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楊照以平易的文字、扎實的分析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之中汲取千年智慧透過「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中國傳統經典楊照全程領讀、解讀,中國傳統經典完全解碼附原典選摘,直取精華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周人征服商王朝之後,遣使者四出採集民歌,以便了解新領地裡的社會狀況和人心。合理的推測,最初收集的數量應該有成千上萬首,經過汰選之後留下的精華,就是今日所見的《詩經》。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詩經》就是三千年前黃河畔的浮世繪。活在21世紀的我們,有什麼必要知道三千年前的人在想甚麼?過著甚麼樣的生活?其實,閱讀不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如果把閱讀看成一場心靈的旅行,離我們越遙遠的事物,通常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奇。三千年來,已經出現過無數種「《詩經》導讀」,有些作者主張《詩經》蘊藏著儒家義理,努力闡發其微言大義;另一些作者用自身歷練或時代經驗去解讀,通常只能帶著讀者去到他們所處的時空,而非西周時代的黃河畔。楊照認為這些作品可能都偏離了《詩經》的原貌。楊照在《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詩經》一書裡的導讀簡單而真實,他讓讀者知道《詩經》裡頭這些歌謠是什麼人在什麼情境下創作詠唱的;歌謠被記錄下來之後,人們如何利用它在不同的場合裡傳情達意。這就是「歷史式的讀法」、「文學式的讀法」。透過《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詩經》,楊照並不打算高聲疾呼「人人都應該讀《詩經》」,他只是提供讀者一個選擇:如果你想知道《詩經》裡頭寫甚麼,不妨打開這本書,它可能最貼近《詩經》的原貌。
戰國時代,強秦崛起,天下震動。列國君王求才若渴,盡其可能尋求富國強兵、救亡圖存之策。在儒家的傳統解答之外,墨、道、法、農、陰陽、縱橫……諸子百家各有所見;大局底定之日,最終收束於揚棄貴族階序、擁護專制王權的法家。 策士、遊士與說客,是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回過頭來又成為這個特殊時代的推動者。他們無視國界障礙、超越階級限制,憑藉詭思奇謀與言辯之能,出入各國宮廷獻計求榮。這些人不見得真心相信自己的說詞,只言其利而避談其害,但求君王動心採納,為自己搏取財富與名聲。 《戰國策》不只是這群特殊人物的言行記錄,這部千古奇書採擷編織了戰國時期兩百多年間的史實與想像,完全呈現出那段走向大一統結局之前,動盪無序的時代氣氛。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以平易的文字、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之中汲取千年智慧。 透過「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中國傳統經典!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中國傳統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春秋戰國,中國思想史上最熱鬧也最紊亂的時代。 自墨辯以降,各家各派能言善辯之士肆行於廟堂之上, 對於求利之道,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偏失狹隘之處, 承襲儒家理想的孟子,在這樣空前未有的時代, 奮然繼起孔子奔走遊說的志業,為維護儒家理想而戰。 孟子深通論辯之道,善於用事取譬,論理雄直清晰, 從不空談聖賢規訓,而是確切面對戰國亂世的現實問題, 「雖千萬人吾往矣」,是這位思想鬥士最真確的寫照。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漢語經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漢語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在連續不斷、無區隔、無裂隙的世界觀中,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周文化的主流,講求階級身分之責任義務、嚴守人我是非之限界秩序。 非主流的莊子卻說,窮盡智識分辨事物其實不智,只是勞神而無功。 如果能夠拋開成心和偏好,立於無彼無此的道之樞紐上看待萬事萬物, 世上的一切就都有了道理,都有了自身之常、自身之用,這就是通達。 楊照讀莊子, 引入傳統中國哲學裡被忽視的邏輯分析, 將前人難以理解的細密哲思一一梳理清晰, 為我們展示出莊子開闊混同的精神世界。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漢語經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漢語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儒家思想向來於以封建禮教為核心的西周文化備加推崇,認為這套思想是平治天下的基本原則,如果世局動盪不安,必然是由於人們棄絕封建禮教之故。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終其一生的志業就是重振禮教以匡正時局。 墨子出身於庶民階級,卻主張封建禮教本身就是動亂的根源,封建一日不除,天下無一日太平。 雄辯滔滔的墨子,以「兼愛」為武器向儒家陣營發動猛烈攻擊,反覆衝撞層層壁壘,批判封建禮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 墨家不是只會辯論,他們同樣重視身體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張,也親自帶領門徒為實踐信念而奔走於國際之間,用行動證明,在那樣的亂世中,墨家的主張確實有其合理性,也深具價值。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漢語經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漢語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中國傳統經典! 三千年前,渭水之濱,周公召集眾臣,告誡即將遠赴封地的康叔和幕僚:「你們不要心存僥倖,若有違背禁令飲酒者,我都會抓回來殺掉!」周公為何如此嚴厲?他在擔心什麼?想避免什麼呢? 早在周公之前六百年,商族首領成湯也曾昭告族人:「上天命令我帶領諸位,討伐暴虐無道的夏桀。誰敢不聽從,我不只會殺了他,還要讓他的妻兒淪為奴隸!」成湯何以得知上天的命令?又為何能夠要求族人捨身作戰? 從殷商到周朝,人們不斷思索「天」的存在,揣測「天」的意向,尋求「天」的眷顧。楊照從關鍵處切入,清楚剖析上古政治思想啟蒙過程,這是進入《尚書》的最佳選擇。 《尚書》意為「上古之書」,其中若干篇章成於西周初年,可視為中國最早的文獻。因其古遠,《尚書》原典的文字和語法對現代人而言確實艱澀難懂,歷經三千多年鑽研解讀,至今仍有若干字句沒有定論,在所有中國傳統經典裡頭,它可能是我們最陌生的一部。但是,《尚書》的內容太重要,它記錄著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啟蒙革命的關鍵時刻,不讀《尚書》,則無以理解中國人如何擺脫宗教神權統治,躍入道德王權的時代。 這一回,楊照引領我們挑戰這本上古之書。他以獨到的眼光,在時代上由近而遠地選擇了〈酒誥〉、〈盤庚〉、〈湯誓〉和〈堯典〉等篇章,以平易親人的筆法逐字深入解析,帶我們探索黃河流域三千多年前的政治社會型態、思想啟蒙的大轉折,以及中國傳統學術的層積架構。看完這本書,我們可以鬆一口氣:我終於讀懂了中國最艱深的典籍。 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系列叢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中國傳統經典完全解碼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拋開冷硬的課文題解,穿過層層的過度解讀, 楊照經典講堂以最貼近歷史真實的讀法, 帶你一次讀懂兩千年前的漢語經典! 最平易的語言、最扎實的分析 打破時空限制,直接從原典文句汲取千年智慧 提供最立即的知識趣味 ★ 楊照全程領讀、解讀,漢語經典完全解碼 ★ 台灣新品種文庫版,隨身伴讀 無「傳」不成「經」。 《春秋經》是記載魯國歷史的編年體著作,也是後世研究東周初期歷史的重要材料,經文筆法簡省,用字遣詞遵守嚴格體例,意在彰顯封建秩序的價值觀。但是,單獨研讀《春秋經》本身的簡潔文字,並無法讓我們了解它所承載的意義,必須配合與每條經文相關的史實說明,我們才有辦法明白它為何提出那樣的價值判斷,而《左傳》正是這樣一部解明春秋大義的史書。 《春秋經》記事前後長達二百四十二年,《左傳》則多了十三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豐富的史事被記錄下來,經傳合計超過二十萬字,即使有時間通讀全書,可能也被紛亂的事件模糊了焦點。 在《封建秩序的黃昏:左傳》裡頭,楊照為我們挑選了他認為最值得注意的三十年,這三十年正是周朝封建秩序嚴重崩壞,霸主體系逐漸崛起的關鍵時期。專注研讀這一時期的歷史,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春秋經》以文字褒貶來維持封建秩序最後尊嚴的期望。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辦外交像走親戚」的封建體制如何運行,可以看到哪些諸侯德行有虧,因而招來滅國之禍,還可以看到「才能」取代「血統」、「計謀」凌駕「禮法」的觀念轉變,更可以看到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如何取代周王室成為國際衝突的仲裁者。這本選讀,正是帶領讀者進入東周時代,體驗春秋巨變的最佳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