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了地名文字「結構化」之概念,以此探析《說文》所見之地名,旁及歷史地理及訓詁體例,並參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所見之大量地名考證材料,佐以《漢書.地理志》及《後漢書.郡國志》等地名文獻資料,綜合研究《說文》所見地名。所謂「地名」,包括了城邑、國族、州、縣、鄉、里、亭、聚等之邑名,河流、湖泊之水名、山岳之山名、丘陵、土丘之阜名。目前,《說文》的地名研究,大多以地理文化、歷史地理等層面為主,本書則試由字形結構的角度切入,分析地名專名字、通名字本身的形構意義,及其於文獻所見之形構狀況,分析歸納《說文》地名文字的構形用例。
目錄
自序 I
第一章 《說文》地名字類別及其釋義 1
第一節 《說文》及其地名字 1
第二節 地名專名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 2
第三節 段注本《說文》改訂地名釋義商榷 4
一 水名釋義之改訂 4
二 山名釋義之改訂 6
三 段改山名、水名釋義之商 7
第二章 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13
第一節 《說文》結構化地名專名及其類別 13
一 从邑 15
二 从水 15
三 从山 16
四 从阜 17
第二節 結構化地名僅見用為本字 18
一 〈邑部〉專名 18
二 〈水部〉專名 22
三 〈山部〉專名 24
四 〈阜部〉專名 28
第三節 結構化地名字構形省略例 35
一 省略邑旁 35
二 省略水旁 55
三 省略山旁 63
第四節 結構化地名字部件更替例 64
一 更替邑旁 64
二 更替水旁 86
三 更替山旁 89
四 更替阜旁 93
五 更替聲符 94
第五節 結構化地名字之別字例 117
第六節 結構化地名字未見用例者 131
一 未見邑名用例 131
二 未見水名用例 132
三 未見阜名用例 132
第三章 非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139
第一節 《說文》所見非結構化地名專名 139
第二節 非結構化之地名專名本字 140
第三節 非結構化之假借地名字 151
一 假借為縣名 151
二 假借為鄉名 167
三 假借為亭名 170
四 假借為水名 185
五 假借為山名 191
六 假借為里名 193
七 假借為國族名 195
八 假借為地名 198
第四章 地名通名字 201
第一節 通名之義界 201
第二節 通名字構形用例分析 202
一 地名通名為本義者 202
二 地名通名為引申義者 219
三 地名通名為假借義者 226
四 段玉裁補入者 231
第三節 《說文》地理通名用例及釋義例 232
一 標準式 232
二 省略式 234
三 未與專名結合者 237
第五章 地名方言字 239
第一節 《說文》方言區之地理定位 240
一 方位地理定位 241
二 地形地理定位 241
三 古國名地理定位 243
四 國族名地理定位 246
五 漢代行政區地理定位 247
六 未見地理定位(僅曰俗語及方語者) 249
第二節 方言字之形義 250
一 本字即為方言者 250
二 方言字為引申者 252
三 方言字為假借者 254
四 方言字釋義見於其他正文 256
第三節 方言為連綿詞 257
第六章 結論 267
第一節 地名專名結構化的影響 267
第二節 通名用其本義者為多 269
第三節 方言字闡發之漢代地理觀 270
參考書目 271
第一章 《說文》地名字類別及其釋義 1
第一節 《說文》及其地名字 1
第二節 地名專名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 2
第三節 段注本《說文》改訂地名釋義商榷 4
一 水名釋義之改訂 4
二 山名釋義之改訂 6
三 段改山名、水名釋義之商 7
第二章 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13
第一節 《說文》結構化地名專名及其類別 13
一 从邑 15
二 从水 15
三 从山 16
四 从阜 17
第二節 結構化地名僅見用為本字 18
一 〈邑部〉專名 18
二 〈水部〉專名 22
三 〈山部〉專名 24
四 〈阜部〉專名 28
第三節 結構化地名字構形省略例 35
一 省略邑旁 35
二 省略水旁 55
三 省略山旁 63
第四節 結構化地名字部件更替例 64
一 更替邑旁 64
二 更替水旁 86
三 更替山旁 89
四 更替阜旁 93
五 更替聲符 94
第五節 結構化地名字之別字例 117
第六節 結構化地名字未見用例者 131
一 未見邑名用例 131
二 未見水名用例 132
三 未見阜名用例 132
第三章 非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139
第一節 《說文》所見非結構化地名專名 139
第二節 非結構化之地名專名本字 140
第三節 非結構化之假借地名字 151
一 假借為縣名 151
二 假借為鄉名 167
三 假借為亭名 170
四 假借為水名 185
五 假借為山名 191
六 假借為里名 193
七 假借為國族名 195
八 假借為地名 198
第四章 地名通名字 201
第一節 通名之義界 201
第二節 通名字構形用例分析 202
一 地名通名為本義者 202
二 地名通名為引申義者 219
三 地名通名為假借義者 226
四 段玉裁補入者 231
第三節 《說文》地理通名用例及釋義例 232
一 標準式 232
二 省略式 234
三 未與專名結合者 237
第五章 地名方言字 239
第一節 《說文》方言區之地理定位 240
一 方位地理定位 241
二 地形地理定位 241
三 古國名地理定位 243
四 國族名地理定位 246
五 漢代行政區地理定位 247
六 未見地理定位(僅曰俗語及方語者) 249
第二節 方言字之形義 250
一 本字即為方言者 250
二 方言字為引申者 252
三 方言字為假借者 254
四 方言字釋義見於其他正文 256
第三節 方言為連綿詞 257
第六章 結論 267
第一節 地名專名結構化的影響 267
第二節 通名用其本義者為多 269
第三節 方言字闡發之漢代地理觀 270
參考書目 271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