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內在富裕:用新體驗取代遺憾,活出充滿故事的人生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人生的終點都一樣,
差別在於你如何體驗這一趟旅程。
當代屢獲殊榮的幸福學研究
揭露除了追求享樂與自我實現,
另一塊圓滿人生的重要拼圖:內在富裕。
/
? 若你曾疑惑:人生就這樣了嗎?
本書將為你開啟新的可能性。?
─────Book Riot網站書評
★ 《失控的焦慮世代》、《隱性潛能》等重量級作者一致推崇
★ 新思潮俱樂部(A Next Big Idea Club)推薦必讀
★ 本書附有「內在富裕」問卷供讀者評量。
▏與其死得富有,不如活得豐盛
讓現在的經歷成為往後可以述說的故事
心理學家針對何謂「美好人生」曾展開辯論,一九八四年,艾德.迪安納提倡「幸福」主義;五年後,他的競爭對手聚焦於「目的與意義」。如今,當代最受矚目的心理學者大石繁宏則提出另一種論點--「內在富裕」。
? 追求幸福與意義的陷阱在於,
兩者助長的滿足感很可能造就出一個存有遺憾的人生。 ?
對許多人來說,美好人生是廣受眾人認可的生活模式,穩定與安適。如同大石的父親選擇追隨歷代祖先的腳步,留在日本的山間小鎮,把家人的需求置於自己之上。然而,大石獲獎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常為做過的事後悔,但當時間拉長,人更會為自己沒做的事感到遺憾。當我們擁有愈多有趣的經驗和故事,內在就愈富裕。
? 重要的不僅是目的地,更包含了過程,
從新體驗和新知識中找到價值,能讓我們過上一個較少遺憾的人生。 ?
▏生命,是我們口中關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而我們如何述說自己的故事,又會回頭影響真實人生
根據研究,內在富裕跟開放心態、外向等特質具有高度相關性,然而,不論是哪種性格的人都可透過練習改寫自己的故事、更盡興地體驗人生。
/ 在工作上保持玩心
對麥克.菲爾普斯、西蒙.拜爾斯等奧運選手來說,毫秒之差或一個小失誤,足以讓四年的努力付諸流水,這樣的高壓讓他們難以保持玩心,進而衍生心理健康問題;大谷翔平在2022年球季一度表現不甚理想,他在揮棒落空走回休息區時,替球棒進行了CPR(心肺復甦),用幽默感來面對低潮,則有助於從谷低反彈,維持菁英級的表現。
另一項個人成就的報告顯示,在專精一個領域前,先探索過其他多領域的人,雖然達到巔峰的時間較晚,但成就更高(例如奧運冠軍或諾貝爾獎得主),更神奇的是,他們也較不容易產生倦怠。
差別在於你如何體驗這一趟旅程。
當代屢獲殊榮的幸福學研究
揭露除了追求享樂與自我實現,
另一塊圓滿人生的重要拼圖:內在富裕。
/
? 若你曾疑惑:人生就這樣了嗎?
本書將為你開啟新的可能性。?
─────Book Riot網站書評
★ 《失控的焦慮世代》、《隱性潛能》等重量級作者一致推崇
★ 新思潮俱樂部(A Next Big Idea Club)推薦必讀
★ 本書附有「內在富裕」問卷供讀者評量。
▏與其死得富有,不如活得豐盛
讓現在的經歷成為往後可以述說的故事
心理學家針對何謂「美好人生」曾展開辯論,一九八四年,艾德.迪安納提倡「幸福」主義;五年後,他的競爭對手聚焦於「目的與意義」。如今,當代最受矚目的心理學者大石繁宏則提出另一種論點--「內在富裕」。
? 追求幸福與意義的陷阱在於,
兩者助長的滿足感很可能造就出一個存有遺憾的人生。 ?
對許多人來說,美好人生是廣受眾人認可的生活模式,穩定與安適。如同大石的父親選擇追隨歷代祖先的腳步,留在日本的山間小鎮,把家人的需求置於自己之上。然而,大石獲獎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常為做過的事後悔,但當時間拉長,人更會為自己沒做的事感到遺憾。當我們擁有愈多有趣的經驗和故事,內在就愈富裕。
? 重要的不僅是目的地,更包含了過程,
從新體驗和新知識中找到價值,能讓我們過上一個較少遺憾的人生。 ?
▏生命,是我們口中關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而我們如何述說自己的故事,又會回頭影響真實人生
根據研究,內在富裕跟開放心態、外向等特質具有高度相關性,然而,不論是哪種性格的人都可透過練習改寫自己的故事、更盡興地體驗人生。
/ 在工作上保持玩心
對麥克.菲爾普斯、西蒙.拜爾斯等奧運選手來說,毫秒之差或一個小失誤,足以讓四年的努力付諸流水,這樣的高壓讓他們難以保持玩心,進而衍生心理健康問題;大谷翔平在2022年球季一度表現不甚理想,他在揮棒落空走回休息區時,替球棒進行了CPR(心肺復甦),用幽默感來面對低潮,則有助於從谷低反彈,維持菁英級的表現。
另一項個人成就的報告顯示,在專精一個領域前,先探索過其他多領域的人,雖然達到巔峰的時間較晚,但成就更高(例如奧運冠軍或諾貝爾獎得主),更神奇的是,他們也較不容易產生倦怠。
目錄
各界讚譽 第一章 該留還是該走? 第二章 幸福的陷阱 第三章 意義的陷阱 第四章 探索的人生 第五章 內在富裕的元素 第六章 那些內在富裕的人 第七章 保持玩心 第八章 自己動手做的美妙之處 第九章 美感體驗算數嗎? 第十章 探索的理由 第十一章 把逆境化為內在富裕的經驗 第十二章 我們說的故事 第十三章 剩下兩個問題 第十四章 了無遺憾的美好人生 謝詞 附錄一:內在富裕問卷 附錄二:美好人生與五大人格特質的相關性統合分析 附錄三:本書的另類結語 參考資源 作者與譯者簡介
試閱
第1章 該留還是該走? 如果我走,會遇上麻煩; 如果我留,麻煩只會翻倍。 ──衝擊合唱團(The Clash) 1. 安適的人生 阿義出生在日本九州的小山村,一個以生產綠茶和蜜柑知名的地方。阿義就像他的父親、祖父和在他之前的所有男性祖先,一輩子住在那裡,種稻米和茶為生,他才上了一年的農業高校就選擇輟學務農,走上這條老路。二十七歲那年,阿義娶了鄰鎮的女孩,有了三個孩子,他參加街坊組成的壘球隊,一直打到五十幾歲,每年會跟鄰居結伴到各地的溫泉暢遊。至今他依舊住在這座小鎮,還是同一位妻子,親近的友人還是那幾個從小學就認識的,阿義選擇遵循先人的足跡,他與祖先不僅血脈相連,就連職業、住所、期待和生活方式都緊緊相繫。 阿義是我父親,而我是他遠在天邊的兒子。我剛過完十八歲生日後,花了整整十八天才從我住的小山村來到東京上大學。大四那年,我獲得國際扶輪社(Rotary International)的獎學金,到緬因州留學。留學的課程開始前,我先到紐約市的史泰登島(Staten Island)去參加暑期英語課程,當時我剛和東京的女友分手,對談戀愛心灰意冷,只想把英文讀好,但我認識了一位韓國學生並墜入愛河,當時她即將前往波士頓讀研究所,我則是即將去緬因州的劉易斯頓(Lewiston)留學一年。一九九一至九二年的那個學年間,我每週末搭灰狗巴士去波士頓看她,到了五月,我必須回東京,儘管我在留學前的生涯規劃是去日本的文部省工作,全然沒有打算在美國念研究所,但那時我已下定決心要回美國。一九九三年六月畢業後,我離開日本,從此不再回去,之後流轉於紐約市、伊利諾州香檳市(Champaign)、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市(Minneapolis)、維吉尼亞州夏洛特鎮(Charlottesville)等地,最後在芝加哥落腳。在這過程中,我娶了在史泰登島認識的韓國女孩,我們的兩個孩子分別出生在兩個不同的城市。我已經多年沒有和任何一位兒時的友人見面。 離開家鄉三十年後,隨著年紀增長,加上試著維持家族的情感聯繫,我經常納悶著我的人生怎麼會與父親的人生差距如此之大,我想知道為何他有機會卻不離開家鄉,相反地,我也想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漂泊。 父親的人生安定、熟悉且舒適。春季的年度賞櫻會,夏季的盆踴祭典,秋季的賞楓之旅,冬季的溫泉。安適美好的人生。相反地,我的人生一點也不安定、一點也不熟悉,承受著更多壓力,來自授課、批改成績和寫作截止日期,當中混雜著無數次被拒之門外的經驗(例如:申請經費、論文、書籍企劃提案、應徵工作等)。雖然我多半時間熱愛著自己的工作,但有時我真心忌妒父親那單純、怡然自得的生活,希望每個禮拜能有個晚上跟老朋友喝個小酒,回憶學生時代,聊聊農事,但老實說,我知道自己不可能過那樣的生活,因為我極度渴望見識外面的世界,渴望到無法遵循祖先一路走來的一成不變的生活。 2. 幸福、意義及其他 我回想在高中畢業時,面對衝擊合唱團(The Clash)那句不朽歌詞的提問:「我該留還是該走」,那時答案很簡單,走就對了。但隨著年紀增長,這問題也愈來愈難回答,幾十年來,它已經成為我個人生活和學術研究的核心。我猜想大部分的讀者也曾經問過自己相同的問題,不只一、兩次,而是很多很多次。你們之中的一些人或許就像我父親那樣,忠誠、謹慎且念舊,將安定列為人生的優先;有些人或許比較像我,對外界的變化敏感、異想天開、愛冒險,擁抱大膽探險的人生。當然,安定和變動的人生;單純與高潮迭起的人生;舒適和挑戰的人生;傳統與非傳統的人生,這之間存在著利弊得失,但是,哪一種才能讓我們更接近「美好」的人生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會汲取我數十年來的心理科學研究,輔以現有文學、電影、哲學著作中的案例資料,但我們首先要問的是,究竟什麼是美好的人生? 當《金翅雀》(The Goldfinch)的作者唐娜.塔特(Donna Tartt)被問到她在這本小說中想探討什麼問題時,她回答:「什麼是美好的人生……是讓自己感到幸福?是屬於個人的幸福?還是哪怕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讓別人幸福?」塔特的提問值得深思。我們是否應該努力追求幸福?還是先努力使他人幸福,然後才想到自己? 首先,什麼是個人的幸福?什麼使你幸福?是能夠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還是追求並完成事業目標?又或是到海邊玩耍或是做spa?我在人生中曾經做過很多自私的決定,包括在我兒子們還就讀初高中時搬到紐約,到一所聲譽卓著的學校工作,儘管兒子不想離開家鄉和他們的朋友,我還是選擇使個人的幸福極大化,而到頭來,我並不覺得自己更幸福。相反地,我父親則決定留在家鄉,或許是為了使我母親和其他人幸福而犧牲了他自己。如果搬到縣內另一個熱鬧的城市,他賺的錢大概會多很多。諷刺的是多年後,他對當初決定的滿意程度似乎高於我,這聽起來像是什麼中國諺語的故事,卻闡釋了一個更大的真理:心理學的研究顯示,試圖使他人幸福將使你幸福,而試圖使自己幸福,卻往往無法如願。心理學家發現,利他目標的花費、寫感謝信、懷抱知足心態(也就是安於所有),都能提升幸福的程度,父親如此幸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他調整自己的期望,珍惜在田裡的每一天,享受老伴在身邊的小確幸。 父親的美好人生,關鍵或許在他決定將他人(包括我母親和家族傳統)的需求置於自己的需求之上,話雖如此,以自我犧牲與美德為主軸的人生--或許可以被稱為「有意義的人生」--是無怨無悔的人生嗎?人會為最近做過的事後悔,後悔說了不該說的話或是做了不該做的事,然而從長遠來說,人會為自己沒有做的事後悔,像是沒有說出「我愛你」,或沒有回學校繼續進修,有些人過著自我犧牲與美德的人生,卻錯過種種機會,最終招致更多的遺憾和悔恨;自我犧牲確實令人敬佩,但是把自我犧牲擺第一位,可能會使你看不見自己的渴望和理想,直到感覺人生不再真實。法國哲學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會將之稱為「自欺」(bad faith)的人生,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小說《秀拉》(Sula)中就出現了這樣的例子,書中的妮爾.萊特(Nel Wright)擱置了兒時的冒險」夢想,按著家人的期待扮演完美妻子與母親的角色。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