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屬於老子哲學的專門研究,探討的範圍包含兩大部分:人性論與無名思想。眾所共知,《老子》中無「性」字之用例;而老子之「名」,亦多從「名字」、「稱謂」或「言說」解。前一現象在文獻上多少限制了老子人性論的深入討論;後一通見則挾著詮釋的優勢遮蔽了老子之無名思想在語言面向外的其他可能面向。本書的基本論旨是:老子雖不言「性」,但其對人性問題卻展現了非常周延的思考;至若其「無名」概念,則可安放在無為工夫的脈絡上呈顯新貌。要之,本書旨在藉由對這兩個論題的考察和重詮,突顯老子哲學廣受忽略而又值得注意的若干側面。
目錄
馮序 馮耀明 1
導言 1
甲編 老子之人性論
第一章 老子人性論研究述評 21
一 問題緣起:備受冷落的老子人性論研究 21
二 性自然論述評 22
三 性善論述評 33
四 性真論述評 43
五 結論 50
第二章 老子人性論之重建 53
一 引論 53
二 老子人性論之背景 54
三 老子人性論之內涵 61
四 老子人性論所關涉之工夫論 71
五 結論 82
第三章 老子性超善惡論評析 85
一 引論 85
二 性超善惡論之要旨 86
三 性超善惡論評析 95
四 結論 109
乙編 老子之無名思想
第四章 重探老子「無名」思想 115
一 問題緣起:「命名」的語言入路與「無為」的工夫入路 115
二 論道體之「無名」 117
三 論人事規範上之「無名」 129
四 「無名」思想中的「無為」觀念 141
五 結論 151
第五章 工夫論視野下的「始制有名」 153
一 引論 153
二 政治活動的詮釋 154
三 語言起源的詮釋 159
四 兩種詮釋之檢討 164
五 工夫論視野下的「始制有名」 168
六 結論 178
第六章 循「無為」思想重讀《老子》首章 187
一 引論 187
二 「道可道,非常道」與「無為」思想之關係 190
三 「名可名,非常名」和「無為」思想之關係 196
四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和「無為」思想之關係 205
五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與「無為」思想之關係 212
六 結論 225
參考文獻 227
後記 237
導言 1
甲編 老子之人性論
第一章 老子人性論研究述評 21
一 問題緣起:備受冷落的老子人性論研究 21
二 性自然論述評 22
三 性善論述評 33
四 性真論述評 43
五 結論 50
第二章 老子人性論之重建 53
一 引論 53
二 老子人性論之背景 54
三 老子人性論之內涵 61
四 老子人性論所關涉之工夫論 71
五 結論 82
第三章 老子性超善惡論評析 85
一 引論 85
二 性超善惡論之要旨 86
三 性超善惡論評析 95
四 結論 109
乙編 老子之無名思想
第四章 重探老子「無名」思想 115
一 問題緣起:「命名」的語言入路與「無為」的工夫入路 115
二 論道體之「無名」 117
三 論人事規範上之「無名」 129
四 「無名」思想中的「無為」觀念 141
五 結論 151
第五章 工夫論視野下的「始制有名」 153
一 引論 153
二 政治活動的詮釋 154
三 語言起源的詮釋 159
四 兩種詮釋之檢討 164
五 工夫論視野下的「始制有名」 168
六 結論 178
第六章 循「無為」思想重讀《老子》首章 187
一 引論 187
二 「道可道,非常道」與「無為」思想之關係 190
三 「名可名,非常名」和「無為」思想之關係 196
四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和「無為」思想之關係 205
五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與「無為」思想之關係 212
六 結論 225
參考文獻 227
後記 237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