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代性與批判思想系列 書系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電影與文化冷戰:美國外交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起源

陽明交大  出版
2024/06/01 出版

《電影與文化冷戰》探索了在冷戰政治高峰時期,新興獨立國家和殖民國家之間的跨國合作和競爭,如何形塑了二戰後的亞洲電影。李順真在對亞洲電影文化和產業的分析中,同時採用了全球和區域取向的研究方法。亞洲地區的新經濟格局和早期電影創業家間共通的戰後經驗,受到冷戰政治、美國文化外交,以及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期間更加旺盛的文化流動所影響。作者詳細審視此混亂時期的文化現實,並根據冷戰時期因「不結盟」運動的影不斷擴大而形成、破裂和重建的國際關係,在此脈絡下全面重建亞洲電影史。作者闡述了當時東亞和東南亞電影界高層、創意人員、政策制定者及學者力求將他們受好萊塢啟發的體系產業化,進而擴大市場,並提高其文化產品的競爭力。為此,他們成立了亞洲電影製片人聯盟,共同主辦亞太影展,並聯合製作電影。《電影與文化冷戰》闡明,亞洲戰後最初密集形成的電影製片人網絡體系,很大程度上是冷戰文化政治的結果和美國霸權的產物。在東京、新加坡、香港、吉隆坡等眾多城市舉辦的亞太影展,是冷戰期間電影人才一年一度的展示場合,而中央情報局也藉此機會,建立並維持美國與亞洲之間在文化、政治和制度各方面的聯繫。《電影與文化冷戰》以躍然紙上的筆觸,高度還原了這段幾乎被遺忘的亞洲劇院和電影產業史。

95 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懶惰土著的迷思:16至20世紀馬來人、菲律賓人和爪哇人的形象及其於殖民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的功能

陽明交大  出版
2022/02/09 出版

不賣命工作,就是懶惰?懶惰的究竟是不屈服於殖民資本主義的土著,還是一旁坐享其成的西方殖民侵略者?《懶惰土著的迷思》是已故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討論去殖民東南亞研究和亞際研究的經典社會科學著作。該書探討16世紀至20世紀間,西方殖民者將殖民地土著視為懶惰民族的意識形態建構。在卡爾・曼海姆和知識社會學的基礎上,阿拉塔斯分析西方殖民者如何構建殖民地土著形象,以及這些迷思的塑造如何加強殖民意識形態和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這部發表於1977年的經典之作,旨在解構這個「懶惰土著的迷思(神話)」,並替這個形象除魅,是系統性批判殖民主義/歐洲中心主義知識的早期典範。用阿拉塔斯自己的話說,這本書的課題便是:「糾正單方面加諸於亞洲土著及其社會的殖民觀點⋯⋯對馬來西亞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則歷史研究習題:殖民時期的馬來人形象迫切需要被糾正,因為這個形象依然在部分有影響力的非馬來人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影響了部分馬來知識分子。此形象只要繼續存在,就會損害民族融合的努力。這個形象也導致馬來人在就業上遭受一定程度的歧視:一些雇主避免聘用馬來人,因為他們認為馬來人懶惰。許多人也認為,馬來人天生不具備經商能力。這一切觀念都是源自於殖民時期的馬來人形象。」本書的討論對象涵蓋馬來半島、菲律賓和印尼,超越現代民族國家界限和藩籬,思考群島(nusantara)共有的豐富多元文化、思想和傳統,以及這些文化如何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後遭到扭曲。在殖民主義依舊魅影幢幢的現在,本書作為一本「去除殖民心靈」的經典,具有深刻的解放意義,歷史地回顧與批判殖民主義的來龍去脈,並檢視殖民統治賴以存在的前因後果。本書特色1. 1970年代吹響批判西方帝國/殖民主義號角的經典之作,為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最重要著作的亞洲首次「無刪改」譯本。2. 特別收錄賽胡先・阿拉塔斯之子賽法立・阿拉塔斯為本書撰寫的中譯版序言。3. 挑戰西方帝國/殖民主義針對馬來世界具有剝削性的殖民資本主義意識形態。4. 對抗殖民主義論述,重建被殖民者自我形象與民族自信,看見被殖民者的真實面貌。

95 特價4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鑑往知來:中國與全球歷史變遷的模式與社會理論

王國斌  著
陽明交大  出版
2019/01/23 出版

「作者致力於『鑑往』如何可以『知來』 這項巨大課題,為往後『全球歷史變遷』歷史書寫可以如何更有啟發性,提供了相當多的洞見與建議。」——邱澎生「作者首先從長時期的角度來觀察歷史變遷,也就是追溯明清時期到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變遷;從比較史學的方法分析中國與歐洲近代史的發展異同;更重要的是他的著作充滿批判力,尤其是針對以西方中心觀所發展形成的世界史觀與社會科學理論;本書另一至為明顯的特點,就是他企圖聯繫歷史到當代。」——巫仁恕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早期的社會理論大傳統聚焦於近現代歐洲的誕生, 以此當作了解全球歷史變遷的樣板。本書懷疑歐洲的歷史經驗不足為世界其他地區之歷史變遷提供合適的引導,並以中國和歐洲之比較為例,致力分析近代早期世界不同地區的原則和作法之異同,以此建立更相稱的評估方法。本書觀察中國國家與宗教關係、政治與經濟關係(即財政措施)、國家與工業化關係,探討如何將中國史整合進全球史,掌握到貫通多元地區而形成今日複雜世界的全球連結,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歐洲在全球歷史變遷分析中的地位;並透過連結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環境議題,觀察歷史中的行動者之能動性及其運用,是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結合多方來源的各種觀念和靈感、構想出他們政治與經濟行動的藍圖。本書名為「鑑往知來」乃緣於,各種既多元又共享的複雜歷史,其傳承的結果構成了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本書試圖指出一些方法途徑,有益於我們未來面對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及地球環境上的種種挑戰。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