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目錄
序/導讀
試閱
前言 涼爽的溫度,值多少?
2040年7月24日一大早,派翠克來到一個商店門口,外頭大排長龍。場外的服務人員遞給排隊的人一張價目表,上面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名稱及標價。不過,這裡只販賣一種商品:涼爽的溫度。
嚴格來說它是一種使用點數卡,你想要涼一點,拿出你的點數卡刷一下,你就能在特定的空間、特定的時段內享有涼爽,點數卡依照空間及使用性質分類。有些是供個人使用的,如市區的車內、房間、社區、人行道、公園,郊區的森林、山岳、海灘、步道;有些是營業用的,像農地、茶園、溫室、養殖池,價錢高一些。另外還有社福卡,讓中低收入、身心障礙、高齡者、戶外工作者享有補助。點數仿效電費採累進費率制,並以降溫幅度加權:你想要溫度更低,持續更久,費率會更高,因為要加收你超額用電、排熱、排碳的費用。
這當然是我杜撰的科幻情節,然而,水電、通訊、交通、餐飲、娛樂,不也是採用類似邏輯讓使用者付費?當涼爽愈來愈稀有,就不該被視為免費,也要付出相應的價格。這個價格應該多少?哪些人或空間需要貴一點或便宜一點?購買者有沒有基本額度,確保眾人溫度的基本需求;有沒有購買上限,確保大家共享溫度的權益?
當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與溫度正義的核心主題更接近了。
什麼是溫度的正義?
涼爽的溫度是固定的資源,依自然地形與季節時間分布。每年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陽輻射量幾乎一致,過去全球的均溫一直維持在攝氏14℃左右,每年只有微幅改變。涼爽的溫度就分布在高緯度、高海拔,或較靠近水域及綠地的區域,時段就在非夏季的日子。
然而,當前地球上涼爽的溫度逐漸縮減,稀有而珍貴,高溫則逐步蔓延擴大,將產生兩個溫度不正義的關鍵問題。
第一,是全球及在地高溫化下,導致特定區域、族群、產業受害加劇的不正義。如熱帶國家的升溫幅度加大導致用電量及碳排增加,都市熱島效應造成密集市區舒適性降低,老年人及慢性病患因高溫而病症加劇,戶外勞工因長時間日晒而熱中暑,農民因為氣溫上升而產量減少,漁民因海水持續升溫而漁獲減少,植物及昆蟲因升溫導致適合生長區域減少而數量減少、影響環境生態。
第二,是人為不當溫度調適下,造成效益享受與困境負擔在分配上的不正義。如一個國家經濟成長富足,但排放的溫室氣體使環境升溫,需讓另一些低排放的國家承擔。空調發明讓空間降溫、使用者舒適,但代價是排放熱氣造成都市升溫,讓另一群不吹冷氣的民眾也得承受。政府投入大筆經費加強新興開發區綠化及通風,帶來舒適生活品質,卻可能導致此處地價及房價更高,但舊市區仍擁擠密集且炎熱,弱勢族群需付出更高空調電費,最終加速此區沒落。車廂、餐廳、集會場所內的空調低溫讓部分人覺得享受,但也使得怕冷的另一部分人覺得受折磨,而且浪費能源。
這就是溫度的不正義:有些人享受涼爽帶來的好處,有些人承受高溫帶來的危害。
面對這兩種溫度不正義,該如何達到溫度轉型正義?
書中將沿用國際知名教授McCauley針對能源正義分析時採用的三項原則來論述,包含「分配的正義」、「識別的正義」,以及「程序的正義」。分配的正義是了解溫度分布的狀況,以及升溫來源(建築、交通)及降溫設施(如綠地、水域)的分配方式。識別的正義是要辨認出誰承受高溫的壓力,並承認及接受他們所受到的危害。程序的正義則要將資訊公開,使人易於理解,利害關係人能參與且表達意見,並納入決策。
在正義的哲學思考上,書中則以「增進福祉、尊重自由、提升美德」這三個面向為出發點,其背後支持的理論分別對應效益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道德主義、社群主義,讓我們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多一點哲學家的氣息。
章節架構
本書從空間尺度及對象,即全球、個人、產業、政策,來建構四個章節:
第一章〈全球變遷〉一開始先給讀者一個震撼,說明高溫化下,從全球到在地的巨大衝擊及不可思議的改變。包含氣候劇變讓倫敦機場跑道表面融化、萬華阿伯及台灣水青岡都面臨挑戰、全球第一個有名字的熱浪、非洲第一位政府部門高溫長(Chief Heat Officer)的露天市場降溫計畫、美國政府要求氣候改善及投資計畫一定要有40%經費投入弱勢地區等。並以「科學創新」、「行動變革」和「正義實踐」等三項重要溫度倡議,代表「新溫度時代」正式揭開序幕。本章的最後一節是第二至第四章的導讀,帶你快速了解溫度正義旅程上的大概景致。
第二章〈個人調適〉將由個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的特性與調適出發,探討誰受高溫化危害,誰又損及他人權益。高溫的脆弱族群包含老年人、幼童、慢性病患,因其生理的差異提高了高溫致病的風險。人們的工作環境、活動形態及衣著量,會讓人體額外承受熱壓力。而人們過往的溫度經驗,將影響他們如何感知溫度,以及對溫度的期待。然而,當人們將溫度期待扭曲為尋求刺激時,將對全球環境及他人權益構成傷害。
第三章〈產業衝擊〉將由五個與我們生活住居、交通、飲食密切相關的產業,探討它們面對調適與減緩的兩難,怎麼做才合乎正義。當中也包含餐廳、車廂這類空間的溫度設定,能否兼顧公眾利益及私人需求。營建產業的勞工暴露於高溫中,重度工作又使其體內蓄熱劇增而形成高度熱壓力。農業及漁業領域則探討該如何因應稻米、蘆筍、茶葉,以及野生及養殖烏魚產量受高溫影響而減少的困境。高度控制的溫室、戶外及室內養殖池也許是高溫衝擊下不得不的調適策略,然而衍生的高溫及碳排仍要妥善平衡。
第四章〈政策實踐〉則以都市為溫度正義政策實踐的核心區域,探討政府該如何改善溫度造成的不公平?其策略由水綠降溫、通風散熱、遮蔭涼適、建築節能等四項熱島退燒手法逐一描述,並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比較。最後,面對台灣建築能效管制、都市降溫涼適、能源穩健轉型等議題,以著名的倫理與道德思想實驗「電車難題」進行提問,從「效益主義」謀求集體幸福最大化、「道德主義」兼顧個別權益、「自由主義」尊重個人權利和選擇自由、「社群主義」中團結與歸屬的共善價值,來剖析這些「升溫難題」。
讀者若依照全球、個人、產業、政策的章節順序看,可逐步掌握空間層次;各節因有其知識的獨立性,分開來閱讀也不影響連貫性;如果你要從最後倒回來看也很有意思,你會了解到,當前人類為了溫度正義花了許多心力及資源來調適與減緩,其實是為了修補人類從工業革命以來不正義地對待環境所造成的傷害。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