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粘巴達假日學校:認養台灣的遊戲文化,復育台灣囝仔的快樂童年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大樹、土埕、池塘和蟲魚鳥獸,在竹北溝貝童年廣場玩出蓬勃的生命力!
.
榮獲國際遊戲協會(IPA,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二○二三年「世界兒童遊戲貢獻獎」殊榮!
.
.
.
粘巴達假日學校是一所致力帶給孩子快樂童年的非典型學校。
.
學校裡有大樹、有土埕、有動物、有池塘、炊煙裊裊,是一間鼓勵孩子自由玩耍,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敞開大門的學校。
.
落腳竹北溝貝的童年廣場占地一千三百坪,從泥土大埕、四座茅草屋、十七座樹屋、玉米迷宮、大沙池、吊床區、天空步道、竹子溜滑梯與盪鞦韆,到創作桌、生火區、香蕉園與西瓜田、養狗養鴨養魚、環保廁所……是粘巴達校長與老師們全力復育台灣遊戲文化的「童年夢想國」大本營。
.
粘巴達校長主張,在田野玩耍最能培養兒童生命力和第一手經驗,想恢復孩子生機盎然的生命力,想讓孩子依照自身感官需求發展敏銳的知覺和感覺,就要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玩耍。
.
假日學校採用「直接進入情境」的整體學習模式,從爬樹、野炊、玩泥巴、木工創作、烹飪、玩遊戲、捉蟲到建造樹屋,以童年廣場為核心,從「蛋蛋相撲大賽」玩到「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從樹葉偶、竹刀劍玩到「童年高爾夫」。
.
擁有足夠的混齡玩伴、充裕的時間和安全的開放式遊戲場域,能夠親近土地的田野環境和各種蟲魚鳥獸的孩子,就有機會找回失去的本能,重新擁抱旺盛的生命力、發亮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
.
粘巴達校長創校十四年第一手經驗分享!
.
榮獲國際遊戲協會(IPA,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二○二三年「世界兒童遊戲貢獻獎」殊榮!
.
.
.
粘巴達假日學校是一所致力帶給孩子快樂童年的非典型學校。
.
學校裡有大樹、有土埕、有動物、有池塘、炊煙裊裊,是一間鼓勵孩子自由玩耍,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敞開大門的學校。
.
落腳竹北溝貝的童年廣場占地一千三百坪,從泥土大埕、四座茅草屋、十七座樹屋、玉米迷宮、大沙池、吊床區、天空步道、竹子溜滑梯與盪鞦韆,到創作桌、生火區、香蕉園與西瓜田、養狗養鴨養魚、環保廁所……是粘巴達校長與老師們全力復育台灣遊戲文化的「童年夢想國」大本營。
.
粘巴達校長主張,在田野玩耍最能培養兒童生命力和第一手經驗,想恢復孩子生機盎然的生命力,想讓孩子依照自身感官需求發展敏銳的知覺和感覺,就要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玩耍。
.
假日學校採用「直接進入情境」的整體學習模式,從爬樹、野炊、玩泥巴、木工創作、烹飪、玩遊戲、捉蟲到建造樹屋,以童年廣場為核心,從「蛋蛋相撲大賽」玩到「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從樹葉偶、竹刀劍玩到「童年高爾夫」。
.
擁有足夠的混齡玩伴、充裕的時間和安全的開放式遊戲場域,能夠親近土地的田野環境和各種蟲魚鳥獸的孩子,就有機會找回失去的本能,重新擁抱旺盛的生命力、發亮的眼睛和燦爛的笑容!
.
粘巴達校長創校十四年第一手經驗分享!
目錄
前言
I.歡迎來到童年廣場
II.童年遊戲的十六大範疇
.大埕遊戲:過五關、占柱子、跳格子稱王、貓抓老鼠、救兵
.跟火玩:玩火、烤地瓜、煮白米飯、烤麵包、火把DIY
.跟水玩:潑水大戰、池塘亂玩、
.跟土玩:沙地、土丘、泥巴藝術家、泥巴溜滑梯、泥巴大戰
.跟動物玩:養狗、養鴨、抓魚、廣場上的原住民
.跟植物玩:爬樹、樹葉偶、樹枝劍、朴子槍、西瓜三部曲、花生、甘蔗、土檨仔、可食地景
.DIY:超級小刀、盾牌、弓箭、彈弓、竹刀劍
.民俗技藝:風箏、打陀螺、彈珠台
.節慶:過農曆年、元宵節提燈籠、元宵節炸煙火
.柑仔店:兒童俱樂部、打工
.大灶廚房:炸薯條、蛋蛋相撲大賽、石頭湯
.戲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荊軻刺秦王、獵野豬、童年寶馬
.自我發明:陷阱、祕密基地、獨輪推車、發明一籮筐、鬥雞仔
.冒險與挑戰:刀戰、竹槍大戰
.運動競技:相撲比賽、童年高爾夫、邊吃香蕉越野賽、童年野球
.童謠
III.童年廣場的故事
IV.台灣孩子的童年廣場
V.自由與安全、發展與危險
VI.認養我們自己的遊戲文化
I.歡迎來到童年廣場
II.童年遊戲的十六大範疇
.大埕遊戲:過五關、占柱子、跳格子稱王、貓抓老鼠、救兵
.跟火玩:玩火、烤地瓜、煮白米飯、烤麵包、火把DIY
.跟水玩:潑水大戰、池塘亂玩、
.跟土玩:沙地、土丘、泥巴藝術家、泥巴溜滑梯、泥巴大戰
.跟動物玩:養狗、養鴨、抓魚、廣場上的原住民
.跟植物玩:爬樹、樹葉偶、樹枝劍、朴子槍、西瓜三部曲、花生、甘蔗、土檨仔、可食地景
.DIY:超級小刀、盾牌、弓箭、彈弓、竹刀劍
.民俗技藝:風箏、打陀螺、彈珠台
.節慶:過農曆年、元宵節提燈籠、元宵節炸煙火
.柑仔店:兒童俱樂部、打工
.大灶廚房:炸薯條、蛋蛋相撲大賽、石頭湯
.戲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荊軻刺秦王、獵野豬、童年寶馬
.自我發明:陷阱、祕密基地、獨輪推車、發明一籮筐、鬥雞仔
.冒險與挑戰:刀戰、竹槍大戰
.運動競技:相撲比賽、童年高爾夫、邊吃香蕉越野賽、童年野球
.童謠
III.童年廣場的故事
IV.台灣孩子的童年廣場
V.自由與安全、發展與危險
VI.認養我們自己的遊戲文化
試閱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曾經,左鄰右舍的孩子天天在街頭巷尾的空地玩遊戲,直到天黑被媽媽叫回去吃晚餐。
曾經,孩子爬到三層樓高的木麻黃樹抓鳥窩,SOLO不用確保,大人也不會管。
曾經,三、四年級的孩子牽著自家的牛橫渡百米寬的大溪到對岸放牧。在曠野的烏雲密布、雷霆交加、滂沱大雨中,牽著牛,聽著牛鈴聲返家。
曾經,孩子們埋伏於鐵道附近,待滿載甘蔗的台糖火車經過便一躍而出,一邊追火車一邊抽甘蔗,同時掃描自己的甘蔗丟去了哪裡。
曾經,孩子每天凌晨即起,切洋菇切到天亮、指甲變成咖啡色,趕在升旗前跑進教室。
曾經,孩子在無數個炎炎夏日裡幫忙晒稻榖,又在午後雷陣雨降下前和大人一起衝鋒陷陣搶堆稻穀山並迅速蓋上帆布。
曾經,孩子放學回家要煮稀飯、拿稻草鋪鴨舍、趕雞鴨、掃大庭院、餵牛餵雞餵鴨、所有房間都要滅蚊、用稻草做牛煙、收折衣服,完成一大堆家事的同時也要玩,經常練習兩面作戰。
曾經,孩子一有空就晃入總有一、二十個小孩聚集的柑仔店,那是屬於孩童的兒童俱樂部。
曾經,孩子撿鐵罐賣錢、幫忙搬磚塊打零工、雨天撿蝸牛賣錢,一邊玩耍一邊打工。
曾經,六個村的小孩子帶著煙火往小學操場前進,沿途互射零星煙火,湧入校園後占據操場和教室,展開元宵煙火大亂鬥。
曾經,孩子自己鋸木頭做陀螺、在大灶燒製鐵釘磨成斧形,就為了跟別人削干樂(台語)??干樂要會旋轉有聲音,還要能將別人的干樂削破。
曾經,孩子自己製作風箏、找繩子,把風箏放上天空遠去像一根湯匙那麼小,甚至放到斷線追風箏。
***
上述全是我的童年經驗,也是當時全台灣各地孩子的普遍經驗。對比於現今的兒少法,當年很多情況家長都會被抓去關,那是一個奔放又粗曠、充滿冒險的年代,卻讓人看見孩子的各種能耐。
我認為這些童年經驗,奠定了孩子長大以後,在各行各業工作甚至創業時的強韌意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譬如放風箏,如果每個小學生都必須自己製作風箏,而且有辦法把風箏放上去,就是相當具體、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和國民課程。
類似道理,台商為什麼能在中國、越南、印尼建造這麼多工廠?為什麼拿著○○七皮包、不會講英文,就敢到世界各地找訂單?正是因為小時候的遊戲、打工、闖蕩、冒險的經驗,讓他們獲得了堅實的自信。
深具創造性的闖蕩與自由遊戲的童年,奠定了日後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甚至可以說,童年經驗愈多的孩子,擁有愈雄厚的人生衝力。
我遇過一位民國四十四年次、開了一間大型重機械五金工廠的老闆,聊起印象特別深刻的童年經驗,他說自己小學中年級時很愛抓鳥來養,「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他就比鳥更早起床,凌晨兩三點鳥還在睡覺就去樹林裡抓鳥,後來養鳥養到鳥可以放出去又飛回來。
一講起童年,工廠老闆的眼睛閃閃發亮,接著講到自己去德國漢堡參加重機械展,不會講英文照樣有辦法搭地鐵往返,有時坐錯了就想辦法再坐回來,對於解決問題非常有信心。
五年級生聚在一起提起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搶著講,每一個故事也都有獨特性,讓人聽到笑中帶淚、淚中帶笑,那造就了台灣優秀的一代,甚至締造了台灣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動力。
***
大學讀會計系的我原本在事務所當查帳員拚經濟,一九九二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成了幼稚園老師。那間幼稚園是純玩的,我也沒受過學院派訓練,就拿出小時候各種看家本領帶小孩,因此找回了很多童年的遊戲經驗。
然而,直到二○○六年我才意識到,一九七○年代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童年時代。若以現在的眼光和標準去看,那時候每一個村子都是冒險遊戲場,那時候的孩子印證了台語的「會飛天、會鑽地」。
此外,當年的集體意識同樣非常驚人。除了元宵節六個村的小孩集結到國小放煙火大亂鬥,一所兩千多人的小學中午十二點整休息回家吃午餐,一點整大家全數準時回校上課,這難道不是驚人的奇蹟嗎?國民素質非常高、非常自律,才有辦法達到啊!
***
無數位像工廠老闆那樣的台灣企業家都擁有獨特又精彩的童年,但這些寶貴的生命經驗到現在還沒有一部紀錄片、一部動畫,或者一部電影來紀念,為了呼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台灣囝仔重新回憶並認養一九七○年代的燦爛黃金童年時代、那一段屬於我們的偉大童年時代,粘巴達假日學校建造了童年廣場;為了「認養」當年精采的黃金童年遊戲文化,我花了十四年寫這本書。
這本書就是認養的開始。
認養我們的黃金童年、認養往昔兒童黃金歲月的價值、萃取我們的童年遊戲文化,並在此基礎上肯定台灣人的國民素質、以我們的遊戲文化為榮,然後進一步發展它,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開創我們自己獨特的遊戲文化,也能建造台灣獨一無二的童年遊戲場與各種值得推展的遊戲精神,甚至再度創造出另一個黃金快樂童年的年代。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喚起四、五、六年級的各行各業台灣菁英,省思自己的童年是否帶給自己非常深遠的影響。若真如此,我們應該蒐集童年的故事、傳述給下一代;我們應該出錢拍一部紀錄片、一部動畫、一部電影,甚至建造一座黃金童年博物館和遊戲場;我們應該返回故鄉或在住家周遭買一塊地,像買一張長期股票般地建造屬於我們的童年遊戲場,把我們童年經驗故事帶給下一代,甚至把這些生命經驗轉換成課程,進入學校,讓台灣的孩子可以體會阿公阿嬤當年的遊戲文化。
一九七○年代的台灣遊戲文化是一座寶庫,我在此邀請各位,一起參觀與回味!
曾經,左鄰右舍的孩子天天在街頭巷尾的空地玩遊戲,直到天黑被媽媽叫回去吃晚餐。
曾經,孩子爬到三層樓高的木麻黃樹抓鳥窩,SOLO不用確保,大人也不會管。
曾經,三、四年級的孩子牽著自家的牛橫渡百米寬的大溪到對岸放牧。在曠野的烏雲密布、雷霆交加、滂沱大雨中,牽著牛,聽著牛鈴聲返家。
曾經,孩子們埋伏於鐵道附近,待滿載甘蔗的台糖火車經過便一躍而出,一邊追火車一邊抽甘蔗,同時掃描自己的甘蔗丟去了哪裡。
曾經,孩子每天凌晨即起,切洋菇切到天亮、指甲變成咖啡色,趕在升旗前跑進教室。
曾經,孩子在無數個炎炎夏日裡幫忙晒稻榖,又在午後雷陣雨降下前和大人一起衝鋒陷陣搶堆稻穀山並迅速蓋上帆布。
曾經,孩子放學回家要煮稀飯、拿稻草鋪鴨舍、趕雞鴨、掃大庭院、餵牛餵雞餵鴨、所有房間都要滅蚊、用稻草做牛煙、收折衣服,完成一大堆家事的同時也要玩,經常練習兩面作戰。
曾經,孩子一有空就晃入總有一、二十個小孩聚集的柑仔店,那是屬於孩童的兒童俱樂部。
曾經,孩子撿鐵罐賣錢、幫忙搬磚塊打零工、雨天撿蝸牛賣錢,一邊玩耍一邊打工。
曾經,六個村的小孩子帶著煙火往小學操場前進,沿途互射零星煙火,湧入校園後占據操場和教室,展開元宵煙火大亂鬥。
曾經,孩子自己鋸木頭做陀螺、在大灶燒製鐵釘磨成斧形,就為了跟別人削干樂(台語)??干樂要會旋轉有聲音,還要能將別人的干樂削破。
曾經,孩子自己製作風箏、找繩子,把風箏放上天空遠去像一根湯匙那麼小,甚至放到斷線追風箏。
***
上述全是我的童年經驗,也是當時全台灣各地孩子的普遍經驗。對比於現今的兒少法,當年很多情況家長都會被抓去關,那是一個奔放又粗曠、充滿冒險的年代,卻讓人看見孩子的各種能耐。
我認為這些童年經驗,奠定了孩子長大以後,在各行各業工作甚至創業時的強韌意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譬如放風箏,如果每個小學生都必須自己製作風箏,而且有辦法把風箏放上去,就是相當具體、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和國民課程。
類似道理,台商為什麼能在中國、越南、印尼建造這麼多工廠?為什麼拿著○○七皮包、不會講英文,就敢到世界各地找訂單?正是因為小時候的遊戲、打工、闖蕩、冒險的經驗,讓他們獲得了堅實的自信。
深具創造性的闖蕩與自由遊戲的童年,奠定了日後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甚至可以說,童年經驗愈多的孩子,擁有愈雄厚的人生衝力。
我遇過一位民國四十四年次、開了一間大型重機械五金工廠的老闆,聊起印象特別深刻的童年經驗,他說自己小學中年級時很愛抓鳥來養,「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他就比鳥更早起床,凌晨兩三點鳥還在睡覺就去樹林裡抓鳥,後來養鳥養到鳥可以放出去又飛回來。
一講起童年,工廠老闆的眼睛閃閃發亮,接著講到自己去德國漢堡參加重機械展,不會講英文照樣有辦法搭地鐵往返,有時坐錯了就想辦法再坐回來,對於解決問題非常有信心。
五年級生聚在一起提起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搶著講,每一個故事也都有獨特性,讓人聽到笑中帶淚、淚中帶笑,那造就了台灣優秀的一代,甚至締造了台灣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動力。
***
大學讀會計系的我原本在事務所當查帳員拚經濟,一九九二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成了幼稚園老師。那間幼稚園是純玩的,我也沒受過學院派訓練,就拿出小時候各種看家本領帶小孩,因此找回了很多童年的遊戲經驗。
然而,直到二○○六年我才意識到,一九七○年代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童年時代。若以現在的眼光和標準去看,那時候每一個村子都是冒險遊戲場,那時候的孩子印證了台語的「會飛天、會鑽地」。
此外,當年的集體意識同樣非常驚人。除了元宵節六個村的小孩集結到國小放煙火大亂鬥,一所兩千多人的小學中午十二點整休息回家吃午餐,一點整大家全數準時回校上課,這難道不是驚人的奇蹟嗎?國民素質非常高、非常自律,才有辦法達到啊!
***
無數位像工廠老闆那樣的台灣企業家都擁有獨特又精彩的童年,但這些寶貴的生命經驗到現在還沒有一部紀錄片、一部動畫,或者一部電影來紀念,為了呼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台灣囝仔重新回憶並認養一九七○年代的燦爛黃金童年時代、那一段屬於我們的偉大童年時代,粘巴達假日學校建造了童年廣場;為了「認養」當年精采的黃金童年遊戲文化,我花了十四年寫這本書。
這本書就是認養的開始。
認養我們的黃金童年、認養往昔兒童黃金歲月的價值、萃取我們的童年遊戲文化,並在此基礎上肯定台灣人的國民素質、以我們的遊戲文化為榮,然後進一步發展它,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開創我們自己獨特的遊戲文化,也能建造台灣獨一無二的童年遊戲場與各種值得推展的遊戲精神,甚至再度創造出另一個黃金快樂童年的年代。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喚起四、五、六年級的各行各業台灣菁英,省思自己的童年是否帶給自己非常深遠的影響。若真如此,我們應該蒐集童年的故事、傳述給下一代;我們應該出錢拍一部紀錄片、一部動畫、一部電影,甚至建造一座黃金童年博物館和遊戲場;我們應該返回故鄉或在住家周遭買一塊地,像買一張長期股票般地建造屬於我們的童年遊戲場,把我們童年經驗故事帶給下一代,甚至把這些生命經驗轉換成課程,進入學校,讓台灣的孩子可以體會阿公阿嬤當年的遊戲文化。
一九七○年代的台灣遊戲文化是一座寶庫,我在此邀請各位,一起參觀與回味!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