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的對外關係,常以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為理想,要求鄰邦對中國朝貢。但是朝貢制度不足以涵蓋中國數千年來的外交關係。本書根據豐富的史料和前人的研究,考察宋遼對峙的局勢之下,宋朝對遼外交的特色。當時宋廷不得不採取比較實際的政策,承認與宋勢均力敵的遼朝為兄弟之邦,建立平等的外交關係。著者並且在這一架構上,分析北宋對遼外交的幾次重要交涉。本書中文初版於1984年出版,此為新版。
作者由封禪祭典、君主與言官的關係、政治上的包容性來觀察宋代的君權和政治特色,由岳飛、秦檜、王安石、曾布、梅堯臣等人來觀察宋代士大夫與武將的風格類型,由地方官學私學的消長、考場弊端、道統之成立來觀察宋代的教育與道學,由馬球、啟蒙書、鄉紳賑饑來觀察宋代的文化與社會,視野廣大,剖析入理,為有宋一朝描繪出更清晰的圖象。
《蒙古秘史》不是一部秘密的隱史,而是蒙古偉人成吉思汗、窩闊台父子的實錄,是一部很難得的元朝開國初期的直接史料。 《蒙古秘史》是蒙古學者用蒙古文撰寫的歷史鉅著,從蒙古人的立場,直接報導塞外邊疆民族的生活。除了史事可補正史之不足外,有關草原社會的生活與四季田獵的習慣等,與漢人筆下的遊牧民族可作比較研究。 《蒙古秘史》的蒙文原本已佚,存世的是明初「漢譯蒙音本」,稱作《元朝秘史》。本書據《元朝秘史》還原為蒙文,再譯為漢文,並據元朝史事加以注釋,書名亦根據蒙文原題稱「蒙古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