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我想要獨自生活!SOLO時代到來,不婚不生,活出不將就的理想人生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結婚不是幸福的唯一選項,選擇不結婚的我,
每天每天,都過得超幸福!
網路上各種靠北婚姻文是否曾讓你反思:婚姻真的是人生必需品嗎?隨著單身人口急遽上升,這個社會卻還在恐嚇你「沒結婚是你眼光太高、不結婚就等著孤老一生」。
你的人生幸福不需要靠別人完成,可以自己打造。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一步步做好獨自生活的全面準備!
★金錢規劃,是必須學會的第一步!
製作屬於自己的不婚財務狀況表,了解稅金、保險、理財大小事,從現在起開始準備你的退休資金!
★居住空間,是無法忽略的第二步!
找一間適合獨自生活的房子該注意什麼?如果不想自己住,也能一起打造新的共居生活方式。
★整理生活,是不可不會的第三步!
小至打掃與料理訣竅,大至房屋修繕大小事,生活無法萬事都求人,學會自己來,你會更有成就感!
★安頓心靈,是充實人生的最重要一步!
少了家庭束縛,將有更多時間學習新事物,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進,也為懂得享受孤單的滋味。
從此以後,你就是自己的最佳人生伴侶!
每天每天,都過得超幸福!
網路上各種靠北婚姻文是否曾讓你反思:婚姻真的是人生必需品嗎?隨著單身人口急遽上升,這個社會卻還在恐嚇你「沒結婚是你眼光太高、不結婚就等著孤老一生」。
你的人生幸福不需要靠別人完成,可以自己打造。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一步步做好獨自生活的全面準備!
★金錢規劃,是必須學會的第一步!
製作屬於自己的不婚財務狀況表,了解稅金、保險、理財大小事,從現在起開始準備你的退休資金!
★居住空間,是無法忽略的第二步!
找一間適合獨自生活的房子該注意什麼?如果不想自己住,也能一起打造新的共居生活方式。
★整理生活,是不可不會的第三步!
小至打掃與料理訣竅,大至房屋修繕大小事,生活無法萬事都求人,學會自己來,你會更有成就感!
★安頓心靈,是充實人生的最重要一步!
少了家庭束縛,將有更多時間學習新事物,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進,也為懂得享受孤單的滋味。
從此以後,你就是自己的最佳人生伴侶!
目錄
前言 不將就的不婚人生,原來這麼快樂!
了解你的不婚潛力值
【PART 1】不是「還沒」結婚,是「決定」不結婚
婚姻是人生必需品?
不婚,到底是什麼?
結婚就是正常,不婚就是異常
不婚,這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這世界需要更關心單身者
想像一下婚姻生活,你會看見答案
做好不婚人生的準備
20、30、40的不婚相談
【PART 2】甩開旁人的偏見,我要決定自己的人生!
不結婚?你太年輕了,還沒想清楚
都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什麼時候才要結?
看你這麼喜歡小孩,就趕快結婚生一個啊
你就是因為沒結婚,脾氣才這麼怪
那是因為你還沒遇到好對象啦
不結婚就等著孤老一生喔
不婚並不奇怪,也沒有做錯事
從裡到外,都需要有「自己的房間」
一個人宅在家,其實是很忙碌的!
必須要掌握「行動自主權」
【PART 3】從現在開始,學會照顧自己的一人生活
製作你的不婚財務狀況表
稅金讓人頭痛,不懂卻萬萬不可
學會投資理財,打造第二收入
養兒防老?買份保險更實在
了解房地產,自住投資都更有利
有室友也沒室友,不婚者的共同生活
找一間適合獨自生活的房子
學會修繕大小事,不用萬事都求人
打掃房間,也是打掃心靈
獨自生活要件:要活就要動!
我獨自生活的料理小訣竅
室內設計師的修繕Q&A
【PART 4】不婚將帶你開創更多可能
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
我的最佳人生伴侶
學習新事物,現在永遠最適合
自己動手做,身心靈都滿足
你不是獨自一人,我們可以一起前進
不害怕憂鬱,也不忽視憂鬱
享受孤單,其實很快樂
我不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不婚
結語 從此以後,不婚的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寫封信到未來,給獨自生活的自己
作者、譯者簡介
了解你的不婚潛力值
【PART 1】不是「還沒」結婚,是「決定」不結婚
婚姻是人生必需品?
不婚,到底是什麼?
結婚就是正常,不婚就是異常
不婚,這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這世界需要更關心單身者
想像一下婚姻生活,你會看見答案
做好不婚人生的準備
20、30、40的不婚相談
【PART 2】甩開旁人的偏見,我要決定自己的人生!
不結婚?你太年輕了,還沒想清楚
都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什麼時候才要結?
看你這麼喜歡小孩,就趕快結婚生一個啊
你就是因為沒結婚,脾氣才這麼怪
那是因為你還沒遇到好對象啦
不結婚就等著孤老一生喔
不婚並不奇怪,也沒有做錯事
從裡到外,都需要有「自己的房間」
一個人宅在家,其實是很忙碌的!
必須要掌握「行動自主權」
【PART 3】從現在開始,學會照顧自己的一人生活
製作你的不婚財務狀況表
稅金讓人頭痛,不懂卻萬萬不可
學會投資理財,打造第二收入
養兒防老?買份保險更實在
了解房地產,自住投資都更有利
有室友也沒室友,不婚者的共同生活
找一間適合獨自生活的房子
學會修繕大小事,不用萬事都求人
打掃房間,也是打掃心靈
獨自生活要件:要活就要動!
我獨自生活的料理小訣竅
室內設計師的修繕Q&A
【PART 4】不婚將帶你開創更多可能
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
我的最佳人生伴侶
學習新事物,現在永遠最適合
自己動手做,身心靈都滿足
你不是獨自一人,我們可以一起前進
不害怕憂鬱,也不忽視憂鬱
享受孤單,其實很快樂
我不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不婚
結語 從此以後,不婚的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寫封信到未來,給獨自生活的自己
作者、譯者簡介
試閱
#婚姻是人生必需品?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社會過於繁忙,我們好像永遠在忙碌,總是在無形的軌道下奔跑,無法停下腳步。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這種模式:要上好的國中才能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我們拚命努力,終於擠進狹窄的就業門檻後,突然又有人對我們說,現在該結婚了!
社群媒體和新聞裡處處都是對愛情的讚美,好像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人們今日依然會高喊愛情萬歲。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婚姻呢?
婚姻就像是在名為人生的RPG遊戲中出現的一項主任務。當我們踏上遊戲的旅程,這個任務就會突然跳出來。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我遇到這個任務該怎麼辦呢?我已經厭倦了朋友的介紹和相親這些奇怪的過程,而且接下這個任務,就可能改變整個遊戲的結局。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不知該如何是好。
「您不打算結婚嗎?」
任務視窗突然彈出,讓我陷入困惑:必須結婚嗎?我的思緒像江南站下班時地鐵的擁擠人潮一樣混亂。本來就在煩惱了,現在又被推擠得更加心神不寧。說定不結婚反而比較好。我閉上雙眼,選擇關掉任務視窗。原以為拒絕這個任務會引發災難,大概是當個特立獨行的怪咖就會有這種感覺,明明沒做錯事,卻不知為何有種被責難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只是暫時的。就像地鐵從江南站出發,等經過蠶室站就會變得冷清一樣,我的情緒也漸漸找回平靜。
我決定選擇不婚。而且數年後的今天,我仍然過得很好。不僅是我,一起寫下這本書的其他五位不婚主義者都過得很幸福。
「媽,我想一個人生活。」
我第一個告知不婚決定的人是我媽。老實說,我就是因為我媽才決定不結婚的。我媽在忍受丈夫和他的家人溫柔卻獨斷的多年折磨後,經常說「你們長大千萬不要結婚」。也許正因如此,當我告訴我媽「我決定一輩子不結婚,獨自生活」時,她並不感到驚訝,只說不管我想要單身還是找個對象結婚,只要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就好。
然而,對於我要一輩子獨自生活的想法,身邊的人的反應都與我媽不同,大多是負面的,例如:「婚後能獲得的幸福,沒結婚是不知道的」、「說不定你以後會遇見喜歡的人,為什麼現在急著斷言自己不婚」、「說這種話的人都最早婚」。我實在好奇,不婚又不是天外飛來的概念,只是從「不結婚也能一個人過著有趣的生活」變成了「獨自生活」、「單身生活」、「單身主義者」,又變成「不婚」而已。儘管近來韓國綜藝節目《我獨自生活》等節目大受歡迎,一人家庭受到關注,但大眾的認知仍傾向「人還是要結婚比較好」。
好像已婚又好像未婚又好像不婚的我
每一個行動都有其原因。我們運動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閱讀是為了豐富內心的力量。那結婚又是為了什麼呢?大家結婚的原因又是什麼?
首先從傳統角度來看,結婚是一個約定俗成。古今中外,結婚一直是維持家族或擴張影響力的最有效途徑。從《權力遊戲》(A Song of Ice and Fire)中就可以看到劇中人物因婚姻而交織出龐大複雜的關係網。過去除了「結婚」,似乎沒有其他選擇。結婚這個制度有著悠久歷史,成為理所當然的路。這種認知在我們的語言中也能體現,勾選婚姻狀態的選項不是「YES or NO」,而是「YES or unYES」。
韓國國立國語院對婚姻的定義如下:男女正式建立夫妻關係。換句話說,結婚意味著男性與女性達成社會協議的關係,是社會所承認並關注的關係。自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在大多數男性為家中主要決策者的社會裡,男性的地位優於女性,結婚符合這樣的社會風氣──家中主要決策者通常會考慮「面子」問題,選擇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作為配偶。此外,男性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和力量才能成為家中主要決策者,而女性則專注於家務與育兒。即使是同樣家庭出身,擁有相同血統和地位的孩子,男性會被賦予更多機會進入更好的社會,而女性則被迫輔助男性。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型態。
這種思維一直延續到現代,將人分成「ABCD理論」就是一個代表性事例。婚姻媒介公司在評價女性時,常以高學歷或留學經歷等條件為扣分要素。ABCD理論的解釋如下:若將人分成等級,A等級男性通常希望與B等級女性結婚;B等級男性則希望與C等級女性結婚。因此,A等級女性和D等級男性最後可能會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在婚姻市場上,很多人會用ABCD理論來解釋社會地位或個人能力傑出的女性,以及社會地位或個人能力較低的男性,都難以結婚的現象。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將人畫分等級來追求「結婚」,只會加劇人們的焦慮和不必要的壓力。
當兩人努力磨合後,終於踏上婚禮的紅毯,是不是真能像童話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幸福快樂的生活呢?我在網站上搜尋「婚姻生活」,卻找不到期待的美滿家庭或幸福生活訣竅的相關文章,反而充斥著許多與離婚相關的內容,像是夫妻諮商、訴訟和尋求律師的幫助等。根本找不到幸福結局(happy ending),只有被終結的幸福(happy end),在網路上,處處都是渴望幸福的人。
韓國社會將人們分成「已婚」和「未婚」,即結婚了和還未結婚的人。「未婚」的「未」意指「還沒有、尚未完成」,也就是「Not yet」。換句話說,未婚只有結婚才能變成「完成式」。這種觀念在韓國社會存在已久,從政府機構到企業文件,甚至網路問卷調查提供的個人婚姻狀態選項,都只有「未婚」和「已婚」。
初次見面的社交場合,「結婚」成為常見話題。如果說要成為社會的完整一份子,就得要有結婚關係,那麼已婚的人理應感到幸福才對。可是現代社會卻在傳遞「並非如此」的訊息。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社會過於繁忙,我們好像永遠在忙碌,總是在無形的軌道下奔跑,無法停下腳步。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這種模式:要上好的國中才能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我們拚命努力,終於擠進狹窄的就業門檻後,突然又有人對我們說,現在該結婚了!
社群媒體和新聞裡處處都是對愛情的讚美,好像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人們今日依然會高喊愛情萬歲。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婚姻呢?
婚姻就像是在名為人生的RPG遊戲中出現的一項主任務。當我們踏上遊戲的旅程,這個任務就會突然跳出來。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我遇到這個任務該怎麼辦呢?我已經厭倦了朋友的介紹和相親這些奇怪的過程,而且接下這個任務,就可能改變整個遊戲的結局。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不知該如何是好。
「您不打算結婚嗎?」
任務視窗突然彈出,讓我陷入困惑:必須結婚嗎?我的思緒像江南站下班時地鐵的擁擠人潮一樣混亂。本來就在煩惱了,現在又被推擠得更加心神不寧。說定不結婚反而比較好。我閉上雙眼,選擇關掉任務視窗。原以為拒絕這個任務會引發災難,大概是當個特立獨行的怪咖就會有這種感覺,明明沒做錯事,卻不知為何有種被責難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只是暫時的。就像地鐵從江南站出發,等經過蠶室站就會變得冷清一樣,我的情緒也漸漸找回平靜。
我決定選擇不婚。而且數年後的今天,我仍然過得很好。不僅是我,一起寫下這本書的其他五位不婚主義者都過得很幸福。
「媽,我想一個人生活。」
我第一個告知不婚決定的人是我媽。老實說,我就是因為我媽才決定不結婚的。我媽在忍受丈夫和他的家人溫柔卻獨斷的多年折磨後,經常說「你們長大千萬不要結婚」。也許正因如此,當我告訴我媽「我決定一輩子不結婚,獨自生活」時,她並不感到驚訝,只說不管我想要單身還是找個對象結婚,只要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就好。
然而,對於我要一輩子獨自生活的想法,身邊的人的反應都與我媽不同,大多是負面的,例如:「婚後能獲得的幸福,沒結婚是不知道的」、「說不定你以後會遇見喜歡的人,為什麼現在急著斷言自己不婚」、「說這種話的人都最早婚」。我實在好奇,不婚又不是天外飛來的概念,只是從「不結婚也能一個人過著有趣的生活」變成了「獨自生活」、「單身生活」、「單身主義者」,又變成「不婚」而已。儘管近來韓國綜藝節目《我獨自生活》等節目大受歡迎,一人家庭受到關注,但大眾的認知仍傾向「人還是要結婚比較好」。
好像已婚又好像未婚又好像不婚的我
每一個行動都有其原因。我們運動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閱讀是為了豐富內心的力量。那結婚又是為了什麼呢?大家結婚的原因又是什麼?
首先從傳統角度來看,結婚是一個約定俗成。古今中外,結婚一直是維持家族或擴張影響力的最有效途徑。從《權力遊戲》(A Song of Ice and Fire)中就可以看到劇中人物因婚姻而交織出龐大複雜的關係網。過去除了「結婚」,似乎沒有其他選擇。結婚這個制度有著悠久歷史,成為理所當然的路。這種認知在我們的語言中也能體現,勾選婚姻狀態的選項不是「YES or NO」,而是「YES or unYES」。
韓國國立國語院對婚姻的定義如下:男女正式建立夫妻關係。換句話說,結婚意味著男性與女性達成社會協議的關係,是社會所承認並關注的關係。自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在大多數男性為家中主要決策者的社會裡,男性的地位優於女性,結婚符合這樣的社會風氣──家中主要決策者通常會考慮「面子」問題,選擇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作為配偶。此外,男性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和力量才能成為家中主要決策者,而女性則專注於家務與育兒。即使是同樣家庭出身,擁有相同血統和地位的孩子,男性會被賦予更多機會進入更好的社會,而女性則被迫輔助男性。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型態。
這種思維一直延續到現代,將人分成「ABCD理論」就是一個代表性事例。婚姻媒介公司在評價女性時,常以高學歷或留學經歷等條件為扣分要素。ABCD理論的解釋如下:若將人分成等級,A等級男性通常希望與B等級女性結婚;B等級男性則希望與C等級女性結婚。因此,A等級女性和D等級男性最後可能會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在婚姻市場上,很多人會用ABCD理論來解釋社會地位或個人能力傑出的女性,以及社會地位或個人能力較低的男性,都難以結婚的現象。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將人畫分等級來追求「結婚」,只會加劇人們的焦慮和不必要的壓力。
當兩人努力磨合後,終於踏上婚禮的紅毯,是不是真能像童話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幸福快樂的生活呢?我在網站上搜尋「婚姻生活」,卻找不到期待的美滿家庭或幸福生活訣竅的相關文章,反而充斥著許多與離婚相關的內容,像是夫妻諮商、訴訟和尋求律師的幫助等。根本找不到幸福結局(happy ending),只有被終結的幸福(happy end),在網路上,處處都是渴望幸福的人。
韓國社會將人們分成「已婚」和「未婚」,即結婚了和還未結婚的人。「未婚」的「未」意指「還沒有、尚未完成」,也就是「Not yet」。換句話說,未婚只有結婚才能變成「完成式」。這種觀念在韓國社會存在已久,從政府機構到企業文件,甚至網路問卷調查提供的個人婚姻狀態選項,都只有「未婚」和「已婚」。
初次見面的社交場合,「結婚」成為常見話題。如果說要成為社會的完整一份子,就得要有結婚關係,那麼已婚的人理應感到幸福才對。可是現代社會卻在傳遞「並非如此」的訊息。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