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全集 書系 ,共計8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維多利亞時期代表畫家:阿瑪塔德瑪

吳礽喻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1/05/08 出版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代表畫家阿瑪塔德瑪之生平與作品介紹分期追溯阿瑪塔德瑪對歷史與古代生活場景的精緻呈現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代表畫家阿瑪塔德瑪(Lawrence Alma-Tadema, 1836-1912)在畫法上的卓越才華,加上經常以充滿溫馨之情的羅馬式與龐貝古城式的居家場景為背景而流露傷感的情調,畫面上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模特兒散發著慵懶的氣質,這些都是他成功的幾個要素。他的藝術是為了娛樂的目的而創造的,因此受到維多利亞時代商人們熱切的收藏。即使阿瑪塔德瑪的作品並不含道德上的諭示作用,至少他是以近乎考古學要求的精準性描繪,這還讓他在1906年獲得了R.I.B.A.金牌獎,褒揚他對建築的貢獻。阿瑪塔德瑪早期的作品以墨洛溫王朝歷史為創作主題,生涯的轉捩點出現在1863年,那一年他與第一任妻子寶林到義大利蜜月旅行。旅程中的龐貝古城對他的繪畫產生影響深遠的影響。自1865年開始,他致力重現龐貝古城羅馬時代的生活場景,且以考古學般的精準度重建了當時整體的生活氛圍,此外他也精準地捕捉到地中海地區陽光所帶來的色調。自1870年代到他過世的1912年之間,主要以古典場景做為主要的創作主題。畫面中浮現的銀色光輝效果來自於在白底上慢慢加入深色色調,類似拉斐爾前派的方式。畫面因陽光照耀產生閃亮效果,像是〈銀色的最愛〉,完全是用繪畫顏料營造出來的結果。阿瑪塔德瑪是維多利亞以及愛德華時代最成功也最有錢的畫家之一,1899年獲騎士的爵位,1905年獲功績勳章。晚年他赴德國安養病情,最後病逝該地,享年七十六歲。他與泰納(Turner)、密萊(Millais)等藝術大師,共同安眠於聖保羅大教堂的地下室。阿瑪塔德瑪認為繪畫的目的就是帶給觀者歡欣愉悅的娛樂感受,他所想要表達的一切都在畫面上。阿瑪塔德瑪的藝術成就,曾因維多利亞王朝的衰落而被人遺忘。直到1960年代世人重新探索維多利亞時期藝術歷史而獲得新的評價與重視。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羅賽蒂

吳礽喻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1/04/24 出版

十九世紀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羅賽蒂之生涯與作品介紹彩色圖文對照,引領讀者進入浪漫、革新而前衛的原創世界羅賽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是英國拉斐爾前派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他是畫家,也是詩人,作品以中世紀故事及大詩人但丁的著作為題材,同一題材有詩有畫。羅賽蒂於1845年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1848年底,年僅二十歲的羅賽蒂就與密萊共同發起拉斐爾前派運動,第二年開始每年舉辦拉斐爾前派的聯展。拉斐爾前派思想根源來自神秘的浪漫主義美術,反對成為學院式的古典主義,而與同時代的文學對語言和文學遺產、對地方和民族的傳統具有一致之傾向。從羅賽蒂的代表作〈幸福的碧雅翠絲〉中,或許可以看出拉斐爾前派的一些特徵。畫上有一隻紅羽毛鴿子嘴銜一枝白罌粟花,這樣顛倒色彩的表現,是一種象徵手法,後方林蔭地畫出愛神和但丁,瀕於死亡的碧雅翠絲露出狂喜,畫家用神學方式,把死亡與復甦、下地獄與出苦海、死的悲哀與女子的熱情,交織組成十字形構圖。羅賽蒂在此畫上的象徵主義,反映了他對自己所愛之人的深情厚意。1860年代為羅賽蒂的創作高峰期,這期間的名作〈幸福的碧雅翠絲〉、〈希黛兒扮演「幸福的碧雅翠絲」〉、〈希黛兒頭像,向下看〉、〈動人心念的維納斯〉等,都是以妻子伊麗莎白.希黛兒(E. Siddal)為主角。1864年,羅賽蒂完成蘭達夫大教堂祭壇三聯畫;接著1870年出版詩集《生命殿堂》,再版六次,受到好評。1882年羅賽蒂53歲辭世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為他舉行紀念回顧展。本書為羅賽蒂的生涯與作品介紹,依時序介紹藝術家各時期的生平、代表作品與美學特徵,帶領讀者領略羅賽蒂浪漫、革新而前衛的原創藝術世界。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歐普藝術之父:瓦沙雷

吳礽喻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1/02/20 出版

歐普藝術先驅瓦沙雷之生涯與作品完整介紹引人進入美術史上色彩與視覺的最為多變的一頁瓦沙雷(Victor Vasarely, 1906-1997)是在「歐普藝術」(Op art)興起後,一舉成名的畫家。他在世界現代畫壇聞名,在1960年代之後,他的歐普畫受人歡迎的程度,遠超出一般人的意料。他早在歐普藝術尚未流行之前,即一直潛心於視覺與光學藝術之研究,將構成主義與新造形主義的繪畫,加以提煉,並以科學時代的新理論做為藝術創作的根基,嘗試新造形的探求,再揉入色彩學的知識,遂創造出令人感到眼花撩亂的歐普藝術。三十餘年,他對此種藝術的研究與追求從未間斷。直到1965年歐普藝術成為世界藝術新潮後,他的名字立即響亮出來,被人尊奉為歐普藝術的先驅。瓦沙雷1906年生於匈牙利,曾取得布達佩斯大學醫學系的入學許可,但後來放棄學醫,進入設於布達佩斯有「包浩斯」之稱的慕里學院,研習設計。1930年他移居巴黎,成為新巴黎派的一份子,同時舉行個展,1965年他代表法國參加聖保羅雙年美展,榮獲國際大獎。在同年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行的歐普藝術展中,即被譽為歐普藝術的先驅。瓦沙雷的繪畫具有決定性的成就,來自造形集合和動態藝術的創作。他運用一系列非常豐富的色譜,包括灰、紅、藍、綠、黃和紫,每種都有十二至十五級的深淺色調,也採用金、銀色。每一顏色分析出十二至十五種色譜,瓦沙雷只用兩種顏色即能完成大幅的精彩繪畫作品。他的色彩排列系統使他發揮出無限的可能性。他宣稱造形世界能夠在知覺層面被人經驗到,使我們以確信的威力認識到:偉大的審美結構秩序是能夠存在的。他的許多別具匠心的造形繪畫,就像密碼一般,使我們認識到眼見的遠不如繪畫中實存的豐富多彩。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

吳礽喻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0/10/03 出版

 美國19世紀寫實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的生涯與作品介紹 深入惠斯勒作品唯美詩意的美學核心,體現美國油畫寫實傳統的民風內蘊  詹姆斯.艾伯特.馬克-涅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1834-1903)與艾金斯、荷馬同被視為十九世紀後半期美國寫實油畫的三巨頭。惠斯勒才智敏銳,對現實世界中的美,懷有特殊的崇敬,是一位追求唯美主義的油畫大師。  惠斯勒1934年生於美國麻州的羅維爾城,九歲時隨父母遷往聖彼得堡,從小就顯露繪畫天賦,並進入聖彼得堡美術學院習畫。在聖彼得堡生活的七年,正是他的人生情感、想像力和愛好基本形成的時期。惠斯勒早期作品的鮮明、和諧和嚴謹的風格,跟聖彼得堡簡潔而純淨的美確實有著某種聯繫。  1848年,惠斯勒的父親去世,母親帶著惠斯勒兄弟重返美國康州的史東寧頓,他前後進入一所基督教會學校和西點軍校就讀,但功課拙劣,三年級讀完終於自動退學。後來他去華盛頓,要求國防部長戴維斯准他重返西點,戴維斯要他去見政府製圖組長賓漢上尉,賓漢發現他有繪圖才能,1954年11月留他在製圖組工作。  惠斯勒在書上看到巴黎畫家多采生活的描述,決心前往巴黎學畫。1855年夏天徵得母親同意赴法,而且從此一去未返。在巴黎,他向格萊爾學習,與畫家庫爾貝相交甚好,之後又與馬奈以及其他年輕畫家過從甚密。1863年在「落選作品沙龍」中與馬奈〈草地上的午餐〉一起展出他的第一幅重要大型繪畫〈第一號白色交響曲:白衣少女〉(畫中愛爾蘭姑娘同時也是庫爾貝的模特兒),金黃色的頭髮、柔和、亮色調的布幔以及鋪在地板上的狼皮,構成了一和諧的韻律。  惠斯勒與佔統治地位的學院派藝術及沙龍觀念,始終存在著分歧,也受到很多譏諷與嘲弄。但他最好的肖像畫正是在這幾年裡創作出來的。這些作品充滿了對人的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深深的尊重,具有為寫實藝術所要求的高度簡練和嚴謹的風格。 1871年,誕生了著名的〈黑與灰的組合一號:畫家的母親畫像〉--美國畫壇上的一顆明珠。高雅的銀灰色調,似乎可以觸摸到物體以及畫面的筆觸,在簡練、質樸、自然的構圖上顯得和諧勻稱,這幅肖像最明顯地體現出美國人民寫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這位上了年紀的美國婦女形象,像清教徒那樣嚴肅質樸無華而富於民主精神,生動感人。  惠斯勒很早就善於用音樂標出自己色調的關鍵所在,如以「藍色交響曲」、「夜曲」來命名作品,反映出他對色調結構的仔細推敲以及對豐富音響的追求。他一直是大自然的細膩詩人。他一生都畫風景,巧妙地畫出大膽、概括、優美的作品。惠斯勒的油畫和版畫意味含蘊,優美異常,充滿創造性。  本書以百餘幅惠斯勒的作品圖片,穿插於其生涯各階段介紹中,希望透過圖文對照,深入惠斯勒作品唯美詩意的美學核心。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洛可可繪畫大師:福拉歌那

潘(衣番)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9/04/10 出版

福拉歌那(Jean-Honore Fragonard 1732-1806),十八世紀法國畫家,以盈溢纖細線條、豐富色彩、優雅氣氛的風格,與布欣、華鐸等畫家同被歸屬洛可可代表畫家。本書是福拉歌那的生平、藝術特點與代表作品介紹,書中追溯福拉歌那一路堪稱平順的求學過程、他與布欣的師生之誼、至歐洲各地與其藝術風格的旅行,及他的肖像畫和風景畫因之產生的變化,和他在題材上的探索。全書並附以百張彩色作品圖片,藉以引領讀者體會福拉歌那時而細緻輕盈、時而奔放灑脫的藝術表現。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主義色域繪畫大師:羅斯柯

曾長生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8/11/14 出版

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複雜的思想,用宗教的語彙昇華現實的創傷紐約畫派代表畫家馬克‧羅斯柯的生涯與藝術追敘探索現代主義時期色域繪畫的靜穆、靈光與禪性馬克.羅斯柯(Mark Rothko 1903-1970)為紐約畫派領導畫家之一,在1940年代末期開創色域繪畫風格,對美國二次大戰後現代主義抽象表現繪畫的發展影響深遠。羅斯柯1903年出生俄羅斯,是猶太裔,原名馬克斯.羅斯柯維茲(Marcus Rothkowitz)。1913年十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1919年獲獎助學金在耶魯大學讀人文科學,後來遷居紐約,進入藝術學生聯盟,投入繪畫創作,此時受教於麥克斯.韋伯,結識畫友高爾基、史提爾、紐曼、杜庫寧與馬查威爾。這群美國年輕藝術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紐約派,並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行「美國十五位藝術家展」,得到全美與國際的注目。羅斯柯被評為紐約畫派的「神學」派中最完滿的畫家。羅斯柯於1938年歸化美國,1940年他37歲時在畫廊建議下,將原姓改為羅斯柯(Rothko),表示他改變風格的欲望,他與畫友葛特萊布在《紐約時報》發表聲言:「我們喜歡把複雜的思想用簡單的語言來表現。我們選擇大號的尺幅是因為它的衝擊力毫不含糊。我們希望重新建立繪畫的層面。我們使用平面的圖象,因為它能毀滅幻覺、表現真理。」開頭的一句──「把複雜的思想用簡單的語言來表現」,可說是羅斯柯一生繪畫追求的理念。羅斯柯的繪畫在四○年代受超現實主義影響,從古典神話與新舊約聖經故事中找尋他繪畫語彙的形體和題材,表現神秘的主題,並且對悲劇特別感興趣。歐洲猶太民族遭受的恐怖迫害,帶給他的精神創傷,引發他畫作主題的改變,羅斯柯視這項轉變為對救贖經驗的探索。1947年起,開始創作以色面的輪廓中浮游著長方形的抽象繪畫。1949年他發展出成熟的繪畫風格,在巨幅的直式畫布上,數個長方形色塊,或是不同彩度的薄染色層,相互平行排列,色域邊緣模糊而不平整,使朦朧色塊產生一種律動感。羅斯柯運用單純構圖,藉由色彩與光暈的交融,創造出引人凝神靜思心靈體驗。他的色域繪畫成就,是美國當代繪畫和歐洲畫壇分家的契機,很多人喜愛羅斯柯富有禪性,具有靈光的色域畫面。他避開了描繪細節的線條和任何暗示具體形象的造形,五彩繽紛色塊游移在空間,繪畫性的筆觸把形象簡化到只剩下色彩和筆跡。他的抽象畫都是浩瀚的尺幅,「我畫得大,正是因為我要它親密而有人性,畫得小就等於你把自己關在經驗的外面,如果你畫得大,你就在裡面了。」他畫出了宇宙的渾沌的感覺。羅斯柯著名的代表作,是1964年至1967年時為休士頓的梅尼爾家族委託創作的一組油畫,陳列在休士頓萊斯大學的一所小教堂,被稱為羅斯柯教堂,巨大的油畫,或黑、或藍紫和紫紅,表現生命的神秘與靜穆,追尋人生的終極哲學──赤裸又神聖的宗教體驗與感情。藝評家羅伯.休斯指出:進入羅斯柯教堂而不動感情是很困難的,……究竟是神秘主義者瞥見的「太虛」呢,還是一種令人難忘的戲劇性的空洞,要視每個人的希望而定。從功效來說,羅斯柯教堂是浪漫主義的最後沉默。羅斯柯一生創作八百多幅油畫,兩千件紙上作品,被推崇為二十世紀頂尖大師,他的繪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冥想的立體空間,渾沌色域激盪了無數當代藝術家的心漪。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寫實主義藝術家:克萊因

陳英德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8/08/22 出版

〈無題藍單色畫〉(IKB 1)賣出17,401,000美元〈無題金單色畫〉(MG 9)賣出23,561,000美元 蘇富比拍賣會上,高居前三名的法國新寫實主義畫家伊夫.克萊因首本中文畫集兩萬八千字介紹,一百七十幅彩色圖版,完整呈現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五○年代從巴黎畫廊初露頭角的伊夫‧克萊因,是「國際克萊因藍」(International Klein Beu, I.K.B.)的專利發明人,從早年就著手研發並運用仿如蔚藍海岸海天合一的藍色──以及後來的金色、紅色、黃色──等色彩製作單色畫,接著又跨足創作單音交響曲、用人體壓印成「人體測量圖」、表演騰空、製作火之雕塑和空氣建築等,在六○年代便以別無分號的前衛風格,迅速名噪一時,日後亦被史家視為七○年代以後「身體藝術」、「偶發藝術」、「行為藝術」等前衛藝術型態的先驅。  原為柔道教練、未接受過正式學院藝術的克萊因,對於人們投予單色畫的質疑眼光,曾以一個波斯故事巧喻道:有個吹笛人,二十年來只吹一個長長的單音,當他的太太問他說為什麼不多些變化時,他回說:「我已經找到了我要的那個音,不像其他的吹笛人還在找。」在克萊因眼中,單色畫是最能表達其純粹冥想的方式,看似單調的單一色彩,其實隱含了豐富微妙的筆觸變化,所有的猛烈、溫柔、粗糙、滑潤、喧鬧、平靜,都蘊藏其中。換句話說,一種色彩,就是一個世界。單色畫概念的極端性,使得克萊因亦對「極限藝術」影響甚深。  曾說藝術家一生只須畫一件傑作的克萊因,一生中僅發表了一千餘件作品,舉辦三十個展覽,就在34歲時心臟病發去世。本書以分章方式追敘克萊因的生平與作品特點,輔以一百七十多張作品照片,文末並附上藝術家年譜,以呈現其跨足繪畫、音樂、行為藝術、音樂、地景藝術等領域,於十年間即達成的藝術成就。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前普普繪畫大家:理查‧林德涅

陳英德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8/03/28 出版

既污穢又浪漫的現代都會顯影「普普藝術的精神之父」──林德涅安迪.沃荷(1928-1987),二十世紀普普藝術的代表性人物;而活躍於同時代的理查.林德?(1901-1979)則被藝術史家視為「普普藝術的精神之父」。出生於德國、穿梭於紐約與巴黎的理查.林德?,雖不認同「普普藝術的精神之父」這樣的稱號,但他坦承「我的所有繪畫想法來自我在這裡(指紐約)看到的。」他的作品充斥著紐約都會的現實、混亂、綺麗與色情,在幾近平塗與玲瓏浮凸的飽滿螢光色面中,完美又詭譎的呈現了這個城市閃亮霓虹燈下的龍蛇混雜。有人說他表現了現代生活「污穢的浪漫」,還有人給他加上「後浪漫派者」的標籤,無論何種描述或歸類,閱讀《里查.林德?》,將會帶領我們再次回返現代主義藝術在大時代中的繽紛呈顯。出版前言──理查‧林德涅(Richard Lindner,1901~1978),是二十世紀出生的現代畫家,他的繪畫風格獨特奇異,早在二十世紀五○年代,他就常常刻畫都市裡生活的奇裝異服時髦男女;男人造形像是市儈士紳,女性的神態形似性感風騷的神女,穿著暴露奢浮的服飾。當六○年代中期,安迪‧沃荷、李奇登斯坦、維塞爾曼等畫家的普普藝術出現興盛之際,林德涅曾被列為普普藝術家。事實上,他是一位普普前期的畫家,今日的美術史家都把林德涅歸為「前普普畫家」。林德涅自己說過:「我很崇拜安迪‧沃荷,他不僅是位大畫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啟發者,打開了美國的眼睛,讓我們看到每日生活的東西與功利主義社會的美。我尊敬安迪‧沃荷、李奇登斯坦、奧登堡,不過我不是他們那群的一份子,從來都不是。」林德涅在自述中指出:他的繪畫反映出二○年代的德國,那時是德國比較好的時候;而在另一方面,他的藝術創作的養份則是來自紐約,從美國雜誌上的圖片、電視,他得到很多靈感,他認為美國是一個很棒的地方。至於真正影響他繪畫觀念的卻是義大利的喬托、法蘭西斯卡、林德涅經常欣賞他們的繪畫,讚美他們是沒有時間性、歷久彌新、不會變老的藝術家,他追求他們繪畫中的某種力量,包括結構上的堅實以及從中產生的力量。因此,林德涅的藝術,看似紐約都會生活的反映,事實上他比美國的普普藝術早了十多年即從都市生活中取材,從中產階級生活中找到創作的動力。當時他被美國藝術家認為是個局外人,他的繪畫形式深植於結構性的,甚至是幾何抽象的結構形體。然而他在主題表現上的感性,被納入普普風格,進入了美國藝術的前端。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主義雕刻先驅:布朗庫西

藝術家  出版
2005/06/01 出版

關於《布朗庫西》  羅馬尼亞藉的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被美術史家譽為現代主義雕刻的先驅,現代雕刻創始人之一。藝評家吉斯(Gidney Geist)指出:「跨立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布朗庫西,以其作品證實他是一位屬於新紀元的現代藝術家,對現代藝術本身懷藏一種憧憬。他主張藝術即喜悅的信念,認為創造藝術應該表現喜悅的情愫。」  布朗庫西是羅馬尼亞雕刻家,出生於克萊奧瓦小鎮。1902年在布加勒斯特美術學院學習雕刻。1904年到巴黎進入美術學院梅西(Mercie)教室,從1906年起進入羅丹工作室學雕刻,做羅丹的助理。接著,他加入了以藝評家阿波里奈爾為中心的藝術家朋友聚會,活躍於巴黎藝術圈。  1908年布朗庫西開始創作〈吻〉,成為此一時代最抽象的雕刻。之後,創作〈睡著的繆思女神〉(1910)、〈新生〉(1915),達到完全非具象的抽象雕刻。他的作品以象徵性的極端抽象與微妙的造形為特色,他關注自然的理想化形象,同時又能把真實中的鳥、魚、蛋和人體結構的本性表達出來。在材料上,他偏好採用大理石、木材、銅鑄,表現材質的生命與單純形態,透過磨光的精緻處理技巧,展現石頭或青銅的優美造形曲線,風格像水一樣的清澈,無限純淨,被尊稱為徹底抽象與單純化的前衛雕刻代表人物。  布朗庫西說:「東西外表的形象並不真實,真實的是東西內在的本質。」為了體會世界的本質,他一生只選擇少許主題,以不同材質去創作,圍繞著男女之吻、繆思、鳥、公雞、柱子等主題,尤其是鳥的系列,最能顯示他與這個世界的關係,表達生命之飛翔。而他的〈無止境的圓柱〉,將地面累積能量的支柱推向一個無盡的空間,像他童年在羅馬尼亞鄉村聽到「世界之軸」的傳說,是一個可以支撐天空連接天地的支柱。  布朗庫西非常重視他的工作室,他認為工作室是一個具有創造力,有意識的空間,陳列在工作室中的每一件雕刻和日用品,他都親自擺設,如有作品賣出之後的空位,他會補上相近的一件新作。晚年的布朗庫西,甚至堅持在工作室做為個展的展場,而拒絕在藝廊展出。他並且用照相記錄工作室情景,後來這些照片成為研究布朗庫西作品的貴重資料。  布朗庫西從1904年到1957年去世時都在巴黎度過。這位偉大雕刻家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巴黎十五區的倫薩路八之十一號工作室製作出來的。1956年他立下遺囑,將工作室中的全部作品、家具、圖書捐贈給法國政府,並註明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要再現他的工作室。1977年,龐畢度藝術中心建設完成,布朗庫西工作室設在建築物北側角落,但它座落在巨大建築物旁未能引人注目。1997年,廿周年大改建時,龐畢度中心的設計者之一畢亞諾設計的布朗庫西新工作室開幕,它給人在寧靜中顯現光明的氣氛中,呈現這位大雕刻家工作室的不凡之處,讓後人感覺到彷彿布朗庫西才剛剛走出工作室,可以一窺他畢生作品的精華。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開啟巴洛克榮光的大師:卡拉瓦喬

藝術家  出版
2005/02/24 出版

  古典繪畫大師尼可拉‧普桑自法國來到羅馬,看了卡拉瓦喬(1571~1610)的作品後說:「卡拉瓦喬生來為摧毀繪畫的。」卡拉瓦喬沒有摧毀繪畫,他是不因循舊有藝術規矩作畫。他一反當時矯飾派藝術的風尚,回歸一種寫實的藝術。  他深入平民生活之中,不畏他們的粗俗,藉描繪他們來抒發自己毫不容情的威力。他能在平民的日常生活中看到充沛的生命力、美麗的青春和親切的事物。他將當時義大利少年化為古代神話人物,烘染平凡的物件,讓它們發出異彩,他又把生活的通俗面轉化,來繪寫宗教題材。  卡拉瓦喬的寫實同時帶給視覺一種神妙,他捕捉並釐析眩目的光和不可測度的如夜的暗影,它們之間的變化反差,創造出光影、明暗層層對比又咄咄逼人的嶄新繪畫。這樣的繪畫震盪了大半個歐洲藝壇,其特質形成卡拉瓦喬風,啟動出歐洲巴洛克藝術。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班牙黃金時代繪畫大師:牟里尤

周芳蓮  著
藝術家  出版
2005/02/24 出版

  牟里尤(1617~1682)是西班牙黃金時代的繪畫大師,也是十七世紀藝壇巨匠。在繪畫風格上,深具西班牙畫家固有的寫實主義傾向,描繪聖者的容姿,伴有活生生的個性與真實感。他與維拉斯蓋茲同為巴洛克風格的代表雙雄。牟里尤精湛的繪畫技巧,對色彩與光線掌控極佳,畫面呈現柔和甜美及抒情,令人發自內心同感。在基督教題材的繪畫上獨占鰲頭。牟里尤一生畫了大量宗教畫、風俗畫、風景畫和肖像畫。  牟里尤還有許多典型創新,他的聖母畫兼備溫柔慈母特徵,具年輕安達露西亞地方女子美;他又將「孩童畫」獨立一門,描繪街頭流浪乞兒的畫更受到熱烈讚賞,名聲擴及全歐洲。至今流傳他有記錄的〈聖母與聖子〉有三十一幅,及約二十一幅〈聖母純潔受胎〉畫作。  十八世紀牟里尤享有偉大聲望,十九世紀曾為國際藝術市場身價最高的西班牙畫家,聲名如日中天,二十世紀卻被淡忘及貶低,還好近十年來,他又還復原有大師的頭銜與榮耀!本書作者旅居西班牙鑽研牟里尤多年,深入淺出帶您認識這位不可不知的偉大畫家。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擴大藝術觀念的德國前衛藝術家:波依斯

藝術家  出版
2005/01/30 出版

提起德國前衛的藝術,就會讓人聯想到波依斯(1921~1968),他已經成為德國前衛藝術的象徵。恩賜於他那種思考性造形美學,透過尖銳的抗議、激進的開拓,解除歷史的禁忌,波依斯似乎成為現代進步主義激進的代言人。其作品湧現一種新感覺和日耳曼民族獨具的特質,在文化的自覺中,就這樣使戰後德國的藝術起死回生,充滿一股活力與新希望,深深影響著德國藝術與世界其他地區藝術的發展。  波依斯,可謂是20世紀藝術裡最傳奇、最為顛覆性、最為深奧難懂、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他宛若當代藝壇中最具徵兆性的一位英雄,是西方最後一位烏托邦的理想主義者,也是後現代藝術的啟蒙者。他以藝術做為社會革命的工具,並認為藝術確確實實能改變世界,非此不可的才能起死回生並與自然靈氣對話。  波依斯的作品經常呈現出人與動物及自然生態的關懷,使用眾多自然有機的元素。在眾多行動展演藝術中,動物經常扮演他行動過程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依斯成為飛行員,1943年冬天在一次轟炸行動中,在蘇聯西伯利亞荒漠上他駕駛的飛機被擊落,波依斯則無意識地在墜落飛機的殘骸中度過好幾天,傷勢嚴重,後來被草原上的游牧韃靼人拯救照料,以油脂替他敷傷口,並讓他臥捲在毛毯中保溫。這件人生中的意外,成為往後波依斯整體創作的神話及核心。油脂、毛毯、銅、紅十字架,都成為他藝術創作的最愛,以及最具生命記憶象徵性徵兆的素材。  1965年,波依斯最具代表性的一場展演:〈如何向一隻死野兔解釋繪畫〉,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建構「擴大藝術」之概念,至「社會雕塑」,並提出「每個人都是藝術家」的觀念,並以傳教者的信念賦予每一個人類可能的新生。之後,他一生的創作,似乎都意圖著對人類精神的治療,他相信痛苦才能真正幫助人類,唯有經過痛苦,藝術才會產生高層次與神聖的東西來。  六十六歲的波依斯因心臟病身亡,他一生的傳奇比明星還明星,光輝燦爛後留下餘音裊裊,迴盪在歷史空茫的天地中,令人低徊。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蒙馬特風景畫家:郁特里羅

藝術家  出版
2004/11/01 出版

摩里斯.郁特里羅(Maurice Utrillo 1883~1955)是巴黎畫派最著名的風景畫家。他筆下的巴黎蒙馬特街景、聖心堂、煎餅磨坊等,平凡中充滿詩意,洋溢著濃濃的情感。到了蒙馬特,就使人聯想起郁特里羅;而欣賞郁特里羅的風景畫,也就彷彿到了蒙馬特。許多人在看他的畫時,不知不覺進入了他的風景畫中。郁特里羅是雷諾瓦和竇加的模特兒——後來成為畫家的蘇珊.瓦拉東的私生子。他本來在銀行工作,後來在母親的勸勉下開始學畫,初受到畢沙羅影響,1913年舉行首次個展,得到畫商史波羅夫斯基資助,勤奮作畫,確立在畫壇地位。在美術史上,郁特里羅是二十世紀法國的大風景畫家。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維也納表現派天才畫家:席勒

藝術家  出版
2004/09/01 出版

艾貢‧席勒是奧地利維也納表現派畫家,他享年僅有二十八歲,生命非常短暫,是一位天才型的藝術家,藝術的光輝照耀著歐洲的藝壇。席勒的作品,讓我們清晰地 看到一個完整的生命在延續、滅亡、瞬間的燃燒、情緒隨時的變化與生長、肉體每一部分的起伏與情慾,帶來的不可抗禦的衝動等,人類生活內在的每一刻的耀動與 需求。本書收錄席勒一生代表名畫兩百多幅,完整呈現他一生燦爛的藝術創作。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三世界美學大師:林飛龍

藝術家  出版
2004/07/01 出版

超現實主義著名畫家林飛龍是具有中國血統的畫家,出生時即已承受中國裔、非洲裔、印第安裔及西班牙裔的傳承。1937年移居巴黎時,即與畢卡索、布魯東等人交往。1964年獲古根漢國際大獎。林飛龍的油畫是一種將藝術品與直覺原創性結合成卓越陳述的藝術,把原始圖騰轉化為充滿力量的繪畫符號,富有不可思議的魅力。二戰後在超現實派美術史上佔了重要一頁。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野獸主義繪畫大師:弗拉曼克

藝術家  出版
2004/06/01 出版

法國野獸派畫家弗拉曼克是與馬諦斯、德朗同時代而享有盛名的野獸主義代表畫家。他的畫風也被認為是最具性格的野獸派典型風格。他運用強烈對比色彩、狂野筆 法,充分掌握野獸派特有的表現手法。弗拉曼克在性格上是一位活力充沛的藝術家。他在作畫之外,也從事寫作,對賽車興趣濃厚。他認為自己的熱情驅使他去對一 切繪畫中的傳統,進行勇敢大膽的反抗,不受自然的束縛。他說:「我刻畫的是人性的真理...」在油畫之外,他也創作許多水彩和版畫。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印象派風景畫大師:席斯里

藝術家  出版
2004/06/01 出版

在法國印象派畫家中,席斯里是個性和畫風最溫和且富有詩意的畫家。除了肖像和靜物畫,席斯里大部分的創作是風景畫。但是與莫內等其他印象派畫友不同的是, 他很少出國作畫,而是取材自法國巴黎近郊的塞納河風景為主,特別關心天空光彩和水的反映,畫了很多在不同光線中的塞納河川邊景色,因此席斯里被稱為「塞納 河畫家」。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印象主義繪畫巨匠:席涅克

藝術家  出版
2004/05/01 出版

保羅‧席涅克是法國新印象派代表畫家,與秀拉一起發明點描畫技巧,以原色的小色點排列或交錯在一起讓觀眾的眼睛自己發現調色作用,畫面好像五彩繽紛的鑲嵌 畫。席涅克喜愛點描海港、河流、水與帆船等風景。晚年畫了巴黎和法國南部城市景色。代表作有〈和諧時光〉、〈用餐室〉、〈聖-托貝港〉等等...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國寫實人像大師:艾金斯

藝術家  出版
2004/04/01 出版

20世紀初的美國寫實主義畫家艾金斯,結合光影,繪出感情濃烈但接近平凡真實景物的畫作。他首先在教學上採用裸體模特兒、擅用攝影機捕捉繪畫題材、重視解剖學,繪畫題材多描繪身邊的環境、事物及人,反映出當時美國式生活的最佳寫照,人物畫的畫面呈顯彷如現場的反應,是外貌與內心、真與美的並存。艾金斯的奮鬥及成就,可被稱為20世紀「美國大師」。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野獸派回歸寫實畫家:德朗

藝術家  出版
2004/04/01 出版

德朗是法國20世紀初野獸派繪畫的鬥士、立體主義藝術創始者之一,與馬諦斯同為野獸派繪畫的源起畫家,之後探向古典傳統藝術。杜象稱他是真正相信藝術與藝術共生活的人。傑克梅第認為他是塞尚之後教給自己最多的人。德朗的創作不僅於油畫、素描、水彩、雕刻、陶瓷,並作插圖、舞台設計、服裝、攝影、電影和藝術理論。一生才華洋溢,留下許多重要的名作。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國新通俗寫實畫家:伍德

藝術家  出版
2004/03/01 出版

伍德運用細膩的自然主義手法,描繪衣飾紐扣和人物臉上的皺紋,刻畫出樸素的莊重感,強調了固執、因循守舊的生活方式。正是企圖表達這種觀念,使作者給畫幅定下這樣古怪而又莊重的畫題。伍德的繪畫,有意以引人注目的態度,描繪現實生活情節、社會性主題和人物心理特徵,得到十足的寫實主義的準確風格,從早期受歐洲傳統繪畫影響,邁向獨創的美國鄉土寫實段筆調,表現美國中西部生活形象。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法國印象派異鄉人:卡玉伯特

藝術家  出版
2004/02/01 出版

內容簡介:   法國印象派的異鄉人居斯塔夫‧卡玉伯特描繪窗外亮麗的風景,或巴黎街景人物。更是著名印象派繪畫名作藏家,他的繪畫優雅動人,題材非常生活化,刻畫出都市城景清新的變化,洋溢現在生活得氣息,非常耐人尋味。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班牙非定形繪畫大師:達比埃斯

藝術家  出版
2004/02/01 出版

安東尼‧達比埃斯是二十世紀非定形繪畫大師。是繼畢卡索、米羅、達利之後,西班牙出身的著名藝術家。 他從一九五二年獲選參加威尼斯雙年美展以來,數次參加這項國際大展,並在美國、歐洲各地舉行多次回顧展,盛享隆譽。 達比埃斯的藝術,探向一個有機的、無定形的、曖昧和未曾臻達的世界,大幅畫布,大塊寧靜的巨大空間,在國際藝術舞台上佔有獨尊的一席地位。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抽象化第二代大家:德‧史泰耶

藝術家  出版
2004/01/01 出版

內容簡介:   一九一四年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的德‧史泰耶,畫作由短暫的具象轉為抽象其作品對光採及空間的表現讀具魅力,顯示出一種 令人動容的好品味。被納入巴黎「抽象第二代」畫家其畫風交纏的形與尖角的線,呈於灰黑的底色上,沉重中具動感;之後轉趨明亮且充滿動力善於補捉瞬間閃光, 化具象為抽象,常喜愛經營大幅畫面。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超現實夢幻色彩畫家:德爾沃

藝術家  出版
2003/11/10 出版

保羅‧德爾沃是二十世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繪畫是夢幻與詩情的藝術,透過空想與幻影,創造出夢境的昇華,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結合起來,風格極具獨特創造性。   他所描繪的祼女或半祼女體,是以超現實的構思,運用寫實和裝飾手法,非常突出地結合成一體。他精確地掌握女群的體態與比例,以及外表與內心的關係,祼女們或立或臥或為邂逅的景況,有動有靜,刻畫得栩栩如生,清澈明快,表現了夢幻般的迷人的濃厚詩意。   德爾沃的一生,都在持續地描繪他心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不斷找尋藝術生涯旅程的新發現,在現實中帶有超現實的幻想之美,引人入勝。   德爾沃一八九七年出生,一九一六年進入布魯塞爾的美術學院。從二十歲到三十歲時代,繪畫屬於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作風。他獲得國際的聲譽,是在創作出超現實主義的夢幻色彩作品之際。以寫實的筆法描繪夢境中、眼睛凝視前方的半祼女性。畫中情景似乎是熟悉的現實景物,但又非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實景。這種虛擬的女性邂逅景況,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疏離作了反諷。深沉憂感的女性,陌生而又孤獨的感覺,成為德爾沃藝術表現的主題。有時他甚至將時空拉遠至遙遠的古希臘時代的理想世界,是他潛意識的解脫與自我滿足的一種具體化。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墨西哥壁畫大師:里維拉

藝術家  出版
2003/11/10 出版

里維拉,為墨西哥現代最負盛名的壁畫大師之一,同時也被譽為「墨西哥文藝復興」的美術巨人,一生豐富的創造力與異於常人的生活際遇,亦如其妻子芙烈達‧卡羅(Frida Kahlo)般,以傳奇與故事交織出繁盛的生命力,譜出不凡的一生。   早年留學巴黎,受到歐洲藝術的薰陶,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立體派作品,此為其藝術成就的前奏,之後放棄了立體主義,繼承墨西哥本土馬雅文化、阿茲特克傳統的藝術精華,將墨西哥古代與現代歷史結合,描繪祖國的人民生活、革命、農民勞動,以及像大地精靈般的女性祼體,畫風渾厚粗獷,省略細節,一生創作了一百三十多幅氣勢磅礡、衝擊力強的巨幅壁畫,對墨西哥現代藝術產生了廣泛且深刻的影響。   里維拉出生於墨西哥小城瓜拿華托。一八九八年到一九0四年在首都墨西哥的聖卡羅斯美術學院學畫,研究古代墨西哥的雕刻和濕壁畫。一九0七年遊學西班牙。一九0九年旅居巴黎,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與畢卡索、莫迪利亞尼、勒澤結為知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旅行義大利、德國、俄羅斯,在義大利居留一年半,對義大利畫家喬托、馬薩喬的壁畫具有深刻的感動。一九二一年回到墨西哥,當時墨西哥大學校長荷西‧瓦斯康賽羅出任教育部長,墨西哥內戰結束,正推動社會改革,鼓勵印地安土著的融和,推廣農村教育與大眾美術。里維拉得到教育部長荷西的重用,被聘繪製無數大型壁畫。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存在主義藝術大師:傑克梅第

藝術家  出版
2003/08/22 出版

傑克梅第曾表示:「人為什麼要畫、要雕塑呢?那是出於一種駕馭事物的需要,而唯有經由了解,才能駕馭。」傑克梅第的雕塑、繪畫木及素描,都源於他對人類形象的獨特觀點,也反映出來廿世紀人類的軟弱與不堪一擊。    傑克梅第的雕塑呈現典型的特色-孤瘦、單薄、高貴及顫動的詩意氣質,繪畫多以親友為描繪對象,色調偏向暗沉,素描則較自由,但在在都可見到一位藝術家的苦心與才情。令人動容的是,他那脆弱和保護姿勢,以及那原型的即興。本書蒐集其一生重要代表作,讓讀者可領悟其創作全貌。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達達與超達達派畫家:畢卡比亞

藝術家  出版
2003/07/29 出版

畢卡比亞最初以印象派、野獸派的畫作活躍於巴黎畫壇,且以立體奧菲主義的繪畫,代表法國參加紐約「軍械庫展」。但多變不羈、避免因襲的畢卡比亞,旋即又加入達達派的陣營,發行刊物、參與達達的展演、發表宣言........,期間卻又創作以「西班牙女子」為主題的具象畫作。離開達達放逐蔚藍海岸之時,則創作所謂的「醜怪」之畫與「透明」繪畫。三0年代寫實與抽象風格並列,至四0年代初則祼體、寫實畫像與風畫再現。    杜象讚譽畢卡比亞「是那種擁有完美工具-永不枯竭想像力的藝術家」,其「藝術生涯是一系列「萬花筒」式的經驗」,而本書即是您窺覽這一系列「萬花筒」式藝術經驗的最佳讀物。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二十世紀雕塑大師:亨利‧摩爾

藝術家  出版
2003/06/27 出版

亨利‧摩爾(Henry Mooe,1898-1986)是二十世紀偉大的雕塑藝術大師。世界各地許多重要建築或公園,也可見到他的巨型人體雕塑,在公共藝術觀念普遍獲得重視的今日,亨利‧摩爾更是一位現代公共藝術的先驅。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裡,他成功地把人類的生活經驗,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強調人體造形的作品,顯示了深刻的人性,賦予生命一種內容和涵義,帶來時代的訊息,給予現代藝術影響至巨,同時他也是英國現代運動的先鋒人物。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杜庫寧

藝術家  出版
2003/06/20 出版

「有一件事使我著迷,就是做一件你或任何人永遠都不能確定的事情。永遠沒人知道,而那就是藝術。」這是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杜庫寧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所做的詮釋。    與帕洛克同為美國現代藝術代表畫家、與另一位抽象派畫家高爾基有深厚情誼的杜庫寧,在其創作生涯當中,人體形象一直是他持續關注的命題,對人體的解構與再結構,亦即人體與抽象兩者間的表現,彰顯出杜庫寧優越的造形能力。    線條是他形式革新的主要要件;風格的形成則來自他對主觀情感「意志的執行」;畫面中無法分辨、未定義的空間,是他強調的「非環境氛圍」;容許不斷修改的「再畫過程」以及畫的未完成性,則是杜庫寧對「形態變化」的一種思考過程。    對生命永不滿足的追求促使杜庫寧發掘各種形體狀態,自微小的改變中追尋它的變化形體,然後得以窺盡全貌。繪畫一直是杜庫寧「自我理解」的工具,正如其所言「繪畫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