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臣風骨
一、興縣的地理環境
一位世有英名的清朝重臣,我們要從他的出生之地講起,世間事總有淵源,而這淵源有著一定的宿命感。
孫嘉淦是山西人,進而說是山西興縣人。
興縣在山裡,從衛星地圖上望去,興縣幾乎處處是山脊,形同葉脈鋪在山間,密密麻麻的,彷彿長滿了故事。
興縣的山是墨綠的,並且舒展,如此舒展的綠,皆因它的身旁流過一條河,這條河是北方人的靈魂棲息地。到興縣時,這條河也流轉經過了晉、陝、內蒙古交界的那條大灣。河一路向南,路過了河曲和保德,又滋潤過興縣之後,奔向臨縣以及更南邊去了,畢竟,大河的遠方是大海,不會為誰停留,如同時間。
山水浸潤,托出一塊形勝之地,像一隻小熊,懶洋洋地坐在呂梁市之最北端。這就是興縣。
由孫嘉淦兄弟三人編纂的《興縣志》(光緒六年增修)卷十六── 〈形勝〉篇中,是這樣介紹興縣的:
邑有山川,承天地之氣,以產庶匯,而邑里之消長盈虛,人物之靈蠢饒乏,皆繫於此。蓋山川異,則風氣殊,風氣殊,則鍾毓別,理固然也。詩曰:「泰山岩巖,魯邦所瞻。」又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正謂此也。故君子觀形勝,可以得攻守之宜,審保厘之方,施補救之術,表綱維之準,極遊覽之娛,豈以已然之陳跡置之哉?興錯處萬山西界,洪河密邇西陲,當水陸之會,固要區也。而文獻無徵,表章未著,其所以制攻守,□保厘,行補救,樹綱維,騁遊觀者,無得而紀焉。則形勝所在,守土者不可不目計而心籌也。志形勝。
興邑左踞大萬山,扼嵐岢之衝;西帶黃河,控秦晉之盛世諍臣孫嘉淦交;合查、紫荊峙其南;嵐漪之水經其北,蓋四塞之地也。中則石樓一峰,凝霞駐日;桃花諸寨,插霧干雲。加以北岡迤邐,毓通邑之長龍;南嶺巃嵸,列鬥城之錦障。五峰疊峙,一水迴環,中峰為玄帝廟,右峰為文昌樓,左峰為棲霞觀,儼三臺之並列。福勝寺蹲峙其西,壽聖寺蜿蜒於東,實兩翼之交垂。蔚汾東來,抵南山逆折而北,來巽地之文明;循城而西,二十里至石嶺村,水口緊束,鎖坤維之關鍵。峰高土潤、水冽泉甘、園林薈蔚、景色青蔥,僻在西陲,頗稱繁庶。然而石山戴土,朱明之氣太剛;水激河喧,財源之藏不厚。川太狹無寬平之體勢,西偏高多難靖之牙角。山粗而民性愚,水清而物產薄。覽勝者不無扶輿之憾焉。
……
一篇上佳的興縣賦,古人運用文字比今人精湛,寥寥數語便可讓人在紙上一覽名勝,興縣之地靈俱在其間。
古來,地靈伴隨著人傑,地之靈蘊育得久了,總會出現一個或一些人物承其靈魂,呈其毓秀。時間到了,或蘊積到一定程度,這個人或這批人就會出現。
一、興縣的地理環境
一位世有英名的清朝重臣,我們要從他的出生之地講起,世間事總有淵源,而這淵源有著一定的宿命感。
孫嘉淦是山西人,進而說是山西興縣人。
興縣在山裡,從衛星地圖上望去,興縣幾乎處處是山脊,形同葉脈鋪在山間,密密麻麻的,彷彿長滿了故事。
興縣的山是墨綠的,並且舒展,如此舒展的綠,皆因它的身旁流過一條河,這條河是北方人的靈魂棲息地。到興縣時,這條河也流轉經過了晉、陝、內蒙古交界的那條大灣。河一路向南,路過了河曲和保德,又滋潤過興縣之後,奔向臨縣以及更南邊去了,畢竟,大河的遠方是大海,不會為誰停留,如同時間。
山水浸潤,托出一塊形勝之地,像一隻小熊,懶洋洋地坐在呂梁市之最北端。這就是興縣。
由孫嘉淦兄弟三人編纂的《興縣志》(光緒六年增修)卷十六── 〈形勝〉篇中,是這樣介紹興縣的:
邑有山川,承天地之氣,以產庶匯,而邑里之消長盈虛,人物之靈蠢饒乏,皆繫於此。蓋山川異,則風氣殊,風氣殊,則鍾毓別,理固然也。詩曰:「泰山岩巖,魯邦所瞻。」又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正謂此也。故君子觀形勝,可以得攻守之宜,審保厘之方,施補救之術,表綱維之準,極遊覽之娛,豈以已然之陳跡置之哉?興錯處萬山西界,洪河密邇西陲,當水陸之會,固要區也。而文獻無徵,表章未著,其所以制攻守,□保厘,行補救,樹綱維,騁遊觀者,無得而紀焉。則形勝所在,守土者不可不目計而心籌也。志形勝。
興邑左踞大萬山,扼嵐岢之衝;西帶黃河,控秦晉之盛世諍臣孫嘉淦交;合查、紫荊峙其南;嵐漪之水經其北,蓋四塞之地也。中則石樓一峰,凝霞駐日;桃花諸寨,插霧干雲。加以北岡迤邐,毓通邑之長龍;南嶺巃嵸,列鬥城之錦障。五峰疊峙,一水迴環,中峰為玄帝廟,右峰為文昌樓,左峰為棲霞觀,儼三臺之並列。福勝寺蹲峙其西,壽聖寺蜿蜒於東,實兩翼之交垂。蔚汾東來,抵南山逆折而北,來巽地之文明;循城而西,二十里至石嶺村,水口緊束,鎖坤維之關鍵。峰高土潤、水冽泉甘、園林薈蔚、景色青蔥,僻在西陲,頗稱繁庶。然而石山戴土,朱明之氣太剛;水激河喧,財源之藏不厚。川太狹無寬平之體勢,西偏高多難靖之牙角。山粗而民性愚,水清而物產薄。覽勝者不無扶輿之憾焉。
……
一篇上佳的興縣賦,古人運用文字比今人精湛,寥寥數語便可讓人在紙上一覽名勝,興縣之地靈俱在其間。
古來,地靈伴隨著人傑,地之靈蘊育得久了,總會出現一個或一些人物承其靈魂,呈其毓秀。時間到了,或蘊積到一定程度,這個人或這批人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