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樂齡休閒概論
●樂齡運動──養生篇
●樂齡營養──飲食篇
《樂齡休閒學》邀請各篇章領域學者撰文,結合理論與實務,提供「樂齡」休閒生活模式、運動養生、營養飲食的建議。
本書特色
本書分析各項理論重點與各國政策推動要點,整理出共同部分與比重最重的要點活動為健康、休閒式的社會參與、運動養生、飲食安全等等,並分成三大篇章:(一)休閒概論、(二)運動養生、(三)營養飲食。將此三大單元彙整成《樂齡休閒學》,並邀請各相關篇章領域的博士,分別撰寫。提供現階段正經歷「初老」現象的「樂齡」人士參酌,讓每個人成功老化的理想都能夠實現。
目錄
李洪滋教授/推薦序
吳英明講座教授/推薦序
丁文祺/作者序
鄭建民/作者序
郭常勝/作者序
第一篇樂齡休閒概論
第一章概論
第二章樂齡相關理論分析
第三章樂齡休閒模式
第四章樂齡休閒的實踐─緩慢醫療
第五章樂齡休閒的實踐─緩慢運動
第六章樂齡休閒的實踐─緩慢休閒
第二篇樂齡運動─養生篇
第一章要活就要動:慎選適合自己年齡的養生運動
第二章香功:初級香功、中級香功簡介
第三章平甩功、觀音舞簡介
第四章八段錦簡介
第五章養生功法的科學實證研究
第三篇樂齡營養─飲食篇
第一章食物、營養與健康
第二章樂齡的生理特性與變化
第三章樂齡的營養評估與需求
第四章樂齡的飲食原則與應用
第五章樂齡常見的慢性病與營養問題
第六章樂齡膳食營養素的建議攝取量
第七章藥物對食物利用的影響
序/導讀
作者序
世界各國人口平均餘命逐漸延長,全球平均餘命為71歲,男性69歲,女性73 歲(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2015)。長壽已經是人類世界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倡導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及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等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的觀念,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具體有效的措施,幫助高齡者在退休後仍能享受應有的生活品質,並且活得有尊嚴、有意義。新加坡的樂齡活動聯會(Singapore Action Group of Elders, SAGE),以「樂齡人士」的尊稱,來取代「老年人」。本書乃是希望「樂齡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活動模式,活出自己餘命的生命價值。
WHO對健康的定義為:「在身體、精神及社會等各方面處於健全狀態」。健康不再是以傳統平均餘命來估測生命量,而是對生命做「質」的估測。活得長未必活得健康。依衛生福利部統計,2013年我國健康平均餘命為71.1歲,不健康的生存年數約8.9歲,從2003-2013年的統計,國人不健康的生存年數約7.6-9.0歲,這不健康的生存年數就是醫療與長期照護的經濟負擔,與長期的精神壓力。健康平均餘命(HALE)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本書《樂齡休閒學》試圖以樂齡的政策、理論、模式,與緩慢休閒、運動、醫療的案例,做為整體的概論(第一篇)。進而專篇探討樂齡休閒的養生運動(第二篇),樂齡休閒的營養飲食(第三篇),做為總體「樂齡休閒」的需求,讓每個人的生命機能都能夠活力延伸到健康狀態,每個人都能夠健康老化(healthy aging)、活躍老化(active aging)。透過「樂齡休閒」冀望延長健康平均餘命,並縮短不健康的生存年數。讓平均壽命趨近於健康平均餘命,讓臨終躺在病床上的時間只要兩週就好,達到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的理想。
「樂齡休閒」需要各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的建構,非單獨一個學門可以獨力完成,故本書特地由後學(成人教育專長)發起,邀集鄭建民教授(運動保健專長)與郭常勝博士(營養飲食專長),做跨領域的整合,共同完成《樂齡休閒學》的初步建構,起步階段,疏漏難免,但求拋磚引玉,期待後續有更多學者投入、讓研究更趨精緻,為高齡社會做出貢獻。
丁文祺
試閱
一、何謂樂齡?
西元1956年,聯合國曾以65歲為老年的起點,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訂的標準,65歲以上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4%以下者為「青年國」,4%到7%之間者為「中年國」,7%以上者為「老年國」。
臺灣地區,依據2007年1月31日修訂公布的《老人福利法》第二條之規定,所謂「老人」係指年滿65歲以上的人。
美國學者Lamdin 與Fugate(1997)出版《高齡學習》(Elder Learning)一書中,將高齡學習界定在55歲以上的學習活動。
臺灣「樂齡」一詞,源自新加坡。陳智成先生於1966 年,在新加坡成立「樂齡活動聯會」(Singapore Action Group of Elders, SAGE);其中英文名稱開頭的四個字母SAGE 乃是聖賢的意思,所以新加坡不稱老年人為「老人」,而是稱為「樂齡人士」。當時他們所謂的「樂齡」,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快樂的年齡」。
在臺灣,教育部採用「樂齡」一詞推動老人教育,並倡議在臺灣普設學習中心。樂齡一詞在臺灣得已廣泛應用,「樂齡學習中心」便因應而生,並以55歲以上的中高齡者做為學習補助的年齡界限。「樂齡學習中心」的設立,是在全臺灣每一鄉鎮市區,運用現有的館舍(如:圖書館、老人活動中心),或閒置校舍(如:國民中小學),成立一所樂齡中心。
那麼幾歲,才是所謂的「樂齡」呢?依據上述,本文認為在精神上,樂齡是指讓高齡學習者「快樂學習,忘記年齡」;在對象上,是指55歲以上的中高齡者,使中年成人在邁入65歲高齡之前,至少能有10年以上的老化(退休)準備時間。
退休可以分為強迫與彈性兩種。所謂強迫退休就是以規定的年齡做為離職及發給退職金的依據,任何人均無例外。強迫退休年齡,白領工作者一般為65歲,而藍領工作者則為62歲。至2006年止,國人平均「退休年齡」已降至55.2歲(行政院主計處,2007)。退休者通常會經歷某種明確的生理和情緒階段。艾齊雷(R. G. Atchley, 1999)將退休區分為下列六個階段:(一)前退休期(preretirement phase)
包括遙遠和臨近兩期。遙遠期認為退休是很遙遠的事,當下不會對退休做準備。當年齡逐漸屆齡退休時,偶有拒絕接受的情形出現。臨近期時,當年齡接近屆退時,做好離開工作崗位的準備。對退休後的生活開始做較詳細的幻想,或形成具體的計畫,即所謂的近來學術上的「退休準備度」。但是研究指出,仍然約有33%的退休族群並沒有退休的養老規劃(黃富順、林麗惠、梁芷瑄,2008)。
(二)蜜月期(honeymoon phase)
剛退休時,屬於自己的時間增多,可以做以前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環遊世界等長途旅行,學畫畫、書法、音樂等等,琴、棋、書、畫的多元才藝的學習。這一段時期,感覺上較幸福而繁忙,這就是蜜月期最普遍的現象。蜜月期的長短,因個人的狀況而異,不一而足。
(三)覺醒期(disenchantment phase)
在蜜月期過後,有些人開始發現退休並不如預期的想像,該旅遊的地方也都去過了,以前沒時間做的事情也都做了。生活寄託開始下滑,造成失望、氣餒及沮喪的現象。覺醒退休生活也只是這樣,也懷疑自己的「退休準備度」是否充足。
(四)重新定位期(reorienting phase)
重新定位期只發生在少數能自我覺醒的退休人員。能抓住問題的關鍵並根據自己的「退休」現實,來重新定位自己的方向,也開始想找出融入現實世界的新方法。
(五)穩定期(settlement phase)
個體開始以不同的標準,來打理自己的生活,而這些標準常常參照自己的心理特質、生理因素、健康狀態、經濟狀況等等。退休生活可能是活躍的、興奮的、健康的、多元的、成功的⋯⋯,逐漸感到穩定而滿意。
(六)終止期(termination phase)
有些人會走入「退休角色與個人生活無關」的階段,即為終止期。例如,有些人退而不休,繼續工作重拾自己的生命剩餘價值;有些則因疾病等身體健康狀態、失去生活能力,而成為病人或無能者。這種改變主要由於身體機能衰退和獨立性的喪失所致,這種現象常常象徵著剩餘生命的時間即將來臨。
教育部門近幾年不僅提出樂齡學習政策、設置樂齡學習中心、開辦樂齡大學及樂齡學習班,如老人大學、長青學苑、長青大學、樂齡大學等。高齡教育機構的入學標準,亦以55歲為界線。綜合上述資料,臺灣的樂齡學習將對象延伸至55歲以上的中高齡,約有10年的退休準備期(preretirement phase),所以作者認為:「樂齡」是具退休準備的快樂年齡(亦即,樂齡=退休年齡-10)。簡言之,退休年齡若為65歲,樂齡就從55歲開始;退休年齡若為60歲,樂齡就從50歲開始;若退休年齡提早到55歲,則樂齡從45歲就開始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