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
【漫談台灣——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漫畫第三彈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 用漫畫把台灣找回來 ☆
【漫談台灣——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漫畫第三彈!
國民黨選舉作票舞弊 台灣街頭運動的序幕
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群眾暴動:中壢事件
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大學生小萱時常瞞著爸媽到立法院現場聲援,阿文望著熱衷參與公民運動的孫女,想起了自己的年輕歲月,1977年11月的桃園縣長選舉……
阿文從小在國民黨黨員父親的教育下,從來沒有對國民黨有任何懷疑,並認為那些黨外份子都是「匪諜」。阿文大學落榜即入伍,退伍後被警備總部吸收成為便衣,被指派混進許信良的競選總部,阿文因而結識了有為青年:阿裕。
年齡相仿的兩人對台灣的民主與未來激烈爭辯,阿文進入監票部隊時認識了投入黨外運動的艾琳娜,之後他和阿裕歷經張貼海報文宣失敗、遭受流氓混混襲擊以及體驗「黨外」造勢晚會的演講魅力,此時阿文心裡有了微妙的變化。
桃園縣長投票當天,一對老夫妻的選票被選務主任沾了手印變成廢票,黨外監票員與圍觀群眾抗議,但警察仍視不見,並只把黨外監票員帶去中壢分局,聽聞消息的憤怒群眾直接包圍中壢分局,而阿文也被便衣同伴引領到了中壢分局。
警民對峙一觸即發,一瞬間只見催淚瓦斯與汽油彈齊飛,場面混亂失控,倉皇中阿文見到警局上方的狙擊手瞄準了群眾,而阿裕也在人群中……
本書特色
☆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美麗島,台灣街頭運動與民主化的起點。
1977年台灣的「五合一公職選舉」,在黨外人士黃信介與康寧祥的全島串聯下,黨外人士積極布局參選,其中就以脫離國民黨參選桃園縣長的許信良最受矚目。而《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就描繪選舉前夕與當選後的餘波動盪。藉由漫畫主角的視角,窺探黨外人士對於想改變政治的渴望;面對國民黨作票陋習而掀起的衝突;以及追求民主自由的初心。
這是一本把「中壢事件」的事件衝突與民主精神所繪製傳達出來但不失史實考證的台灣歷史漫畫。以虛實參半臥底主角的視角,進到許信良選舉陣營中後,見識到黨外精神、民主價值以及對追求自由不顧一切的熱血信念,讓主角開始對自己過去盡信的黨國價值國開始有所疑惑。希望藉由《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一書,讓讀者認識70年代起的台灣街頭運動開端,知曉過去國民黨的慣用的選舉舞弊與骯髒暴力手段,能對台灣政治有不同的認識,台灣的歷史與社會才能夠繼續向前走。
☆兼具歷史、編劇、漫畫、考據四位一體的輕.小.書
歷史層面:以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群眾街頭運動的濫觴:「中壢事件」做為故事主軸出發;編劇層面:藉由「中壢事件」的史實基底,進行故事發想,以臥底者的視角進行敘事,再擴充成完整的改編劇本;漫畫層面:以輕鬆易讀的漫畫媒介改編「中壢事件」,並由專業漫畫家繪製,重現台灣70年代的選舉造勢、街頭衝突等激情畫面;考據層面:經田調人員根據史實,考證台灣的時空環境,從選舉情境、造勢場合、言論史實、交通工具皆一一琢磨考證。
《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將過往的歷史事件,進行基於史實的事實改編與專業田調考證,且又不失輕鬆易讀的漫畫形式,把台灣歷史事件做為教育傳承般的撒下台灣漫談種子。
☆獻給當年勇敢站出來支持「新精神、新人物、新桃園」的台灣人。
距今40多年前的中壢街頭,數萬民群起激憤的群眾走上街頭包圍中壢分局,因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中作票,且警察協助藏匿作票的選務人員。包圍警局的民眾喊著選舉不公正,隨即警民衝突爆發,搗毀警局門窗、翻倒警車,警方隨後也發射催淚瓦斯企圖驅趕群眾,混亂中警方開槍打死人群中的年輕人,導致另一波衝突再起,這次甚至放火燒毀警車和警局,全中壢頓時被軍警憲封鎖,聚集群眾至凌晨三點才散去。
風雨飄渺的70年代,台灣政治逐漸鬆綁,許多黨外人士投入選舉,黨外參選人藉由選舉造勢大談民主與革新,並大力抨擊、防範國民黨買票、作票的行為,為選舉帶來全新的氣象。時任候選人的許信良就以「新精神、新人物、新桃園」的標語跟清新形象競選桃園縣長,與保守且迂腐的國民黨候選人歐憲瑜有截然不同的觀感。
中壢事件過後,黨外人士共當選了四席縣市長、二十一席省議員、一百四十六席縣市議員、二十一席鄉鎮市長,可說是國民黨空前的挫敗。許信良就以二十三萬多票贏過歐憲瑜的十四萬多票,而國際媒體也爭相報導此起事件。此後,黨外街頭運動風起雲湧,甚至啟發了1979年的橋頭事件及後續的美麗島事件,將台灣的民主化更推進的一步。
《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獻給當年勇敢挺身而出投下改變的一票,甚至因國民黨作票而踏上街頭的台灣人。
目錄
序/導讀
世界柔軟自序
從中壢事件看見衝破戒嚴枷鎖的可能
張辰漁(製作人)
以台灣本土文化與歷史題材為主題的內容,近年來持續增加,在影視與漫畫領域皆有不俗的表現。這是由於台灣社會本土意識崛起,使創作者能更有自信地將台灣自身歷史、文化、民俗與社會議題等主題融入作品,用根植於這片土地的故事與記憶,創造出能引起共鳴的動人作品。
世界柔軟一直致力於開發富有台灣DNA的作品,我們期許以柔軟的態度處理各項議題,透過創意的表現手法與多元的影像類型,讓作品走得更遠更廣,讓對話得以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展開。
本於這樣的信念,我們開發了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漫談台灣》系列。第三部作品《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取材自台灣民主運動史的重要里程碑──中壢事件,一個因為作票紛爭而爆發的反抗運動。
自一九五○年起,台灣正式實施地方自治,人民可以投下選票,直接選出地方民意代表及縣、市以下行政首長。然而,手握財政與行政優勢的國民黨,往往透過買票與作票贏得選舉,使公民直選頓失意義。一直到一九七○年代,國民黨對選舉的控制才逐漸鬆動。當時,由於外交失利與國內經濟問題的雙重打擊,國民黨的統治合法性備受質疑,不得不逐步鬆綁政治,投入選舉的黨外人士因此大幅增加。黨外參選人藉由選舉造勢大談民主與革新,並大力抨擊、防範國民黨買票、作票的行為,為選舉帶來全新的氣象。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是台灣地方選舉的投票日,當日監票民眾與選務人員衝突不斷。下午,位於桃園中壢國小的投票所傳出主任監察員涉嫌作票的消息,警方僅帶走證人與疑似被作票的老夫妻,涉嫌作票者卻仍留在投票所內執行公務。這樣的處置引發民眾不滿,許多人認為警察包庇作票者。民眾紛紛前往中壢分局討公道,一時之間中壢分局前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警民衝突一觸即發。最終,民眾包圍、焚燒中壢分局,兩位民眾不幸身亡,此即是赫赫有名的「中壢事件」。
中壢事件標誌著台灣人民敢於直接挑戰威權,揭示黨外運動凝聚了足以影響時代的群眾力量。政府的控制與威脅已逐漸衰退,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提出訴求。此後的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都可見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活動,群眾運動儼然成為後續黨外運動的重要模式。可以說,中壢事件讓群眾看見衝破戒嚴枷鎖的可能性,為台灣的民主發展揭開嶄新的一頁。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