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哪裡僅僅是音樂,這哪裡僅僅是音樂人,
這分明是一個隱藏在音樂背後的哲學詩人!”
從哲學家視角,認識這位自由的音樂人
──陳昇音樂創作脈絡解析──
哲學,用理性反思生命和生存的意義;
音樂,詩化的哲學,探觸邏輯概念所不可表達。
陳昇,一位隱藏在音樂背後的哲學詩人;
在荒謬且孤獨的數位e世代
我們聽陳昇的歌,尋找生活的意義。
「陳昇的歌,帶有許多私人的意識流和個體的記憶意涵,是織進歌者生命肌理的音符。但他歌曲所運用的追溯方式可以引發聽者的共鳴,唱出我們內心的那片沉默……」
──張穎
關於本書
在香港教授哲學與宗教的張穎博士,無意間聽到馬世芳的音樂訪談節目《馬世芳音樂五四三》。其中的受訪嘉賓是她沒聽過的臺灣音樂人——陳昇。這段音樂採訪引發了她的好奇,在聽了陳昇的幾首曲子後,她一下栽進了陳昇的音樂世界,開始被他的歌聲所吞噬。為了記錄這段瘋狂的經歷,她做了一個衝動的決定:乾脆寫些和陳昇有關的東西。張穎博士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寫下十四萬字,完成了這本書。
書中張穎博士依其深厚的哲學素養,替我們梳理出那個隱藏在音樂背後的哲學詩人。她以「存在主義」闡述陳昇悲劇的人生意識,用莊子理解陳昇喜劇的人生態度;更藉著陳昇的創作,提出十四個對生命的哲學探問。本書記錄了一段因音樂而魔瘋的奇幻旅程,是華語音樂難得的歌詞詮釋文本,更寫下了哲人之間的心靈交會。在音樂感性的驅動與哲學理性的思辨下,我們不但理解陳昇,同時也藉著陳昇審視自己。
目錄
推薦序
引子
1.民謠
2.情歌
3.歸鄉
4.宿命
5.記憶
6.孤獨
7.藍色
8.嬉戲
9.流浪
10.真實
11.男人
12.都市
13.匆忙
14.哲學
後記
譯名對照
序/導讀
【詩序】
一朝醒來愛陳昇愛到風箏也願意私奔到擁擠的華人公寓
朱頭皮/臺灣傳奇音樂創作人
全臺出唱片的無不羨慕佩服陳昇
陳昇才不管賣不賣
我出我的管你去死
本來大致上一年一張
近幾年變本加厲,兩張四張
越老越有威力而且鋼強
陳昇才不管賣不賣
儘管偶爾也被專業音樂圈嚴詞批評亂做一通
我出我的管你去死
全臺出唱片的無不羨慕佩服陳昇
張穎教授想和陳昇的歌一起去喜歡思奔
歡迎張教授來南機場吃餃子
把悲傷留給思念人之屋
【推薦序摘錄】
在孤獨浪蕩的人生中,命運讓她透過音樂遇上了另一位心靈浪人——臺灣音樂人陳昇;思想上的共鳴遂成就了本書的誕生。在書中,Ellen帶領我們浪遊陳昇的音樂曲詞,透過穿梭其間的哲學反思,從中同悟五味紛陳的人生。在談及陳昇的情歌時,Ellen認為他在歌中融入了「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繼而用康德對「自由」的某種看法,來解讀陳昇「放肆的情人」和「浪子」的身分。她進一步指出,陳昇的〈恨情歌〉展現了「自由的悖論」,並由此帶出從莊子到竹林七賢、再到陳昇,都有類似的浪子的困惑。在Ellen筆下,尼采的酒神與太陽神的精神對峙、阮籍和劉伶放浪形骸的酒醉張狂,以及陳昇任性率直的音樂,都深刻地描畫了一群心靈浪人在自由與宿命中狂歌的光景。
──張錦青/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穎博士對陳昇音樂的解讀,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熱情而細膩,有哲理的高致而不失詩意的生氣。有一種藝術評論,像外科手術一樣,以哲學手段切入,肢解藝術作品,抽象出作品的意義。也有一種藝術評論,像接生嬰兒一樣,讓作品的意義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評論之中。張穎博士的解讀屬於後者。它是陳昇音樂的延續,是隱含在音樂中的意義在哲理中的自然流露。行文的語言之美給讀者帶來閱讀的愉悅,正如音樂的旋律之美給聽者帶來欣賞的愉悅,是哲理與詩意的互補。
──劉宗坤/美國德州休斯敦,律師
Ellen的文字給我的感覺是在音樂的符號之間跳動的幽靈,讓她的哲學思考在音樂作品中自由地蕩漾。在某種程度上,Ellen是把Bobby的歌曲當作一個言說的平臺,以此抒發她的一種情緒,或者闡述她的一段思考。這裡,音樂似乎不僅僅是音樂,音樂也可以是情緒,是觀念。這也正是為什麼Bobby的音樂(其實,更多的是他的歌詞)可以打動她的原因。
──潘明倫/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教授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