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愈忙愈要會表達:讓自己受重用、點子被採用的解說藝術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 亞馬遜分類榜、禮物書榜Top 1暢銷書 ★
BBC主播從面試碰壁
到成為表達專家的逆襲本事
/
與其強索對方的注意力,
不如讓訊息本身有吸引力。
7步驟,從蒐集、編排資訊……到流暢表達,
把你的想法說成一個好故事。
? 有理也要說得清,
任何人都能受益的表達藝術 ?
原本握有推薦函、具有優勢的面試,卻因自己不善表達而失利;後來進入新聞業,因為工作需要不斷精進自己的解說能力。羅斯.阿特金斯如今是BBC主播,負責播報與解說全球重大事件,更被譽為英國首屈一指的表達大師,他傾囊相授30年來在組織資訊、記憶方法、臨場表達之所成,很多的即興發揮,其實都是精心準備的成果。
羅斯認為成功的表達應該具備10要件,並以10個簡單提問作為自我檢視:
.淺顯:這是我所能表達的最簡單方式嗎?
.重大與必要細節:哪些細節資訊是不可或缺的?
.複雜性:這一主題尚有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
.效率:我有包含不必要的多餘資訊嗎?
.精確:我說的內容是我要溝通的重點嗎?
.來龍去脈:為什麼這個背景資訊對聽眾很重要?
.去除干擾:有任何口頭、書面或視覺上的干擾嗎?
.引人入勝:是否有導致聽眾注意力動搖的時刻?
.提供助益:我是否回答了聽眾可能會有的疑問?
.目的明確:最重要的是,我想要傳達什麼訊息?
? 愈忙愈要瞬間抓住對方的注意力,
除了自己想說的,還要顧及對方想知道的 ?
當你只有幾分鐘為自己的想法一搏,如何讓對方買單?我們處在一早醒來就被資訊轟炸的時代,他人的注意力是要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獎賞,表達能力正是你勝出的關鍵。羅斯曾和電視台總監敲定半小時會議說明新節目構想,後來總監行程延誤,只給了羅斯短短幾分鐘,他就是運用本書7步驟為對方量身打造資訊、讓點子成功被採用:
Step 1策劃:用一句話概括目的,並認識你的受眾。
Step 2蒐集資訊:解答受眾可能會有的疑問。
Step 3篩選資訊:重點不在於資訊多有趣,而是有多相關。
Step 4架構資訊:擬定故事主線,7種展開故事的方法。
Step 5串連資訊:運用追蹤、勾子等技巧,像在講話一樣串連資訊。
Step 6濃縮:多餘訊息都是妨礙理解與造成分心的障礙。
Step 7傳達:用口語化、語速、強調等技巧讓資訊變美味。
BBC主播從面試碰壁
到成為表達專家的逆襲本事
/
與其強索對方的注意力,
不如讓訊息本身有吸引力。
7步驟,從蒐集、編排資訊……到流暢表達,
把你的想法說成一個好故事。
? 有理也要說得清,
任何人都能受益的表達藝術 ?
原本握有推薦函、具有優勢的面試,卻因自己不善表達而失利;後來進入新聞業,因為工作需要不斷精進自己的解說能力。羅斯.阿特金斯如今是BBC主播,負責播報與解說全球重大事件,更被譽為英國首屈一指的表達大師,他傾囊相授30年來在組織資訊、記憶方法、臨場表達之所成,很多的即興發揮,其實都是精心準備的成果。
羅斯認為成功的表達應該具備10要件,並以10個簡單提問作為自我檢視:
.淺顯:這是我所能表達的最簡單方式嗎?
.重大與必要細節:哪些細節資訊是不可或缺的?
.複雜性:這一主題尚有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
.效率:我有包含不必要的多餘資訊嗎?
.精確:我說的內容是我要溝通的重點嗎?
.來龍去脈:為什麼這個背景資訊對聽眾很重要?
.去除干擾:有任何口頭、書面或視覺上的干擾嗎?
.引人入勝:是否有導致聽眾注意力動搖的時刻?
.提供助益:我是否回答了聽眾可能會有的疑問?
.目的明確:最重要的是,我想要傳達什麼訊息?
? 愈忙愈要瞬間抓住對方的注意力,
除了自己想說的,還要顧及對方想知道的 ?
當你只有幾分鐘為自己的想法一搏,如何讓對方買單?我們處在一早醒來就被資訊轟炸的時代,他人的注意力是要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獎賞,表達能力正是你勝出的關鍵。羅斯曾和電視台總監敲定半小時會議說明新節目構想,後來總監行程延誤,只給了羅斯短短幾分鐘,他就是運用本書7步驟為對方量身打造資訊、讓點子成功被採用:
Step 1策劃:用一句話概括目的,並認識你的受眾。
Step 2蒐集資訊:解答受眾可能會有的疑問。
Step 3篩選資訊:重點不在於資訊多有趣,而是有多相關。
Step 4架構資訊:擬定故事主線,7種展開故事的方法。
Step 5串連資訊:運用追蹤、勾子等技巧,像在講話一樣串連資訊。
Step 6濃縮:多餘訊息都是妨礙理解與造成分心的障礙。
Step 7傳達:用口語化、語速、強調等技巧讓資訊變美味。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剖析優質表達
第二章:認識你的受眾
第三章:清楚表達七步驟
第一步:策劃
第二步:蒐集資訊
第三步:篩選資訊
第四步:整理資訊
第五步:串連資訊
第六步:濃縮
第七步:傳達
第四章:臨場表達七步驟
第一步到第三步:籌備資訊
第四步:整理資訊
第五步:口語化
第六步:背誦
第七步:提問
第五章:簡捷的表達
.快速的口頭溝通
.簡短的書面溝通
結語
注釋
致謝
作者與譯者簡介
第一章:剖析優質表達
第二章:認識你的受眾
第三章:清楚表達七步驟
第一步:策劃
第二步:蒐集資訊
第三步:篩選資訊
第四步:整理資訊
第五步:串連資訊
第六步:濃縮
第七步:傳達
第四章:臨場表達七步驟
第一步到第三步:籌備資訊
第四步:整理資訊
第五步:口語化
第六步:背誦
第七步:提問
第五章:簡捷的表達
.快速的口頭溝通
.簡短的書面溝通
結語
注釋
致謝
作者與譯者簡介
試閱
前言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感覺。如果是主持一場說明會,觀眾也許眼神迷離,或者是他們開始掏出手機。如果是寫一篇文章,你會出現一種痛苦的感覺,明明知道這些詞句,但無法確定它們組合在一起意思夠不夠清楚。如果是回覆一封電子郵件,沒有精準回答問題或是答非所問,就會導致更多郵件往返。不論基何種原因,你要傳達的訊息,既沒有切中要點,也沒有
得到想要的回饋。
「清楚表達」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無法保證你每次都得到想要的回報,但是清晰且有效地傳達你的想法,你就擁有更好的機會讓別人了解你、達成你期望的目標。在所有與人的互動中,你都應該以「清楚表達」為原則─無論是日常活動,例如跟孩子老師的簡短面談、寫給同事的電子郵件、跟設計師溝通剪髮;或是一些重要場合,例如面試、口試、演講、產品說明會、與他人進行一場難以啟齒的對話─「清楚表達」皆具有扭轉局面的重要性。你是在移除障礙,讓世界更加理解你。做對了,就能夠大幅改善你的溝通品質。
「清楚表達」是一門藝術。過去三十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精益求精。尤其是我身為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與主播,工作就是應付全球事件的複雜性,賦予其具體形象,使其清晰與明確。不僅如此,我很快就了解如果我想落實一個新想法,我必須能夠清楚解說,並且考量如何才能對我想說服的人產生作用。這兩個目標:清楚解說新聞與我的想法,讓我在過去三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清楚表達的技巧,不斷進行測試、檢討、淘汰與擴充。它成為我的熱情所在,我研究得愈深入,就愈了解它的潛能遠超越新聞播報所能應用的範疇。這門技藝練得純熟,它會成為你溝通表達的基礎,瞄準與精煉你要傳達的訊息,歸納出最有效的表達方式。
近幾年,我尤其深刻體認到「清楚表達」如何在生活的眾多層面發揮作用,不僅讓我成為更優秀的主播(希望大眾會認同),也讓我見識到它的力量與適用性。以下列舉其中一些好處:
o 老師清楚解說複雜的方程式,學生更有可能理解與喜歡數學。
o 針對新提案做出具有說服力的簡報,同仁的接受度會大增。
o 學生能夠爬梳資訊,清楚解說當中的重要性與關聯性,成績會有所提升。
o 求職者清楚說明他為何勝任這份工作,更有機會獲得錄用。
o 醫生清楚解釋新飲食方法的好處,病人更願意堅持下去。
o 政府機關清楚說明民眾取得服務的方式與管道,民眾更願意使用它們。
o 公司清楚解說產品的優點,產品獲得市場青睞的機率會大增。
o 創業家清楚解說自己的商業創意,獲得投資的機會就變大。
o 購票網站清楚說明系統如何運作,客服收到的詢問郵件會大幅減少。
o 建商清楚解說施工與時程,客戶滿意度會提高。
這張清單是無窮無盡的,「清楚表達」已經深入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從健康的基本問題,到重要職位的面試,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做事效率,優秀的解說技巧都能造成改變。然而,我在體會到它的潛力的同時,也發現它的成功沒有仙丹妙藥。成功的解說乃是一系列行動的結合,這些行動若是同步進行,就能相輔相成,把你要表達的意思清楚呈現出來。這本書就是在分享我的研究成果。
清楚表達你的訊息絕非易事,我從不將其視為理所當然。我必須承認,我在寫這本書時為自己設定了高標,你可能質疑某些段落可以有更清楚的寫法,事實上,「清楚表達」永遠都有精益求精的空間,它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不過即使如此,我們仍應竭盡所能地去尋找更佳的表達方式,因為不這麼做,蒙受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我每天都會遇到在表達上不得要領的人─政治人物大力宣導新政策,民眾卻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收到成堆的電子郵件,需要的資訊卻淹沒在冗詞贅字之中;應徵者不斷強調他是最適合這一份工作的人,我卻找不出支持他說法的證據。身為貧瘠表達的接收端,已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網際網路加劇了此一現象。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資訊無垠的時代,隨時隨地都被資訊包
圍。根據泰德.羅傑斯(Todd Rogers)與潔西卡.雷斯基─芬克(Jessica Lasky-Fink)教授二○二○年在《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的說法:「專業人士每週平均花百之二十八的工作時間(超過十一小時)閱讀與回覆電子郵件。一般人平均一天會以簡訊溝通九十次,以電子郵件溝通達一百次以上。」1我對這篇文章提及的數量之大感到震驚,但這些數字確實符合我的狀況,對你們可能也是一樣。泰德.羅傑斯與潔西卡.雷斯基─芬克教授進一步指出:「大家都很忙碌,但是每一則訊息都在瓜分注意力。」
雪上加霜的是,我們不僅被動接收接二連三的訊息,我們也主動接觸過多資訊來源:從串流媒體、Podcast、電玩到無盡無涯的網站與應用程式。關於線上生活的優點與缺點,足以寫成另外一本書(市面上已有許多相關書籍),但從「清楚表達」的角度來說,重點在於你遞的訊息是處於競爭激烈的環境。你不僅需要對方的注意力,就算得到他的注意力,你還要讓自己說的話具有份量。我從不覺得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本書的預設前提是「清楚表達」的情勢對我們不利。
我在製作解說影片時,我預設沒有人想看它。我不會假設人們對這部影片的主題感興趣,就算他們感興趣,我也不認為他們會想聆聽我的觀點。我也不會假設他們一旦開始觀看,就會一直看下去。我的出發點建立在,「清楚表達」是需要一連串努力才能達成的目標;所謂成功的表達,是確認要傳達的訊息、予以具體化、用讓人理解的形式傳達出去(必要時,還要感染聽眾起而行)。這不是說我在傳達訊息時需要手舞足蹈,或把電子郵件的字體放超大,「強索」別人的注意力並不會有什麼進展。反之,我要製作一個清晰、明確與具有關聯性的解說,讓訊息本身就值得關注。「清楚表達」是一條雙向道,你希望把訊息有效傳達,並且獲得迴響;接收方則是希望得到一個有效率的說明。劣質的解說無異於浪費時間,無法幫助聽者理解訊息。在資訊過載的時代,我們都會選擇略過含糊不清的訊息,更不該成為這類訊息的製造者。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感覺。如果是主持一場說明會,觀眾也許眼神迷離,或者是他們開始掏出手機。如果是寫一篇文章,你會出現一種痛苦的感覺,明明知道這些詞句,但無法確定它們組合在一起意思夠不夠清楚。如果是回覆一封電子郵件,沒有精準回答問題或是答非所問,就會導致更多郵件往返。不論基何種原因,你要傳達的訊息,既沒有切中要點,也沒有
得到想要的回饋。
「清楚表達」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無法保證你每次都得到想要的回報,但是清晰且有效地傳達你的想法,你就擁有更好的機會讓別人了解你、達成你期望的目標。在所有與人的互動中,你都應該以「清楚表達」為原則─無論是日常活動,例如跟孩子老師的簡短面談、寫給同事的電子郵件、跟設計師溝通剪髮;或是一些重要場合,例如面試、口試、演講、產品說明會、與他人進行一場難以啟齒的對話─「清楚表達」皆具有扭轉局面的重要性。你是在移除障礙,讓世界更加理解你。做對了,就能夠大幅改善你的溝通品質。
「清楚表達」是一門藝術。過去三十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精益求精。尤其是我身為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與主播,工作就是應付全球事件的複雜性,賦予其具體形象,使其清晰與明確。不僅如此,我很快就了解如果我想落實一個新想法,我必須能夠清楚解說,並且考量如何才能對我想說服的人產生作用。這兩個目標:清楚解說新聞與我的想法,讓我在過去三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清楚表達的技巧,不斷進行測試、檢討、淘汰與擴充。它成為我的熱情所在,我研究得愈深入,就愈了解它的潛能遠超越新聞播報所能應用的範疇。這門技藝練得純熟,它會成為你溝通表達的基礎,瞄準與精煉你要傳達的訊息,歸納出最有效的表達方式。
近幾年,我尤其深刻體認到「清楚表達」如何在生活的眾多層面發揮作用,不僅讓我成為更優秀的主播(希望大眾會認同),也讓我見識到它的力量與適用性。以下列舉其中一些好處:
o 老師清楚解說複雜的方程式,學生更有可能理解與喜歡數學。
o 針對新提案做出具有說服力的簡報,同仁的接受度會大增。
o 學生能夠爬梳資訊,清楚解說當中的重要性與關聯性,成績會有所提升。
o 求職者清楚說明他為何勝任這份工作,更有機會獲得錄用。
o 醫生清楚解釋新飲食方法的好處,病人更願意堅持下去。
o 政府機關清楚說明民眾取得服務的方式與管道,民眾更願意使用它們。
o 公司清楚解說產品的優點,產品獲得市場青睞的機率會大增。
o 創業家清楚解說自己的商業創意,獲得投資的機會就變大。
o 購票網站清楚說明系統如何運作,客服收到的詢問郵件會大幅減少。
o 建商清楚解說施工與時程,客戶滿意度會提高。
這張清單是無窮無盡的,「清楚表達」已經深入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從健康的基本問題,到重要職位的面試,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做事效率,優秀的解說技巧都能造成改變。然而,我在體會到它的潛力的同時,也發現它的成功沒有仙丹妙藥。成功的解說乃是一系列行動的結合,這些行動若是同步進行,就能相輔相成,把你要表達的意思清楚呈現出來。這本書就是在分享我的研究成果。
清楚表達你的訊息絕非易事,我從不將其視為理所當然。我必須承認,我在寫這本書時為自己設定了高標,你可能質疑某些段落可以有更清楚的寫法,事實上,「清楚表達」永遠都有精益求精的空間,它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不過即使如此,我們仍應竭盡所能地去尋找更佳的表達方式,因為不這麼做,蒙受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我每天都會遇到在表達上不得要領的人─政治人物大力宣導新政策,民眾卻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收到成堆的電子郵件,需要的資訊卻淹沒在冗詞贅字之中;應徵者不斷強調他是最適合這一份工作的人,我卻找不出支持他說法的證據。身為貧瘠表達的接收端,已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網際網路加劇了此一現象。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資訊無垠的時代,隨時隨地都被資訊包
圍。根據泰德.羅傑斯(Todd Rogers)與潔西卡.雷斯基─芬克(Jessica Lasky-Fink)教授二○二○年在《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的說法:「專業人士每週平均花百之二十八的工作時間(超過十一小時)閱讀與回覆電子郵件。一般人平均一天會以簡訊溝通九十次,以電子郵件溝通達一百次以上。」1我對這篇文章提及的數量之大感到震驚,但這些數字確實符合我的狀況,對你們可能也是一樣。泰德.羅傑斯與潔西卡.雷斯基─芬克教授進一步指出:「大家都很忙碌,但是每一則訊息都在瓜分注意力。」
雪上加霜的是,我們不僅被動接收接二連三的訊息,我們也主動接觸過多資訊來源:從串流媒體、Podcast、電玩到無盡無涯的網站與應用程式。關於線上生活的優點與缺點,足以寫成另外一本書(市面上已有許多相關書籍),但從「清楚表達」的角度來說,重點在於你遞的訊息是處於競爭激烈的環境。你不僅需要對方的注意力,就算得到他的注意力,你還要讓自己說的話具有份量。我從不覺得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本書的預設前提是「清楚表達」的情勢對我們不利。
我在製作解說影片時,我預設沒有人想看它。我不會假設人們對這部影片的主題感興趣,就算他們感興趣,我也不認為他們會想聆聽我的觀點。我也不會假設他們一旦開始觀看,就會一直看下去。我的出發點建立在,「清楚表達」是需要一連串努力才能達成的目標;所謂成功的表達,是確認要傳達的訊息、予以具體化、用讓人理解的形式傳達出去(必要時,還要感染聽眾起而行)。這不是說我在傳達訊息時需要手舞足蹈,或把電子郵件的字體放超大,「強索」別人的注意力並不會有什麼進展。反之,我要製作一個清晰、明確與具有關聯性的解說,讓訊息本身就值得關注。「清楚表達」是一條雙向道,你希望把訊息有效傳達,並且獲得迴響;接收方則是希望得到一個有效率的說明。劣質的解說無異於浪費時間,無法幫助聽者理解訊息。在資訊過載的時代,我們都會選擇略過含糊不清的訊息,更不該成為這類訊息的製造者。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