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用科學思維,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Epub
流動版型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週年慶】情緒小夥伴全面9折

  • 224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PanSci泛科學」最受歡迎的破解偽科學與流言專欄──「科學新聞解剖室」第三部作品!

「在科學假新聞的研究領域裡,黃俊儒教授是臺灣用力最深的學者,他長期率領團隊監看與分析臺灣科學傳播裡的亂象,不僅提出批評也提出解方。在這本新作裡,還大篇幅分析了YouTube、LINE這類新興網路媒體或通訊軟體裡流竄的假資訊,我們收穫到的不只是還原真相的樂趣,更能感受到研究者嚴謹查證與追究到底的熱情。」──吳豐維

「你想過你每天會接觸到多少資訊嗎?真的有辦法每一則都好好判讀嗎?如果人們已然習慣跟假訊息為伍,且在不知不覺耳濡目染,就會如同許多心理學研究悲觀的結論:如果最初接觸的是錯誤的資訊,在後續的過程中其實很難去糾正這個錯誤,甚至有可能會加深偏誤。在這樣艱困的傳播環境之中,我們真的能有還手的餘地嗎?──還好還好,你打開了這本書。」──雷雅淇

○●○●○●○●○●○●○●○●○●○●
專家說──糖恐致癌,熱苦瓜水能治百病……,真實性有多少?如何確定?
新聞報導──臺灣留學生畫出全球第一隻彩色恐龍,日本女科學家要拍色情片……,可信度有多少?如何查證?
科學家發現──捷運通行會改變地球磁場,滑手機將導致失眠……,正確值有多少?如何判斷?

小心!你可能掉入假新聞的陷阱了!

沒有人能正確判斷每一則科學新聞的真偽,
也沒有人能輕易認定所有食安或健康訊息的對錯,
你唯一的應對之法,就是抱持著質疑的態度;
或者,追隨科學新聞解剖室,學習判讀的能力
──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

本書特色

★泛科學成立6年來最好的禮物。(PanSci科學新聞網)
★真正切合「12年國民教育108課綱」,有助強化「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核心項目的最佳學習材料!
★6種做假手法、8種不得不當心的廣告伎倆、25種假新聞類型,一次告訴你!
★吳豐維(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雷雅淇(PanSci泛科學總編輯)專文推薦。

作者

科學新聞解剖室

科學新聞解剖室官網 scienceanatomy.blogspot.tw/p/blog-page.html
PanSci 泛科學專欄  pansci.asia/archives/author/scinews

「科學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是新聞在意的卻僅是快門的一瞬間。」

這是以推動優質科學傳播工作為己任的科學新聞監督平臺,結合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專家及義工,目的是用一般民眾都能理解的語言,帶領大家推敲科學新聞的疑點,鼓勵大膽懷疑眼前的科學新聞,避免錯誤報導繼續蒙蔽我們的視聽。

已出版《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2016)、《新生活判讀力:別讓科學偽新聞誤導你的人生》(2018)。

【解剖員陣容】
解剖員001/黃俊儒    「科學新聞解剖室」創辦人兼長工,在臺灣西部的大學教書,以科學傳播工作為職志。

解剖員002/賴雁蓉    「科學新聞解剖室」長工2號,中文專長,多年前潛入科學傳播領域,纏鬥至今。

解剖員015/羅尹悅    主修公眾科學傳播,受「科學新聞解剖室」創辦人的精神感召而入伍,深刻體驗「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自在。

解剖員017/蔡旻諭    PanSci泛科學實習編輯。大學主修生命科學,研究所跳槽科學教育,目前正努力想要聰明又科學地活著。

解剖員018/陳儀珈    文科轉戰理工又跳槽到科學教育的雜學者,語文是長處,科學是熱情,電腦是生命。

解剖員019/隋昱嬋    主修傳播,喜愛剖析事物本質,追根究柢,對於科學傳播理念深感認同,畢業後走入新聞業,目前擔任文字記者。

解剖員020/蘇芸巧    「科學新聞解剖室」長工X號,在組織裡努力將自己磨亮的小螺絲釘。

解剖員021/范育綺    大學主修哲學,期間體認到媒體識讀與公民教育的重要,立志在教育界耕耘灌溉。

解剖員022/羅沐深    北漂的廣告製片助理,喜歡以科學角度觀察不常受到注意的小事,期望能以影片影響人們去做對的事。

解剖員023/曾雅榮    物理學背景,近年轉進科學哲學與科學史領域,因緣際會接觸了科學傳播,也熱愛跑步與足球。

解剖員024/許芝旖    在文科及理科間遊走的大學生,對追求真相有很大的執著,希望能將所學運用在科學傳播上。

黃俊儒/總策劃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教授,科學傳播教育研究者,PanSci泛科學及udn鳴人堂專欄作家。
udn鳴人堂專欄  opinion.udn.com/author/articles/1008/336

目錄

【推薦序一】從「什麼是假新聞」到「假新聞何時開始」
【推薦序二】讓我們成為中斷謠言傳播的真相追求者
十種科學假新聞的類型──開始解剖前的基本認識

※第一單元:走調科學家
1-1  親愛的,我把恐龍變彩色了?!

案情:誰殺了臺灣之光?
解剖:新聞如何傷害科學?
解剖總結:要小心「世界第一」的稱號!

1-2  性、謊言、AV片:科學家的胸部干你屁事?!
案情:日本女科學家論文抄襲事件冒出重口味?
解剖:科學報導為何變成八卦新聞?
解剖總結:看到科學新聞出現腥羶內容先要三思!

1-3  章魚哥閃邊去,霍金才是世界盃神算子?!
案情:霍金搶了章魚哥的寶座?
解剖:統計推理/預言/臆測,該如何區分?
解剖總結:勿將科學與玄學混為一談!

※第二單元:科學大誤會
2-1  萬磁王降臨,臺北捷運跨年夜又要改變磁場了嗎?!
案情:臺北捷運改變地球磁場?
解剖:地球磁場跟捷運有關係嗎?
解剖總結:誤解專業、誤下標題就會誤導民眾!

2-2  專家背書事件簿再一筆:吃糖會活化癌細胞?!
案情:糖是致癌的禍首?
解剖:糖,它有什麼殺傷力?
解剖總結:謹慎轉達專家的說明,不要自己腦補!

2-3  睡前滑手機八分鐘,相當於晚睡一小時?!
案情:是誰害你失眠?
解剖:滑手機為何讓你睡眠不足?
解剖總結:對於科學研究成果不應過度詮釋!

※第三單元:科學新騙局
3-1  熱苦瓜水能抗癌並救你一輩子,境外專家背書就可信嗎?!

案情:熱苦瓜專殺癌細胞?
解剖:世上有全效的抗癌物嗎?
解剖總結:對於內容農場的訊息要格外警惕!

3-2  每天睡前吃一點,不出一週白髮不見了!你試過了嗎?!
案情:為了長出黑頭髮被騙也甘願?
解剖:科學偽新聞的影片有什麼特徵?
解剖總結:不要輕易傳播內容農場的影片!

3-3  驚!奇!十大驚奇小常識,真的又驚又奇嗎?!
案情:「小撇步」跟「驚奇」怎麼會有關係?
解剖:訊息正確或錯誤的關鍵在哪裡?
解剖總結:對於驚奇小常識的正確性應該打折扣!

※第四單元:新媒體心法
4-1  六種你不能不知道的作假新手法

解剖一:釣人氣養平臺
解剖二:點閱率換現金
解剖三:高科技假影片
解剖四:刻意捏造的故事
解剖五:移花接木的故事
解剖六:斷章取義的資料

4-2  八種你不能不當心的廣告新手法
解剖一:打書變新聞
解剖二:偽專家真行銷
解剖三:網紅業配
解剖四:醫療聯廣平臺
解剖五:搜尋優化技巧
解剖六:個別化投放技術
解剖七:臨場感直播行銷
解剖八:無所不蓋的廣告

4-3  二十五種你不能不認識的假新聞類型
解剖一:假新聞的類型
解剖二:假新聞的防制之道

【後記】就算世界讓人不清醒,只要你還擁有判讀力

序/導讀

推薦序一

從「什麼是假新聞」到「假新聞何時開始」

吳豐維/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什麼是新聞(news)?顧名思義,新聞是特別強調「當下性」與「即時性」的資訊類型。因為搶快、求新的時間特性,讓人忽略了新聞的背後,其實藏著複雜的產製與消費流程。那是漫長與多方協力的過程,鑲嵌在由記者、編輯檯、廣告部門、媒體所有人、消息來源、廣告業主、系統業者、網路平臺到最末端閱聽人共同串連起的複雜生態。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都可能導致真相的誤聽、誤導、誤信與誤傳。假新聞的出現,不會只是結果,而是一整個過程都有連帶關係。因此,我們要追問的恐怕不只是「什麼是假新聞」(what is fake news),也必須包括「假新聞何時開始」(when is fake news)。

如何在假新聞產製與消費的多重環節裡偵錯,並加以導正?這一直是困擾學界、媒體與主管機關的難題,因為檢討到後來,都是整體社會的問題,你我他都是假新聞橫行的袖手旁觀人,甚至是幫兇。因此,身為閱聽人,若我們能習得判斷與解讀新聞真偽的素養,是值得開始的第一步。

在科學假新聞的研究領域裡,黃俊儒教授是臺灣用力最深的學者,他長期率領團隊監看與分析臺灣科學傳播裡的亂象,不僅提出批評也提出解方,《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已經是他在這幾年累積的第四本研究成果。隨著科技使用習慣的變遷,臺灣對抗假新聞的戰場,已經從平面/電子媒體這類傳統媒體,轉向了影音平臺、社群網路與通訊軟體,因此在這本新作裡,除了納入了許多新素材,也大篇幅分析了YouTube、LINE這類網路媒體或通訊軟體裡流竄的假資訊。在一篇篇有趣而深入的分析裡,我們收穫到的不只是還原真相的樂趣,更能感受到研究者嚴謹查證與追究到底的熱情。

除了偵探般的打假,本書最後的「新媒體心法」,更是值得讀者細細閱讀的章節。黃俊儒教授與團隊歸納出六種做假手法、八種不得不當心的廣告手法,更精煉了十多年研究科學假新聞的心得,區分了二十五種類型的假新聞,提出了具有學術價值的分析框架,也是你我日常生活中判讀新聞的最佳參照。

筆者在哲學系任教,深知「求真」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如果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與想像是奠基在假象與謊言之上,將不可能開展出開闊與深邃的文化。臺灣自從解嚴以來,對言論自由的保障與信仰已經根深蒂固,我們接下來的課題,是學習如何在言論的自由市場裡,辨識良幣與劣幣。要知道「假」與「偽」,不只是文明之敵,也是民主之敵。

後記

就算世界讓人不清醒,只要你還擁有判讀力

黃俊儒/本書總策劃

為什麼是後記而不是序言?

因為《新媒體判讀力》是科學新聞解剖室「判讀力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我們從一開始就預設用三部曲來細細地談完三十六個經典案例,心想應該可以為這個時代的科學偽新聞做完整註解了吧!但是就在完成本書的同時,我卻也愈來愈不確定,這真的是一篇終局之戰的後記,還是另一幕易籃再戰的序曲?

在書寫本書的這段期間,社會接續發生了偽新聞造成外交官員之死、深假技術再進化、火紅YouTuber的潮起潮落等令人又悲傷又驚訝的事,大數據、演算法、AI等資料科學的激烈躍進,徹底改變了現代媒體的樣貌,也重塑了一般大眾的閱聽習慣。現在的網路科技有意無意地製造了許多分眾的陷阱,讓我們各自因為族群、生活環境、社交圈、興趣喜好的差異,而各自被趕往與自己氣味相投的同溫層。這些同溫層固然溫暖但壞處卻不少,除了造成誤以為全世界都跟自己同氣連枝的假象之外,更嚴重的是使人與人之間少了許多可以共同談話的基礎,讓溝通變得意外困難,甚至在有些人身上造成了某種「失語困境」,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不同世代的人、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因為說不上話而以吵架或衝突收場。在媒體頻道不多的年代,壞處是資訊選擇性不高並且有寡占的風險,但好處是有許多可以互相談論的共通話題;在媒體管道氾濫的今天,固然訊息豐富多元並且自由奔放,但大家在各自的資訊泡泡裡繁花似錦,卻在真實世界啞口無言。

《專業之死》(The Death of Expertise)的作者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就提到,一般民眾的互動過程中,彼此互看不順眼,然後吵成一團的原因不外是下列三點:一、自我矛盾;二、道聽塗說或以訛傳訛;三、自己也僅一知半解,加上禁不太起考驗的消息來源。這些狀況最明顯的莫過於政治選舉,總會因為立場不同而爆發爭執,但是選舉畢竟久久才一次,日常生活裡各種柴米油鹽的訊息判讀,可能才是態度及能力養成的重要關鍵,如果民眾對於各種切身相關的議題總是抱持著關心但不求甚解的態度,最後也就造成了偽新聞得以不斷滋生的溫床。就像社群媒體所助長的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去激發「見笑轉生氣」的任性,「不是真的又如何?我偏偏就是要這樣!」這種賭氣讓「後真實的世界」不發生也難。因此在資訊解放的現代社會裡,看似讓我們擁有了更多判斷事情真偽的利器,但事實卻好像不是如此,我們的判讀能力可能都不進反退了。

不管哪個年代,不同形式的「媒體」終究是人類交換知識及經驗的重要來源,但是現在這個世界卻額外給大家出了一道特殊難題,就是在享用內容前還得先對於消息來源具有好的判讀力,像是得先將媒體訊息送去安檢一樣,通過了才能真正享受那些新知所帶來的功能及有效性。世界變化之快,每個人都不可能在學校裡習得未來進入社會後所需要具備的一切知識和技能,我們甚至很難斷言再過五年、十年,這個世界的媒體又會變成什麼樣貌!

科學新聞解剖室的宗旨並不是把自己當作是遇到偽新聞就立即現身的打假英雄,要知道偽新聞就像是變形蟲跟雜草的組合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除非擁有斬草除根的判讀能力,否則很難根絕這些惱人的增生蔓延。所以我們把自己定位為協助一般民眾鍛鍊判讀力的團隊,因為只有掌握能夠對於現代資訊不斷進行剖析與解讀的判讀力,才可以真正在這個世道裡過得安穩。

在完成最後一部曲的同時,也剛好遇見臺灣十二年國教一○八課綱正式上路,綱要中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入主要的「核心素養」之一,如果這系列書籍內容可以藉此豐富課綱裡的教材,並讓更廣大的學子受益,那真會是令人欣喜的發展。當然事情也可能不盡然會如此完美發展,原本我一直想像在提供了三十六個經典案例之後,我們應該已經囊括了所有科學偽新聞的作怪模式,在這三部曲完成後,科學新聞解剖室就可以收工了,但是眼看著愈來愈神奇的新媒體發展,加上未來各種人工智慧科技的攪局,讓這項工作很難樂觀地就定格在這最後一部曲上。

不過,任何工作總是會有階段性目標,就算世界如此讓人不清醒,但我深信只要擁有好的判讀力,就像擁有了「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的配備,定能制伏那些頑強的偽新聞。所以是序言還是後記,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53676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