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無解的日常題目:Podcast《世代登出》共同主持人.高可芯.首部散文集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獻給這個世代的探詢之書
Podcast《世代登出》共同主持人.高可芯.首部散文集
“當我焦慮於我什麼都不是,
卻也著迷於我什麼都可能是。”
可芯以誠實的書寫,對急於探索一切可能性、卻也迷失方向的自己,發出永無止盡的叩問。她著迷於年輕生命擁有的尚未定型,卻也焦慮著已經和最好的時光擦身而過。人生像是一道迷人又複雜的題目,我們塗塗改改著答案,卻始終感到無所依歸。
關於二十幾歲的困惑、城市生活的美好與哀傷、關係的疏離與靠近,以及身為女性的種種矛盾,因為有太多事情還不明白,於是她像個拾荒者,記錄著跟無解和想不透所一起生活的日常。儘管有時溫故,無法知新,卻能漸漸搞懂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開始對慢慢累積的這種理解,感到珍惜。
「雖然有時候日子是在劫難逃,但這本書也許能幫你平分,生活帶給你的重;這本書也許能幫你稀釋,生活帶給你的壞。未來若有機會見面,我們不需多多指教,但我會向你問聲好。」
——可芯
關於#愛人,她說:
原來理性地愛一個人,可以這麼無堅不摧。但另一方面忽然我也悲傷了起來,愛不愛本來就是心的事,不知何時開始卻變成頭腦的事了,而過去總沒頭沒腦愛人的我,又去了哪呢?
關於#命運,她說:
生命中有些事和境遇是如此地費解,若這世上沒有一個更高的神或力量,能讓我們歸因和相信,自己這一生那些無法解釋的遭遇,原來都是來自我們觸及不到的冥冥之中。若非如此,那生活究竟要怎麼過下去?
關於#友誼,她說:
我發現了人活在這世上最大的動力,無關個體的堅強,而在於人對所愛之人的不想辜負。如果我愛的人,她比我更相信我會快樂,那此刻我願意為了她的相信而努力。
關於#人生,她說:
一無所有讓人痛苦,無所不有讓人無聊,所以人這一生,也許還是偶爾得去體驗所謂求而不得、捨而不能,去執迷過一種只有自己才能醒悟的遭遇,去哭過一種只有自己最後才能笑看的選擇。
Podcast《世代登出》共同主持人.高可芯.首部散文集
“當我焦慮於我什麼都不是,
卻也著迷於我什麼都可能是。”
可芯以誠實的書寫,對急於探索一切可能性、卻也迷失方向的自己,發出永無止盡的叩問。她著迷於年輕生命擁有的尚未定型,卻也焦慮著已經和最好的時光擦身而過。人生像是一道迷人又複雜的題目,我們塗塗改改著答案,卻始終感到無所依歸。
關於二十幾歲的困惑、城市生活的美好與哀傷、關係的疏離與靠近,以及身為女性的種種矛盾,因為有太多事情還不明白,於是她像個拾荒者,記錄著跟無解和想不透所一起生活的日常。儘管有時溫故,無法知新,卻能漸漸搞懂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也開始對慢慢累積的這種理解,感到珍惜。
「雖然有時候日子是在劫難逃,但這本書也許能幫你平分,生活帶給你的重;這本書也許能幫你稀釋,生活帶給你的壞。未來若有機會見面,我們不需多多指教,但我會向你問聲好。」
——可芯
關於#愛人,她說:
原來理性地愛一個人,可以這麼無堅不摧。但另一方面忽然我也悲傷了起來,愛不愛本來就是心的事,不知何時開始卻變成頭腦的事了,而過去總沒頭沒腦愛人的我,又去了哪呢?
關於#命運,她說:
生命中有些事和境遇是如此地費解,若這世上沒有一個更高的神或力量,能讓我們歸因和相信,自己這一生那些無法解釋的遭遇,原來都是來自我們觸及不到的冥冥之中。若非如此,那生活究竟要怎麼過下去?
關於#友誼,她說:
我發現了人活在這世上最大的動力,無關個體的堅強,而在於人對所愛之人的不想辜負。如果我愛的人,她比我更相信我會快樂,那此刻我願意為了她的相信而努力。
關於#人生,她說:
一無所有讓人痛苦,無所不有讓人無聊,所以人這一生,也許還是偶爾得去體驗所謂求而不得、捨而不能,去執迷過一種只有自己才能醒悟的遭遇,去哭過一種只有自己最後才能笑看的選擇。
目錄
輯一 聲音變成一團霧
熬
尋短
未完成
離群
普通的上學日
輯二 臺北自救回憶錄
深夜檯燈
房間
俄羅斯方塊
一些小回憶
輯三 女字旁絮語
走出去
全世界最難過的人
準滿月
輯四 已經或尚未
憋哭
夢境
字體
顏色
窗外清風一直吹
輯五 漫長的自習
湖泊
負重
月月
人呆
墊上
靜
後記
熬
尋短
未完成
離群
普通的上學日
輯二 臺北自救回憶錄
深夜檯燈
房間
俄羅斯方塊
一些小回憶
輯三 女字旁絮語
走出去
全世界最難過的人
準滿月
輯四 已經或尚未
憋哭
夢境
字體
顏色
窗外清風一直吹
輯五 漫長的自習
湖泊
負重
月月
人呆
墊上
靜
後記
試閱
窗外清風一直吹
臺語是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母語,在我的童年裡,幾乎任何時候,都會有人用臺語說著話,或用臺語唱著歌。然而它卻是一個我永遠都聽不清的背景音,因為只要面向我,所有的聲音都會切換成中文。四歲不到,我被送進了全美幼兒園,ㄅㄆㄇ都還不會,從此我的世界只剩ABC。
但我聽得懂,我其實聽得懂他們用臺語說,我很會講英文,所以每年都要表演講英文,表演完才有紅包拿。每一年過節總是這樣開始的,一團鏗鏘的臺語互相在飯桌上追逐,夾帶著笑聲。而我的表演開始,一陣靜默,纖細軟弱的英文從我嘴巴裡慢慢飄出;表演結束,排山倒海的臺語再次往我爸媽身上撲,恁查某囝就𠢕餒 。接下來就聽不懂了,我永遠都追不上這個滑溜溜又意氣風發的語言,聽了幾回,總是跟丟。
我的阿嬤只會講臺語,因此我只能跟她比手語。在我十歲那年她心肌梗塞離開之前,我應該聽懂了一半的她,但她沒聽懂過我。有一次阿嬤從嘉義來臺中住幾天,想帶我去樓下買冰棒,我牙齒敏感不喜歡吃冰棒,但也不知道怎麼說,只好將錯就錯。結帳時,店員說六十五元,阿嬤沒聽懂:「啥,偌濟錢?」「六十五。」「偌濟?」店員馬上明白了:「la̍k tsa̍p gōo。」阿嬤點了點頭,將冰棒塞進我手裡,我咬了一口,那個冰刺進了牙齒裡,但我是啞巴吃冰棒,有痛說不出,那痛牙一咬,也過不去。又有一次,長途旅行我坐在阿嬤旁邊,她緊緊地握著我的右手臂,嚷著我的手跟爸爸小時候是一模一樣,我的手在阿嬤的臂彎裡慢慢僵掉,呈現進退兩難。我向爸爸拋出一個求救的眼神,爸爸用中文說:妳可以跟阿嬤說妳想睡覺,然後抽掉呀。我臉一橫地瞪著爸爸,與其給我建議,不如來當翻譯,在這個臺語稱霸的大家族裡,我的聲帶是被閹割的。我假裝翻身要睡覺,默默地抽掉了手,背對阿嬤但眼睛睜得大。如果我會表達,也許不會不小心傷了她。
阿嬤過世的那一天,我沒去學校上學,媽媽請了假,我們全家一大早驅車嘉義。在車上,爸爸第一次沒有放江蕙,我不敢聊天,默默睡著了。下一刻我便置身於一群暗色之中,這個空間跟這裡的人,是暗和重的,是濕和沉的。我當時還太小,在這樣裝滿肅穆與悲傷的場合裡,顯得不合時宜。我看到強悍的三姑姑擦著眼淚,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她哭,但她的淚水從來流不到下巴,因為在那之前,她會用力地抹掉。
公祭結束後,我們回家,在高速公路上,車裡充滿疾駛的轟轟聲,以往這種時刻,爸爸就會把音樂轉得更大,跟外頭的聲音較量。然而,此刻整個家族靜默,誰都不說話,車窗開了一小縫,風溜了進來。我從後照鏡看見爸爸與姑姑的眼神,我知道他們的悲傷,來自同個地方,但彼此不能分享。
我突然默默哼起歌:「夢中的情話,啊~是真亦是假,雖然夢境彼呢短,愛你永遠袂反悔。 」
姑姑猛一轉頭:「誰在唱?」車上的大家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是不會說臺語的我。我默默看著姑姑,不敢繼續。
我們家是愛唱歌的家族,獨愛江蕙,只要大家齊聚,一首江蕙就像迎賓酒,開飯前一首江蕙是基本禮貌。一首首江蕙在聚會裡杯觥交錯,唱江蕙時,大家是專注的,是醉的。舉家大小沒人不愛江蕙,從阿公阿嬤至姑伯爸媽,麥克風一到嘴邊,誰都能往下接。即便我從不明白歌詞的意思,但牙牙學歌,有好幾首已經是肌肉反應,此刻在車上的我,恐怕是不習慣大家族的安靜,膝跳反射著,就哼了起來。
「夢中叮嚀的話,山盟海誓一句話,望你謹記在心底,我會用真心來交陪。」姑姑響亮的聲音,從她的鐵肺傳出,蓋過了外頭的轟隆。爸爸忽然把車窗拉上,強灌進來的風夭折在窗口,「感謝妳對我這坦白,乎我有重新出發的機會。」就這樣他們一路對唱,車上少了一雙阿嬤的耳,但我一路聽,沒睡著。
阿嬤離開後,我的英文越來越好,臺語越聽越少,只在爸爸媽媽吵架時才會聽到。我的爸爸媽媽喜愛用臺語吵架,臺語劃分了階級,凡事用臺語講的事,就是大人的事,只會講中文的小孩,就得乖乖在旁邊等。臺語如楚河漢界,阻隔了我與他們,而阿嬤不再回來過年後,少了第三張說著臺語的口來攪和,這場架將是沒完沒了。以前阿嬤總是當著和事佬,爸爸氣到奪門而出,媽媽無語痛哭的時候,我的阿嬤會邊準備著年夜飯,邊用一串串的臺語說著她認為的道理,而我則是在旁看著這齣沒有字幕的風水世家。我大概懂,也大概不懂,大概懂他們感情不好,也大概不懂為什麼他們感情會不好。
自從阿公阿嬤離開,我就再也沒過上兒時那種浩浩蕩蕩喜氣洋洋的年,過年就跟平日三餐一樣,只是電視上多了許許多多的紅色。感情好的時候爸媽用中文說話,感情不好的時候爸媽用臺語說話,然而自從阿嬤走了以後,要我回想哪一刻,這個家曾是安靜的,大概又會回到全家聽著江蕙的時候。
江蕙代替了阿嬤成為一股鎮守於我們家的力量,只要聽著江蕙,這個家就是安靜的。那個大家放下自己,只為聽一首江蕙的時光,我是如此珍惜。如果可以,我希望江蕙就這樣一直唱下去。至今,我的思緒都仍會回到兒時的住家,那個一遍遍放著江蕙DVD的客廳。
「窗外清風一直吹
心事欲講袂詳細
有時悶悶想歸暝
等無月光入來坐」
沉默不語的爸爸靜靜地聽,我知道江蕙正在治療,他阻塞的心;滿面愁容的媽媽哀怨地聽,我知道江蕙正在釋放,她無從宣洩的氣。這一首〈博杯〉,自我成年離開那個客廳後,旋律早已如刺青般,刺進了我的童年裡。我常想,人為什麼需要信仰,因為生命中有些事和境遇是如此地費解,若這世上沒有一個更高的神或力量,能讓我們歸因和相信,自己這一生那些無法解釋的遭遇,原來都是來自我們觸及不到的冥冥之中。若非如此,那生活究竟要怎麼過下去?為什麼這一生會出生在這個家?為什麼不相愛的人會在同個屋簷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博杯問天地。
江蕙在我高中畢業後封了麥,隨後不久我們也搬離了兒時的住家,到了一個沒有往事的新家,我和妹妹相繼上了大學並離鄉,而爸爸也出國工作。四散在不同城市的我們,不再緊密地相聚,那些曾經因為太近而產生的嫌隙,也因為距離,讓縫隙慢慢長成了空間,我們講中文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
隨著待在臺北的時間越來越長,臺語也漸漸地從我的生命退了場,我活在中英文之間,說著自己想說的,聽著自己能理解的。我終於擺脫這個凌駕於我,讓我失語卻又是如此親密的母語。然而我從未想過,臺語作為我生命裡唯一只進不出的語言,那些長年在我心中進了卻再也走不出的字字句句,竟在我內心搭起一座座堡壘,它們或囚禁,或守護著,我心中對於家的種種嚮往與概念。
有些時候獨自一人的下午,當我感到窗外清風一直吹,我便會感到這些風能真正吹進這嚴密緊實的堡壘,從那一團團我無法辨認的語言中,讓繾綣交纏的哀與悶,陣陣飄出。我從無法像任何離家多年的遊子一般,一口咬定這就是鄉愁,然而我確信這讓我失語、無法辨認與定義的感覺,就是我的家帶給我的感覺。
窗外的清風仍在吹,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有這樣如此虔誠的此刻。我竟閉上眼,在那重重堡壘中,請示出我所認識的每個字,並一遍遍地祈求和祝禱:「窗外清風一直吹,心事欲講袂詳細。」我顫抖著,失語,卻在心中反覆吟唱,用著我這生永遠說不順口的家族語言,默唱著〈博杯〉,一句句傳遞我親密卻不拿手的祝福。這是我這一生將反覆吟唱,卻恐怕終將徒勞的練習;這是我這一生能對四散在各處的家人,所贈予的,最深沉的迴向。
說不順的語言,唱不出口的歌,這樣的此刻,我與我的家,在我無聲的吟唱裡無所遁形。而我總緩慢赤裸地,與這樣複雜的親密相守,直至我唱到最後一句。
「誠心最後博一杯,望天替咱保庇這個家。」
望天,替咱保庇這個家。
臺語是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母語,在我的童年裡,幾乎任何時候,都會有人用臺語說著話,或用臺語唱著歌。然而它卻是一個我永遠都聽不清的背景音,因為只要面向我,所有的聲音都會切換成中文。四歲不到,我被送進了全美幼兒園,ㄅㄆㄇ都還不會,從此我的世界只剩ABC。
但我聽得懂,我其實聽得懂他們用臺語說,我很會講英文,所以每年都要表演講英文,表演完才有紅包拿。每一年過節總是這樣開始的,一團鏗鏘的臺語互相在飯桌上追逐,夾帶著笑聲。而我的表演開始,一陣靜默,纖細軟弱的英文從我嘴巴裡慢慢飄出;表演結束,排山倒海的臺語再次往我爸媽身上撲,恁查某囝就𠢕餒 。接下來就聽不懂了,我永遠都追不上這個滑溜溜又意氣風發的語言,聽了幾回,總是跟丟。
我的阿嬤只會講臺語,因此我只能跟她比手語。在我十歲那年她心肌梗塞離開之前,我應該聽懂了一半的她,但她沒聽懂過我。有一次阿嬤從嘉義來臺中住幾天,想帶我去樓下買冰棒,我牙齒敏感不喜歡吃冰棒,但也不知道怎麼說,只好將錯就錯。結帳時,店員說六十五元,阿嬤沒聽懂:「啥,偌濟錢?」「六十五。」「偌濟?」店員馬上明白了:「la̍k tsa̍p gōo。」阿嬤點了點頭,將冰棒塞進我手裡,我咬了一口,那個冰刺進了牙齒裡,但我是啞巴吃冰棒,有痛說不出,那痛牙一咬,也過不去。又有一次,長途旅行我坐在阿嬤旁邊,她緊緊地握著我的右手臂,嚷著我的手跟爸爸小時候是一模一樣,我的手在阿嬤的臂彎裡慢慢僵掉,呈現進退兩難。我向爸爸拋出一個求救的眼神,爸爸用中文說:妳可以跟阿嬤說妳想睡覺,然後抽掉呀。我臉一橫地瞪著爸爸,與其給我建議,不如來當翻譯,在這個臺語稱霸的大家族裡,我的聲帶是被閹割的。我假裝翻身要睡覺,默默地抽掉了手,背對阿嬤但眼睛睜得大。如果我會表達,也許不會不小心傷了她。
阿嬤過世的那一天,我沒去學校上學,媽媽請了假,我們全家一大早驅車嘉義。在車上,爸爸第一次沒有放江蕙,我不敢聊天,默默睡著了。下一刻我便置身於一群暗色之中,這個空間跟這裡的人,是暗和重的,是濕和沉的。我當時還太小,在這樣裝滿肅穆與悲傷的場合裡,顯得不合時宜。我看到強悍的三姑姑擦著眼淚,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她哭,但她的淚水從來流不到下巴,因為在那之前,她會用力地抹掉。
公祭結束後,我們回家,在高速公路上,車裡充滿疾駛的轟轟聲,以往這種時刻,爸爸就會把音樂轉得更大,跟外頭的聲音較量。然而,此刻整個家族靜默,誰都不說話,車窗開了一小縫,風溜了進來。我從後照鏡看見爸爸與姑姑的眼神,我知道他們的悲傷,來自同個地方,但彼此不能分享。
我突然默默哼起歌:「夢中的情話,啊~是真亦是假,雖然夢境彼呢短,愛你永遠袂反悔。 」
姑姑猛一轉頭:「誰在唱?」車上的大家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是不會說臺語的我。我默默看著姑姑,不敢繼續。
我們家是愛唱歌的家族,獨愛江蕙,只要大家齊聚,一首江蕙就像迎賓酒,開飯前一首江蕙是基本禮貌。一首首江蕙在聚會裡杯觥交錯,唱江蕙時,大家是專注的,是醉的。舉家大小沒人不愛江蕙,從阿公阿嬤至姑伯爸媽,麥克風一到嘴邊,誰都能往下接。即便我從不明白歌詞的意思,但牙牙學歌,有好幾首已經是肌肉反應,此刻在車上的我,恐怕是不習慣大家族的安靜,膝跳反射著,就哼了起來。
「夢中叮嚀的話,山盟海誓一句話,望你謹記在心底,我會用真心來交陪。」姑姑響亮的聲音,從她的鐵肺傳出,蓋過了外頭的轟隆。爸爸忽然把車窗拉上,強灌進來的風夭折在窗口,「感謝妳對我這坦白,乎我有重新出發的機會。」就這樣他們一路對唱,車上少了一雙阿嬤的耳,但我一路聽,沒睡著。
阿嬤離開後,我的英文越來越好,臺語越聽越少,只在爸爸媽媽吵架時才會聽到。我的爸爸媽媽喜愛用臺語吵架,臺語劃分了階級,凡事用臺語講的事,就是大人的事,只會講中文的小孩,就得乖乖在旁邊等。臺語如楚河漢界,阻隔了我與他們,而阿嬤不再回來過年後,少了第三張說著臺語的口來攪和,這場架將是沒完沒了。以前阿嬤總是當著和事佬,爸爸氣到奪門而出,媽媽無語痛哭的時候,我的阿嬤會邊準備著年夜飯,邊用一串串的臺語說著她認為的道理,而我則是在旁看著這齣沒有字幕的風水世家。我大概懂,也大概不懂,大概懂他們感情不好,也大概不懂為什麼他們感情會不好。
自從阿公阿嬤離開,我就再也沒過上兒時那種浩浩蕩蕩喜氣洋洋的年,過年就跟平日三餐一樣,只是電視上多了許許多多的紅色。感情好的時候爸媽用中文說話,感情不好的時候爸媽用臺語說話,然而自從阿嬤走了以後,要我回想哪一刻,這個家曾是安靜的,大概又會回到全家聽著江蕙的時候。
江蕙代替了阿嬤成為一股鎮守於我們家的力量,只要聽著江蕙,這個家就是安靜的。那個大家放下自己,只為聽一首江蕙的時光,我是如此珍惜。如果可以,我希望江蕙就這樣一直唱下去。至今,我的思緒都仍會回到兒時的住家,那個一遍遍放著江蕙DVD的客廳。
「窗外清風一直吹
心事欲講袂詳細
有時悶悶想歸暝
等無月光入來坐」
沉默不語的爸爸靜靜地聽,我知道江蕙正在治療,他阻塞的心;滿面愁容的媽媽哀怨地聽,我知道江蕙正在釋放,她無從宣洩的氣。這一首〈博杯〉,自我成年離開那個客廳後,旋律早已如刺青般,刺進了我的童年裡。我常想,人為什麼需要信仰,因為生命中有些事和境遇是如此地費解,若這世上沒有一個更高的神或力量,能讓我們歸因和相信,自己這一生那些無法解釋的遭遇,原來都是來自我們觸及不到的冥冥之中。若非如此,那生活究竟要怎麼過下去?為什麼這一生會出生在這個家?為什麼不相愛的人會在同個屋簷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博杯問天地。
江蕙在我高中畢業後封了麥,隨後不久我們也搬離了兒時的住家,到了一個沒有往事的新家,我和妹妹相繼上了大學並離鄉,而爸爸也出國工作。四散在不同城市的我們,不再緊密地相聚,那些曾經因為太近而產生的嫌隙,也因為距離,讓縫隙慢慢長成了空間,我們講中文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
隨著待在臺北的時間越來越長,臺語也漸漸地從我的生命退了場,我活在中英文之間,說著自己想說的,聽著自己能理解的。我終於擺脫這個凌駕於我,讓我失語卻又是如此親密的母語。然而我從未想過,臺語作為我生命裡唯一只進不出的語言,那些長年在我心中進了卻再也走不出的字字句句,竟在我內心搭起一座座堡壘,它們或囚禁,或守護著,我心中對於家的種種嚮往與概念。
有些時候獨自一人的下午,當我感到窗外清風一直吹,我便會感到這些風能真正吹進這嚴密緊實的堡壘,從那一團團我無法辨認的語言中,讓繾綣交纏的哀與悶,陣陣飄出。我從無法像任何離家多年的遊子一般,一口咬定這就是鄉愁,然而我確信這讓我失語、無法辨認與定義的感覺,就是我的家帶給我的感覺。
窗外的清風仍在吹,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有這樣如此虔誠的此刻。我竟閉上眼,在那重重堡壘中,請示出我所認識的每個字,並一遍遍地祈求和祝禱:「窗外清風一直吹,心事欲講袂詳細。」我顫抖著,失語,卻在心中反覆吟唱,用著我這生永遠說不順口的家族語言,默唱著〈博杯〉,一句句傳遞我親密卻不拿手的祝福。這是我這一生將反覆吟唱,卻恐怕終將徒勞的練習;這是我這一生能對四散在各處的家人,所贈予的,最深沉的迴向。
說不順的語言,唱不出口的歌,這樣的此刻,我與我的家,在我無聲的吟唱裡無所遁形。而我總緩慢赤裸地,與這樣複雜的親密相守,直至我唱到最後一句。
「誠心最後博一杯,望天替咱保庇這個家。」
望天,替咱保庇這個家。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