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

幫助你輕鬆擁有寫作力,寫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196
  • ※ 2025金石強推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提升中文書寫閱讀力暢銷作家──凌性傑,
幫助你輕鬆擁有寫作力,寫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


知名作家/朱天衣、張曼娟、琹涵、楊翠、廖玉蕙、鍾怡雯
兩百位中學校長教師  熱情推薦

即便世界再怎麼單調無聊,只要對真理與愛仍有企望,我們還是有機會寫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寫出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凌性傑

時局越是紛亂,經典的力量更顯得彌足珍貴。

我始終覺得,這時代噪音太多,熱情與理智太少。何其幸運,我在教學與創作之中,找到所有美好的可能。

重複講授課本裡的範文,我從來沒有厭倦過,因為每一次講授都有新的體悟。而所有閱讀、寫作活動的目的,理當都是為了追求美好的理解,而不是為了產生誤解。文字藝術正是如此,在生活中提煉出思想與情感,發現美。

閱讀與書寫,改變了我的命運。在詮釋古文、詩詞、新詩的同時,自己的生命也被那些經典重新安置了。

每一篇古文背後,都有作者的靈魂寄託,也都有屬於某個時代的特殊氛圍。親近與理解的同時,我的眼界不再狹隘,從而對自己生存的世界懷有更多美好想像。在這一系列書寫中,對於經典文本的解釋,或多或少也暗藏著自我的理解。在我的閱讀過程中,傳統與現代從來就不是對立的兩端,不需要貴古薄今,也不需要棄古揚今。古人的經典篇章帶來許多觸發,也改變我對當下生活情境的看法。──凌性傑

一直深受中學師生讀者喜愛的凌性傑,不僅是文學獎的常勝軍,近年更為了幫助中學生找到閱讀文學的樂趣,從生活體驗出發,寫出了暢銷書《找一個解釋》、《更好的生活》,深受讀者的喜愛,現在凌性傑將繼續文學入門的閱讀推廣,規畫推出一系列從古今文學出發,選讀詮釋,引導學子們進入文學的美麗殿堂,幫助他們更精進的觀察、體驗與書寫,找到自己的看法,獲得更美好的生活。

這個系列的第一本《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精選17篇古典散文,由凌性傑導讀賞析,上友古人,理解什麼是人之常情,同時向古代名家學習寫作,對照自己的生活感受、閱讀體驗,與年輕的生命分享。全書分成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偏重敘事能力的介紹,從傳記類作品談起,透過〈寒花葬志〉、〈方山子傳〉、〈讀孟嘗君傳〉、〈五柳先生傳〉看看古人敘說的魅力。第二單元引述〈記承天夜遊〉、〈與宋元思書〉、〈嚴先生祠堂記〉、〈三峽〉、〈西湖七月半〉,試圖分析名家描寫景物的功力,更希望串連起外在物象與思想情感的關連。第三單元介紹說喻散文:〈愛蓮說〉、〈名二子說〉、〈馬說〉、〈騾說〉,探究說明的技巧。第四單元則藉由〈弈喻〉、〈朋黨論〉、〈辨姦論〉、〈賈誼論〉,發現理性思辨的可能。

全書內容精闢分析作品中的寫作技巧,歷史意涵;古今對照,層次分明;文筆優美,每一篇的分析都是一則優美的散文,開創了古文今讀的賞析新風格。

作者

凌性傑

生於高雄市。天蠍座。師大國文系、中正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台灣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相信所有美好的事物,熱愛詩意的生活。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著有《有信仰的人》、《有故事的人》、《愛抵達》、《2008╱凌性傑》、《燦爛時光》、《找一個解釋》、《更好的生活》等書。個人部落格:blog.yam.com/lschjet

目錄

推薦序一 大洋之濱,靠岸航行/范宜如(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推薦序二 彷彿有誰在我們之上端坐凝視/陳美桂(北一女中教師)
自序   經典的力量

【卷一】
簡潔的抒情:寒花葬志/【明】歸有光
一個有故事的人:方山子傳(節選)/【宋】蘇軾
自己的看法:讀孟嘗君傳/【宋】王安石
更好的生活:五柳先生傳/【東晉】陶淵明

【卷二】
那一晚的月光:記承天夜遊/【宋】蘇軾
自然山水與生命情懷:與宋元思書/【南朝‧梁】吳均
人格的彰顯 精神的流動:嚴先生祠堂記/【宋】范仲淹
無與倫比的美麗:三峽/【北魏】酈道元
書寫回憶的藝術:西湖七月半(節選)/【明】張岱

【卷三】
人格的象徵:愛蓮說/【宋】周敦頤
名字的意義:名二子說/【宋】蘇洵
遇與不遇的關鍵:馬說/【唐】韓愈
對人才的看法:〈騾說〉/【清】劉大櫆

【卷四】
從下棋看人生:〈弈喻〉/ 【清】錢大昕
明辨與判斷:〈朋黨論〉(節選)/【宋】歐陽脩
善用歷史知識,提出精確批判:〈辨姦論〉(節選)/【宋】蘇洵
評價人物,立意新奇:〈賈誼論〉(節選)/【宋】蘇軾
附錄/古文全原文
中國古典散文簡史(拉頁圖表)

序/導讀

推薦序 二 ——
彷彿有誰在我們之上端坐凝視
文╱陳美桂(北一女中教師)


在現代的校園,一名國文教師,手持課本經卷登上講壇,面對桌椅排列的矩陣空間,招引先人的魂魄,透過發光的字,讓那古老的嘆聲出現,讓那意韻風神飄然迴盪,或暫停,或久留,有時清亮地對上水樣的眼瞳,有時卻灰敗地掃過一臉漠然,畢竟,啊,青春!那些篇章,已是百載千年的守候,緘默,神秘,曖曖含光。

想像一名仍奔放著青春靈魂的講者,如何口授心傳,以他涉事的理解、生命的體悟,配合現代的肢體、現代的語言,上窮碧落下黃泉,施展凝固的幻術,讓教室中,「彷彿有誰在我們之上端坐凝視」。看他如何連結時間,從這點走到那點;連結空間,從此端拖曳到彼端,他的胸懷以及視野,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神,如何透露關於文字的信仰與價值,這是一種現代「說書人」的挑戰。

如何認識年輕的「說書人性傑」呢,在一次談天中,他以為我們相識的起點,是2006年國文科輔導團所舉辦的一場文學旅行——從北投溫泉博物館至光點台北之家,他應邀擔任最後一站的教學分享者。資料上寫著: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著有詩集《所有事物的房間》、《解釋學的春天》、散文集《關起來的時間》。迷信山風海雨,寂靜的冥契與感動……當天見到的,是一張洋溢著信仰,對聲韻、文字、美,聚精會神的詩人的臉。談詩之前,先談詩意的棲息,那談起古文呢,就先談古文家的情感、抱負了!

其實在這之前,2003年時報新詩獎首獎〈螢火蟲之夢〉刊載出來,得獎者「凌性傑」陌生的三個字就已鑽進我腦海裡了。詩作中那小小的螢火蟲,在無光的黑暗與短暫的生命中,飛翔覓食繁衍生育下一代,以優美的音韻,豐饒的意象,藉著聲音文字召喚意義,滌?情感,令人心生嚮往。除了詩作驚人外,更有詩神楊牧的推薦辭,因此好奇地搜尋網頁,他的部落格「大洋之濱」就成為我暗中潛入的海域。在遙遠的東岸一名年輕的高中老師,如何以海浪的湧動,陽光的晴亮,展現他噴薄的生命,庶幾不教而明的詩意,燦爛美好。

如今這明亮的海洋男孩教師,已遷徙於植物青鬱的台北園區,在詩作之餘,完成一本又一本的文學書冊,善寫且善讀,能作亦能述,在廣大的中學師生之間,已成傳誦的優質課外讀物了。而這本《自己的看法》一書中,性傑再度透過十七則精緻玲瓏的篇什,或原版篇幅,或裁切細割,從感性的筆端出發,再繼之以理性的錘鍊,庶幾完成語文訓練及文化培育的基本教養,著眼於有形的字詞深究,復加之以無形的聲音氣息,只圖在少少的筆意中,看到厚厚的精神底蘊,將閱讀的青少年塑造成有經典涵養的現代文化人。

身為一名創作者,性傑長期認真看待文字,揣測其中透露的諸多可能,並以寬容的心境、敏銳的洞察、理性的思考,再轉化成一種眼光的分享與傳授的熱情,進而建造一座秘密的靈台,透過書寫傳佈,讓學生閱讀,共同走進舊學與新知的煉鑄中,加深了解的層次,使學生的閱讀經緯更加細密。

而本書內容洋洋大觀,從敘事能力、描寫景物,到說明技巧、理性思辨,皆分段打造,是一種固基深柢的文章家法。例如寫〈寒花葬志〉,充分定義了謙抑虛靜的美感,在字數極少的情況下,技巧筆觸細節髮式衣服紋理,達到美學的豐富飽滿,且情感的強度絲毫未減。性傑強調的是色澤畫面、衣著質料、身分年齡,場景光度與溫度,全然以鏡頭帶位。他身兼古代評點家,強調用字,寒花的笑目冉冉動,「她的眼波流轉,眼神將會聚焦在誰身上?寒花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這樣提問卻未回答,似乎更能挑動閱讀者的興味,原來我們身邊也可能有這樣的雙眸,閃動著她的情感世界。

一篇文學作品,彷彿前人的一幅畫,後人在其中解密,層層豐富它的精神背景。於是在實詞指涉之外,性傑亦不放過虛詞氣音,甚至於無字處尋聲,在時間的遞嬗中,追憶似水年華。他對於人物永遠有興趣,關懷一種活著的樣子、生命的氣質、人生的態度,除了歸有光與孺人及寒花,還有蘇軾與方山子,關係千萬種,兼寫的雙面手法,透過特殊的微光,映照人物的面容、肌理,以及性格、運命,增加思索的深度。性傑善於透過視點的移動,將人物婉約蘊藉、疏朗恢宏的氣質,超然脫出。有宏觀有細節,有動態亦有靜態,運用視覺及聽覺,讓文中的「我」字浮現出來,由一雙透視的眼睛及聰敏的耳朵。

性傑非常強調「自己的看法」,由一字一句拆解動作中,放緩閱讀的速度,避免思考的怠惰,讓自己的理知及感性無限穿透,達到創作者靈魂的高度。他強調異樣的價值觀及生命情調,著重文字個性、生活態度,他認為「思想貧乏、人云亦云」,只是一味地重複別人的觀點,將如何看出立意之深、想法之奇,是一種必要的訓練,關於邏輯與推論,是青少年急需培養的能力。

此外,藉由古文的閱讀,性傑重視人格的彰顯,氣韻的流動,多方美學的視角,在在顯示一種精神意境的嚮往。書中所提人物,如:嚴子陵、五柳先生、吳均、蘇軾、方山子、張懷民等,飄逸灑脫、正雅端方,各個都是他靈魂相契、樂於相偕的文化知友,只要讀者用心真純,就足以跨越時間的屏障,讓「在我們之上端坐凝視」的靈魂,能有降落人間的啟發。

二零年代,以夏丏尊、李叔同為首的「白馬湖作家群」,他們將少年名士的習氣收斂淨盡,一心想要在教育上創立人本理想的「立達學園」,不但強調經典教育的深厚價值,並共同以藝文創作活出一種文人生活的情致與風範。而「開明書店」 的出版讀物,更發揮了自修進學的啟蒙力量,《文心》一書成為語文的經典,歷久不衰,甚至跨海來台,成為一代又一代重要的課外讀物。孩子到底該受什麼樣的教育,性傑說:「沒有對過去的理解,沒走對未來的想像,也沒有對現實的洞見」,他擔心,「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嗎?」

關心美學與品味,關心思考與見地,關心人才與未來,這是一股深沈蘊藉、博雅寬宏的「新文心」精神。性傑說:「我還要有一種思想,乾淨的/一種信仰,在炮火覆蓋的此城/成為一種力量。」相信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人,不,是另一群人,與他懷抱著相同的思想,信仰,與力量。能在不同的校園,與性傑的精神同行,以小小的螢火蟲之光,在憂傷、黑暗中,擁有更多的快樂與透亮,因為我們相信,彷彿有誰在我們之上端坐凝視。

*本文標題採用的是凌性傑〈螢火蟲之夢〉詩中的一個句子。

試閱

一個有故事的人——〈方山子傳〉(節選).宋.蘇軾
才氣縱橫的蘇東坡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文章詩詞書畫皆所擅長,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考中進士。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神宗時,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又改任密州等地。元豐二年(一○七九),御史臺以「訕謗朝政」罪名將他逮捕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之後死裡逃生,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後,他擔任翰林學士、充任侍讀。哲宗紹聖元年(一○九四),蘇軾以譏刺先朝罪被貶英州,未至貶所又貶居惠州(今廣東惠陽),後來更遠謫到儋州(海南島)。徽宗繼位,他才遇赦北還,於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今江蘇常州)。

他認為作文的藝術境界是:「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方山子傳(節選)
獨念方山子1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2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3,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汙4,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5見之歟?

【註釋】
1 方山子:姓陳,名慥,字季常,宋眉州青神(四川省今縣)人,自號龍丘居士。晚年棄第宅,庵居蔬食,戴方形高冠,人稱方山子。
2 怒馬:快馬。
3 勳閥:勳,功勳;閥,功績、功勞。舊時有功勳的臣子,皆書有功狀,榜於門左,故稱「勳閥」。引申為名門望族。
4 佯狂垢污:假裝癲狂不潔之人。佯,假裝。
5 儻:或者、倘若。

【語譯】
回想起方山子年少的時候,縱情任性地喝酒弄劍,揮霍無度,視金錢如糞土。十九年前,我在岐山,曾見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的隨從,挾藏兩副弓箭,在西山遊獵。見到前方有鵲鳥飛起,方山子便命令隨從追趕射擊,然而未能射中。方山子於是快馬加鞭,獨自向前,一箭便射中。意氣昂揚的他騎在馬上,與我談論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敗的事理,自認為是一代的豪傑。至今不過短短的時日,那股英氣精悍的神色,依舊顯現於眉宇之間,我疑惑著,他哪裡會是一位蟄居山中的隱士呢?

方山子出身於功勳世家,循例應可做官。假如他投身官場,現在早就顯達有名望了。他家在洛陽,園林宅第富麗,與公侯之家不相上下。在河北也有田產,每年可得千匹絲綢收入,這也足以使得生活富樂了。然而他拋開這些,獨自來到窮山荒野中,這難道是因為心中無所領悟才這樣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頗多奇人,常常佯裝瘋癲、外表髒汙,但是無法遇見。方山子或許才能夠遇見他們這樣的人吧。

〈方山子傳〉全文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遯於光黃間,曰歧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我讀我思

透過事件強調個性


傳,是古代文體之一,用來記載人物事蹟。我們如今多把此類作品統稱為傳記。〈方山子傳〉是一篇佈局奇特的人物傳記,長僅四百多字。透過這裡節錄的兩百餘字可以看出方山子的形象,也可以隱約揣測蘇東坡為何要如此描寫一個好朋友。蘇東坡寫這篇〈方山子傳〉,重點不在詳細交代身形外貌,而是要揭示一種生命態度。這篇文章精彩的地方,是透過事件來強調個性。我們看見了方山子的精彩,其實也就看見了蘇東坡這個書寫者的價值判斷。

從裝扮形塑個人風格

在篇章的開頭,蘇東坡不作尋常起筆。一般人物傳記裡慣有的家世、籍貫、姓名,這裡全都略去不談,反倒是告訴我們這個主角人物的綽號,以及他崇拜的對象,進一步說明綽號從何而來。方山子少年時或許血氣方剛,想要行俠仗義,特別嚮往朱家、郭解的為人。他的這兩個偶像,是漢朝著名的俠客,喜歡挺身而出為人解憂。方山子稍長才折節讀書,希望實現政治抱負。然而他一直未受賞識,無法馳騁才華。年紀老大了,便隱居光州、黃州,往來山中。因為總戴著一頂方山冠(方形古帽),就被稱為方山子了。

從裝扮可以看出個性,從裝扮也可以形塑個人風格。在古代社會,男生的帽子標誌著年紀或身份,年滿二十歲叫做弱冠,因著身份官位不同,帽子的樣式也有差異。這種方山冠,原本是漢代宗廟祭祀時樂舞者所戴的,到了唐宋兩代仍有一些隱士喜歡做這種裝扮。於是,帽子便成為了象徵。

短句簡潔順暢,俐落而昂揚

次段,記述蘇東坡因為被貶黃州,才在岐亭巧遇方山子。透過蘇東坡的對答,順勢點出方山子姓甚名誰。對於這不期然的相見,東坡說:「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季常)啊,怎麼會在這裡呢?」方山子也驚訝地問東坡為何會到此地。知道了原因後,方山子先是低頭不語,接著仰天大笑,邀請東坡到家中作客。方山子家裡環堵蕭然,一貧如洗,即便如此,妻兒奴僕卻都怡然自樂。(妻子奴僕尚且如此,方山子想必也能自樂的。)這時,蘇東坡對這樣的景象感到驚奇了。久別重逢之際互問遭遇,陳季常低頭不語然後仰天大笑,這動作本身就饒富意味。我們或可推敲:低頭不語是若有所思的感傷?仰天而笑是在自嘲彼此都不遇於世?於是只能在這場合裡交換困頓的消息?

交代了重逢景況,文章接著就是蘇東坡印象中,幾件足以代表方山子氣質神采的事件了。蘇東坡筆鋒一轉,將場景迅速切換到十九年前。初見陳慥的狀況,考驗著蘇東坡的敘事功力。他究竟要怎樣將畫面鮮明的帶出來呢?人際交往,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從第一印象,我們辨識對方是否值得交遊往來,思量言語交談的深度。從第一印象,決定了彼此往後的關連或不關連。

蘇軾三言兩語,就召喚出十九年前的記憶。短句簡潔順暢,俐落而昂揚。先寫當下之重逢再寫過去的初見,情境的跳接毫不生澀,方山子年少時的意氣風發,正好與當下的隱遁貧窶形成強烈對比。身為讀者當然好奇,這中間究竟發生什麼事?蘇東坡沒有明說。沒有明說的部份,或許也就是他自己的遭遇。
從異於常人之處寫起

方山子這個人物的形象,蘇東坡只用四百多字便勾畫得清晰深刻,讀來如在眼前。蘇東坡從他異於常人之處寫起,那些看似怪異的行為,一下子就吸引住讀者的目光。少年飛揚跋扈、一身俠義,「怒馬獨出」就能彎弓射鵲,可說是武功高強了。他與蘇東坡談論兵法,分析古今成敗,想必是氣度恢弘,展現了無比的自信,自認為是豪士。俗語說物以類聚,年輕的陳季常如此自負,蘇東坡怕也不遑多讓吧。初見任俠不羈的青年陳季常,言語投機才能結為好友。陳季常家世顯赫,在洛陽擁有豪宅,在河北的田產收入頗為豐厚。憑他的家世與才華,想要出仕做官應當不是難事。然而他捨棄一切,隱居在荒僻的鄉野。這樣的作為,更顯出方山子的特別。背後的原因,也更加引人尋思。

凸顯對方,對照自我

這位帽子先生,曾經扮演過「俠」與「士」,最後選擇的卻是「隱」。這是衷心嚮往還是不得不然?其中有許多思考的空間。「俠」、「士」、「隱」三種人格特質,在陳季常身上顯現,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采。人在面對環境的時候,自己的態度可能改變環境,也可能被環境所改變。想要馳騁當世的人,「不遇」(沒有出路、無法施展)或許才是做出人生抉擇的關鍵。選擇隱居的陳季常,與捲入政治紛爭而遭受貶謫的蘇東坡相遇了。這樣的「遇」,更加深刻的對映出各自的「不遇」。宋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李定、舒亶等人誣陷蘇東坡詩文訕謗朝廷,下獄治罪,史稱「烏臺詩案」。蘇東坡死裡逃生,被貶黃州團練副史。已經年過四十的蘇東坡遭此挫折,內心當然有深切的感觸。寫陳季常的時候,不斷凸顯對方,其實也正在不斷的對照自我。他對陳季常的理解,往往也是自我理解的一部份。

最後一段裡,蘇東坡說光州、黃州間多「異人」,這些特異份子往往佯狂垢汙,氣質張狂非理性,美化一點的說法或許是不修邊幅的瀟灑。蘇東坡說他們不可得而見,於是要問問方山子或許見過了吧。「佯狂垢汙」的「光、黃異人」是誰?不正是方山子嗎?不正是中年被貶謫的蘇東坡自己嗎?寫他人的同時,也暗示了自己的心境,蘇東坡確實高明啊。

順帶一提,陳季常的軼聞奇事不只這一樁。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中寫著:「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陳慥之妻柳氏凶悍善妒,蘇東坡寫詩將陳妻比為河東獅,形象亦極為鮮明。〈方山子傳〉裡陳季常的英雄形象,在另一篇作品中竟成了怕老婆俱樂部的會員了。「河東獅吼」、「季常之癖」後來變成成語典故,蘇東坡摹狀人物的功力可見一斑。

【以古觀今】

傳記作品的書寫重點:寫人物必須從經驗出發

傳記類型的作品,往往要介紹人物的姓氏籍貫、生卒年月、生平行事,以平鋪直敘為主。這樣的寫法固然平易翔實,但卻容易讓人讀了覺得千人一面。就像許多小學生寫自己的爸媽,和別人的爸媽沒什麼不一樣,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人物描寫若是淪於這種境地,或許是因為書寫者本身感官的遲鈍、思想情感的貧乏。

經驗的單調與貧乏,是我們現代生活中最可怕的現象。不管是求學或就業,每一個現代社會體制下的心靈,往往欠缺了創造的勇氣與能力。在人與我何其相像的世界裡,我們不免懷疑,自己的生命還有故事好說嗎?自己的面目,真的和他人不一樣嗎?張愛玲說過:「生活的戲劇化是不健康的。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借助於人為的戲劇,因此在生活與生活的戲劇化之間很難劃界。」欠缺生活體驗,沒有故事好說的人生,我以為是不值得活的。

蘇東坡〈方山子傳〉提醒我們,寫人物必須從經驗出發。擺開俗套,另闢蹊徑。試圖挖掘故事,才能把人物寫得奕奕有神。有時自己的心事說不出口,那麼不妨說說他人的故事。

延伸閱讀

陳芳明,《昨夜雪深幾許》,印刻

劉強,《一種風流吾最愛:世說新語今讀》,麥田

尉天驄,《回首我們的時代》,印刻

保羅莫朗,《我沒時間討厭你》,麥田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73750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4.8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11~15歲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