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當我們需要安慰:法國精神科醫師寫給這個世代的愛之語

邀請你慢下來,允許自己被安慰、學習安慰他人的一本書。
Epub
流動版型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週年慶】情緒小夥伴全面9折

  • 34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當現實無法修復時,擁抱受傷的心靈,用愛接納脆弱的彼此。
這是邀請你慢下來,允許自己被安慰、學習安慰他人的一本書。

★精神科醫師示範如何學習安慰★
法國書評:這是一部安慰的聖經!
法國讀者:我生平首度為了一本書,前後買了四次來送人!

安慰就是愛,接受被安慰,就是接受被愛。

我要如何告訴你,那些絕望的困境,有一天會過去?
我要如何對你說,堅強一點,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
我要如何讓你知道,失去摯愛的悲傷,生命的亂流,毫無預期的痛楚,
都能夠一一自我修復……
但語言如此有限,當我們需要安慰,說什麼都變得多餘……

本書作者法國精神科醫師克里斯多夫.安德烈曾經視「安慰」為無物。
他總認為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他只提供治療;
身為一個作者,他負責解釋與鼓勵;而作為一個人,他給予撫慰。
但有一天,他生了重病,治療中他焦慮、厭世、悲傷,他渴望安慰……
即使一抹微笑、一聲鳥鳴、一絲善意,都能夠改變心境。
於是他發現「安慰」,不僅僅是一時的慰藉,而是一種與風暴共存的方式;
安慰是一條紅線,貫穿我們整個人生,讓我們重新與世界連結。

當我們需要安慰,我們能接受安慰嗎?當別人需要安慰,我們能給予安慰嗎?
這是一本精神科醫師追索「安慰」的感性問答,他大量研究從文學、藝術、大自然來探求安慰的本質,他分享患者的證言,讓我們強烈感受安慰的脆弱性和強大的力量。在抒情的論述中,我們敞開心懷,學習安慰的智慧,重新品味人生。
安慰,其實是和幸福一樣東西,只是被擋在不幸的暗光下。
而被安慰,就是願意相信這一點:是的,一切都未曾結束。只要一份幸福,便足以讓一切重新開始……

本書特色

精神科醫師的理性之眼 ╳ 暢銷作家的感性之筆
◎作者引用許多心理學知識與諮商案例,架構清晰, 從安慰的定義出發,到提出具體的安慰準則與佳例, 帶領讀者認識安慰的必須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提供或接收安慰。
◎以文學、哲學與神學等豐富視角,詮釋日常中複雜深刻的情境, 包含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傷感,到如何安慰失去孩子的父母、 陷入絕望者的憤恨等。

作者

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Christophe André)


是一名精神科醫師,是法國最優秀的情緒心理學(psychologie des émotions)專家之一。他曾於巴黎聖安娜(Sainte-Anne)醫院的醫院-大學服務部門執業,也曾獲法國醫學研究基金會(Fondation pour la Recherche médicale)尚-貝納(Jean-Bernard)獎的殊榮。他的科普著作《一日一冥想》(Méditer jour après jour)與《不完美、自由及幸福》(Imparfaits, libres et heureux)大受好評,並幫助了許多讀者。

譯者

粘耿嘉


台北人,淡江法文系、歐研所畢。
本是旅法五年之自由譯者,2013年返台,以非獨子身分展開獨力照護罹病老母的任務,所以漫漫長照期間實為不自由譯者。長照八年時光因老母歿於2021年底而劃下句點。然悲慟之餘,竟旋即遭受將長照完全推諉卸責的老母親生長子為遺產提告伺候!悲忿交加至今,已對人生深感無力,遂決定褪去譯者身分。由於本書的安慰主題與自身處境至為貼切,因此視之為職涯最後一本譯作,不啻為一道完美的休止符。

目錄

安慰
020 什麼是安慰?
024 安慰之美

何謂不幸
035 人的境遇中三個不可避免的事情
044 服喪帶來的絕望
049 世界上的暴行與瘋狂
052 總有更糟糕的情況…
054 尋常的困境
061 沒來由的悲傷
064 我們絕望的連續性
067 我們絕望的機制
071 我們絕望帶來的危險及無法被安慰的風險
074 我們對安慰的需求

能安慰我們的事物:重新建立連結
081 重建與世界的連結:人生自會修復
088 成堆的安慰(一系列微不足道但令人感到安慰的事物清單)
094 重新與他人建立連結:給予安慰的人
109 重新建立與自己的連結:自我安慰

安慰:他人
127 如何安慰?
141 試圖安慰
148 笨拙和簡單的規則
155 安慰之才

接收安慰並接受安慰
173 接收安慰
185 無法被安慰者
190 安慰就是愛。接受被安慰,就是接受被愛
194 接受安慰:一種生命的態度

安慰的途徑
201 大自然,偉大的安慰者
210 行動與消遣
216 撫慰的藝術
236 冥想,當下的安慰
246 相信命運並託付給它?
251 尋求意義的危險安慰
260 能帶來安慰的信仰
270 天使的存在:幻覺與安慰

絕望與安慰的遺產
280 絕望能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嗎?
305 我們的絕望帶來(可能)的三項遺產
316 一切都未曾結束…

序/導讀

作者序

對安慰的深刻需求

我曾長期對安慰視而不見。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我不過是提供治療;身為一名作者,我不過是加以解釋並鼓勵;而作為一個人,我不過是給予撫慰。
某天,我得了重病,我想我的生命或許會比我預期更早結束。這並沒有使我感到焦慮,而是對厭世後的離世感到悲傷。這種悲傷並沒有讓我封閉自我,反而促使我更加仔細地觀察這個世界。如同所有面臨死亡威脅的人一樣,我發現人生是美好的。而且像其中許多人一樣,我發現我對於安慰抱有偌大的需求:在我極其脆弱的身心狀態下,光是一抹微笑、一聲鳥鳴、一絲善意或美好事物都能帶給我無盡的益處。
經住院治療返家後,我整理了一些文件(以防萬一……)。在整理精神病學相關的舊書準備送人時,我發現一個小書籤,是一位我以前在土魯斯(Toulouse)的患者所致贈,他是一個為煩擾所困、藥物成癮並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我非常喜歡他……他非常難以治療,病情也非常不容易穩定下來,不過即使他處於很糟的狀態,卻只想找我,且幾乎總是會回來看診。偶爾當他覺得自己太丟臉而不敢來見我時,就會消失一段時間。
那張書籤上寫著:「親愛的安德烈醫師,感謝您對我的耐心,以及在我與您相處時對我的莫大信任,菲利普(Philippe)。」菲利普*最終在我離開土魯斯一陣子後自殺了;這消息是他的伴侶告訴我的。
在那當下,我回想起我們的療程,自忖沒能把他醫好(確實是愛莫能助),但我不自覺中幾乎總是能夠安慰到他。
當我醫不好自己的患者時,有時會自問為何他們還是忠心耿耿回來找我,且無論如何對於我們的重逢似乎顯得很快樂。我自忖我要是他們,我可能會轉頭找別的醫師。當時,我對安慰視而不見,深信只有把患者治好才是一名好醫師。我還沒意識到,在科學和善意之外,我可以為患者帶來其他的幫助和安慰,例如溫柔、友愛、真誠、靈性……或許我在無意識中,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這些給了他們。我專注於我無法做到的善舉(治癒),卻忽略了我所做的善舉(安慰)。
最終,儘管我抱病,人卻始終都在。死神曾把我抓去握在祂掌心,接著再把我放生。該如何解釋我並沒有從這段經歷中得到創傷和焦慮,而是獲得安撫且更快樂地活著?
也許是因為我發現了安慰,這不僅僅是一時的慰藉,而是一種與風暴共存的方式,一種情感的宣示,一首將我們重新與外界,與一整個世界,包括它的美好與困境,都連結在一起的溫柔歌曲。
它就像一條紅線,貫穿我們的整個人生,從出生到死亡。我們不斷地與它相伴,並需要它,即當我們是孩子時,安慰是開放性的,而當我們長大後,安慰則是隱密性的。
當現實無法修復時,安慰是我們所期望或所提供的一切。它是支撐我們的所有一切,暫時讓我們擺脫絕望和屈從,並輕柔地將生活的感受帶回給我們。
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安慰的書,也是一本給予安慰的書。

試閱

◤我不知道
我們是否有辦法安慰你◢

你好,瑪麗(Marie),
在你如此痛苦的情況下認識你,我感到很遺憾。感謝你信任我們,向我們傾訴你的苦處。
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有辦法安慰你。
安慰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無法修復任何事情,無法改變使人受苦的事情,我們知道我們的話只能帶來暫時的撫慰,甚至無法撫慰,有時甚至會讓人承受更多的苦。因為這些話顯得笨拙且無能為力,因為它們來得不是時候。
但我們不能覺得這樣就夠了,不能光說沒有什麼好講的,然後用這樣的遁詞來舒緩一名失去孩子的母親所承受的苦痛。所以,讓我來謙卑地告訴你,假如我也承受到與你同樣可怕的痛苦,我會努力做些什麼。
當我們遭苦痛吞噬,被它所帶來的一切漩渦所淹沒時(怨恨、絕望、內疚、恐懼、嫉妒、憤怒……),我覺得我們有兩個可以努力追隨的主要方向。
首先,我們應該盡量保持與外界的連結,不要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要只專注於自己的痛苦和不幸。即使這個連結讓我們受苦,因為我們在這世上什麼都看不見,只見所愛的人已經缺席了,但漸漸地,這種連結會幫助我們慢慢地重拾生活。其次,給自己一個重拾生活的權利。露西(Lucie)依然從她所在之處愛著你,並且依然支持你。她將會讓你重新找回生活的感受,重新欣賞陽光和天空,欣賞盛開的花朵和笑顏如花的孩子,無論如何都會讓你展開笑顏。儘管悲傷永遠不會離開你,但它會漸漸地變得溫和,終有一天會給你帶來平靜。它會讓你回想起與露西共度的每一份幸福,不會讓你哭泣或嘆息,而只是讓你微笑,你會因為曾經擁有這樣一個女兒,她能說出如此美麗的話語,做出如此偉大的善舉,而能夠真正地感到開心,同時也會為在她身旁圍繞的幸福感到開心,還有為她曾如此熱愛生活而感到開心。
永遠不要忘記這些幸福,這是非常重要的;永遠不要驅散那些有時會籠罩這些幸福的悲傷和苦痛,就像雲朵會掩蔽陽光一樣,這也很重要。讓你的情緒自然流瀉,但絕不忘記要時常回想露西帶給你的所有喜悅,讓它們持續縈繞在你的心靈中。
此外也要睜眼看看,在你的日子裡,那些將會緩緩重現在你眼前的所有片片幸福,起初你可能還沒有注意到,就好像是在這條目前如此艱難痛苦的路徑上,開在路邊的花朵一樣。不要聽信那些要求你「好好服喪」的人(但也不要怨恨他們):你將以自己的步調在這條路上向前邁進,沒有人可以強迫你走快一點,也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往前行。慢慢來,但要遠眺,盡可能時常望著天空和星星。這不僅僅是一個意象,所以請確實地、經常地去凝視,同時要呼吸,想著露西,並對她微笑。
你在信中引用她的座右銘:「幸福在於使別人快樂」,這句話既簡單、慷慨又充滿智慧,直叫人讚嘆。你的女兒曾是如此非凡,直到今日仍是非凡無比。將她保存在你的心中,繼續與她對話,與她分享你今後在路途上遇到的所有美好事物。
請照顧好自己,我會一直思念著妳。
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
僅致以友愛之情,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這封信寫給一位母親,她的女兒於二○一五年在巴塔克蘭(Bataclan)劇院遭恐怖分子殺害。她為此寫信給我,當時我在巴黎聖安娜(Sainte-Anne)醫院服務。

Part 1
安 慰 CONSOLATIONS

◤安慰之美◢
有些話會在我們內心滋長,因而比其他的話更為強烈,有些話吟詠如歌且欣然允諾,有些話如交響樂般能激發出群像及回憶。安慰也是一樣,它喚起童年及種種小悲傷,也喚起死亡及哀悼,以及一切人的痛苦;還有喚起所有伸出的援手、所有的擁抱,所有帶著情感與理解的舉動。

●安慰是脆弱且不確定的
安慰意味著明白並接受我們的言詞只能不完美地減輕內心的痛楚;但同時也希望不要在孤獨中經歷這種痛楚,安慰是一種充滿愛的行為,即使有時無能為力。
當我們安慰時,我們可能不知道情況將會如何發展。有時,不確定性更大,甚而更為美好,因為我們可以在自己遭遇不幸時給予安慰。就像那些在囚犯或流放者之間互相安慰的故事,或者像所有身陷困境的人努力抒解親人的悲痛。在自身處於迷霧並感到畏懼之際給予安慰,這無疑是最令人動容的安慰:一名傷者給予另一名傷者安慰,一名受脅迫者給予另一名受脅迫者安慰,一名絕望者給予另一名絕望者安慰……

●安慰似乎什麼事情都解決不了
這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安慰並非物質上的幫助,它不需要力量或權力,即使我們處於(或我們感到)虛弱與無助,我們仍然可以提供安慰。因為除了其具體面向(言詞及舉動)外,它也是,且尤其是,一項非物質的方法,即一種存在,一種意圖,一種人性的分享。
「在物質層面上,我們只能給予我們所擁有的;在精神層面上,我們也可以給予我們所沒有的……」古斯塔夫.迪邦(Gustave Thibon)這席話提醒我們,安慰是一種方法,它的力量有時大部分是隱密而無形的。它提升一部分的靈性,亦即我們接觸生死、善惡之謎的精神面向。這是安慰與撫慰的另一種區別,後者更常專注於物質方面。為了撫慰某人,必須較此人更有力量;安慰則不然。

●安慰是謙卑的,它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
它給予,它輕聲細語,它不高聲嚷嚷,它不是一種鼓舞;它謹慎,畢竟永遠不曉得內心的傷害有多深。也因此,它的言詞是溫柔且簡單的。
此外,提供安慰不是只有言詞而已。畢竟,安慰者和被安慰者之間的連結與過往的故事,所選的時間點,以及所選的用字遣詞,這些元素的整個交互作用才是重點。這些言詞必須簡單、清晰及明顯,因為痛苦會干擾聆聽(對於痛楚的人,我們不會妄議生活的理論),並且訴說以真誠與同情心。同時也要抱持謙遜之情,因為安慰者不以知識或經驗之名進行安慰,或許該服膺於知識與經驗,但要以愛或友愛之名行之。

●簡單、謹慎:安慰的謙遜特質
在這個領域裡,確定性是不受歡迎的。在安慰的微妙煉金過程中,安慰者須溫柔,被安慰者須接受。雙方都必須要有耐心並抱持人性。必須有所懷疑,因為如果存在確定性(在絕望的人身上帶有憤怒或失望的確定性,在施予幫助與愛的人身上帶有必須要消除痛楚的確定性),則安慰就不再有施力的位置。必須要有缺口,必須要有裂縫,才能讓安慰的光灑入。必須要有許多使我們無法理解的神祕事物,不過在所有這些迷霧中,我們無論如何,都應當努力安慰痛苦,因為對方就在那裡,帶著他的悲傷,有時是巨大且嚇人的,有時則是微小且令人困惑的。

●真誠是否為安慰的必需要件?
換句話說,我們是否永遠不應該說出連我們自己都不相信的安慰言詞?這倒是未必:重點不在於要自己相信這些言詞,而是要相信它們可以帶來好處。安慰所試圖創造的是希望,是被安慰者擺脫悲傷與痛苦的確定性,而得以思量(僅僅是思量),繼續下去是值得的。安慰試圖重新建立起一點期望,雖然此期望並不明確,但此期望能減輕痛楚。期望是弱勢者與無助者的信心所在,如同我們在絕望中徘徊時的狀態,不再擁有力量與權力的人,依賴著信心以修復過去或構建未來。
為了安慰,我們所散發的真誠會是意圖的真誠,而不是確信的真誠。因此,有時我們會對一名瀕臨死亡者說出對方想聽到的話,對方會度過難關,會重拾人生,或許不久後,我們會如往昔般一同重新體驗生活與歡笑。這不是壞事,這是將愛置於絕望的情境中;我們無法代替對方受苦或死去,但我們可以盡力陪伴對方。
這不是謊言,而是瘋狂與無法實現的願望。在安慰中存在如此美麗而悲劇性的時刻。

●痛楚越大,安慰需要越多時間來找到自己的出路
有時,唯獨在幾年後,我們才會再次想起曾經安慰過我們並讓我們重新上路的一段言詞,一個舉動。而有時,某些安慰的字詞彷彿真言一般,這些簡短的咒語,旨在保護我們或幫助我們,我們自己會加以複誦使自己沉浸其中。
我記得有患者告訴我,我的安慰言詞(通常是來到門口與他們道別前說出口的),如何作為他們穿越亂流的通行證,就像一個具有魔力的護身符,得以應對困境。我注意到,這些安慰的字句鮮少是技術性的建議,更常見的是普通的撫慰言語,任誰都可以對他們說出同樣的話;但在適當的時刻以簡單與真誠的方式表達,其效果遠遠超過字面本身。
安慰言詞的生命週期有四個階段:
.被說出與被聽到的階段。
.被思考與反覆被思考的階段。
.從被安慰者的意識中消失,但持續其修復與有益的階段。
.最後一個階段,是它嵌入了被安慰者的記憶深處,置於回憶與資源的寶盒中,這些回憶與資源會確定(在我們有所懷疑時)生活是值得的,且困境是可以跨越的。

●起初,安慰的效果時而微不足道
安慰似乎只能微弱轉移注意力;它在某段時間有點作用,接著悲傷和悲痛慢慢回來,一種無法安慰的感覺不停襲來。
起初,痛楚總是帶著這個感觸,總是一再回來,後面還帶來沮喪。這就是為什麼安慰最好不是一時的支持行為,而是長期的陪伴。我們都知道,喪親者在最初時由眾多親友圍繞在側,之後經常會變得太過孤獨;其他初期提供安慰的人,已經開始將喪親者遺忘,忘了他們也忘了他們的痛楚。這是正常的,每個人都受自己生活的召喚;但安慰的需求永遠存在。
哲學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André Comte-Sponville)於其精彩的論說文〈傷心欲絕者〉(L'Inconsolable)中寫道:「安慰的哲學,總是必要的,但卻總是不足……」是的,正是如此:沒有安慰,痛楚會淹沒我們;有了安慰,痛楚仍在,但它不會把我們淹沒,我們感到自己或許還能夠堅持下去。
安慰不是一種神奇的修復,它像一道映入晦暗的光,讓我們能夠瞥見一個輪廓依舊模糊但可能適合生活的未來世界,一個單純適合生活的未來世界。

Part 2
何謂不幸 DÉSOLATIONS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的悲傷是瞬間的,即強烈、絕對,且很快就能得到安慰。
隨著年紀稍長,我們開始體驗到持久的悲傷,內心的痛苦,但我們仍然是孩子:即使受傷,面對失敗、拒絕、不公和困境,我們很快就能被生活和生活中的喜悅所安慰。
接著我們離開了童年,進入了青少年期,逐漸發現成年人的悲傷、自尊和理想的傷害,但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心理資源去應對必然承受的苦痛。
最後,我們發現了無可挽回的事情,即那些沒有解藥,只得喚來安慰的事情。這將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也就是面對無止境可能產生的絕望,我們必須加以抵抗,且對另一種同樣是無止境的事物,亦即幸福的時刻保持敏銳,並懂得在我們每次跌倒時,接納第三種無止境的事物,亦即安慰,以利我們重新振作起來。

◤人的境遇中三個不可避免的事情◢
談論幸福通常是很複雜的: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有點天真的話題,甚至是愚蠢的,而追求幸福則是擁有特權者才能享受到的。對於我這個精神科醫師來說,情況絕非如此:在我職業生涯中與不幸的人們相伴使我深信,趨向幸福是一個明智的好主意。
當我以正向心理學主題授課或參與研討會,解釋我們為什麼需要幸福時,我的開場白經常是如此:「我們將會受苦,變老,然後死去。我們所愛的人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他們會受苦,變老,然後死去。這就是人生!」接著我保持沉默。室內陷入一片充滿焦慮的寂靜:「我們來錯場了嗎?」
隨後我解釋,「無法否認,這就是人生。但幸運的是,人生不僅僅是如此而已。因為人生也是幸福的,所有的幸福時刻將會使我們寬心並帶來安慰,且使我們感到振奮,它幫助我們理解到,儘管承受了苦痛、時光的流逝、預期我們的消逝,人生是美好的,度過人生是一種恩賜,而經歷過後是一種幸運。
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幸福,會幫助我們面對人生中的困難,我稱之為人生中「三個不可避免的事情」:苦痛、衰老及死亡。這三個不可避免的事情使我們人類成為一個「靈魂痛楚的共同體」。
即使我們的人生是美好的,即使我們的身體健康,且生活在承平時的國家,這三個不可避免的事情也遲早會出現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這印證了我們有安慰的需求。

●因為我們將會受苦,所以需要安慰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往往不必承受巨大的苦痛。然而,即使是小小的困難也可能變得令人焦躁不安,這會在我們的心靈當中積累,若從外表來看是難以察覺的,因為它們似乎是源源不斷。這時我們可以咬緊牙關,尋找解方、協助,有時甚至可能會求助於藥物和治療(有何不可)。但即使有這些外部的支持,這些困境往往還是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額外的負擔。
然而,造成苦痛和絕望的主要推手仍然是疾病和殘疾。任何一個人,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身旁所愛的人,當其從診間被告知有嚴重、致命、惡化、不治之症後而走出來時,都會經歷這些奇怪的孤獨時刻:我們走在街上,但我們不再像交錯而過的其他路人那樣;他們還處在生龍活虎和無憂無慮的世界裡,而我們已經與那些將要受苦、將要死去的人為伍。
當疾病呈現慢性狀態時,嚴重的疾病將使人生活在惡化徵兆及可能復發的威脅下,並將每次為「控制」病情的醫學檢驗都轉化成決定生或死的樂透抽獎。它強迫人們不斷地為輕鬆和自由而奮鬥:每天都別去想它,每天都別去自我檢查,每天都別去和其他人、和健康的人去比較,而這些人似乎連自己擁有莫大的幸運都不自知且無從理解。
疾病有時也會迫使人們去對抗不切實際的期望,即一廂情願自認已經痊癒,但通常隨之而來的是又復發或經醫學檢驗後證實,不,其實這疾患一直都在,甚至這疾患本身,還有它給一個充滿努力與擔憂的人生帶來致命打擊,都是悄然無聲的。有時疾病會導致殘疾、喪失,這迫使人們活在被不斷提醒的限制當中,且還要抵抗持續比較(與過去、與其他人)的誘惑。
基於這一切,患者需經長期的長時間安慰。遺忘與否認是不夠的,在無法消除疾患的日子裡,我們將需要逐漸培養日常的微安慰文化,並且盡我們所能致力於「隨日而安」的簡單哲學。
衡量我們力量的標準是充滿困難的單一日子,而不是充滿苦痛或束縛的十日、百日或者是永無止境的這般前景;因為畢竟我們人生中會浮現出眾多「永恆感受」的時刻,無論是好是壞,這些都是巨大的幸福和巨大的苦痛所造成。「隨日而安」既是一種行動哲學(「我專注於此時此地我能做的事情」),也是一種希望哲學(「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好事」)。希望本身可以帶來安慰,因為它讓我們從預期將會有困擾的想法中鬆懈下來,並能讓當下的幸福觸手可及。我不曉得是誰寫下了「Prenez soin des heures, les jours prendront soin d'eux-mêmes」(顧好時間,日子就會好起來)這句格言,但它與我們的論點不謀而合:踏實於當下,對往後懷抱信心。
_________

黎明的安慰
任何經歷嚴重疾病的人都知道夜晚有多麼令人感到憂心。由於活動和互動變得稀少或中斷,苦痛和擔憂佔據了患者的整個心思。我們有時候不敢求助;而有時候,若我們獨自一人在家,就無從獲得支持;所以我們等待黎明,等看到白天來臨後終能鬆懈,因為它帶來微安慰、人氣、照料、微笑及簡單的對話。我記得一名住院的友人曾告訴我,他對於清晨時再次聽到護理人員在走廊上高聲說話,以及從窗戶觀察街上的行人,是如何感到歡喜:「我知道我還是抱病,苦痛仍將繼續,天亮了我的困擾也不會消失,但我不再感到獨立於世:隨著黎明的到來,生活的運作和噪音也跟著回來,這比夜裡的靜止和寂靜更讓我感到安慰。一如《浮士德》(Faust)中歌德(Goethe)的佳句所言:「為了痊癒,要對重生的白天充滿信心……」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179934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