;他渴望創建功業,又時時擔心、提防遭人疑忌,放不開手腳;他奉行收斂鋒芒、低調做人的原則,又偶爾鋒芒、高調一回,本色畢現;他高官顯爵,大富大貴,又仁愛向善,有善心有愛心,同情窮苦民眾,體諒下屬;他淡泊錢財,又故意貪婪,踐行「巧妙的同流合污」,自汙自穢;他奉命征討農民起義,又不認為農民起義軍是「賊匪」,拒絕用武力鎮壓;他恪守愛情誓約,又被動地收了一個女子做偏房;他正年富力強,獨善其身不能,又不得不裝病,以求安身避禍……小說謀篇布局,運用豐富多彩、錯落有致的細節,對主人公所處的矛盾狀態,進行了生動的細膩的描寫與刻劃,從中可以看出:蘭陵王屬於皇族王子中的「另類」,身上具有很多有別於其他皇族王子的優良品質。這個藝術形象,像是漆黑夜空的一顆流星,用耀眼的光芒在天宇劃出一條美麗的亮線,瞬間隕滅。流星很亮很美,但不能也不可能改變夜空的漆黑,給予人的只是剎那間的驚詫、驚異、驚奇,並留下美好的回憶、回想、回味。

張先生小說中寫有主、副兩條線。主線著力寫蘭陵王母親的身世,蘭陵王出生、成長、學文習武、娶妻封王、從政為將的喜怒哀樂與艱辛,體現真善美。副線著力寫高氏家族、北齊政權的腐朽與靡爛,體現假惡醜。高歡、高澄權勢薰灼,已為改朝換代積累了足夠的實力,高洋建立北齊順理成章。從高洋到高緯,北齊五任皇帝,人人荒淫無恥,個個瘋狂變態,追逐權力,驕奢淫樂,兄弟、叔侄、君臣之間,猜忌殺戮,血腥殘酷程度令人髮指。後宮生活更是淫亂淫穢到了極點,駭人聽聞。小說中多次提到:「皇宮是世上最黑暗、最腐爛、最醜惡最骯髒的地方。」此言不虛。副線種種,構成了主線人物生存、生活的典型環境與社會背景,決定了蘭陵王的悲劇命運。魯迅先生指出:「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蘭陵王的悲劇在於生不逢時,濁世醉世,使他只活了三十二歲,「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就被封建專制制度、北齊一夥丑類「毀滅」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從總體上說是真善美不斷戰勝假惡醜的過程。但在一個特定時期裡,一個局部範圍內,假惡醜也是會戰勝真善美並壓制住真善美的。閱讀《蘭陵王傳奇》,可以得到這樣的警示。

《蘭陵王傳奇》寫到蘭陵王冤死和北齊滅亡為止。關於蘭陵王死後的史事,需要提及三點:

一、蘭陵王身材偉岸,長相俊美,是著名的美男子。《北齊書.文襄六王》:「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風調開爽,器彩韶澈」;《隋唐嘉話》:「白類(像)美婦人」。典籍中的這些記載,對蘭陵王之美均持肯定和讚賞態度。上世紀末,有人評選「中國古代十大美男」,蘭陵王入選其列。人們熱愛、推崇美男,一如熱愛、推崇美女,是一種文化現象,表達了對於美的嚮往與追求。

二、蘭陵王是有後人的。蘭陵王列傳記述蘭陵王有王妃鄭氏,但並未記述他有子嗣。西元一九九九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陽龍門石窟發現兩尊菩薩像龕,「造像題記」中清楚地記道:「大唐永隆二年(西元六八一年)歲次辛巳五月已巳朔十五日癸未,蘭陵王孫高元簡奉為亡妣(母親)趙敬造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各一區供養。」這一題記提供了這樣的信息:蘭陵王是有兒子的,兒子可能是庶出(非王妃所生),所以不能嗣襲其父爵號,後娶妻趙氏,趙氏生子高元簡,高元簡就是蘭陵王的孫子。至於高元簡有沒有後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三、蘭陵王傳於後世,影響最大的當是樂舞《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生前,精通武略,曾率五百名頭戴假面(一稱大面、代面)的騎兵,赴洛陽抗擊入侵的北周軍隊,取得邙山大捷。軍中將士據此題材,創作了男子獨人樂舞,「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一名演員扮作蘭陵王,頭戴假面,手執兵器,隨著樂曲旋律舞蹈,風格雄壯、陽剛。隋代至唐初,這部樂舞被正式列為宮廷樂舞。《舊唐書.音樂志》:「代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戴)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北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教坊記》:「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樂府雜錄》:「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高歡)孫,有膽勇,善戰鬥,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唐代中期以後,《蘭陵王入陣曲》褪去武曲特色,演變為「軟舞」。南宋時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蘭陵王慢》,「殊非舊曲矣」。其後,《蘭陵王入陣曲》在中國失傳。幸運的是,該樂舞在唐代時傳入日本。日本視其為「雅樂」,常在一些公眾場所演出,並流傳至今,使之保留了幾分原始的真實面貌。優秀的文化藝術沒有國界。西元一九九二年,日本奈良大學雅樂團應邀訪問中國,在河北磁縣蘭陵王墓前,演出了原汁原味的《蘭陵王入陣曲》。樂舞傳至異國他鄉又回歸故里,令人欣喜也令人感慨。

北齊政權殺害蘭陵王,等於自毀長城,誠如《北齊書》作者李百藥所評述的那樣:「縱咸陽賜劍,覆敗有征,若使蘭陵獲全,未可量也,而終見誅翦,以至土崩,可為歎息者矣。」
新的時代,春風化雨,萬象更新。讓我們打開塵封的史冊,穿越歲月的煙雲,回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瀏覽和領略一個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認識和了解一個撲朔迷離的傳奇人物︱俊美的蘭陵王,威武的蘭陵王,仁愛的蘭陵王,矛盾的蘭陵王,悲情的冤死的蘭陵王。

二○一三年六月於臺北

試閱

漁家蘭女
西元五世紀至六世紀,中國政治版圖發生重大變化。南方,東晉滅亡,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更迭,均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統稱南朝。北方,鮮卑族人建立的北魏由統一走向分裂,分裂成東魏、西魏兩個政權,東魏建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魏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接著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再攻滅北齊,統稱北朝。南朝和北朝相對峙,歷時一百七十年,史稱南北朝。本書主人公蘭陵王生活在東魏末年及北齊時期,他只活了三十二歲,短促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千百年來為人津津樂道。
蘭陵王的傳奇故事,要從他的生母蘭女說起。
東魏雖然是個地方政權,但疆域很大,基本佔有今中國北方廣大地區,西面以北南流向的黃河與西魏對峙,南面以水量豐沛的淮河與南朝的梁代分界。浩瀚黃海與渤海則是東魏的領海。
渤海之濱有一座碣石山,山勢崔嵬,怪石嶙峋,自陸地延伸至海中,形成突兀半島,就像一隻尖尖的楔子,扼海聳立,氣象萬千。碣石山因適宜觀賞渤海海景而成一座名山。秦始皇帝當年東巡郡縣,曾經在這裡登山觀海,並派方士去海上尋找神仙,尋求長生不死之藥。東漢末年,曹操也曾經在這裡登山觀海,但見一片汪洋,無邊無際,巨浪滔天,洶湧澎湃,猶如千軍萬馬,奔騰呼嘯,其勢似乎可以動搖天地山岳,吞沒日月星辰。他興之所致,遂寫下千古名詩《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碣石山南側,山下平坦地帶,依山面海,坐落著一個叫蚌蚌灣的村莊。上百戶人家,散落而居,全都以捕魚謀生。村莊其實因海域而得名。那一片海域,從碣石山上鳥瞰,活像一個碩大的海蚌,略呈扇形,彎曲鋪展,故名蚌蚌灣。蚌蚌灣灣大水深,向陽避風,冬天不結冰,所以成了漁船聚集的理想駐地。漁民隨漁船到此安家落戶,久之,村莊也叫了蚌蚌灣。數里以外有個蛤蜊鎮,那裡設有魚市和魚行。蚌蚌灣的漁民捕了魚,挑到鎮上去賣,然後買回糧食、油鹽、布帛及各項日用品,祖祖輩輩都是如此,過著一種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的純樸生活。
蚌蚌灣一帶,海潮每天兩漲兩落,很有規律。漲潮時,海風怒號,濁浪排空,水天一色,日月隱曜,山岳潛形;落潮時,潮水緩緩退去,露出十餘里寬的坡狀沙灘,金黃色的沙粒細密純淨,赤腳踩在上面,宛若踩著鬆軟的沙毯,異常舒適和愜意。這年夏日的一天,巳時左右,又是落潮時節。沙灘上有許多小孩在奔跑在玩耍。男孩專門找積水處,捉魚捉螃蟹;女孩膽小,只撿貝殼。沙灘上的貝殼真多啊!千奇百態,五顏六色,鬼斧神功,晶瑩玲瓏;而且永遠撿不完。因為剛剛撿過,又會漲潮落潮,大量的貝殼還會源源不斷地接踵而來。
「爺爺爺爺,你看,這貝殼多漂亮!」一個女孩手舉一枚貝殼,跑向坐在一邊的爺爺,興高采烈地說。女孩大約十歲,短袖紅衣,捲腿紫褲,頭髮紮成兩個羊角,粉面桃腮,唇紅齒白,全身透著秀氣和靈氣。她的聲音稚嫩、清脆,就像輕敲玉磬發出的音響,沒有絲毫雜質,分外悅耳動聽。
爺爺滿臉含笑,接過貝殼仔細端詳,點頭說:「嗯,這貝殼的確漂亮,式樣好看,色澤鮮豔,人見人愛。看來,我家蘭女越來越能幹,撿貝殼撿出門道來了!」
顯然,蘭女就是女孩的名字了。蘭女受到爺爺的誇獎,小臉紅樸樸的,雙眼放射光彩,一扭身,一蹦一跳的,又和其他女孩一起去撿貝殼了。
爺爺疼愛地看著蘭女嬌小的背影,思如潮湧,歷歷往事,一幕一幕浮現在眼前……

爺爺姓施名善,祖上長期住在蚌蚌灣。二十多年前,還是北魏的後期,皇帝昏庸,朝政腐敗,苛捐雜稅,災荒頻仍,廣大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苦不堪言,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社會動盪,人心惶惶。施善當時四十六七歲,自顧捕魚賣魚,不大關心紛擾的世界。春末的一天,他在蛤蜊鎮漁市賣了魚,買了小米、麵粉和油鹽,打算回家。忽見一個年輕漢子,衣服襤褸,蓬頭垢面,大概走了很長很長的路,步履蹣跚,搖搖晃晃,又像多日沒吃東西,憔悴枯槁,面黃肌瘦。走著走著,一個踉蹌,一頭栽倒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形如僵屍。行人駐足觀看,擔心惹事生非,不敢過問。施善心地善良,放下所擔的擔子,向前探了探漢子的鼻息,鼻息尚存,知道這是餓到了極限,才會暫時暈死。他要救人,忙去附近炊餅店買了兩個炊餅,討了一碗水,回來呼喚漢子,讓他趕快把餅吃了把水喝了。漢子慢慢睜開眼,他確實餓壞了,見了炊餅,也顧不上客氣,狼吞虎嚥,風捲殘雲般地把炊餅吃了,又把一碗水喝了。他覺得身上有了力氣,抬頭看呼喚自己吃餅喝水的人,見是一位和靄可親的長者,遂趴在地上磕頭,說:「感謝大叔救命之恩!」
施善這時看清,漢子也就是二十歲出頭的樣子,身體壯實,長相端正,說:「別別,不過是兩個炊餅一碗水,舉手之勞,感謝就免了。我見你年紀輕輕的,怎會落到這步田地呢?這世道,人能活著就不易,快起身趕路,忙你的事去吧!」
「起身趕路」,「忙你的事」?漢子茫然。他有什麼路可趕,什麼事可忙呢?
施善擔起擔子,準備離去。漢子又趴在地上磕頭,說:「大叔,不瞞你說,我現在是有國難投,有家難回呀!瞧大叔是個好人善人,就請收留我吧!我願給大叔當牛做馬,侍奉、孝敬大叔一輩子,只求有個安身處就成。」
「這……」施善萬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大叔,我對你若有歹心或二心,必遭天譴,不得好死,天打雷劈!」漢子以手指天,發下毒誓。
施善再打量漢子,見他神情嚴肅,態度誠懇,全然沒有虛假、奸偽的成分,不像壞人,想了想,說:「那好,跟我走吧!」
「感謝大叔,感謝大叔!」漢子又磕了兩個響頭,起身,搶過擔子擔著,跟隨大叔到了蚌蚌灣。路上交談,漢子得知大叔姓名,是個漁民,前些年死了妻子,無兒無女,孤身一人。施善詢問漢子姓名。漢子似乎有難言之隱,說是說出姓氏,有辱先祖名聲,懇請大叔只把自己喚作余生就行了。施善全不計較,說:「行,我就叫你余生。」
施善的家是兩間草房。門上和窗上掛著草簾,牆上掛著漁網。揭開門上草簾,進入房內。房內很暗很亂,最能體現偏僻漁村單生男人的生活特點。快到夏天了,鍋灶還在房內,連著土炕。土炕上鋪著葦席,被子胡亂半捲著。煮飯的鍋沒有洗,泡了半鍋水和碗筷。滿地柴草,有兩片木材是燒了一半從灶膛裡抽出的,所以半截焦黑,呈灰燼狀。另一邊放滿大大小小的竹筐,那是裝魚用的,散發出刺鼻的魚腥味。
施善指了指房內的一切,不好意思地說:「瞧這亂的!」
余生並不介意,說:「滿好,再亂也是個家!」
施善要洗鍋洗碗,生火做飯。余生說:「大叔,你就坐著歇著,所有的事,我來幹!」他身手敏捷,幹活麻利,諸事請示大叔,不一時就把熱騰騰的小米飯和炒青菜、鯽魚湯端到大叔跟前。施善吃飯,感慨地說:「哎呀,多年來都是一個人做飯吃飯,一人吃飽,全家不饑。沒料想,今天吃上了你做的飯菜。」
「大叔,我說了,我要侍奉、孝敬你一輩子,此話絕不食言。只要你不嫌棄,家裡大活小活,我全包了!」余生一邊吃飯,一邊認真地說。
飯後,余生請大叔在一邊坐著看著,摘去門上和窗上的草簾,將房內大小物件挪至房外,然後從房樑到牆角到窗臺到地上,齊齊地打掃了一遍。再將物件擦拭、整理、歸位。頓時,原先又暗又亂的景象不見了,房內變得亮堂了許多,乾淨了許多。施善左看右看,笑呵呵地說:「這個破家,讓你一收拾,還有模有樣哩!」
余生也笑了,說:「大叔,為了報答你的救命之恩和收留之恩,我定要讓你過上好日子!」
當晚,余生燒了熱水,讓大叔美美地洗了個澡。他也洗了澡,不過不用熱水,而用涼水。他說,多年來自己都是用涼水洗臉洗澡的,早習慣了。他的衣服多處破爛。施善找出自己兩件舊衣服,讓他換上。他推辭不了,只好照辦。隨後,他把大叔和自己的衣服都洗了,晾在房外的柴垛上。
從這一天起,蚌蚌灣便多了一個名叫余生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誠實厚道,幹起活來不惜力氣,而且是個多面手,好像什麼活都敢幹都會幹。他徵得大叔的同意,在房外另搭了個草棚,把鍋灶移到草棚裡,這樣就有了廚房,草房裡大大寬敞了,也清爽了。他圍繞草房,用竹製籬笆圈了個約半畝大的院落,安上柴門,這樣就有了單家獨戶的味道。院落裡翻土開畦,可以種植蔬菜;壘個雞窩,可以養雞下蛋。附近山上長有很多野生蘭花。他去挖了上百株回來,精心栽在籬笆內側,他說等到蘭花成活,盛開綻放,那會滿院落飄香。
施善是個漁民,必須以捕魚維持生計。數天後,余生隨施善出海捕魚。施善的漁船很小,只能在近海作業,每次捕二三十斤魚就滿足了。令施善驚異的是,余生也會捕魚,划船掌舵,撒網收網,有板有眼,很是在行。返回時,余生說:「大叔,這漁船太小,每次捕不了多少魚。」
施善說:「是呀!不過這樣也好,捕一次魚,賣了買米買麵,夠我吃十來天的,挺好。」
施善的習慣是典型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緊不慢。余生要讓大叔過上好日子,主張抓緊夏、秋季,多出海多捕魚。捕魚的活很苦很勞累,他力勸大叔在家休息,只由他一人出海,而且到了深海。深海魚多,一網往往能捕七八十斤,三網四網便能捕二百多斤,早早回家。施善十分驚詫,因為余生一天捕的魚比自己一月捕的魚還多。余生把魚擔去蛤蜊鎮賣,除了買小米、麵粉、油鹽外,又給大叔買了新鞋新衣服,還買了二斤狗肉二斤酒。錢還有剩的,他全部交給大叔,自己一文不留。施善試穿新鞋新衣,吃肉喝酒數錢,好生激動,他這輩子,何曾這樣風光過開心過?
也就是兩個月的光景,施善己積攥下數千文錢了。余生提議,把小漁船賣了,買一隻較大的漁船。施善欣然同意,還添置了新漁網。於是,余生駕著新漁船出海捕魚,捕的魚更多,最多的一次超過千斤。余生捕的魚全變成了當時通用的五銖錢。施善積攥的五銖錢裝滿一個陶罐又一個陶罐,除了吃飯穿衣,後來居然不知該怎樣花銷了。
第二年,還是余生提議,住了多年的草房該翻新了。一句話提醒了施善。他說:「對,翻新草房。」南北朝時期,農村居民建房,大多用土坯壘牆,麥草或稻草苫頂。施善因為手頭比較寬裕,所以決定用磚頭砌牆,茅草苫頂,而且要建三間正房,兩間廚房。余生一手經辦,買磚頭,買木料,買茅草,尋工匠,約請左鄰右舍幫忙。熱熱火火忙了兩個月,施善家共五間灰磚牆、茅草頂的新房建成了。這種房屋結實牢固,冬暖夏涼,惹得蚌蚌灣人羡慕不已。蚌蚌灣人知道,余生是施善上年收留的落拓漢子,正是此人,有良心有本事,拚命掙錢,才使施善住上了這樣安穩這樣寬敞的房屋。人比人,歎死人。余生這個人,不簡單哪!
三間正房坐北向南。房後新栽了兩排槐樹,還有幾株桃樹和杏樹。院落裡,一畦畦蔬菜,水靈靈的,鮮嫩鮮嫩。養的母雞下蛋了,雞蛋根本吃不完。籬笆內側的蘭花生長茂盛,狹長的葉片碧綠碧綠,有的含苞,有的開花了,清香幽幽。施善有時坐在窗明几淨的正房裡,有時站在雞鳴花香的院落裡,總有一種夢幻的感覺。自從余生出現以後,僅僅一年多功夫,變化怎會這樣大呢?余生腦子靈活,只顧幹活,他到底是個什麼人?他雖然說過要侍奉、孝敬自己一輩子,但那話能算數嗎?他會不會有朝一日,突然離開自己,消失得無影無蹤呢?施善為人,以善著稱。他喜歡余生,讚許余生,他和余生之間,已經結下了情同父子,不可分離的緣分。他反反覆覆考慮,決意給余生娶妻成家,通過此舉,長期留住余生的心余生的人。

施善主意既定,這一天突然臥炕不起,裝起病來。余生嚇壞了,取消了出海捕魚的計畫,留在家中伺候病人,還要去蛤蜊鎮上請大夫。施善伸手拉住余生,讓他坐在炕沿,說自己有話要說。余生坐下。施善哼哼了兩聲,緩緩地說:「余生啊,大叔我這一生命苦啊!從小死了爹娘,風裡雨裡長大,三十歲才娶了妻子,可是婚後不滿一年,她就得病死了,也沒給我留下個半兒半女。這麼多年,我孤孤單單,獨自一人,饑飽冷暖,誰管過?誰問過?傷風感冒咳嗽生了病,只能扛著,扛過去了是造化,扛不過去是命,閻王爺把命收去就是了。我這個人愛做善事,大善事做不了,只能做雞毛蒜皮的小善事。善有善報,這話果真靈驗。這不?老天爺讓我遇上了你。你的身世你的來歷,你不說,我也不想知道。但看得出,你是個能人和奇人,是個看透了世事,能屈能伸的能人和奇人。我這個窮漁民這個破家,若不是你,哪會像現在這樣,吃的穿的住的都比別人家強?是你,不辭勞苦,忙裡忙外,才讓我活得這樣滋潤這樣體面呀!」
「大叔,去年請你收留我,我就說過,願給大叔當牛做馬,侍奉、孝敬大叔一輩子,只求有個安身處就成。後來又說過,要讓你過上好日子。我這個人一言九鼎,說過的話都要兌現的。」余生說。
施善不明白一言九鼎的意思,但知道那是一句很重的話。他說:「大叔和你相處一年多,非常相信你的人品。不過,有時候又不能不懷疑,你這樣有本事有出息,和我非親非故,憑什麼要侍奉、孝敬我一輩子呢?我老擔心你會離我而去,想啊想啊,所以就想出病來了。」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大叔,余生絕非言而無信之徒。」余生說。
這話,施善更加不明白意思。善人也有善人的小聰明小伎倆。施善偷看余生一眼,說:「余生啊,只要你答應我兩件事,我的病立刻就好。」
「大叔請講。」
「第一件,不許再叫我大叔,得改個叫法。」
「怎麼叫?」
「叫爹!我要你做我的兒子。」
余生對此似乎早有思想準備,說:「這個不難。」他當即把施善扶坐在炕上,隨後跪地叫了三聲爹,磕了三個頭。施善滿臉堆笑,說:「好,好,這樣我心裡就踏實了。」
余生重新在炕沿坐下,說:「請大叔,啊不,請爹講第二件事。」
「第二件,爹要你娶妻成家。」
「這……」
「兒呀,你今年二十三四歲了不是?該娶妻成家啦!蚌蚌灣和你同年齡的,孩子都好幾歲了。爹老了,單身慣了,你這樣年輕力壯,哪能也單身呢?再說,爹也想在有生之年,能早日抱孫子啊!」
余生緊抿嘴唇,默想許久,說:「娶妻成家之事,我歷來看得很淡。爹既然提出,我也不便反對,但我有個三不娶的原則:官宦人家的女子不娶,富貴人家的女子不娶,過分美貌的女子不娶。若合這三條原則,我可以考慮娶妻成家。」
施善覺得「三不娶」有點怪,但余生答應娶妻成家了,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他忙起身下炕。余生說:「爹,你的病……」施善樂呵呵地說:「我的病好了,好了!」他興沖沖地穿鞋出門,拜訪鄰居王瞎子夫婦,商量事情去了。
王瞎子其實並不瞎,只因常害眼病,害病時怕光,愛用黑布把雙眼包住,所以人稱瞎子。別人叫王瞎子,他是有叫必應,並不認為有什麼不敬之處。王瞎子的妻子人稱王嫂,性格開朗,樂於助人,在當地算是個有名的消息靈通人士。施善和王瞎子夫婦為鄰多年,關係濫熟,天天見面,無話不談,就像是一家人。施善進了王家大門,臉上仍有笑容。王瞎子說:「我們兩口子正說你呢,你就來了。」
施善說:「說我什麼?」
王嫂說:「說你和余生唄!你一個善人,遇著余生一個能人,善人和能人加在一起,又是買船,又是建房,出盡鋒頭,不止在蚌蚌灣,就連在蛤蜊鎮,也都叫得噹噹響了。」
施善自己搬了個凳子坐下,說:「嘿嘿,我正要和瞎子哥和嫂子說余生的事哩!剛才,就是剛才,我讓余生改囗,叫我爹了。」
「他改囗叫啦?」王嫂問。
「叫了,叫了三聲,還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呢!」
「這就好這就好。你老擔心他會離你而去,這下該把心放到肚裡了。他事實上已成了你的兒子,自會如他所言,必會侍奉、孝敬你一輩子的。」王瞎子說。
「還有呢,」施善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又說,「我讓他娶妻成家,他也答應了。」
「真的?」王瞎子、王嫂同聲驚呼。略停,王嫂又說:「施善呀施善,你祖上積了什麼陰德,為何天下好事全叫你沾上了?」
施善擺手,說:「不過,余生提出個三不娶的要求。」
「三不娶?什麼三不娶?」王嫂急急地問。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58000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