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系統化思考(第1卷)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第一卷《系統化思考》中,溫伯格探討了開發高品質軟體的第一個需求:學習如何去做正確的思考──思考問題、解決之道,還有品質本身。溫伯格將軟體機構依做事方式(軟體次文化)分類如下:
模式0(渾然不知):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正循著一個過程在做事。
模式1(變化無常):我們全憑當時的感覺來做事。
模式2(照章行事):我們凡事皆依照工作慣例(除非我們陷入恐慌)。
模式3(把穩方向):我們會選擇結果較好的工作慣例來行事。
模式4(防範未然):我們會參照過往的經驗制定出一套工作慣例。
模式5(全面關照):人人時時刻刻都會參與所有事務的改善工作。
本書的特色
是,對於會影響專案成敗的諸多變數(如規模、複雜度、風險、顧客的要求、人力、時間、壓力……)進行動態分析;有許多例子可證明,若能在「控制點」上做好管理的工作,就可防止危機發生,或是不讓危機繼續惡化下去。溫伯格特別強調,「動作要早,動作要小」是保持軟體過程都在控制之中的關鍵。
本書討論到的主題包括:
品質、軟體文化、品質模式、管理模式、反饋效應、壓力與工作績效間的關係、規模對應於複雜度的動態學、
功能失常的偵測與反應、
缺陷解決之道的動態學、
以及顧客的角色等。
本書有珍貴的圖表、參考資料、練習、以及相關書目,幫助讀者應用這本書。
面對專案、產品、同事、客戶等等複雜狀況,你需要的正是「正確的思考」,也就是系統化的思考,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模式0(渾然不知):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正循著一個過程在做事。
模式1(變化無常):我們全憑當時的感覺來做事。
模式2(照章行事):我們凡事皆依照工作慣例(除非我們陷入恐慌)。
模式3(把穩方向):我們會選擇結果較好的工作慣例來行事。
模式4(防範未然):我們會參照過往的經驗制定出一套工作慣例。
模式5(全面關照):人人時時刻刻都會參與所有事務的改善工作。
本書的特色
是,對於會影響專案成敗的諸多變數(如規模、複雜度、風險、顧客的要求、人力、時間、壓力……)進行動態分析;有許多例子可證明,若能在「控制點」上做好管理的工作,就可防止危機發生,或是不讓危機繼續惡化下去。溫伯格特別強調,「動作要早,動作要小」是保持軟體過程都在控制之中的關鍵。
本書討論到的主題包括:
品質、軟體文化、品質模式、管理模式、反饋效應、壓力與工作績效間的關係、規模對應於複雜度的動態學、
功能失常的偵測與反應、
缺陷解決之道的動態學、
以及顧客的角色等。
本書有珍貴的圖表、參考資料、練習、以及相關書目,幫助讀者應用這本書。
面對專案、產品、同事、客戶等等複雜狀況,你需要的正是「正確的思考」,也就是系統化的思考,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試閱
溫伯格致台灣讀者
Gerald M. Weinberg
最近,我很榮幸地得知,台灣的經濟新潮社要引進出版拙著的一系列中譯本。身為作者,知道自己的作品將要結識成千上萬的軟體工程師、經理人、測試人員、諮詢顧問,以及其他相信技術能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新世界的人們,我感到非常驚喜。我特別高興我的書能在台灣出版,因為我有個外甥是一位中文學者,他曾旅居台灣,並告訴過我他的許多台灣經驗。
在我早期的職業生涯中,我寫過許多電腦和軟體方面的技術性書籍;但是,隨著經驗的增長,我發現,如果我們在技術應用和建構之時對於其人文面向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技術就會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是危險的。於是,我決定在我的作品中加入人文領域的內容,並希望讀者能注意到這個領域。
在這之後,我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程式設計的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這是一本研究軟體開發、測試和維護當中關於人的過程。該書現在已經是25週年紀念版了,這充分說明人們對於理解其工作中人文部分的渴求。
各國引進翻譯我的一系列作品,讓我有機會將這些選集當作是一個整體來思考,並發現其中一些共通的主題。自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對於「人們如何思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還很年輕時,全世界僅有的幾台電腦常常被人稱為「巨型大腦」(giant brains)。我當時就想,如果我搞清楚這些巨型大腦的「思考方式」,我或許就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人們是如何思考的。這就是我為什麼一開始就成為一個電腦程式設計師,而後又與電腦共處了50年;我學到了許多關於人們如何思考的知識,但是目前所知的還遠遠不夠。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都呈現在我的書裡,而在以下三本特別明顯:《系統化思考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這本書已是25週年紀念版了);它的姊妹作《系統設計的一般原理》(General Principles of Systems Design,這本書是與我太太Dani合著的,她是一位人類學家);還有一本就是《你想通了嗎?》(Are Your Lights On? : How to Figure Out What the Problem Really Is,這本書是與Donald Gause合著的)。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很自然地延伸到如何去幫助別人清晰思考的方法上,於是我又寫了其他三本書:《顧問成功的祕密》(The Secrets of Consulting : A Guide to Giving and Getting Advice Successfully);《More Secrets of Consulting: The Consultant's Tool Kit》;《The Handbook of Walkthroughs, Inspections, and Technical Reviews : Evaluating Programs, Projects, and Products》(這本書已是第三版了)。就在不久前,我寫了《溫伯格談寫作》(Weinberg on Writing: The Fieldstone Method)一書,幫助人們如何更清楚地傳達想法給別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清晰的思考並不是獲得技術成功的唯一要件。就算是思維最清楚的人,也還是需要一些道德和情感方面的領導能力,因此我寫了《領導的技術》(Becoming a Technical Leader: An Organic Problem-Solving Approach);隨後我又出版了四卷《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Quality Software Management),其內容涵蓋了系統化思考(Systems Thinking)、第一級評量(First-Order Measurement)、全面關照的管理作為(Congruent Action)和擁抱變革(Anticipating Change),所有這些都是技術性專案獲得成功的關鍵。
還有,我開始寫作一系列小說(第一本是《The Aremac Project》預計2006年秋天出版)是關於專案及其成員如何處理他們碰到的問題——根據我半個世紀的專案實務經驗所衍生出來的虛構故事。
在與各譯者的合作過程中,透過他們不同的文化視野來審視我的作品,我的思考和寫作功力都提升不少。我最希望的就是這些譯作同樣也能幫助你們——我的讀者朋友——在你的專案、甚至你的整個人生更成功。最後,感謝你們的閱讀。
Gerald M. Weinberg
2006年8月14日
溫伯格致台灣讀者
Gerald M. Weinberg
最近,我很榮幸地得知,台灣的經濟新潮社要引進出版拙著的一系列中譯本。身為作者,知道自己的作品將要結識成千上萬的軟體工程師、經理人、測試人員、諮詢顧問,以及其他相信技術能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新世界的人們,我感到非常驚喜。我特別高興我的書能在台灣出版,因為我有個外甥是一位中文學者,他曾旅居台灣,並告訴過我他的許多台灣經驗。
在我早期的職業生涯中,我寫過許多電腦和軟體方面的技術性書籍;但是,隨著經驗的增長,我發現,如果我們在技術應用和建構之時對於其人文面向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技術就會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是危險的。於是,我決定在我的作品中加入人文領域的內容,並希望讀者能注意到這個領域。
在這之後,我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程式設計的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這是一本研究軟體開發、測試和維護當中關於人的過程。該書現在已經是25週年紀念版了,這充分說明人們對於理解其工作中人文部分的渴求。
各國引進翻譯我的一系列作品,讓我有機會將這些選集當作是一個整體來思考,並發現其中一些共通的主題。自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對於「人們如何思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還很年輕時,全世界僅有的幾台電腦常常被人稱為「巨型大腦」(giant brains)。我當時就想,如果我搞清楚這些巨型大腦的「思考方式」,我或許就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人們是如何思考的。這就是我為什麼一開始就成為一個電腦程式設計師,而後又與電腦共處了50年;我學到了許多關於人們如何思考的知識,但是目前所知的還遠遠不夠。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都呈現在我的書裡,而在以下三本特別明顯:《系統化思考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這本書已是25週年紀念版了);它的姊妹作《系統設計的一般原理》(General Principles of Systems Design,這本書是與我太太Dani合著的,她是一位人類學家);還有一本就是《你想通了嗎?》(Are Your Lights On? : How to Figure Out What the Problem Really Is,這本書是與Donald Gause合著的)。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很自然地延伸到如何去幫助別人清晰思考的方法上,於是我又寫了其他三本書:《顧問成功的祕密》(The Secrets of Consulting : A Guide to Giving and Getting Advice Successfully);《More Secrets of Consulting: The Consultant's Tool Kit》;《The Handbook of Walkthroughs, Inspections, and Technical Reviews : Evaluating Programs, Projects, and Products》(這本書已是第三版了)。就在不久前,我寫了《溫伯格談寫作》(Weinberg on Writing: The Fieldstone Method)一書,幫助人們如何更清楚地傳達想法給別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清晰的思考並不是獲得技術成功的唯一要件。就算是思維最清楚的人,也還是需要一些道德和情感方面的領導能力,因此我寫了《領導的技術》(Becoming a Technical Leader: An Organic Problem-Solving Approach);隨後我又出版了四卷《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Quality Software Management),其內容涵蓋了系統化思考(Systems Thinking)、第一級評量(First-Order Measurement)、全面關照的管理作為(Congruent Action)和擁抱變革(Anticipating Change),所有這些都是技術性專案獲得成功的關鍵。
還有,我開始寫作一系列小說(第一本是《The Aremac Project》預計2006年秋天出版)是關於專案及其成員如何處理他們碰到的問題——根據我半個世紀的專案實務經驗所衍生出來的虛構故事。
在與各譯者的合作過程中,透過他們不同的文化視野來審視我的作品,我的思考和寫作功力都提升不少。我最希望的就是這些譯作同樣也能幫助你們——我的讀者朋友——在你的專案、甚至你的整個人生更成功。最後,感謝你們的閱讀。
Gerald M. Weinberg
2006年8月14日
Gerald M. Weinberg
最近,我很榮幸地得知,台灣的經濟新潮社要引進出版拙著的一系列中譯本。身為作者,知道自己的作品將要結識成千上萬的軟體工程師、經理人、測試人員、諮詢顧問,以及其他相信技術能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新世界的人們,我感到非常驚喜。我特別高興我的書能在台灣出版,因為我有個外甥是一位中文學者,他曾旅居台灣,並告訴過我他的許多台灣經驗。
在我早期的職業生涯中,我寫過許多電腦和軟體方面的技術性書籍;但是,隨著經驗的增長,我發現,如果我們在技術應用和建構之時對於其人文面向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技術就會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是危險的。於是,我決定在我的作品中加入人文領域的內容,並希望讀者能注意到這個領域。
在這之後,我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程式設計的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這是一本研究軟體開發、測試和維護當中關於人的過程。該書現在已經是25週年紀念版了,這充分說明人們對於理解其工作中人文部分的渴求。
各國引進翻譯我的一系列作品,讓我有機會將這些選集當作是一個整體來思考,並發現其中一些共通的主題。自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對於「人們如何思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還很年輕時,全世界僅有的幾台電腦常常被人稱為「巨型大腦」(giant brains)。我當時就想,如果我搞清楚這些巨型大腦的「思考方式」,我或許就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人們是如何思考的。這就是我為什麼一開始就成為一個電腦程式設計師,而後又與電腦共處了50年;我學到了許多關於人們如何思考的知識,但是目前所知的還遠遠不夠。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都呈現在我的書裡,而在以下三本特別明顯:《系統化思考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這本書已是25週年紀念版了);它的姊妹作《系統設計的一般原理》(General Principles of Systems Design,這本書是與我太太Dani合著的,她是一位人類學家);還有一本就是《你想通了嗎?》(Are Your Lights On? : How to Figure Out What the Problem Really Is,這本書是與Donald Gause合著的)。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很自然地延伸到如何去幫助別人清晰思考的方法上,於是我又寫了其他三本書:《顧問成功的祕密》(The Secrets of Consulting : A Guide to Giving and Getting Advice Successfully);《More Secrets of Consulting: The Consultant's Tool Kit》;《The Handbook of Walkthroughs, Inspections, and Technical Reviews : Evaluating Programs, Projects, and Products》(這本書已是第三版了)。就在不久前,我寫了《溫伯格談寫作》(Weinberg on Writing: The Fieldstone Method)一書,幫助人們如何更清楚地傳達想法給別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清晰的思考並不是獲得技術成功的唯一要件。就算是思維最清楚的人,也還是需要一些道德和情感方面的領導能力,因此我寫了《領導的技術》(Becoming a Technical Leader: An Organic Problem-Solving Approach);隨後我又出版了四卷《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Quality Software Management),其內容涵蓋了系統化思考(Systems Thinking)、第一級評量(First-Order Measurement)、全面關照的管理作為(Congruent Action)和擁抱變革(Anticipating Change),所有這些都是技術性專案獲得成功的關鍵。
還有,我開始寫作一系列小說(第一本是《The Aremac Project》預計2006年秋天出版)是關於專案及其成員如何處理他們碰到的問題——根據我半個世紀的專案實務經驗所衍生出來的虛構故事。
在與各譯者的合作過程中,透過他們不同的文化視野來審視我的作品,我的思考和寫作功力都提升不少。我最希望的就是這些譯作同樣也能幫助你們——我的讀者朋友——在你的專案、甚至你的整個人生更成功。最後,感謝你們的閱讀。
Gerald M. Weinberg
2006年8月14日
溫伯格致台灣讀者
Gerald M. Weinberg
最近,我很榮幸地得知,台灣的經濟新潮社要引進出版拙著的一系列中譯本。身為作者,知道自己的作品將要結識成千上萬的軟體工程師、經理人、測試人員、諮詢顧問,以及其他相信技術能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新世界的人們,我感到非常驚喜。我特別高興我的書能在台灣出版,因為我有個外甥是一位中文學者,他曾旅居台灣,並告訴過我他的許多台灣經驗。
在我早期的職業生涯中,我寫過許多電腦和軟體方面的技術性書籍;但是,隨著經驗的增長,我發現,如果我們在技術應用和建構之時對於其人文面向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技術就會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是危險的。於是,我決定在我的作品中加入人文領域的內容,並希望讀者能注意到這個領域。
在這之後,我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程式設計的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這是一本研究軟體開發、測試和維護當中關於人的過程。該書現在已經是25週年紀念版了,這充分說明人們對於理解其工作中人文部分的渴求。
各國引進翻譯我的一系列作品,讓我有機會將這些選集當作是一個整體來思考,並發現其中一些共通的主題。自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對於「人們如何思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還很年輕時,全世界僅有的幾台電腦常常被人稱為「巨型大腦」(giant brains)。我當時就想,如果我搞清楚這些巨型大腦的「思考方式」,我或許就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人們是如何思考的。這就是我為什麼一開始就成為一個電腦程式設計師,而後又與電腦共處了50年;我學到了許多關於人們如何思考的知識,但是目前所知的還遠遠不夠。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都呈現在我的書裡,而在以下三本特別明顯:《系統化思考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這本書已是25週年紀念版了);它的姊妹作《系統設計的一般原理》(General Principles of Systems Design,這本書是與我太太Dani合著的,她是一位人類學家);還有一本就是《你想通了嗎?》(Are Your Lights On? : How to Figure Out What the Problem Really Is,這本書是與Donald Gause合著的)。
我對於思考的興趣,很自然地延伸到如何去幫助別人清晰思考的方法上,於是我又寫了其他三本書:《顧問成功的祕密》(The Secrets of Consulting : A Guide to Giving and Getting Advice Successfully);《More Secrets of Consulting: The Consultant's Tool Kit》;《The Handbook of Walkthroughs, Inspections, and Technical Reviews : Evaluating Programs, Projects, and Products》(這本書已是第三版了)。就在不久前,我寫了《溫伯格談寫作》(Weinberg on Writing: The Fieldstone Method)一書,幫助人們如何更清楚地傳達想法給別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清晰的思考並不是獲得技術成功的唯一要件。就算是思維最清楚的人,也還是需要一些道德和情感方面的領導能力,因此我寫了《領導的技術》(Becoming a Technical Leader: An Organic Problem-Solving Approach);隨後我又出版了四卷《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Quality Software Management),其內容涵蓋了系統化思考(Systems Thinking)、第一級評量(First-Order Measurement)、全面關照的管理作為(Congruent Action)和擁抱變革(Anticipating Change),所有這些都是技術性專案獲得成功的關鍵。
還有,我開始寫作一系列小說(第一本是《The Aremac Project》預計2006年秋天出版)是關於專案及其成員如何處理他們碰到的問題——根據我半個世紀的專案實務經驗所衍生出來的虛構故事。
在與各譯者的合作過程中,透過他們不同的文化視野來審視我的作品,我的思考和寫作功力都提升不少。我最希望的就是這些譯作同樣也能幫助你們——我的讀者朋友——在你的專案、甚至你的整個人生更成功。最後,感謝你們的閱讀。
Gerald M. Weinberg
2006年8月14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