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不務農業的偽詩人、不務詩業的偽農民
▌「農不農 詩不詩」極富調侃意味
▌詩作貼近土地,結合天宇
▌與擅長創作農事詩的維吉爾、葉賽寧、賈穆深刻對話
《都耕佃農》是詩人莫渝的田園農事詩集,共分四輯:一、土壤篇,二、蔬果篇,三、24節氣,四、乾河道遐思。除了輯四是散文詩,描寫大漢溪畔的乾河道,其他都是詩人從事農耕的甘苦談。結合田園農事操作,詩人提出阿卡笛亞(Arcadia)心靈淨土的概念,銜續西方牧歌田園詩的傳統。
「莫渝的詩,平實,不帶任何花俏。沒有過度的激情,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意象,卻有著濃鬱的、對土地、對土地上各種蔬果的愛惜。」──詩人詩評家楊風
「莫渝的詩語言平直、淺白、清晰,用我們的生活語言去思考;大都採用賦的寫法,語言隨著詩想進行,這是一本平易近人的農事詩,值得大家共同來玩味與品嘗。」──詩人康原
「潛伏在詩人心田中的蚯蚓,『靜』、『思』中『自然有所追尋』──追尋屬於自己可用心耕作的福田,一個嶄新的創作新天地。」──詩人黃玉蘭
▌「農不農 詩不詩」極富調侃意味
▌詩作貼近土地,結合天宇
▌與擅長創作農事詩的維吉爾、葉賽寧、賈穆深刻對話
《都耕佃農》是詩人莫渝的田園農事詩集,共分四輯:一、土壤篇,二、蔬果篇,三、24節氣,四、乾河道遐思。除了輯四是散文詩,描寫大漢溪畔的乾河道,其他都是詩人從事農耕的甘苦談。結合田園農事操作,詩人提出阿卡笛亞(Arcadia)心靈淨土的概念,銜續西方牧歌田園詩的傳統。
「莫渝的詩,平實,不帶任何花俏。沒有過度的激情,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意象,卻有著濃鬱的、對土地、對土地上各種蔬果的愛惜。」──詩人詩評家楊風
「莫渝的詩語言平直、淺白、清晰,用我們的生活語言去思考;大都採用賦的寫法,語言隨著詩想進行,這是一本平易近人的農事詩,值得大家共同來玩味與品嘗。」──詩人康原
「潛伏在詩人心田中的蚯蚓,『靜』、『思』中『自然有所追尋』──追尋屬於自己可用心耕作的福田,一個嶄新的創作新天地。」──詩人黃玉蘭
目錄
【推薦序】 親愛的土地.親愛的蔬果 —細讀莫渝的農事詩集《都耕佃農》/楊 風
【推薦序】天龍國裡的農夫詩人/康 原
【推薦序】 喜畊福田 —採實《莫渝田園詩集:都耕佃農》/黃玉蘭
【自序】 從詩園校園到菜園—都耕佃農小記/莫 渝
【序詩】 我們只過單純的生活
▌輯一 土壤篇 ▌
挖掘
揉土
荒土
迷失的天牛
越境
播種
雜草
爆芽
悶熱
一具蟬屍
種菜的心情
種菜養蟲說
菜蟲有話說
菜蟲說
蚯蚓的夢
回應
滿園蝴蝶
正午的菜園
園裡揀菜懷想詩人
蝸牛篇(3帖)
▌輯二 蔬果篇 ▌
確幸—空心菜
迴旋香—九層塔
青翠—秋葵
噬血真愛—紅莧菜
番麥—玉米粒
冬日綠太陽—高麗菜
紫蘇
茄子
中空—失根的木瓜樹
點點紅—朝天椒
滿樹紅—朝天椒
絲瓜棚
絲瓜1
絲瓜2
絲瓜3
瓜藤
火龍果之花
芋之葉
芋頭
蕃薯芋仔體
地瓜葉的頌歌
▌輯三 24節氣 ▌
立春(2月4或5日)
雨水(2月19或20日)
驚蟄(3月5或6日)
春分(3月20或21日)
清明(4月4或5日)
穀雨(4月20或21日)
立夏(5月5或6日)
小滿(5月21或22日)
芒種(6月6或7日)
夏至(6月21日或22日)
小暑(7月7或8日)
大暑(7月23或24日)
立秋(8月7或8日)
處暑(8月23或24日)
白露(9月8或9日)
秋分(9月23或24日)
寒露(10月8或9日)
霜降(10月23或24日)
立冬(11月7或8日)
小雪(11月22或23日)
大雪(12月7或8日)
冬至(12月22或23日)
小寒(1月5或6日)
大寒(1月20或21日)
▌輯四 乾河道遐思(散文詩)▌
【附錄】給Green的田園詩
【附錄】小孩與菜園
小孩與菜園02
【後記】傾近田園/莫 渝
【推薦序】天龍國裡的農夫詩人/康 原
【推薦序】 喜畊福田 —採實《莫渝田園詩集:都耕佃農》/黃玉蘭
【自序】 從詩園校園到菜園—都耕佃農小記/莫 渝
【序詩】 我們只過單純的生活
▌輯一 土壤篇 ▌
挖掘
揉土
荒土
迷失的天牛
越境
播種
雜草
爆芽
悶熱
一具蟬屍
種菜的心情
種菜養蟲說
菜蟲有話說
菜蟲說
蚯蚓的夢
回應
滿園蝴蝶
正午的菜園
園裡揀菜懷想詩人
蝸牛篇(3帖)
▌輯二 蔬果篇 ▌
確幸—空心菜
迴旋香—九層塔
青翠—秋葵
噬血真愛—紅莧菜
番麥—玉米粒
冬日綠太陽—高麗菜
紫蘇
茄子
中空—失根的木瓜樹
點點紅—朝天椒
滿樹紅—朝天椒
絲瓜棚
絲瓜1
絲瓜2
絲瓜3
瓜藤
火龍果之花
芋之葉
芋頭
蕃薯芋仔體
地瓜葉的頌歌
▌輯三 24節氣 ▌
立春(2月4或5日)
雨水(2月19或20日)
驚蟄(3月5或6日)
春分(3月20或21日)
清明(4月4或5日)
穀雨(4月20或21日)
立夏(5月5或6日)
小滿(5月21或22日)
芒種(6月6或7日)
夏至(6月21日或22日)
小暑(7月7或8日)
大暑(7月23或24日)
立秋(8月7或8日)
處暑(8月23或24日)
白露(9月8或9日)
秋分(9月23或24日)
寒露(10月8或9日)
霜降(10月23或24日)
立冬(11月7或8日)
小雪(11月22或23日)
大雪(12月7或8日)
冬至(12月22或23日)
小寒(1月5或6日)
大寒(1月20或21日)
▌輯四 乾河道遐思(散文詩)▌
【附錄】給Green的田園詩
【附錄】小孩與菜園
小孩與菜園02
【後記】傾近田園/莫 渝
序/導讀
【自序】從詩園校園到菜園—都耕佃農小記/莫渝
2011年春,一個機會,成為十坪地的小佃農,暫時擁有一塊可耕作的菜園主人,欣喜多於其他情緒。趣味、學習與碰觸土地的心情濃烈,卻無真農夫收成得失之心。至於如何操作,就順勢自然再說。「樹林有機市民農園」免租賃半年,201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新北市農業局透過農會提供農事用具、種子、請講師授課指導。50位園友齊聚一堂,授課講習後,見識擁有半年的菜園之地:乾硬黃土,鄰近苦苓林掉下的枝葉、果實,偶有蟬屍。
半年後,改向地主承租。有退租,有增多,50位園友留下約30餘位。新的一年2012年,市農業局再擇區推廣,與園友就近抽到「土城有機市民農園」,一時需往兩處勞作。半年到期,結束前成果報告,還得了乙份獎勵:普獎27名之一(優良獎有6名)。
從荒土,翻耕、播種、點栽、施肥、澆灌,在菜園裡,隨季節天候,栽種過:空心菜、活力菜、A菜、蘿曼、大陸妹、地瓜葉、花椰菜、高麗菜、鵝菜(A菜類)、小番茄、小黃瓜、秋葵、皇宮菜、紅莧菜、毛豆、荷蘭豆、辣椒、玉米、絲瓜、芋頭、木瓜、香蕉、芥藍菜、芹菜、韭菜、紫蘇、九層塔、洛神……等。
勞動過程中,感受到「劣等生」的滋味。有的園友從網路得知,到講習班學習,甚至付高額學費進修,積極調製肥料,過一段時間,收成就比出高下。深深覺得自己比小說家七等生的等級更弱,只好自言:劣等生。劣等生還是有作業,有收成。看到小小收成,也聊表安慰。
勞動時候,會想到幾位外國詩人。蘇聯葉賽寧(1895-1925)自言:「我是鄉村最後一位詩人」。古羅馬維吉爾(西元前70-19)繼詩集《田園詩集》(Bucolique)十首之後,著詩集Géorgiques,即《農事詩》,採接近史詩寫作方式,分四卷,描寫有關農村生活、農地操作、農事經營、田園管理、畜牧養殖、養蜂取蜜等農業說教性質的詩歌,也歌頌政治人物,摻入宗教與哲學領域,將審美紀實的詩文學,提昇到社會及民族的主題,產生「文以載道」效用,詩中蘊含維吉爾的哲理:世事紛紜多變,只有更迭的四季循序漸進,永恆長久,個體只有在田園操作與自然美景,享受樂趣獲得撫慰。比較貼切的是法國寵愛驢子的鄉村詩人賈穆(雅姆,1868-1938),他在果園農事時,總有蒼蠅、胡蜂、蚊蚋靠身,既煩又閃不開。人言「怕熱,就別入廚房。」每次到菜園,就得向蚊子繳稅。不是一個月一次,若是,菜園早荒蕪了。雖非天天,至少兩天偶爾三天一趟,工作都在一小時以上。留有這樣的文字:「拿鋤頭的日子,從6:30到8:30,工作足足兩個小時。上衣濕透透。」(2011.07.30.),「巡水、除草,從7:00到8:00,工作一個小時。」(2011.07.31.),「挫敗 整地第1畦」(2011.09.08.五)。鐵鏟與鋤頭的時刻,沒有汗水才奇怪。也曾下午到園操作,冬暮辭夕陽:「夕陽在我的左後方/餘溫逐漸減弱/我迎著冷峻的朔風」(2011.12.19.一)。
前往菜園,來回摩托車車程約40分鐘,路程約25公里。其中一段8公里,屬大漢溪堤防內的機車通道,更早當然是河道。大漢溪,昔稱大嵙崁溪,是小說家鄭清文常提的大河水,如今河道縮減,兩邊各闢車道及人工溼地。借用日本作家井上靖的用語,我將這段路稱為「乾河道」。
儘管地小,又是劣等生的操作,仍然有小小收成。自家吃不完,就送人,親友鄰居都分享到。一次偶遇大學同學張紫庭,閒聊後,有收成,或園友多送的菜,就分送給她。透過Line,她傳謝意。試摘二則記下:「炒空心菜,牛肉炒小黃瓜,新鮮味美的晚餐,及明天中午的便當都備齊了,感謝!」(2016.05.15.日)、「謝謝你送的秋葵和芋頭,好吃!」(2017.08.15.二)。
另外,來自雲林崙背農村的台語作家廖秀齡,聽聞這樣作業,有感寫了一詩,置下留念:
詩人免冊房/廖秀齡
詩人的詩
佇心肝發穎(puh-ínn)
佇田園健欉(kiānn-tsâng)
佇土地收成
免冊房
骨力的佃農免買地
縛田(pa̍k-tshân)的做穡人
佇地主的土地tiām子
佇家己的田園發芽
佇番麥欉頂懸at番麥
免買土地
無人剝削的做穡人
免買土地
2013.06.13
有時笑說,不務農業的偽詩人,或者不務詩業的偽農民。有「農不農 詩不詩」的調侃意味。
終究,把這塊地當作心靈的阿卡笛(阿卡笛亞,英文Arcadia,法文Arcadie),護守這小小的十坪菜園,跟土地貼近,跟天宇結合。同時,留下:《都耕佃農:莫渝田園詩集》農事操作這些文字,跟維吉爾,跟葉賽寧,跟賈穆說說話。
2017.09.04
【推薦序】親愛的土地.親愛的蔬果—細讀莫渝的農事詩集《都耕佃農》/楊風(節錄)
今天,大地像是一個在太陽裡紡織的婦人,她用那忘卻的語言對我低唱著一些古歌。—泰戈爾《漂鳥集》116
Ψ
很高興,也很榮幸,在出版前,拜讀莫渝的農事詩。
從2011年春天開始,莫渝就向新北市政府或私人,承租十來坪的土地,種起各種蔬果。由於成績斐然,因此在1912年,還獲得一份新北市政府頒給的獎勵。
然而,更大的獎勵是這本農事詩集—《都耕佃農》。這本詩集裡,共分四輯:(1)土壤篇;(2)蔬果篇;(3)節氣篇;(4)乾河道遐思。在這四輯當中,除了第(4)是散文詩,描寫大漢溪畔的乾河道,其他都是作者從事農耕的甘苦談。
在這些有甘有苦的詩作當中,總是環繞著兩個主題:一是土地,另一則是土地上的農作物收穫,也就是蔬果。「我們地上的糧食正是這些果子。」這是《可蘭經》2卷23章裡的句子,也是法國大文豪—紀德(André Gide),在《地糧》一書首頁所引的句子。句中,土地和果子(糧食),則是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莫渝的農事詩集《都耕佃農》,也是如此。
莫渝曾在〈自序〉中說:
終究,把這塊地當作心靈的阿卡笛,護守這小小的十坪菜園,跟土地貼近,跟天宇結合。同時,留下這些文字:《都耕佃農:莫渝農事詩集》,跟維吉爾,跟葉賽寧,跟賈穆說說話。
引文中的「阿卡笛(亞)」(Arkadia),是古希臘的一個地名,位於一座半島上,與古希臘大陸隔絕,因此沒有戰亂,過著牧歌式的生活,所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田園詩人,將她描寫成世外桃源。(按,ark原意為躲避、避開,adia指閻王。arkadia就是指躲避災難的意思。)足見莫渝用十坪土地,從事耕作,不但是表面的農事,而且是心靈的世外桃源。他曾自嘲,以詩人的身分,從事農耕,乃是「不務詩業的偽農民」,是「農不農 詩不詩」。但其實是務詩業的真農民,是既農又詩的詩人、農夫。
引文中提到三位詩人:維吉爾、葉賽寧、賈穆。這都是影響莫渝寫作農事詩的古代異國詩人。莫渝有一首詩—〈園裡揀菜懷想詩人〉(輯一),詩的最後一句說:「想及遠方已往生的異國詩人的鄉村詩篇。」足見這三位異國詩人,對莫渝的影響之深。
在這三位古代詩人當中,影響莫渝最深的,應該是賈穆(Francis Jammes,1868-1938)和維吉爾(Vergil,紀元前70-19)。他這樣敘述賈穆:「比較貼切的是法國寵愛驢子的鄉村詩人賈穆(雅姆,1868-1938),他在果園農事時,總有蒼蠅、胡蜂、蚊蚋靠身,既煩又閃不開。」事實上,《笠》詩刊86期,曾刊載莫渝翻譯《賈穆詩選》24首,並附有賈穆年表、介紹短文以及詩人坐姿側像圖。足見賈穆對莫渝的重要性。
賈穆的作品寫蒼蠅、胡蜂、蚊蚋,而莫渝,除了寫如何與蚊、蠅對抗之外,還寫了天牛、蟬屍、菜蟲、蝴蝶、蝸牛等菜園裡常見的小動物。種類更加廣泛。
另一位影響莫渝深遠的,是《農事詩》的作者—維吉爾,因為莫渝在序文中,對他著墨甚多,連詩集的書名都採用「農事詩」一詞。維吉爾是古羅馬詩人,被尊為羅馬的國民詩人,也被當代及後世廣泛認為是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影響後世的但丁、莎士比亞等詩人和文人。作品有《牧歌集》(Eclogues)、《農事詩》(Georgics),以及史詩《埃涅阿斯紀》(Aeneid)。其中《農事詩》第一卷,談莊稼;第二卷,談葡萄和橄欖樹;第三卷,談放牧牛、馬;第四卷,談養蜜蜂。讓我們來看他如何談蜜峰:
我接下來要講述的,是天賜的禮物。
呵,梅塞納斯,請看—蜂蜜從天而降。(《農事詩》4,1-2)
這是一首寫給朋友—梅塞納斯(Gaius Maecenas)的詩作。詩人把峰蜜視為「天賜的禮物」。而莫渝,雖然不寫蜜峰,卻寫天牛,寫雜草、蟬屍、菜蟲、蝴蝶和蝸牛。
Ω
水親 土更親
把玩泥土
把玩親切的土地
—莫渝〈輯一、揉土〉
輯一是土壤篇,共22首詩作。從篇名即可知道,這些詩主要是寫種植疏果的土壤,包括如何挖土、如何揉土,以及如何在荒土上種植蔬果。莫渝在〈挖掘〉這首詩裡,這樣寫著(節錄):
用力挖深,挖掘
尋求祖先活動過的痕跡
揣想他們的智慧
挖深 再深 更深
翻土
從黑暗的地底
覓尋新生的景色和氣象
在這裡,我們看到,土地不單單只是土地,而是含藏著「祖先活動過的痕跡」。土地裡面,有祖先的「智慧」,有「新生的景色和氣象」。
而在〈揉土〉一詩(節錄)中,莫渝說:
看似硬朗卻濡潤的泥土
輕輕一握
攤散成細緻粉狀
停駐掌中
………
水親 土更親
把玩泥土
把玩親切的土地
土地是「親切的」,因此值得做為農夫的詩人,盡情「把玩」。
至於〈荒土〉(節錄),莫渝則說:
在荒土撒播詩的種籽
用心植栽可以唱誦生命掙出的拓墾之歌
這兩句詩,再次讓我們看到,莫渝不是「不務詩業的偽農民」,不是「農不農 詩不詩」。而是務詩業的真農民,是既農又詩的詩人、農夫。
莫渝在〈輯一、土壤篇〉,不只寫土壤,還寫土壤上的雜草和各種小動物,包括天牛、蟬屍、菜蟲、蝴蝶和蝸牛。
在這些小動物當中,莫渝似乎最喜歡寫蝸牛。他總共寫了三首蝸牛詩,還把它們編為「蝸牛扁」。其中〈金色的晨光—蝸牛說愛浮世繪〉的末段,這樣寫著:
微沁清爽的晨間田埂
一向善於沿路塗鴉的單匹蝸牛
暫停作業,改
臨摩葛飾北齋的《蛸》浮世繪
且保持長時間的纏黏互擁絮語不歇
其中,葛飾北齋(1760-1849),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大師。在《蛸》這幅畫中,有兩隻章魚,各以八爪觸手,「纏黏」一名採珠的海女,並做出「互擁」而擬似交媾的行為。
從農人的立場來看,蝸牛是「害蟲」,因為牠們會吃掉辛苦耕種的蔬果。但在這首詩中,我們看不到詩人對蝸牛的厭惡或嫌棄。而在其他描寫「害蟲」的其他詩作當中,詩人也有同樣的態度,甚至站在「害蟲」的立場,來為牠們發聲。例如在〈菜蟲有話說〉當中,莫渝這樣寫著:
生存之必要
食物之必要
請允許依我們的方式
我族的方式
允許我們自食其力
………
你住豪宅
無簷無窗的我們
以土為宅
以葉為生
生存之必要
食物之必要
我們只取適量的食物
我們不貪心
環保人士以為:不應該區分「害蟲」或「益蟲」。因為「害蟲」和「益蟲」都是生態的一部分,缺少了「害蟲」,生態就會遭到破壞,危及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
這種理論,要從演化論的提出者—達爾文說起。達爾文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在於發現:環境往往影響生物的種類和演化。例如,貓的數量越多,就表示苜蓿草生長茂盛。苜蓿草生長茂盛,要歸功於採蜜的熊蜂。熊蜂的多寡,又與那些以熊蜂為美食的田鼠數量有關。而田鼠的數量,則又和貓的數量有關。因此,貓、苜蓿草、熊蜂,以及田鼠,其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循環索鏈。
從貓乃至田鼠所構成的生態環:貓→田鼠→熊蜂→苜蓿草→貓,只是一個例子。事實上,達爾文的追隨者,例如赫胥黎,又加入了牛、水手、老女人等,而成下面的索鏈:
老女人→貓→田鼠→熊蜂→苜蓿草→牛→水手→英國海軍→老女人
這還只是一個簡單的索鏈,實際的生態大圓環,比這個圓環還要大上何只千倍、萬倍。而「害蟲」和「益蟲」,都是這個生態大圓環當中的某些環結。把「害蟲」都殺光,這個生態大圓環就會斷裂,不但「益蟲」受到傷害,人類也會遭到災難。莫渝詩作中對「害蟲」的態度,實與生態學若合符節。
【推薦序】天龍國裡的農夫詩人/康原(節錄)
2018年9月1日,在南投縣立文化局舉辦的「在現實的裂縫萌芽—岩上學術研討會」上,擔任詩人莫渝的論文〈填補人生裂縫—取岩上的5首詩為例〉的評論人,討論完畢後與莫渝聊天,他說到:「最近要出版一本田園詩集《都耕佃農》,能不能為此詩集寫一篇文章。」我想,詩人住在天龍國裡,怎麼有地可耕?我有一點懷疑!好奇心驅使下要他寄給我欣賞一下,隔天我就收到這本書的電子檔稿件,首先讀到他的自序。原來莫渝真的下田躬耕,曾在「樹林有機市民農園」與「土城有機市民農園」下過田、翻過土、種過菜,有農事的工作經驗,可能想當個田園詩人,所以在生活工作中寫些有關農事的詩吧!
打開目錄,全書分成四輯:土壤、蔬果、節氣、乾河道遐思;前兩輯真是農耕的心得書寫成詩,節氣以詩來寫氣象與台灣人對節氣的觀念,乾河道遐思是岸邊環境及河川的思考,用散文詩來呈現。此詩集中竟然也因「芋仔、番薯」引發了台灣省籍問題的探討,這或許與他身處天龍國裡種番薯是不容易生長之故,或是族群融合的問題存在,使我們在詩中看到詩人耕種時有的內心感觸,寫出生活上多面向的農民情懷的詩作。
在莫渝的自序有一段話說:「……有時笑說,不務農業的偽詩人,或者不務詩業的偽農民。有『農不農 詩不詩』的調侃意味。」在這段自我調侃中,透露出詩人只是透過另一種生活經驗為創作素材,偽農民只要流露真情詩,就可看到詩人另開了一扇窗,看到不一樣的另一種風景。
在「土壤」專輯中,我們看到辛勤農人「一粒米,百粒汗」的辛勞與「一分努力,一分收穫」勵志格言的證言,每首詩都是農人躬耕的步驟,以及詩人對農事的感受,使閱讀者透過農事詩去了解農民耕種的過程,我們來看莫渝用詩記錄著在〈播種〉的心情:
平凡的手勢
認真的神情
一粒小種籽 一份大期望
撒播的是 小品文
條播的是 小說
點播的是 詩
讓土地歡迎新生命的加入
願土地給予種籽的成長機會
盼土地接納撒種人的祝福
請土地聽聽撒種人的心聲;其實詩人也將「插秧方法」暗喻文學的「作品格式」區別,「播種」在詩人來講就是一種「創作」,稿紙上那一個個方格,就像一區區的田園,只是同樣看到播種,也可能創作出不相同的作品,比如,我看到鄉親的勞動,以及對台灣農事的記憶,就創作出〈耕田園〉的這樣的詩歌,把我對務農的記憶寫入當中,加了一些自己的經驗來書寫:
天未光,緊起床
毋驚田水冷酸酸
點一枝新樂園
透早行入田中央
為著顧三噸
水牛兄,喝歹命
透風落雨嘛愛行
做牛拖,做人磨
駛田實在無快活
為後代拚袂煞
輯一中,還有一篇詩人莫渝寫的〈種菜的心情〉,強調的是與土地相連的心情,離開天龍國那種不著地的虛幻生活,期待台灣這塊土地能少一些天災人禍,能擁抱著大的踏實的生活,微小的詩人只能「暗自禱告 期盼」,多麼卑微的心願,台灣人在「天災人禍」中自求多福,祈禱「天佑台灣」與「鄉親認同台灣」的心情:
防止蟲害 防止水患
防止天災人禍
防不勝防
僅能暗自禱告 期盼
種菜的心情
栽種踏實的歲月
拋離公寓的飄浮移動
解除大廈的高空幻想
栽種與土地相連的心情
讀了這首詩後,想到有一次我到彰化縣埔鹽鄉演講,有「蔬菜的故鄉」之稱的埔鹽,種青菜生產過量常常滯銷,農人們常常把青菜當成有機肥犁入土中,我看到相當惋惜,建議他們把滯銷的青菜做成「乾菜干」來販賣,結果永樂社區真的做成功了,將一群婦人作成的菜乾在社區販賣,竟然成為社區產業的一種特色,於是我把這種情形寫成一首歌〈種菜的阿嬤〉來傳唱:
來 來 來
緊來 趕緊來
鬥陣來阮的菜園內
阮的 阿嬤 種菜
看 看 看
緊來 緊來看
菜園內的高麗菜
疊甲一堆親像山
無人買囥咧爛
阿嬤真拍拼
透中晝 日頭腳
曝菜乾 曝甲
大粒汗 細粒汗
史書上說:「詩言志,歌詠言」;「言志」是詩學上的說法,賦詩言志是對詩的認知。《漢書.藝文志》云:「《書》也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實際上,「賦詩言志」是詩學活動的交流方式,表現詩人的詩學職能,也是詩學的訓練方式之一,詩人都應該掌握的詩學技藝。莫渝這位詩人在耕農種菜之餘,透過種菜體驗言其心志。
在輯二中:莫渝把栽種過:空心菜、活力菜、A菜、蘿曼、大陸妹、地瓜葉、花椰菜、高麗菜、鵝菜(A菜類)、小番茄、小黃瓜、秋葵、皇宮菜、紅莧菜、毛豆、荷蘭豆、辣椒、玉米、絲瓜、芋頭、木瓜、香蕉、芥藍菜、芹菜、韭菜、紫蘇、九層塔、洛神……等各種蔬菜。透過蔬菜的特徵或屬性去寫詩,運用了「藉物詠懷」的技巧去書寫,比如〈中空—失根的木瓜樹〉:
被颱風吹倒的木瓜樹
扶正後
依然挺直
照樣施肥
照樣給水
看似正常無恙
有一天
輕輕一碰
由中間折半
虛偽的外殼繼續支撐已經腐爛的內裡
這首詩講的是一些「虛有其表」的現象,我們社會有許多虛偽假面,比如企業門面看起來富麗堂皇,生意上門庭若市,其實這種公司是舉債營運度日,有一天資金周轉不靈就面臨倒閉;同樣的有些國家都是泡沫經濟的假富庶,舉外債過度開發,其實負債累累「虛偽的外殼繼續支撐已經腐爛的內裡」即是印證。
2011年春,一個機會,成為十坪地的小佃農,暫時擁有一塊可耕作的菜園主人,欣喜多於其他情緒。趣味、學習與碰觸土地的心情濃烈,卻無真農夫收成得失之心。至於如何操作,就順勢自然再說。「樹林有機市民農園」免租賃半年,201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新北市農業局透過農會提供農事用具、種子、請講師授課指導。50位園友齊聚一堂,授課講習後,見識擁有半年的菜園之地:乾硬黃土,鄰近苦苓林掉下的枝葉、果實,偶有蟬屍。
半年後,改向地主承租。有退租,有增多,50位園友留下約30餘位。新的一年2012年,市農業局再擇區推廣,與園友就近抽到「土城有機市民農園」,一時需往兩處勞作。半年到期,結束前成果報告,還得了乙份獎勵:普獎27名之一(優良獎有6名)。
從荒土,翻耕、播種、點栽、施肥、澆灌,在菜園裡,隨季節天候,栽種過:空心菜、活力菜、A菜、蘿曼、大陸妹、地瓜葉、花椰菜、高麗菜、鵝菜(A菜類)、小番茄、小黃瓜、秋葵、皇宮菜、紅莧菜、毛豆、荷蘭豆、辣椒、玉米、絲瓜、芋頭、木瓜、香蕉、芥藍菜、芹菜、韭菜、紫蘇、九層塔、洛神……等。
勞動過程中,感受到「劣等生」的滋味。有的園友從網路得知,到講習班學習,甚至付高額學費進修,積極調製肥料,過一段時間,收成就比出高下。深深覺得自己比小說家七等生的等級更弱,只好自言:劣等生。劣等生還是有作業,有收成。看到小小收成,也聊表安慰。
勞動時候,會想到幾位外國詩人。蘇聯葉賽寧(1895-1925)自言:「我是鄉村最後一位詩人」。古羅馬維吉爾(西元前70-19)繼詩集《田園詩集》(Bucolique)十首之後,著詩集Géorgiques,即《農事詩》,採接近史詩寫作方式,分四卷,描寫有關農村生活、農地操作、農事經營、田園管理、畜牧養殖、養蜂取蜜等農業說教性質的詩歌,也歌頌政治人物,摻入宗教與哲學領域,將審美紀實的詩文學,提昇到社會及民族的主題,產生「文以載道」效用,詩中蘊含維吉爾的哲理:世事紛紜多變,只有更迭的四季循序漸進,永恆長久,個體只有在田園操作與自然美景,享受樂趣獲得撫慰。比較貼切的是法國寵愛驢子的鄉村詩人賈穆(雅姆,1868-1938),他在果園農事時,總有蒼蠅、胡蜂、蚊蚋靠身,既煩又閃不開。人言「怕熱,就別入廚房。」每次到菜園,就得向蚊子繳稅。不是一個月一次,若是,菜園早荒蕪了。雖非天天,至少兩天偶爾三天一趟,工作都在一小時以上。留有這樣的文字:「拿鋤頭的日子,從6:30到8:30,工作足足兩個小時。上衣濕透透。」(2011.07.30.),「巡水、除草,從7:00到8:00,工作一個小時。」(2011.07.31.),「挫敗 整地第1畦」(2011.09.08.五)。鐵鏟與鋤頭的時刻,沒有汗水才奇怪。也曾下午到園操作,冬暮辭夕陽:「夕陽在我的左後方/餘溫逐漸減弱/我迎著冷峻的朔風」(2011.12.19.一)。
前往菜園,來回摩托車車程約40分鐘,路程約25公里。其中一段8公里,屬大漢溪堤防內的機車通道,更早當然是河道。大漢溪,昔稱大嵙崁溪,是小說家鄭清文常提的大河水,如今河道縮減,兩邊各闢車道及人工溼地。借用日本作家井上靖的用語,我將這段路稱為「乾河道」。
儘管地小,又是劣等生的操作,仍然有小小收成。自家吃不完,就送人,親友鄰居都分享到。一次偶遇大學同學張紫庭,閒聊後,有收成,或園友多送的菜,就分送給她。透過Line,她傳謝意。試摘二則記下:「炒空心菜,牛肉炒小黃瓜,新鮮味美的晚餐,及明天中午的便當都備齊了,感謝!」(2016.05.15.日)、「謝謝你送的秋葵和芋頭,好吃!」(2017.08.15.二)。
另外,來自雲林崙背農村的台語作家廖秀齡,聽聞這樣作業,有感寫了一詩,置下留念:
詩人免冊房/廖秀齡
詩人的詩
佇心肝發穎(puh-ínn)
佇田園健欉(kiānn-tsâng)
佇土地收成
免冊房
骨力的佃農免買地
縛田(pa̍k-tshân)的做穡人
佇地主的土地tiām子
佇家己的田園發芽
佇番麥欉頂懸at番麥
免買土地
無人剝削的做穡人
免買土地
2013.06.13
有時笑說,不務農業的偽詩人,或者不務詩業的偽農民。有「農不農 詩不詩」的調侃意味。
終究,把這塊地當作心靈的阿卡笛(阿卡笛亞,英文Arcadia,法文Arcadie),護守這小小的十坪菜園,跟土地貼近,跟天宇結合。同時,留下:《都耕佃農:莫渝田園詩集》農事操作這些文字,跟維吉爾,跟葉賽寧,跟賈穆說說話。
2017.09.04
【推薦序】親愛的土地.親愛的蔬果—細讀莫渝的農事詩集《都耕佃農》/楊風(節錄)
今天,大地像是一個在太陽裡紡織的婦人,她用那忘卻的語言對我低唱著一些古歌。—泰戈爾《漂鳥集》116
Ψ
很高興,也很榮幸,在出版前,拜讀莫渝的農事詩。
從2011年春天開始,莫渝就向新北市政府或私人,承租十來坪的土地,種起各種蔬果。由於成績斐然,因此在1912年,還獲得一份新北市政府頒給的獎勵。
然而,更大的獎勵是這本農事詩集—《都耕佃農》。這本詩集裡,共分四輯:(1)土壤篇;(2)蔬果篇;(3)節氣篇;(4)乾河道遐思。在這四輯當中,除了第(4)是散文詩,描寫大漢溪畔的乾河道,其他都是作者從事農耕的甘苦談。
在這些有甘有苦的詩作當中,總是環繞著兩個主題:一是土地,另一則是土地上的農作物收穫,也就是蔬果。「我們地上的糧食正是這些果子。」這是《可蘭經》2卷23章裡的句子,也是法國大文豪—紀德(André Gide),在《地糧》一書首頁所引的句子。句中,土地和果子(糧食),則是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莫渝的農事詩集《都耕佃農》,也是如此。
莫渝曾在〈自序〉中說:
終究,把這塊地當作心靈的阿卡笛,護守這小小的十坪菜園,跟土地貼近,跟天宇結合。同時,留下這些文字:《都耕佃農:莫渝農事詩集》,跟維吉爾,跟葉賽寧,跟賈穆說說話。
引文中的「阿卡笛(亞)」(Arkadia),是古希臘的一個地名,位於一座半島上,與古希臘大陸隔絕,因此沒有戰亂,過著牧歌式的生活,所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田園詩人,將她描寫成世外桃源。(按,ark原意為躲避、避開,adia指閻王。arkadia就是指躲避災難的意思。)足見莫渝用十坪土地,從事耕作,不但是表面的農事,而且是心靈的世外桃源。他曾自嘲,以詩人的身分,從事農耕,乃是「不務詩業的偽農民」,是「農不農 詩不詩」。但其實是務詩業的真農民,是既農又詩的詩人、農夫。
引文中提到三位詩人:維吉爾、葉賽寧、賈穆。這都是影響莫渝寫作農事詩的古代異國詩人。莫渝有一首詩—〈園裡揀菜懷想詩人〉(輯一),詩的最後一句說:「想及遠方已往生的異國詩人的鄉村詩篇。」足見這三位異國詩人,對莫渝的影響之深。
在這三位古代詩人當中,影響莫渝最深的,應該是賈穆(Francis Jammes,1868-1938)和維吉爾(Vergil,紀元前70-19)。他這樣敘述賈穆:「比較貼切的是法國寵愛驢子的鄉村詩人賈穆(雅姆,1868-1938),他在果園農事時,總有蒼蠅、胡蜂、蚊蚋靠身,既煩又閃不開。」事實上,《笠》詩刊86期,曾刊載莫渝翻譯《賈穆詩選》24首,並附有賈穆年表、介紹短文以及詩人坐姿側像圖。足見賈穆對莫渝的重要性。
賈穆的作品寫蒼蠅、胡蜂、蚊蚋,而莫渝,除了寫如何與蚊、蠅對抗之外,還寫了天牛、蟬屍、菜蟲、蝴蝶、蝸牛等菜園裡常見的小動物。種類更加廣泛。
另一位影響莫渝深遠的,是《農事詩》的作者—維吉爾,因為莫渝在序文中,對他著墨甚多,連詩集的書名都採用「農事詩」一詞。維吉爾是古羅馬詩人,被尊為羅馬的國民詩人,也被當代及後世廣泛認為是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影響後世的但丁、莎士比亞等詩人和文人。作品有《牧歌集》(Eclogues)、《農事詩》(Georgics),以及史詩《埃涅阿斯紀》(Aeneid)。其中《農事詩》第一卷,談莊稼;第二卷,談葡萄和橄欖樹;第三卷,談放牧牛、馬;第四卷,談養蜜蜂。讓我們來看他如何談蜜峰:
我接下來要講述的,是天賜的禮物。
呵,梅塞納斯,請看—蜂蜜從天而降。(《農事詩》4,1-2)
這是一首寫給朋友—梅塞納斯(Gaius Maecenas)的詩作。詩人把峰蜜視為「天賜的禮物」。而莫渝,雖然不寫蜜峰,卻寫天牛,寫雜草、蟬屍、菜蟲、蝴蝶和蝸牛。
Ω
水親 土更親
把玩泥土
把玩親切的土地
—莫渝〈輯一、揉土〉
輯一是土壤篇,共22首詩作。從篇名即可知道,這些詩主要是寫種植疏果的土壤,包括如何挖土、如何揉土,以及如何在荒土上種植蔬果。莫渝在〈挖掘〉這首詩裡,這樣寫著(節錄):
用力挖深,挖掘
尋求祖先活動過的痕跡
揣想他們的智慧
挖深 再深 更深
翻土
從黑暗的地底
覓尋新生的景色和氣象
在這裡,我們看到,土地不單單只是土地,而是含藏著「祖先活動過的痕跡」。土地裡面,有祖先的「智慧」,有「新生的景色和氣象」。
而在〈揉土〉一詩(節錄)中,莫渝說:
看似硬朗卻濡潤的泥土
輕輕一握
攤散成細緻粉狀
停駐掌中
………
水親 土更親
把玩泥土
把玩親切的土地
土地是「親切的」,因此值得做為農夫的詩人,盡情「把玩」。
至於〈荒土〉(節錄),莫渝則說:
在荒土撒播詩的種籽
用心植栽可以唱誦生命掙出的拓墾之歌
這兩句詩,再次讓我們看到,莫渝不是「不務詩業的偽農民」,不是「農不農 詩不詩」。而是務詩業的真農民,是既農又詩的詩人、農夫。
莫渝在〈輯一、土壤篇〉,不只寫土壤,還寫土壤上的雜草和各種小動物,包括天牛、蟬屍、菜蟲、蝴蝶和蝸牛。
在這些小動物當中,莫渝似乎最喜歡寫蝸牛。他總共寫了三首蝸牛詩,還把它們編為「蝸牛扁」。其中〈金色的晨光—蝸牛說愛浮世繪〉的末段,這樣寫著:
微沁清爽的晨間田埂
一向善於沿路塗鴉的單匹蝸牛
暫停作業,改
臨摩葛飾北齋的《蛸》浮世繪
且保持長時間的纏黏互擁絮語不歇
其中,葛飾北齋(1760-1849),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大師。在《蛸》這幅畫中,有兩隻章魚,各以八爪觸手,「纏黏」一名採珠的海女,並做出「互擁」而擬似交媾的行為。
從農人的立場來看,蝸牛是「害蟲」,因為牠們會吃掉辛苦耕種的蔬果。但在這首詩中,我們看不到詩人對蝸牛的厭惡或嫌棄。而在其他描寫「害蟲」的其他詩作當中,詩人也有同樣的態度,甚至站在「害蟲」的立場,來為牠們發聲。例如在〈菜蟲有話說〉當中,莫渝這樣寫著:
生存之必要
食物之必要
請允許依我們的方式
我族的方式
允許我們自食其力
………
你住豪宅
無簷無窗的我們
以土為宅
以葉為生
生存之必要
食物之必要
我們只取適量的食物
我們不貪心
環保人士以為:不應該區分「害蟲」或「益蟲」。因為「害蟲」和「益蟲」都是生態的一部分,缺少了「害蟲」,生態就會遭到破壞,危及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
這種理論,要從演化論的提出者—達爾文說起。達爾文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在於發現:環境往往影響生物的種類和演化。例如,貓的數量越多,就表示苜蓿草生長茂盛。苜蓿草生長茂盛,要歸功於採蜜的熊蜂。熊蜂的多寡,又與那些以熊蜂為美食的田鼠數量有關。而田鼠的數量,則又和貓的數量有關。因此,貓、苜蓿草、熊蜂,以及田鼠,其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循環索鏈。
從貓乃至田鼠所構成的生態環:貓→田鼠→熊蜂→苜蓿草→貓,只是一個例子。事實上,達爾文的追隨者,例如赫胥黎,又加入了牛、水手、老女人等,而成下面的索鏈:
老女人→貓→田鼠→熊蜂→苜蓿草→牛→水手→英國海軍→老女人
這還只是一個簡單的索鏈,實際的生態大圓環,比這個圓環還要大上何只千倍、萬倍。而「害蟲」和「益蟲」,都是這個生態大圓環當中的某些環結。把「害蟲」都殺光,這個生態大圓環就會斷裂,不但「益蟲」受到傷害,人類也會遭到災難。莫渝詩作中對「害蟲」的態度,實與生態學若合符節。
【推薦序】天龍國裡的農夫詩人/康原(節錄)
2018年9月1日,在南投縣立文化局舉辦的「在現實的裂縫萌芽—岩上學術研討會」上,擔任詩人莫渝的論文〈填補人生裂縫—取岩上的5首詩為例〉的評論人,討論完畢後與莫渝聊天,他說到:「最近要出版一本田園詩集《都耕佃農》,能不能為此詩集寫一篇文章。」我想,詩人住在天龍國裡,怎麼有地可耕?我有一點懷疑!好奇心驅使下要他寄給我欣賞一下,隔天我就收到這本書的電子檔稿件,首先讀到他的自序。原來莫渝真的下田躬耕,曾在「樹林有機市民農園」與「土城有機市民農園」下過田、翻過土、種過菜,有農事的工作經驗,可能想當個田園詩人,所以在生活工作中寫些有關農事的詩吧!
打開目錄,全書分成四輯:土壤、蔬果、節氣、乾河道遐思;前兩輯真是農耕的心得書寫成詩,節氣以詩來寫氣象與台灣人對節氣的觀念,乾河道遐思是岸邊環境及河川的思考,用散文詩來呈現。此詩集中竟然也因「芋仔、番薯」引發了台灣省籍問題的探討,這或許與他身處天龍國裡種番薯是不容易生長之故,或是族群融合的問題存在,使我們在詩中看到詩人耕種時有的內心感觸,寫出生活上多面向的農民情懷的詩作。
在莫渝的自序有一段話說:「……有時笑說,不務農業的偽詩人,或者不務詩業的偽農民。有『農不農 詩不詩』的調侃意味。」在這段自我調侃中,透露出詩人只是透過另一種生活經驗為創作素材,偽農民只要流露真情詩,就可看到詩人另開了一扇窗,看到不一樣的另一種風景。
在「土壤」專輯中,我們看到辛勤農人「一粒米,百粒汗」的辛勞與「一分努力,一分收穫」勵志格言的證言,每首詩都是農人躬耕的步驟,以及詩人對農事的感受,使閱讀者透過農事詩去了解農民耕種的過程,我們來看莫渝用詩記錄著在〈播種〉的心情:
平凡的手勢
認真的神情
一粒小種籽 一份大期望
撒播的是 小品文
條播的是 小說
點播的是 詩
讓土地歡迎新生命的加入
願土地給予種籽的成長機會
盼土地接納撒種人的祝福
請土地聽聽撒種人的心聲;其實詩人也將「插秧方法」暗喻文學的「作品格式」區別,「播種」在詩人來講就是一種「創作」,稿紙上那一個個方格,就像一區區的田園,只是同樣看到播種,也可能創作出不相同的作品,比如,我看到鄉親的勞動,以及對台灣農事的記憶,就創作出〈耕田園〉的這樣的詩歌,把我對務農的記憶寫入當中,加了一些自己的經驗來書寫:
天未光,緊起床
毋驚田水冷酸酸
點一枝新樂園
透早行入田中央
為著顧三噸
水牛兄,喝歹命
透風落雨嘛愛行
做牛拖,做人磨
駛田實在無快活
為後代拚袂煞
輯一中,還有一篇詩人莫渝寫的〈種菜的心情〉,強調的是與土地相連的心情,離開天龍國那種不著地的虛幻生活,期待台灣這塊土地能少一些天災人禍,能擁抱著大的踏實的生活,微小的詩人只能「暗自禱告 期盼」,多麼卑微的心願,台灣人在「天災人禍」中自求多福,祈禱「天佑台灣」與「鄉親認同台灣」的心情:
防止蟲害 防止水患
防止天災人禍
防不勝防
僅能暗自禱告 期盼
種菜的心情
栽種踏實的歲月
拋離公寓的飄浮移動
解除大廈的高空幻想
栽種與土地相連的心情
讀了這首詩後,想到有一次我到彰化縣埔鹽鄉演講,有「蔬菜的故鄉」之稱的埔鹽,種青菜生產過量常常滯銷,農人們常常把青菜當成有機肥犁入土中,我看到相當惋惜,建議他們把滯銷的青菜做成「乾菜干」來販賣,結果永樂社區真的做成功了,將一群婦人作成的菜乾在社區販賣,竟然成為社區產業的一種特色,於是我把這種情形寫成一首歌〈種菜的阿嬤〉來傳唱:
來 來 來
緊來 趕緊來
鬥陣來阮的菜園內
阮的 阿嬤 種菜
看 看 看
緊來 緊來看
菜園內的高麗菜
疊甲一堆親像山
無人買囥咧爛
阿嬤真拍拼
透中晝 日頭腳
曝菜乾 曝甲
大粒汗 細粒汗
史書上說:「詩言志,歌詠言」;「言志」是詩學上的說法,賦詩言志是對詩的認知。《漢書.藝文志》云:「《書》也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實際上,「賦詩言志」是詩學活動的交流方式,表現詩人的詩學職能,也是詩學的訓練方式之一,詩人都應該掌握的詩學技藝。莫渝這位詩人在耕農種菜之餘,透過種菜體驗言其心志。
在輯二中:莫渝把栽種過:空心菜、活力菜、A菜、蘿曼、大陸妹、地瓜葉、花椰菜、高麗菜、鵝菜(A菜類)、小番茄、小黃瓜、秋葵、皇宮菜、紅莧菜、毛豆、荷蘭豆、辣椒、玉米、絲瓜、芋頭、木瓜、香蕉、芥藍菜、芹菜、韭菜、紫蘇、九層塔、洛神……等各種蔬菜。透過蔬菜的特徵或屬性去寫詩,運用了「藉物詠懷」的技巧去書寫,比如〈中空—失根的木瓜樹〉:
被颱風吹倒的木瓜樹
扶正後
依然挺直
照樣施肥
照樣給水
看似正常無恙
有一天
輕輕一碰
由中間折半
虛偽的外殼繼續支撐已經腐爛的內裡
這首詩講的是一些「虛有其表」的現象,我們社會有許多虛偽假面,比如企業門面看起來富麗堂皇,生意上門庭若市,其實這種公司是舉債營運度日,有一天資金周轉不靈就面臨倒閉;同樣的有些國家都是泡沫經濟的假富庶,舉外債過度開發,其實負債累累「虛偽的外殼繼續支撐已經腐爛的內裡」即是印證。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