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_2026手帳年曆

【電子書】賺回4,000萬的簡報技術

  • 326

活動訊息

黑五禮物買什麼?全站滿$1000送100點金幣,可累送! 新會員直接領$500!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內容簡介

◎同樣的簡報內容,現場講解人人愛聽,為什麼放到線上會議就不行?
◎聽你簡報的總經理是業務出身,你該用業務角度還是技術專業向他簡報?
◎原本30分鐘簡報,臨時通知我只能講15分鐘,怎麼改內容?
◎迷惘時,你最該學的不是管理學或投資理財,而是把自己想法講動人的簡報技術。


作者蘇書平,曾任微軟與威睿(VMware)的資深業務經理。
離開高薪職位自行創業後,初期歷經產品測試、人事成本、市場誤判……
導致現金流就像打開的水龍頭,一去不回,連房貸和保險都付不出來,
逼得他只能把房子二胎抵押、停繳保單、賣車……負債仍超過4,000萬元。

一無所有的他,憑藉過去職場磨練出的簡報能力,
從讀書會開始,一步步走向企業內訓與顧問服務,
再到機關、政府,甚至大型品牌的合作案,逐步建立穩定的現金流,還清債務。

他說:「簡報不是一種報告形式,而是生存工具。
每次上臺,我都把它當成一場生死戰,
那不只是說書,我是在提案我的未來、爭取我的存活。」

他的簡報沒有一貫標準,也沒有個人風格,只有「模組」。
同一個產品他能用365種方式說明(從年頭說到年尾,版本都不同),
讓總經理到基層員工、從經銷商到客戶,通通都聽懂然後點頭。

這本書,記錄了他從谷底翻身的真實歷程,也用親身經驗告訴你:
你不是沒機會,只是還沒學會怎麼把自己的想法講清楚、說動人。


◎同一產品,微軟使我能用不同版本連說一整年:

‧同一份產品簡介,日本版會怎麼做、美國版會怎麼做?又該如何改良成臺灣版?
‧同一個主題,怎麼拆成10分鐘版、30分鐘版、1小時版,甚至是一天版?
‧當臺下聽眾從基層員工換成高階主管時,你要怎麼改內容?
‧同一份簡報,早上講跟晚上講,語調該怎麼轉換與表達?

簡報的目的不外乎是「解決問題」和「獲利賺錢」。
當目的改變,簡報也要跟著做修改。怎麼做?本書提供檢核清單。
作者還自創「白板簡報」,特別適合用來跟企業大老闆溝通。

◎分析聽眾的六問──怎麼同時對總經理與基層簡報:

‧一位才40歲的專業經理人,怎麼對臺下60歲的老總簡報?
‧如果這份簡報要談數位轉型,有可能讓臺下的主管中年失業,你該如何表達?
‧主管是業務出身,你該從業務角度還是技術專業向他做簡報?

作者給你「簡報對象輪廓分析表」,快速分析聽眾背景,不被打槍。

◎用戶場景分析──應付4種場合、8種客戶:

‧同樣一個產品,你如何對金融業、服務業與高科技製造產業等不同業者說話?
‧在客戶會議室做的簡報,可以拿到五星級大飯店用嗎?若換成度假休閒會館呢?

「簡報場景分析表」會讓你知道,為什麼你的產品這麼好,但就是拿不到訂單。
還有,AI已是日常工具,只要下對指令,就能快速生成簡報架構。

本書特別提供專屬GPT(語言模型),給你客製化建議,
再搭配提問模板,簡報方向、重點一次搞定。


當你迷惘、無路可退時,最該學的不是管理學,也不是投資理財,
而是把自己講清楚,讓世界願意再給你一次機會。
簡報,就是翻轉人生的關鍵技能。

(原版書名:我在微軟學到的模組簡報技術)

作者

先行智庫董事長暨執行長,橫跨科技與顧問領域二十餘年。曾任微軟資深業務應用經理與威睿(VMware)商業開發經理,累積深厚的跨國企業經驗。專長於生成式AI應用、數位轉型與商業模式設計,已協助超過700家企業加速創新與落地轉型。

專業資格:
‧ 超過70張國際證照
‧ CIBC國際商業策略顧問認證
‧ 臺灣大學企管碩專班與台大E勢泮
‧ 清大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Strategyzer價值創新認證
‧ 英國倫敦大學UCL未來教育
‧ 美國哈佛學院HU和維吉尼亞大學UVA-設計思考認證
‧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塔克工商管理學院-全通路服務認證
‧ 法國INSEAD-商業創新認證
‧ Visualize ValueSelling B2B業務銷售認證

教學與講師經歷:
受邀擔任政大MBA、臺大推廣學院、臺大創創中心等課程業師,並受邀擔任商周CEO學院、文策院及科技部創新創業計畫之企業講師與顧問,其課程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廣受企業領袖與新創團隊肯定。

目錄

新版序 我靠簡報技術,賺回4,000萬
推薦序一 兼具大方向和小細節,便能打動人心/陳守正
推薦序二 科技越進步,面對面簡報能力越重要/吳育宏
推薦序三 魔鬼藏在細節裡,天使跟著口碑來/劉亦酉
推薦序四 將知識變現的實戰簡報課/謝杰凌
作者序 專精,從複製別人的模組開始
前言 沒有萬用型簡報,你得將模組拆解與組合

第1章 我的簡報沒有風格,想聽什麼就能變換出什麼
第2章 同一產品,微軟使我能用不同版本連說一整年
第3章 分析聽眾的六問──怎麼同時對總經理與基層簡報
第4章 用戶場景分析──應付四種場合、八種客戶
第5章 客戶做不出決定……微軟教你,用5W2H幫他
第6章 從外商學到的思維,我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7章 微軟內建軟體功能,強化你的說服力
第8章 上臺前的準備
第9章 聲調、速度、肢體表達,決定你的成功率
第10章 簡報後──如何避開被拒絕的障礙?
第11章 AI時代的簡報思維

序/導讀

前言
我靠簡報技術,賺回4,000萬

我曾經負債4,000萬元,在我人生創業的某個階段,每天醒來都要面對壓在胸口的沉重現實;夜裡,夢魘如影隨形,讓我喘不過氣。如果你也曾在三更半夜驚醒,只因腦中閃過下週即將到期的貸款,而帳上只剩幾萬元,那你一定懂我那時的恐懼。那不是焦慮,是赤裸裸的絕望。
而這一切的起點,始於我從外商公司離職的那一刻。當時的我,剛結束在微軟(Microsoft)長達18年的科技業職涯。光環還在,履歷依舊亮眼,但現實很快就敲響了門。我關掉信箱、卸下名片,從資訊服務業的老將,踏進完全陌生的創業領域。一開始,只是從辦讀書會開始。原本以為只是換個戰場,和當空降主管應該差不多,沒想到這不只是換了舞臺,而是來到了另一個星球。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完全行不通。
離開職場前,我領著不錯的薪水,每天收上百封會議郵件、合作邀請,離開後,我的信箱靜得可怕。原來那些討人厭的未讀信,其實是一種「你被需要」的證明。一旦沒了職銜、沒了名片,你會發現,那些你以為理所當然的認可與肯定,其實全都是借來的,因為這些成就都是來自於服務公司的品牌光環。
沒多久,手上的存款慢慢用完,創業初期的產品測試、人事成本、市場誤判都是在燒錢……我做了幾個錯誤決定,現金流像被打開的水龍頭,一去不回。那段時間,我幾乎失去了所有組成「安全感」的支柱:穩定的收入、清晰的社會身分,連家裡的房貸與保險也付不出來,自信心一點一滴的被掏空。
為了撐下去,我把還在繳貸款的房子拿去做二胎抵押,籌來200萬元的週轉金。還停止支付手上的保單,甚至忍痛賣掉那臺陪伴我近10年的愛車。那臺車是我努力的象徵,也是我外商職涯的戰利品。當我交出車鑰匙的那一刻,我明白,那不是一筆交易,而是拆掉自己最後的保護殼。最終,負債總額突破4,000萬元。
那時的我,焦慮的不只是財務,而是整個人生的失重感。那種無力感,不是幾句安慰就能撫平的。你會驚覺,過去熟悉的技能、人脈和經驗,在創業的世界裡全都派不上用場。
那時候,我幾乎一無所有,唯一能拿出來的,是我過去在職場上累積的簡報能力。當你走投無路時,你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一筆資金,而是一個讓世界願意停下腳步、聽你說話的「工具」。對我來說,那個工具就是簡報。
在那段最絕望、睡覺常被鬼壓床的創業初期,是簡報救了我。它成為我翻轉命運、重啟人生的萬用鑰匙。這本書,記錄的就是我用這把鑰匙,從谷底爬出來的真實歷程。
今天,我不是要教你怎麼做出炫目的動畫、漂亮的投影片,而是想讓你知道:當你身處迷惘,已經沒有退路時,你最該學的,不是管理學,也不是投資理財,而是學會如何「把自己講清楚」,讓這個世界願意再給你一次機會。

我不是在說書,我是在提案我的未來

在那段最窮困的日子裡,我只能靠辦讀書會苦撐公司的營收,每位參加者收費200元至300元,場地不是在某個創業空間的教室,就是在借來的辦公室,有時來的人甚至還不到10位。我卻要花3天3夜,設計投影片、練習每一句話,讓一本書變成幾十頁的簡報檔。
說書簡報沒有太多華麗的話術,只有一個男人努力把夢想說清楚的誠意。我用簡報,整理了一本書,也整理了自己混亂的內在。我慢慢明白,簡報不是一種報告形式,而是一種生存工具。
隨著聽的人越來越多,我開始得到更多機會的邀請,從咖啡廳、圖書館、中正紀念堂,再到各種創業育成中心,我開始有了更多能「被聽見」的機會。
從那天起,我辦了更多場讀書會,沒有華麗的行銷話術,也沒有天王級的講師舞臺,只有一個曾經在外商風光、如今身陷債務深淵的男人,咬牙把一本書說清楚的誠意。每次站上講臺,我都把它當成一場生死戰。因為我知道,那不只是一次說書,而是一次自白——我正在提案我的未來、爭取我的存活。
我開始拆解各種類型的書籍:商業管理、國外尚未翻譯成繁體中文的書、行銷學、自我成長……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潛在商業模組。我練習把它們轉化成不同長度的版本:10分鐘、20分鐘、90分鐘,甚至7小時。不同的內容結構、不同的觀眾需求,我一一對應、逐步拆解。這不只是簡報練習,而是一場內容變現的系統化工程。
你知道這代表什麼嗎?當大部分人還在問:「這場分享要講什麼?」我已經在思考:「這場分享能變現什麼?能延伸出哪種產品?能帶來哪一種信任?」
我開始建立屬於我自己的「簡報變現模型」:從最小單位的讀書會起手,向上轉換為公開班,再進階到B2B(business-to-business,企業對企業)企業內訓與顧問服務,最終進入機關、政府、大型品牌的合作案。這些都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我從一場場簡報中慢慢摸索出來的。
隨著簡報技巧的純熟,我開始標準化、模組化內容。我設計了一套標準化作業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以下簡稱SOP):一本書該如何拆解?一場讀書會要怎麼鋪陳?開場要怎麼勾住觀眾?結尾要怎麼產生行動?這套流程讓我每一次站上臺都能高效率輸出價值,不再是靠靈感活著,而是靠「複製能力」打開規模化的可能。
我用這套模式辦了幾十場,甚至幾百場的讀書會。從最初自費舉辦的小型聚會,到後來的公開課、企業內訓,甚至發展出每場收費上百萬元的企業讀書會。我的第一個企業合作案是國泰人壽,面對的是二十多位副總級主管。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說書人能夠在短短幾小時內,為一群歷練豐富的資深主管創造價值,但我做到了。後來,我與這家金控龍頭展開了百人創新工作坊合作案。我不只是說一本書,而是提供一套「思維框架」與「可落地的工具表單」,讓這些參加者走出教室就能運用。
這個案子像是一道通關密碼,開始打開我進入企業訓練與顧問領域的大門。接著,更多企業邀請我客製化讀書會:金融業、零售服務業,科技製造業,甚至政府單位也開始找上我。我不再只是那個在借來的小小空間說書的小人物,我成了一個能用內容創造信任與價值的「簡報創業者」。
這還沒完。隨著實戰經驗累積,我開始推出進階版本的課程:3小時的公開班、7小時的深度工作坊。我甚至開啟了平日晚上的B2B讀書會:企業一次購買整年度的知識模組,讓內部主管定期參與,共學共創。這已經不只是說書,而是知識內容IP(編按:Intellectual Property,指能夠吸引觀眾、讀者或玩家,並具有潛力在不同領域和平臺上,進行開發應用的原創內容)的商業化。
再後來,臺北市政府與多家圖書館來考察,想了解我這套內容怎麼打造、怎麼轉譯、怎麼從講座變課程、從課程變成內容策展。我毫無保留的分享,因為我相信:當你把內容打磨到極致,它本身就是最強的名片、最硬的履歷、最穩的現金流。
靠著這套簡報模組,我的公司終於迎來穩定的現金流。我得以慢慢還債,撐過每個月底的帳單日。這一切不是奇蹟,而是因為我把每一場簡報,都當成最後一場全力以赴。我從一場場讀書會、一張張簡報出發,重新搭建自己的舞臺,重新建立自己新的人生價值。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早上剛開完內部會議,下午奔波拜訪客戶,晚上還得擠出笑容準備迎接明天的創業者與業務工作者。寫給那些,身上背房貸與車貸、腦中混亂,卻還是得早上7點起床、打開筆電試圖再努力一次的上班族。寫給那些,白天看起來很堅強,晚上卻一個人對著鏡子懷疑自己的人。
我想告訴你,你還擁有一樣寶貴的東西,可以帶你走出困境。它不是資金、不是人脈,也不是天降的貴人,而是你能清楚說出自己價值,明確指出你要解決的問題,讓人理解為什麼該選擇你、以及為什麼此刻的你,就是市場最好的答案。
簡報,不只是「說」,更是「活下去」的關鍵。它是你重啟信任的開關,是跨越不被理解的橋梁,更是讓主管與公司重新看見你、翻轉人生的槓桿器。
這本書,是我親身走過的故事,也可能成為你人生的新啟發。翻開它,不只是翻閱幾頁文字,而是揭開一條讓你堅持下來,並成就全新自己的道路。你不是沒機會,只是還沒把你的想法講清楚。

試閱

怎麼同時對總經理與基層簡報

我在微軟工作時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準備簡報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天,而同時參加會議的對象可能超過20位。如果你是我,會如何準備?
我記得有一次,同事臨時和一家銀行約了一場談金融數位轉型的會議,時間訂在3天後,當天參加的人員包含該公司的總經理、資訊長、財富管理部副總,以及其他單位的協理。
其實這是一場壓力非常大的簡報,因為我過去未曾拜訪這家銀行,再來這位總經理已經60歲了,而當年才40歲的我,居然要在短時間內,準備關於這家銀行該如何轉型的建議。所以我和同事開完會後,當場就列了以下3個問題:

· 當天會出席會議的主管,分別在這家公司待了多久?
· 他們目前在自己部門遇到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 部門未來3年內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所幸我的同事很快在一天內,就提供我所需要的資料,讓我能根據這些線索,模擬當天可能遇到的場景,並快速做出一份提案。除此之外,當天我也和業務團隊提早抵達現場,只要有人進會議室,我就馬上前去交換名片並簡單的問候,這些短暫卻快速的互動,都是為了讓自己更清楚了解,即將要溝通的對象是誰。
從多年來的經驗中我發現,簡報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無法與聽眾對焦,未能針對客戶(或主管)的需求與溝通風格進行提案。因此,你必須用客戶、同事或主管看得懂的語言;其次是選擇合適的簡報工具,進一步與他對話和溝通。所以,你必須很清楚的知道「Who」,例如他過去的工作及專業背景、溝通喜好、決策偏好,還有對資訊理解多少等。上述都是你是否能透過簡報與對方有效溝通的決定因素。
面對年長的溝通對象,建議要談重點,不要花太多時間鋪陳,且要提及各種建議方案或成本分析比較。因為相較於年輕的溝通對象,年長對象偏向保守,而透過這種方式容易消除對方的不安感。
有時候我會分享很多新科技趨勢的題目,例如數位轉型或智能機器人,但這可能會改變年長者習慣的工作方式,或讓對方覺得有飯碗不保的疑慮。所以在簡報溝通的過程中,必須先考慮對方可能會產生的負面想法,致力降低他的不安感,這樣他才會願意聽你分享。
例如我可能會告訴對方,智能機器人不會取代你的工作,它只是協助你減輕平常重複性高的工作負擔——像是整理公司的各種報表。透過善用智能機器人,你能省下寶貴的時間,做其他更有價值的工作。
所以對象的設定與分析非常的重要,畢竟簡報的目的,就是要讓聽眾採取你希望的行動。因此事前,你得先了解對象的興趣與背景,因為任何一位參加者的「職位」、「對資訊的掌握程度」、「過去的工作背景」以及「對參加本次會議的期望」……都會影響你的溝通方式和效果。


AI時代的簡報思維

在這個世代,AI已經不是未來,而是日常。根據最新數據,ChatGPT的每週使用人數已經突破7億,這代表它不只是工具,而是知識工作者隨身攜帶的「第二大腦」。
為了幫助讀者更快掌握簡報技巧,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專屬GPT(https://chatgpt.com/g/g-X6UDqTK8d-steve-presentation-skill-best-practice-book),讀者可以隨時進去查詢最佳實務,並獲得客製化的簡報建議。這不僅是一個查詢引擎,更是一個隨身教練。更重要的是,我也整理出幾個能立即上手的提問模板,協助你在製作簡報前,能先釐清「方向」與「重點」。
其中最實用的一個,是簡報主題與目的分析的指令模板。請根據以下欄位,針對你的簡報進行分析並填寫:

1. 簡報主題目的
· 這是一場什麼樣的簡報(例:提案簡報、策略簡報、內部進度報告)?
· 本次簡報的主題為何?請簡要說明。

2. 溝通對象
· 主要聽眾是誰(例:總經理、行銷主管、客戶、合作夥伴)?
· 他們關注的重點為何?是否參與決策?

3. 期望目的(對對方的期待與目標)
· 你希望簡報能讓聽眾「理解」什麼?
· 希望他們在思考層面獲得什麼共識?

4. 採取行動(對對方的行動期待)
· 你希望聽眾聽完後「做出什麼決策或行動」?
· 是批准預算、支持提案、安排下一次會議,還是其他?

這個提問模板架構能幫助你在製作簡報前,快速釐清「主題、對象、目的、行動」,讓簡報不再空泛,而是具備清晰的說服邏輯。

情境:補人提案簡報

以下是一個實際套用的案例,來自我在公司內部的工作情境:

1. 簡報主題目的:這是一場針對人力資源補強的提案簡報,說明目前團隊人力不足對專案進度的影響,並提出補人建議,以確保Q4關鍵產品能如期交付。
2. 溝通對象:技術長(CTO)、營運部經理與人資主管。他們關心的是:預算是否合理?補人能否真正改善瓶頸?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
3. 期望目的:讓主管清楚理解,團隊已經超出負荷,若不補人將導致交期延宕與客戶滿意度下降,甚至影響公司營收與信任。形成的共識是:補人。
4. 採取行動:核准新增一位資深後端工程師與一位前端支援人員,批准人力預算,並指示人資部門立即啟動招募流程。

透過這樣的分析,你會發現,簡報不再只是「做得漂亮」或「講得流暢」,而是能清楚回應聽眾的關注點,並引導他們做出行動。這就是高效簡報的真正價值。


 賺回4,000萬的領悟——AI讓你變聰明,也讓你變笨

這兩年看過超多份履歷、課後簡報、創業評審文件後,我可以告訴你一件殘酷的事——你是不是用AI生成的,一眼就看得出來。
當AI開始替大家代筆、寫報告、寫履歷、做演講簡報,甚至是很貴的公開班或EMBA課程,你以為自己效率變高了,但事實可能剛好相反:其實只有少數人,會因為善用AI而成為超人;大多數人,只是更快的暴露出自己的思考空洞。科技讓我們變強?還是讓我們忘了怎麼思考?
原本我還記得國小到大學,同學的座號、家裡電話、手機號碼。但自從我開始依賴手機通訊錄、LINE、FB Messenger,記電話號碼的能力就慢慢喪失。甚至,以前在科技業叫習慣了英文名,連中文名字都忘光了。
AI雖然很強,但是如果你把大腦100%外包給科技,就會陷入快思慢想的陷阱,有時候慢慢想是很重要的,AI應該用來培養你的「深度思考」與「獨立觀點」能力,不是剪貼複製交差了事的能力。現在AI做簡報很強,美學排版一把罩,所以面試時我其實不太看那些簡報,我真正關心的是:

.你為什麼這樣擺?
.你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基本上大概超過一半的面試者回答不出來,所以一看就知道是套模板做的,看起來無懈可擊,其實漏洞百出,如果全部都走捷徑,是很難培養出硬底子的內功。如果未來AI幾乎所有事情都能完成,90%的工作只要問AI就能搞定。那你需要思考的是——剩下那10%,有什麼是AI做不到的?
所以,不要再問「AI能幫我做什麼?」應該試著問自己:「我怎麼讓AI幫我變得更有價值?」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76267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黑五禮物買什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