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名為世界的地方
在名為世界的針尖上,擺上一個個尚未被命名的地方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名為世界的針尖上,擺上一個個尚未被命名的地方
新銳小說家 蕭熠 首部幻妙作品
你能想像不帶著身體、而是用虛擬的形式出門嗎?你能想像將自己的嬰兒托給高科級膠囊養育嗎?這些不只是出現在科幻小說裡,也可能在不久後的將來,成為我們的生活主要場景。
不管你讀蕭熠的小說想到的是村上春樹,還是黃麗群,都不能否認這位小說家獨特優雅的文氣和世界觀如此自成一格,通篇瀰漫著流動、冰冷也透明的迷人氣質。蕭熠有著多年旅居國外經驗以及建築系所的背景,小說的主題和風格和大多華文創作較為不同。這本小說集的六個故事,大致切分為超現實以及直面現實兩類題材,看似迥異卻又互為表裡,皆是對存在意義的荒謬本質發出的嘆息。
開篇〈2042〉如篇名所示,是你我都可能經歷的近未來年代,但世界幾經大變動,人們的生活已經看似平靜地失控了,那感覺不只是科幻,而是述說了一個哀而不傷的故事。收錄進年度小說選的〈在船上〉用極度冷靜客觀、卻十分貼近角色內裡的語氣,描繪著一個看似過著幸福穩當人生的現代女子,如何面對自己其實已然完全透明失焦的生命體;〈命與名〉描述了一個奇特職業──命名師,如何讓被帶到眼前的有機或無機事物在他面前對他張開自己,從小狗、樂器到新生兒,皆能一一被指認喚出真正屬於它們的名字。當故事來到〈名為世界的地方〉,事情變得更加奇幻了,撫養嬰兒的膠囊,製造嬰兒的工廠,隨手變出意念中龍蝦的博士……。
當我們隨著故事在不同的角落奔走追尋,感嘆著人生變幻之苦,永遠的至樂之不可得,聽聽柯恩的歌是怎麼唱的:「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我們找尋著徵兆,但徵兆到處皆是。」於是故事裡逝去的戀人對自認為無法得到幸福的主角說:「至樂可能是幻覺。你一直在找尋的也許才是裂縫的所在。」也許我們真的我們無須去分辨這一切是夢境還是現實,當你找到了裂縫,也就找到了光的所在。
名人推薦
阮慶岳、孫梓評、童偉格、黃麗群 舉重若輕推薦
無論是藉由近未來想像狀寫陰影覆蓋的當下,藉由憑空的科幻靈異反芻永不消失的存在主義困境,藉由主動與被動的移動痕跡為新一代拍團體照……蕭熠同時把握表象與假象,一一撫摸情節與情結,以極好的耐心進行剝繭而後編織。優秀的小說(家)始終令人敬畏,因為他們總能在名為世界的針尖,確確實實擺上一個又一個,還未被命名的地方。──孫梓評
字裡行間不但有著光影迅速切換的飄忽游離感,又能全然迥異於影響華人近代小說深遠的「魔幻現實主義」路線,反而隱約呈現出接近卡夫卡處理荒謬現實時,所最是擅長蓄意製造的失重惚恍感,以及「自然主義」在面對無出路困局、依舊能輕盈客觀也優雅的呼吸節奏。──阮慶岳
就像再次去猜想薛西弗斯,對石頭的可能之愛,作者重新勾勒對存在狀況的惘惘格思:或許果真,使人生出長久生活下去的意願與能力的,並非如何抽象而高遠的理想,而僅是生活自身的可測條理。──童偉格
目錄
序/導讀
推薦序
我與世界隔著瘟疫般的透明罩膜
阮慶岳
初次閱讀到蕭熠,是我在擔任《九歌107年小說選》的編選任務時,讀到應是她初露頭角的一個得獎短篇小說〈在船上〉,當時立刻被流竄在小說內裡、某種很特殊強烈的氣息吸引。那是與長久瀰漫流行於此地的「現實主義」,完全大異其徑的書寫方式,字裡行間不但有著光影迅速切換的飄忽游離感,又能全然迥異於影響華人近代小說深遠的「魔幻現實主義」路線裡,那種總將歷史與現實誇張魔幻化的濃烈炙身控訴意味。反而,隱約呈現出接近卡夫卡處理荒謬現實時,所最是擅長蓄意製造的失重惚恍感,以及「自然主義」在面對無出路困局、依舊能輕盈客觀也優雅的呼吸節奏。
那時,我在序言裡簡單寫下我初閱讀的印象:「〈在船上〉,用極度冷靜客觀、卻又十分貼近角色內裡的語氣,描繪著一個看似過著幸福穩當人生的現代女子,如何面對自己其實已然完全透明失焦的生命體,雖然也嘗試做一點點的對抗與掙扎,卻彷彿世間一切都波瀾不興的無動於衷。有著對於生命是否就當如此荒蕪失溫的質疑,也是對於存在意義的荒謬本質發出嘆息,小說瀰漫著流動、冰冷也透明的氣質。」
這本小說集《名為世界的地方》,除了收錄了包括這個短篇小說〈在船上〉的幾個短篇外,另外主力是更貼靠向中篇小說的〈2042〉及〈名為世界的地方〉。這兩篇敘述都是從平凡主角貼己細微的生活瑣事出發,卻逐漸步入帶著科幻感與離奇意味的某種介乎真實與虛幻間的時空狀態,那是一個不令人滿意、又無能去抗拒與拒絕的世界,有些類同龐大水族箱或實驗室的場景,而主角略略帶著詫異神色出入行走其間,像是一個忽然失去庇護與保護色的隱匿者,不覺陷入到某種熟悉也陌生的情境裡,不知所措也無動於衷地看著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發生而來。
然而,這樣有點像是對未來作投射、也像是意圖對此刻作暗喻的奇異時空背景,究竟是想要劍指何方或述說什麼呢?就在〈名為世界的地方〉的小說裡,那個彷如智慧者的「博士」,對顯得驚訝也困惑的主角說:
「世界上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意念,您沒有看到的時候,它們即消失。像融化的雪一樣。我只不過在您眼前重現這個過程。虛的世界和實的世界,博士拿起一張紙。中間的分界就是像這樣。事實上連這分界也是人類想出來的。虛與實是並存的,只要您記得這一點,順服於宇宙的安排。您就可以進去那個世界,無處不是入口,徵兆到處都是。」
依稀讓我們想起來卡夫卡在小說《城堡》,所描繪那個彷如舞台布景般真假難辨的迷離世界,而那位自稱是土地測量員的K,在雪夜來到城堡下面的村莊,準備應約進入城堡,卻無端陷入其他不相干的局外瑣事裡,而真正想進入的城堡,與意欲面對城堡主人的原初願望,反而徘徊至死才能明白根本就是場徒勞與無落的舉動。
卡夫卡這樣鋪陳的徒勞與荒謬感受,自然帶著對世界可能本就是虛無與欺瞞的批判,這質疑在蕭熠小說裡一樣可見,只是她用相對比較含蓄隱約的方式,款款向我們冷淡地描述撲來。蕭熠確實像卡夫卡那樣能把現實時空梳理成簡潔抽象的舞台布景,讓我們彷彿已然置身劇院,並熱心地看著一齣並沒有什麼驚人劇情的戲碼演出,因為吸引我們的不再是強加來引人的悲喜衝突,而是一種奇異卻真實的疏離寂寞感覺,一種在已然瘟疫蔓延的世界裡,人人忽然被強迫罩上了玻璃隔幕,只能冷眼看著一切的現實或魔幻接續發生來,自己卻全然無能為力的荒謬與絕望感受,於是也明白從來早已經被誰人界定好、我們與真實世界那顛撲難破的關係距離。
這自然是相當悲觀的陳述與吶喊,恰恰有如在〈名為世界的地方〉的收尾裡,主角終於進入漫長的睡夢狀態,並開始嘶喊逼問周遭的人:究竟什麼才是真相?像是一個拒絕生活在被薄膜強制隔離世界裡的人,卻終於發覺自己正是那個唯一失重漂浮的不正常者。
我跑到最前面的鍋爐前,面對著所有排隊的人和桌子大喊。
停止工作! 你們都被蒙蔽了,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然而他們仍像耳聾一樣沒有聽見,只是持續著他們的動作。
停下來! 這是騙局!我上下揮舞著雙手大喊。
尋找不到答案也無路可走的主角,即令只好奔跑出去到森林或是遠方書店,想要尋找到能回應的答案,終於還是必須回到與那位「博士」的對話:
那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我問。並不確知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短的答案是因為你想要經歷這一切。宇宙感知到你的需要,安排了這一切給你。你只要投入就好了。長的得用你的一生去回答。尋求意義是最沒有意義的。意義是什麼,對誰有意義?對於如此經不起探究的問題,我們有這樣的時間嗎?我們沒有。博士哈哈笑著說。
生命的短暫與不可知的宿命安排,讓一切意義都頓失依據。是的,蕭熠的每一篇小說,都像是依舊相信著什麼的人,不斷地陳述出某種既是慌張也失望的扣問,是那種從惡夢裡忽然醒來,還且隔著瘟疫的透明罩膜,仍然不願相信一切竟然就是如此的小孩,張著期盼什麼的純真臉龐,所顯露出來濃重的困惑與傷心。當然,蕭熠所質疑的絕不是卡夫卡念茲在茲的那個竟然缺席的上帝,而更應是此刻在莫名權力者以科技主導下的人類文明究竟,以及許多因此無端就被壓迫著的個體生命,終究要何去何從的深遠憂慮吧?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