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宗師葉問親傳、特工警界之師盧文錦
開館授徒四十年,獨門心法首度公開!
詠春工夫,不求多,而求精;
詠春精神,不在猛,而在細!
宗師葉問親傳、特工警界之師盧文錦,開館授徒四十年,獨門心法首度公開!
詠春拳貴精不貴多,有生於無、多生於精。作者盧文錦為葉問的親外甥,少承家傳詠春拳學,另又習得擒拿、柔道、特勤搏擊等技法,曾任維安特勤隊創隊教官,本書彙整其多年經驗,從頭介紹詠春拳的源流發展與基本思想,逐項講示葉問詠春拳的拳法結構,並以詳盡的動作圖解實地演示木人樁、三角樁、八斬刀、六點半棍等基本樁法和詠春器械的重要動作,拆解由「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個過程組成的拳套,使學習者在練習過程中能學以致用,是學習詠春拳的必備讀物。
本書特色
✓從頭介紹詠春拳的源流發展與基本思想
✓逐項拆解葉問詠春拳的拳法結構
✓實拍步驟圖解演示詠春基本樁法
✓圖示詠春器械的重要基本動作
目錄
自序 / 盧文錦
上篇
Chapter1 詠春拳的歷史源流與發展脈絡
Chapter2 詠春拳的基本思想與運用概念
Chapter3 詠春拳的實戰概念與方法
Chapter4 詠春拳的基本拳法與實戰
Chapter5 詠春拳的基本功夫與身形掌法
中篇
Chapter6 葉問詠春拳的拳法結構
Chapter7 詠春拳法的運用和基本樁法
Chapter8 盧文錦詠春拳的教學精華語錄
下篇
Chapter9 盧文錦詠春器械重要基本動作圖示
詮釋舅父葉問宗師生前之教拳心得
後記
附錄 向盧師父學詠春 / 胡逢瑛
序/導讀
〈後記〉盧文錦
我國在七、八十年前的功夫期刊,因為攝影及印刷技術的不完整,功夫的編寫都是以連環圖畫的方式呈現的。更有使用早期的木板印刷,在連環圖畫中畫出如何是猛虎下山、雙龍出海、白鶴亮翅、或是羅漢拜觀音……等等。詠春拳出現在社會以後,有「小念頭」的書本,更有「木人樁」法書本,有用中文書寫的,也有用英文書寫的,確實給人們更多關於詠春拳的認識,但也誤導了以為看書畫學招式就可以練就功夫。
葉問宗師生前曾強調,學詠春一定要透過「黐手」,更要在不同人的習慣上練得更多不同的反應,看書或是圖片實無法把死招式變成活招。當然著書者可以獻出教學經驗,或是科學解說的引導,使學習者得到更多關於拳術理論與實戰應用的知識,並且獲得思想的開發與觀念的啟發。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以本人近四十年的教學心得筆記一一編寫串聯起來的,不強調見招破招或是如何打倒對方的機械式寫法。如果學拳者抱著如何殺戮的思想,就無法體會詠春拳的生命精神,希望打倒對方這也是極端錯誤的想法。
在我近四十年的教學生涯中,訓練過來自軍中或是特勤的人員,他們是國家與社會安寧的保衛者,主要任務在於維持國家與社會的秩序和安全,使他們在執勤過程中可以保護自己並且完成維安的任務。
一般平民百姓來學拳,當然也不能抱著殺戮或是擊倒對方的思想,如果要傷人何必學功夫,隨便拿把刀或是槍,豈不是更快?所以,學拳者的心態要擺正,端正思想後才能進入詠春拳術的奧妙殿堂。
詠春拳,不是強調傷人,其動作之變換都能以物理學、數學和生理學來進行解說,不是一味的強調如何打。有了基本的動作練習之後,主要是練完「小念頭」第一套拳之後,學拳者就進入了「黐手」的訓練。這時就更進一步結合兵學和戰爭學來解說實戰的應用,如我國留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既然要學得更多且更深入的功夫,我認為:「學文的可以不去學武,但是學武者一定要學文」。
事實上,詠春的「黐手」是從接觸感覺中去發揮所學,不必急著去做出思想上的動作,因為只有這樣的科學引進,才會把你熟練的動作永遠存在自己的腦波當中,一旦情況發生時,就會即時發揮所學以因應危機的來襲。
學拳如同疊羅漢似的,需要一步一步增進,也如同農夫耕地施肥,急之不得,施肥過多與過急反而會導致作物的枯萎。貪多嚼不爛、物極則必反,學拳者需要慢工出細活,培養自己的心性和耐性。詠春拳尤其是細膩的功夫,需要達到熟能生巧與靈活運用,則需要改變我們平常不正確的用力習慣和以為功夫就是殺戮的錯誤觀念。
如果要達到熟能生巧與靈活運用,能夠在危險出現時即時反應所學,就不必去記死招式或是如何破招,詠春拳講究的是學以致用而非舞台表演。詠春拳是要接觸反應所學,要使動作發揮出來就不能有我想如何如何的自大狂心態。
詠春拳是極具科學原理,筆者在書中已經多次強調,詠春拳的學習者必須按部就班的走下去,才能練就功夫,成為詠春拳的傳承者,而不是詠春拳的俘虜。
本書內容有不同論述,期望能夠給愛好詠春拳的學習者更多關於葉問宗師傳下來的功夫武術,增進學習者更多關於詠春拳的認識和了解,使其進而有更多的投入和更廣的傳承。這裡我再次重申葉問宗師生前對門下弟子一再鼓勵的一段話:「今天有機會你們都不把詠春拳練好,他日中國人一定要跪在外國人面前,求他們教你詠春拳」。
所以,這裡我特別引出古文書中蘇軾寫的一篇文章―〈留侯論〉的開篇一段話:「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正因如此,詠春拳的學拳者應該走出正確的方向,既不是強調打殺、也不是強調各種動物形態,更重要的是能夠每事以科學引證,所以,十九世紀末以來,一向重視科學的歐美日等國家紛紛有人投入詠春拳的學習行列,這也使得我們中國人有了危機意識,是故,詠春拳的學習者應有更長遠的志向,所以說,中國人一定要把詠春拳學好,更要往下傳承下去。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