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霧峰林家的重振:從官紳對立到相互協力(1882-1895)
認識臺灣五大家族之一──霧峰林家如何從頹勢中重振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霧峰林家是乾隆時代崛起之家族,透過冒險拓墾而迅速致富,崛起為地方頭人,到了十九世紀,族人林文察甚至曾經官拜封疆大吏。然而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後,清廷改採抑紳政策,對戰功赫赫之林家由重用轉為壓抑,不僅林文察戰死沙場,其弟文明竟慘死彰化縣公堂,且背負「叛亂」惡名,家運中衰。
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臺灣外患日增。建省之後,首任巡撫劉銘傳迫於外力壓迫與內部需要,積極推動新政,並破格重用臺灣紳商以協助推行,與林家結合成「官紳共利體」。霧峰林家即在此一政治背景下,創造了家勢重振之新機運。
《霧峰林家的重振》,是黃富三教授繼《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之後,歷經三十餘年完成之鉅著,也是霧峰林家三部曲之完結篇,透過公私文書,細緻而深入地描繪了霧峰林家如何在經歷挫折後東山再起,最後蛻變為中部最大家族。
目錄
序/導讀
序
關於霧峰林家研究,最早做系統性研究者當屬美籍學者麥斯基爾(Johanna Menzel Meskill),其名著為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探討林家在清代之發展史,在美國被譽為當時中國地方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本書有甚多創見,然而其史料之利用與部分詮釋尚有不足者。因此,個人應林正方先生之邀,撰寫出版《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二書,前者介紹林家如何由一介貧民致富而躋身官僚與仕紳階級,後者論述林家在顛峰時期卻突遭官府壓制而家道中挫。此後如何脫離困境,再造新機呢?
無疑地,19世紀國際環境與島內情勢有重大變遷,由於臺灣外患之增加,而島內已經漢化而無內憂,導致清廷治臺政策之重大轉變,即加強建設臺灣,強化國防安全。因此林家重新被重用而獲得重振之機,其中之因應策略的調整,二書尚未論及,個人乃再接再勵,撰成本書《霧峰林家的重振》,探討至19世紀末期林家之曲折史。
實際上,本書之撰寫並非預定的,而是在研究、撰寫過程中挖掘大量林家文書,大多是前所未有的,極為珍貴。以往因欠缺足夠原始史料,霧峰林家之相關著作不免語焉不詳或輾轉抄襲,甚至以訛傳訛,有待大幅度補充與修正。筆者研究團隊所發掘的《林家訟案文書》經筆者研究後,已發表為《霧峰林家的中挫》一書;另外尚有林朝棟相關文書,因數量大,又破損嚴重,因此筆者團隊耗費長達十年以上之整理、解讀,出版《霧峰林家文書集》六冊,方能以此為主要史料,撰寫本書《霧峰林家的重振》,填補林家歷史之缺口。如今總算能大略重現林朝棟領導下歷史,完成清代霧峰林家歷史之研究工作。然而,因林家史料中極多信函無日期,可能在論述時序上未必完全正確,在此必須說明。
另外,完成整體研究後,筆者感覺有必要從宏觀角度評估林家在清代臺灣史上之角色。因此以官紳關係之演變為論述中心,大致上分成抗衡(confrontation)、調適(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三階段,呈現其發展史之特色。按,清廷在1683-1684年將臺灣納入統治後,在政治上長期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嚴控政策,對經濟採用不鼓勵(discouragement)的消極策略,直至1875年後因臺灣外患嚴重方改弦更張。前期對移民採取「海禁」政策限制移民,對原住民地區採取劃界之「山禁」政策;至後期,則大開海禁,並廢除「山禁」,改為「開山撫番」政策。在前期之「山禁」時期(1684-1875),早期來臺發展的家族大多在平原地區和平發展精耕農業,但霧峰林家開臺祖林石則違抗禁令,在番界外拓墾而起家,也影響其族運之興衰與臺灣歷史走向,本書以宏觀角度檢討霧峰林家在清代臺灣歷史發展上的特色,揭開邊區豪族崛起之真相,顯示其於抗衡、調適、合作三階段的策略與作為。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