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自卑與虛構解體的終極目標:研學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成功迎戰精神官能症
了解人的本性,乃至於有效實現阿德勒心理治療,與其說這是科學,不如說,這更像藝術。內容簡介
本冊24章涵蓋廣泛主題。雖然阿德勒所強調的重點,看似不具主題連貫性和展開模式,但是他在每一篇文章中,都針對構成個體心理學的幾項理論進行詳述。因此就整體而言,全書主題貫穿,內容完整連結。從廣義上來說,他從不同觀點重複討論幾個核心概念,而每討論一次,他就多疊加一項細微卻重要的意義。
阿德勒常說,了解人的本性,乃至於有效實現阿德勒心理治療,與其說這是科學,不如說,這更像藝術。
目錄
序/導讀
序文
本冊24章涵蓋廣泛主題。雖然阿德勒所強調的重點,看似不具主題連貫性和展開模式,但是他在每一篇文章中,都針對構成個體心理學的幾項理論進行詳述。因此就整體而言,全書主題貫穿,內容完整連結。阿德勒在解析阿爾佛雷德.馮.伯格筆下人物霍夫拉特‧艾森哈特的章節中,他運用個體心理學分析一個虛構人物。我是在就讀戲劇藝術研究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阿德勒的作品。令我震驚的是,阿德勒的人格結構觀點,竟與俄國劇場大導演康斯坦丁‧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e Stanislavksi,1863-1938年,俄國著名戲劇和表演理論家)的戲劇理論,有大量類似之處。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建議演員和導演用來分析虛構人物所使用的技巧和術語,跟阿德勒用來理解真實人物的概念超乎尋常地類似。例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超客觀」與阿德勒「虛構終極目標」,兩種概念極度相似。顯然來自不同領域的兩位創意思想家,在思索人類各種行為動力時,都獲得了類似於目的論的結論。
對於不熟悉個體心理學的讀者,我們在附錄中提供了《古典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原則》一文,作為簡要概覽。更為詳盡的內容,請參見收錄於《阿德勒臨床實務工作全集臨床治療師指南》的《古典阿德勒理論與實作》和《民主概念的心理學》這兩篇文章。
編輯註記:為符合當時民情,並保存阿德勒的原始用語,他經常使用的男性代名詞在本書中依然延用。無論是否使用男性代名詞,性別平等是阿德勒理論概念的基礎。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