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成語裡的心理學:一句「刻骨銘心」,竟暗藏了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的情結說?跨時空連結古人智慧與思想科學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目錄
試閱
成語 一飯千金 | 除了物質,你還可以與人交換什麼? |
心理學 社會交換 |
一飯千金的典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講韓信知恩圖報的故事。西漢軍事家韓信年輕未得志時,一位年邁的洗衣婦同情他,經常做飯給他吃,日後他發達了,回報老人千兩黃金。
與一飯千金類似的一個古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教育人要感恩,要知道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知道感恩對個人與社會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先從施恩者看,被感恩會讓他收穫雙重滿足:別人肯接受他的幫助,使他的助人需要得到滿足;而別人的知恩圖報則會滿足他內在的社會贊許需要,也會增加他日後助人的可能性。
而對感恩者而言,感恩的行為同樣也會滿足其精神需要:證明自己是知恩圖報的君子,同時也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幫助的人。
受恩、感恩,如此循環往復,就使人與人的關係進入可持續發展狀態,有的還會發展成終身的友誼。
一個懂感恩的人,會在成長中逐漸擴大自己感恩的範圍,不僅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還知道感恩他所擁有的一切: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鳥獸蟲魚、花草樹木。他會珍惜和尊重他所在的世界,因此也更容易體驗到生活中的滿足與幸福,更因為心懷感恩,他會很自律,會以恭敬的態度珍惜並關愛自然與人文環境。
但是,「 一飯千金」 和「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按照常理,一飯報以一金,或者滴水報以杯水、盆水就可以,為什麼要報以千金和湧泉?這不是同時給施恩者和受恩者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嗎?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也是違背社會交換原則的,會造成新的心理不平衡。
既然是交換,就涉及人際交往中的公平問題,如果收益略大於或者等於代價,這種交互作用就可以維持,雙方也會基本滿足。可如果收益長時間小於付出,甚至沒有收益,損失方就會憤怒,而這種關係也難以維持。
關於感恩的古訓與西方的社會交換理論具有共同的前提,二者都強調受恩惠就要懂得感恩。而關於施恩受恩中的公平問題,我們也有自己的古訓,而且是雙向約束、非常公平的:「受恩不報非君子,施恩圖報非君子。」這樣一種雙向約束,自然會讓人際關係良性迴圈,持續發展。
心理學研究指出,在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中,人們通常會選擇增值交換,也就是雙方都以相等或稍微多一點的方式回報對方。例如一般農村家庭中的紅白喜事帳本,就是保證交往公平的一種方式。
而那些選擇減值交換的人,也就是總以少於對方付出的方式回報,甚至不回報對方的人,他的人際關係就很難長久維持。
所以, 按照社會交換論,「一飯千金」、「湧泉相報」 理念, 可以幫助我們維護一種對對方而言,收益遠遠大於付出的關係,為關係的持續發展奠定較好的基礎。
可是如果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發現。所謂公平交換,就是雙
方的交換是基本平衡或者略多一點的, 如果自己每次都以「 一飯千金」、「 湧泉相報」的方式回報別人,讓對方所得收益遠遠大於其付出,就會讓對方心生內疚甚至不安,久而久之,對方就會因為心理壓力太大,反而對我們敬而遠之。而我們自己也一樣,如果每次都要回報「千金」或「湧泉」,這種關係會讓我們不堪重負,因此無法長久。
不僅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還有另外一面。從人類學角度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往往就是靠『虧欠』。如果兩不相欠,就意味著這人跟我已經沒有關係了。」
我的觀點是,長期的關係不要怕短期的虧欠,而臨時性的交往則要盡可能即時回報(如旅途中的一面之交等)。概括起來就是:一般關係的回報要強調時效性,而長期關係的回報,只需要注意動態平衡就可以。
總之,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程度,受恩回報也有程度,如果過度了,就會給施恩者造成壓力。因為「一飯千金」或者「滴水湧泉」都遠遠超過施恩者的給予,這樣厚重的回報,會不會變成另外一種施恩,而且幾乎是無法回報的施恩?比如韓信感恩的那位普通的洗衣婦,她又如何去回報這「千金」呢?如果都想著一飯千金、湧泉相報,那些遇到困難的人,還怎麼敢去求助呢?因為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他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償還,因此乾脆就不要了吧。這是不是很多人在遇到困境時盡可能不去尋求社會支援的文化根源所在呢?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一個人施恩時期待我一飯千金,我是不敢受這個恩的。而我想要幫助的人若打算有朝一日湧泉相報,我也不敢提供幫助了,因為我要避嫌,我可不想被別人說成是要「放長線釣大魚」呢!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